高霞
目的:分析并探讨B超监测与米非司酮口服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本院要求终止妊娠孕妇6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对照A组孕妇全程B超监测,对照B组孕妇术后口服米非司酮,观察组孕妇B超监测联合米非司酮口服。统计三组孕妇人工流产不全发生率、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失调、月经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孕妇人工流产不全0例(0.00%),明显低于对照A组[6例(2.86%)]和对照B组[7例(3.33%)],差异显著(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平均阴道出血时间[(6.12±2.13)天]明显短于对照A组[(10.34±3.03)天]和对照B组[(8.24±2.67)天],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孕妇月经恢复时间[(29.89±3.13)天]与对照A组[(30.05±3.12)天]和对照B组[(29.97±3.05)天]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月经不调6例(2.86%),明显低于对照A组[26例(12.38%)]和对照B组[31例(14.76%)],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超监测联合米非司酮口服可以更精准地对孕囊、胎盘、是否存在宫内残留组织进行定位,降低人工流产不全发生率,更加彻底地将胎盘剥离,缩短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快,尽可能地保留孕妇良好的生育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尤丹晔;陶静西;梁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痛风作为一种常见的晶体沉积性疾病,可导致关节炎症。目前认为其病因是持续升高的尿酸超过单尿酸盐沉积的饱和度(约404μmol/L),从而形成晶体[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成人痛风发病率约为1%~2%,男性发病率为5.9%,女性为2%[2]。欧洲成人痛风发病率约为1%~2%[3-5]。老年男性痛风发病率高达7%,85岁以上女性发病率为3%[4,6]。痛风是男性关节炎常见的发病原因之一,具有高度的遗传性,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和糖代谢异常),慢性肾功能受损以及药物(利尿剂等)。
作者:王昱;张卓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疾病,缺血性脑卒中是该疾病常见的重要并发症,预防脑卒中是房颤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房颤患者和抗凝疗法禁忌证的增多,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已真正成为介入心脏病学治疗的新领域,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和引导及术后评价方面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目前比较成熟的经导管左心耳封堵器有两种:WATCHMAN封堵器和Amplatzer Cardiac Plug封堵器。国际上比较公认的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适应证为抗凝禁忌或抗凝风险高(出血风险高)的慢性房颤患者[1],具体为:①房颤发生时间>3个月,持续性房颤,或长期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非风湿性瓣膜病所致);②CHADS2-VAS评分≥2分;③有华法林应用禁忌证或无法长期服用华法林者,或HAS-BLED评分≥3分。
作者:潘翠珍;舒先红;周达新;潘文志;葛均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典型症状是尿酸盐沉着于关节内或关节旁软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表现。慢性期痛风可在急性发作后若干年出现,表现为持续的外周关节炎,偶尔累及中轴关节,伴有痛风石和骨侵蚀。
作者:邓雪蓉;张卓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高危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本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90例,均给予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肿瘤客观缓解率(ORR)为17.8%,临床获益率(CB)为68.9%;内脏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非内脏转移患者;分析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显示,内脏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以潮热、恶心为常见,程度均在患者耐受范围内。结论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高危乳腺癌安全有效。
作者:江歌丽;朱宁生;周鑫;何笑冬;熊忠讯;于峰;曾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病,在西方国家男性的患病率约为1%~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痛风是由于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导致单钠尿酸盐在关节和其他组织中沉积所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等密切相关,是上述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也直接导致了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寿命的缩短。痛风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作者:张卓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外伤性肝破裂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选取8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肝内血肿变化、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肝内血肿变化分别为(8.9±2.1)天、(3.2±0.6)天、(3.3±0.8)cm,与对照组[(15.7±3.8)天、(6.9±2.3)天、(1.6±0.5) c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ALT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内血肿症状和ALT水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海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饱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早期高血压的疗效及依从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符合老年早期高血压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2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1例患者单纯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饱和剂量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疗效、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脉压差、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7%,明显优于对照组(73.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13.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饱和剂量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血压、脉压差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是老年早期高血压患者的理想辅助药物。
作者:刘咏梅;刘琼;柴艳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作者:中国血管外科杂志 电子版 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高尿酸血症是指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代谢障碍导致的血尿酸水平升高。男性血尿酸浓度>417μmol/L(7.0 mg/dl),女性血尿酸浓度>357μmol/L(6.0 mg/dl)称为高尿酸血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20世纪80~90年代我国部分地区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10年间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增加近10倍。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所以该病长期被忽视。但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以及脑卒中等众多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甚至是上述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1]。
作者:赵娟;张卓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作者:《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电子版 》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剖宫产患者加用垂体后叶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子宫按摩、米索前列醇片嚼服、宫内卡前列素肌内注射、宫腔内纱条填塞以及子宫动脉结扎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总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总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胎盘源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剖宫产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垂体后叶素治疗可显著降低产后出血量,有效控制子宫切除率,对女性生理功能与生殖健康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烧伤早期康复治疗的成本-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烧伤患者84例,根据患者实际治疗情况分为试验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烧伤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分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SS和SAS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VSS、SAS和BI的成本-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烧伤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肖继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了加快心血管介入年轻医师的培养,同时规范临床操作技术,在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下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策划出版《中华心血管介入操作技术全集》系列教学光盘。《中华心血管介入操作技术全集》也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系列分册之一。该全集集目前国内30多位心血管介入领域知名专家联合编制,共包括14张多媒体光盘,其总编辑为霍勇教授(主任委员)。通过专家讲解、操作演示、动画模拟等多种形式帮助临床医师,特别是年轻医师可以尽快掌握心血管介入操作技能,该套教材可以反复学习,有利于提高临床操作能力与水平。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布地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收治的9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鼻炎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2%,对照组为78.9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鼻塞评分为(2.31±1.02)分,鼻痒评分为(1.87±0.96)分,喷嚏评分为(3.54±1.26)分,流清涕评分为(3.08±1.17)分;对照组患者鼻塞评分为(4.52±1.64)分,鼻痒评分为(3.45±1.88)分,喷嚏评分为(4.87±1.97)分,流清涕评分为(4.36±1.58)分,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发生鼻出血3例,鼻黏膜干燥4例,口苦5例;对照组发生鼻黏膜干燥5例,口苦3例,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布地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王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图像评价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排除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且行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融合图像检查的2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综合表现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和无肿瘤骨转移,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为终诊断标准。分别计算并比较全身骨显像、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正确诊断百分率。结果254例患者中确诊肿瘤骨转移111例,无肿瘤骨转移143例。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的灵敏度(93.6%)、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99%)、阴性预测值(100%)、正确诊断百分率(93.3%)均高于全身骨扫描(42.3%、74.8%、95.7%、92.5%、56.7%)。结论评价肝癌骨转移时,SPECT-CT融合图像较全身骨显像更具有增益价值。
作者:肇博;左长京;董爱生;王小姣;彭烨;李晓红;茅娟莉;潘文舟;徐登仁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