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及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曾于北京协和医院工作17年,在英国及荷兰从事临床科研工作4年。现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肺血管病学组委员,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医学考试中心风湿学组组长,曾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多项科研课题资助,并获奖多项,在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文章近200篇。
作者:张卓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典型症状是尿酸盐沉着于关节内或关节旁软组织引起的急性炎症表现。慢性期痛风可在急性发作后若干年出现,表现为持续的外周关节炎,偶尔累及中轴关节,伴有痛风石和骨侵蚀。
作者:邓雪蓉;张卓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膳食指导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门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19例,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知识和个性化膳食指导,根据1周后血糖大轮廓筛查结果将其分为血糖控制理想组(119例)与血糖控制不理想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职业、教育程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血糖控制理想组患者的职业、教育程度、依从性均优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知识强化和重复膳食指导,加强血糖监测并根据血糖值和饮食情况进行调整,提高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秀琴;景蓉;薛欢;吴亚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行rt-PA早期(<6小时)静脉溶栓治疗的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另36例常规予肠溶阿司匹林片治疗者纳为对照组。分别比较治疗前、治疗后l、7、2l、90天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日常生活质量评分(BI指数)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1天及90天时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90天时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72.2%,显著高于对照组(30.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90天观察组患者BI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颅脑脑出血及脑梗死再发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丁国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外伤性肝破裂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选取86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肝内血肿变化、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肝内血肿变化分别为(8.9±2.1)天、(3.2±0.6)天、(3.3±0.8)cm,与对照组[(15.7±3.8)天、(6.9±2.3)天、(1.6±0.5) c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ALT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内血肿症状和ALT水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张海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饱和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早期高血压的疗效及依从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符合老年早期高血压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2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1例患者单纯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饱和剂量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疗效、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脉压差、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7%,明显优于对照组(73.8%),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13.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饱和剂量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患者血脂、血压、脉压差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是老年早期高血压患者的理想辅助药物。
作者:刘咏梅;刘琼;柴艳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图像评价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排除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且行全身骨显像及局部SPECT-CT融合图像检查的2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综合表现诊断为肿瘤骨转移和无肿瘤骨转移,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为终诊断标准。分别计算并比较全身骨显像、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正确诊断百分率。结果254例患者中确诊肿瘤骨转移111例,无肿瘤骨转移143例。SPECT-CT融合图像诊断的灵敏度(93.6%)、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99%)、阴性预测值(100%)、正确诊断百分率(93.3%)均高于全身骨扫描(42.3%、74.8%、95.7%、92.5%、56.7%)。结论评价肝癌骨转移时,SPECT-CT融合图像较全身骨显像更具有增益价值。
作者:肇博;左长京;董爱生;王小姣;彭烨;李晓红;茅娟莉;潘文舟;徐登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IL)-33及其受体ST2介导的细胞因子在小儿炎性肠病中的变化,探索IL-33及其受体ST2在小儿炎性肠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44例患儿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组和克罗恩病(CD)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33、IL-4、IL-6、IL-5、IL-13、γ-干扰素(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IL-33、IL-4、IL-6、IL-5、IL-13、INF-γ、TNF-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33、IL-5、IL-13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IL-6、INF-γ、TNF-α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33、IL-4、IL-6、IL-5、IL-13、INF-γ、TNF-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炎性肠病患儿肠道组织中浸润的巨噬细胞是IL-33的主要来源,IL-33的增加会使Th2型细胞因子(IL-5、IL-13)明显增加,而Th1型细胞因子(INF-γ、IL-6、TNF-α)明显减少。IL-33可有效缓解炎性肠病的进展。
作者:刘凯;杨学忠;胡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布地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收治的9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鼻炎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2%,对照组为78.9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鼻塞评分为(2.31±1.02)分,鼻痒评分为(1.87±0.96)分,喷嚏评分为(3.54±1.26)分,流清涕评分为(3.08±1.17)分;对照组患者鼻塞评分为(4.52±1.64)分,鼻痒评分为(3.45±1.88)分,喷嚏评分为(4.87±1.97)分,流清涕评分为(4.36±1.58)分,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发生鼻出血3例,鼻黏膜干燥4例,口苦5例;对照组发生鼻黏膜干燥5例,口苦3例,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结合布地奈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王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6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美多巴,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注射硫酸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显著(χ2=4.81,P<0.05)。结论美多巴联合硫酸镁治疗帕金森病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杰;李霞;庄慧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痛风作为一种常见的晶体沉积性疾病,可导致关节炎症。目前认为其病因是持续升高的尿酸超过单尿酸盐沉积的饱和度(约404μmol/L),从而形成晶体[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成人痛风发病率约为1%~2%,男性发病率为5.9%,女性为2%[2]。欧洲成人痛风发病率约为1%~2%[3-5]。老年男性痛风发病率高达7%,85岁以上女性发病率为3%[4,6]。痛风是男性关节炎常见的发病原因之一,具有高度的遗传性,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代谢综合征(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和糖代谢异常),慢性肾功能受损以及药物(利尿剂等)。
作者:王昱;张卓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高危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7月本院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90例,均给予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肿瘤客观缓解率(ORR)为17.8%,临床获益率(CB)为68.9%;内脏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非内脏转移患者;分析可能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显示,内脏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8%,以潮热、恶心为常见,程度均在患者耐受范围内。结论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高危乳腺癌安全有效。
作者:江歌丽;朱宁生;周鑫;何笑冬;熊忠讯;于峰;曾晓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作者:《发育医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B超监测与米非司酮口服预防人工流产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本院要求终止妊娠孕妇6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对照A组孕妇全程B超监测,对照B组孕妇术后口服米非司酮,观察组孕妇B超监测联合米非司酮口服。统计三组孕妇人工流产不全发生率、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失调、月经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孕妇人工流产不全0例(0.00%),明显低于对照A组[6例(2.86%)]和对照B组[7例(3.33%)],差异显著(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平均阴道出血时间[(6.12±2.13)天]明显短于对照A组[(10.34±3.03)天]和对照B组[(8.24±2.67)天],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孕妇月经恢复时间[(29.89±3.13)天]与对照A组[(30.05±3.12)天]和对照B组[(29.97±3.05)天]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孕妇月经不调6例(2.86%),明显低于对照A组[26例(12.38%)]和对照B组[31例(14.76%)],对照A组与对照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B超监测联合米非司酮口服可以更精准地对孕囊、胎盘、是否存在宫内残留组织进行定位,降低人工流产不全发生率,更加彻底地将胎盘剥离,缩短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快,尽可能地保留孕妇良好的生育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尤丹晔;陶静西;梁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多巴酚丁胺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肢水肿情况,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①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7.50%(27/40),显著低于观察组[90.00%(36/4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LVEF、下肢水肿情况较治疗前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且治疗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③观察组患者咳喘改善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及心率减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④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0%(9/40),显著高于观察组[7.50%(3/4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春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痛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病,在西方国家男性的患病率约为1%~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的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已经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痛风是由于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导致单钠尿酸盐在关节和其他组织中沉积所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等密切相关,是上述疾病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也直接导致了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寿命的缩短。痛风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
作者:张卓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作者:《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电子版 》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