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世界肝炎日”来临之际,“第三届‘了解肝炎,正视肝病’世界肝炎日中国肝炎论坛”在北京盛大开幕,齐聚了政府代表、非政府组织代表、肝病界著名专家等众多人士,并公布了国内首个乙型肝炎患者肝病危害认知调查结果。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院士介绍说,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在预防和管理乙型肝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HBV感染率降低,从高流行水平降到了中等流行水平。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肝脏疾病带来的挑战,在我国每年近28万人死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相关疾病。此次调查活动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医学部牵头开展,以期为政府制订更有效的乙型肝炎防治规划提供必要的依据,推动抗病毒治疗在中国的健康发展。调查于2013年4月启动,覆盖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计20家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针对门诊和住院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历时两月有余,共有2043例患者参加调查,收集到有效问卷为1894份。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同时联手搜狐健康发起网络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878份。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世界范围内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发病率的增加,其相关预防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T1DM的三级预防主要根据T1DM的自然病程制定。一级预防是通过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中止自身免疫的启动以预防T1DM的发生、降低T1DM的发病率;二级预防是通过阻止患者自身免疫介导的β细胞损害的进展进而防止T1DM发病;三级预防是保护患者残存的胰岛β细胞、加强血糖控制并且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相关研究尚无明确定论,而三级预防研究因其研究患者群及目标明确,同时对于具有一定残存胰岛β细胞的患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作者:乔月;刘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1胰岛素治疗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T1DM患者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1.1胰岛素的种类和剂型根据来源可将胰岛素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其作用时间可分为速效(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常规)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包括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根据其效用特点可分为餐时胰岛素、基础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
作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仍然较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高血压的流行现状依然严峻。基层是高血压防治的主要阵地,坚持全人群和高危人群并重的防治策略,贯彻健康教育、药物与非药物并举,推动疾病管理,以达到控制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目标。
作者:王增武;赵天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复位内固定、全髋关节置换及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回顾性分析本院于收治的169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A组(115例)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患者B组(54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时间、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并采用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80.7±18.2)分钟,平均出血量为(382.8±75.2)ml,术后下床时间为(15.6±2.3)天,Harris评分为(91.1±7.4)分;B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70.5±21.6)分钟,平均出血量为(334.6±46.3)ml,术后下床时间为(22.5±1.7)天,Harris评分为(82.9±4.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年轻、活动多的患者,而半髋关节置换术适应于高龄、并发症多的患者,与应用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更好。
作者:马兴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易感体在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功能出现障碍,自身抗原被激活,活化T、B淋巴细胞和多种其他炎性细胞,这些细胞通过各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激活多种效应细胞,对胰岛β细胞产生破坏,终导致糖尿病发生。虽然目前无法从病因学上对其进行预防,但随着人们对T1DM病理生理过程逐步深入了解, T1DM治疗方式从胰岛素替代治疗逐渐发展为以阻止或延缓自身免疫损伤及恢复胰岛功能为重点的治疗。本文将对T1DM的治疗方法及新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作者:朱雅茜;向宇飞;邓超;周智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2013年11月9日至2013年11月10日,由美国孤独症研究基金会孤独症之声(autism speaks)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共同举办的第3届上海孤独症国际论坛、中国儿童孤独症诊治与研究合作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同时,复旦大学孤独症临床诊治与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本届论坛集中了与中国合作研究的所有国际性学术组织和医院的专家,围绕孤独症基础研究、流行病学、诊断、治疗、教育、康复训练、环境科学等领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讨,旨在为中国和来自各国的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经验和寻求合作的平台。同时,寻求机会促进中国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相关研究,加快对其病因的进一步认识,优化筛查和诊断方法,让更多患儿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康复训练。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如何更好地开展针对中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办法展开讨论。方法根据既定的入组标准从门诊就诊患者中筛选出100例中年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高血压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包括健康教育和定期监测在内的综合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有降低,试验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年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治疗对提高其治疗率十分有必要。
作者:韩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抗原特异性、致病性T细胞攻击胰岛导致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特异性破坏,引起临床高血糖症状。典型的T1DM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时已丧失大部分胰岛,仅有15%~20%的β细胞存活[1]。从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自然病程来看,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破坏在高血糖症状出现前就已启动,胰岛功能逐步降低。怎样保护残存的胰岛功能,成为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郑帅;顾愹;杨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诊断、治疗和随访中的地位日益突出。MRI影像阅读能力对MS诊治的作用不言而喻。本文综述MS的MRI表现,旨在加强其鉴别和诊断能力。
作者:林志坚;高旭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不但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而且与高血压有协同作用,被《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确定为心血管八大危险因素之一。脑卒中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因,由于遗传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中国人群的Hcy水平显著高于西方国家,因此在我国强调控制高血压的同时,加强控制高Hcy水平等其他脑卒中高发危险因素意义更加重大。国内外大量研究证明,在叶酸缺乏或者没有强化叶酸的地区,Hcy水平高于10μmol/L的人群脑卒中发生率显著增加,尤其是对于同时伴有高血压的患者而言;补充叶酸以降低Hcy水平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此外,没有资料表明Hcy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关于补充叶酸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研究在Hcy水平较低的受试人群也仍然显示了有益的效果,而且补充小剂量叶酸以降低血浆Hcy水平(即使在<10μmol/L的情况下)在降低脑卒中发生风险的同时并不增加其他任何健康风险。《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高Hcy Cut Off值(>10μmol/L)可作为我国医务工作者规范开展脑卒中预防工作的参考,在临床实践中,提高Hcy的Cut Off值(如>12μmol/L或>15μmol/L)等将使大量潜在脑卒中高发人群得不到及时关注和干预,增加脑卒中发生风险,尤其是在高血压患者群中。因此在中国高血压患者群中较好地控制血浆Hcy水平对于开展我国脑卒中防治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郑美丽;王清涛;惠汝太;霍勇;徐希平;杨新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检测Hep G2及Hep G2/ADM细胞中miR-199a和MDR1/P-gp表达的差异,探讨miR-199a与肝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寡核苷酸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99a和MDR1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P-gp蛋白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与Hep G2细胞相比,Hep G2/ADM细胞中miR-199a表达显著下降MDR1/P-gp表达显著升高。过表达miR-199a能显著增加阿霉素对Hep G2/ADM细胞的抑制率,并抑制MDR1/P-gp的表达。干扰miR-199a能够显著地降低阿霉素对Hep G2细胞的抑制率,并增加MDR1/P-gp的表达。结论 miR-199a通过调节MDR1/P-gp的表达参与肝癌耐药形成,miR-199a可能成为逆转肝癌耐药的作用靶点。
作者:戴海峰;梁军;刘红霞;廖国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随着起搏器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患者从中获益,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延长了生存期。2013年欧洲心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EHRA/ESC)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1]的公布标志着国际上对该领域的理念和治疗原则又一次大的更新,本文将对此作简要阐述。
作者:孙玉杰;张海澄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在近日召开的2013年中国糖尿病足及相关疾病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烧伤研究所陆树良教授发表了题为《糖尿病皮肤组织的“隐形损害”现象》的报告。糖尿病皮肤组织损伤在未损伤、组织结构完整性未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已经存在着组织学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我们将这一糖尿病皮肤的异常改变称为“隐性损害”。这一“隐形损害”现象可能是糖尿病皮肤易损或创面形成后难以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自2009年起,近年来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均为“糖尿病教育和预防”。2013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延续了2012年世界糖尿病日的口号--“糖尿病:保护我们的未来”。2011年联合国非传染性疾病(NCD)峰会强调了对糖尿病采取行动的迫切性,因此指出,需要增加对全球糖尿病和NCD流行情况和解决方案的认知程度。IDF提出的3个关键信息为:对每个人进行基本的糖尿病教育;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将我们置于疾病风险中;糖尿病人群面临偏见和歧视。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