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应用不同方法的诊断分析

翁军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 危险因素, 老年人, 中青年人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6例成年PTE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18~60岁)和B组(≥60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TE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及差异。结果:⑴PTE合并基础肺病、冠心病、脑梗塞的发生率情况,A组明显低于B组(P<0.05);⑵A组合并风湿免疫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⑶合并恶性肿瘤、静脉炎/静脉曲张、骨折/手术方面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⑷A组胸痛、咯血、晕厥的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⑸A组胸痛、咯血、三联征的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⑹B组肺部哆音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除常见危险因素外,老年PTE患者多为合并基础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中青年PTE患者的危险因素多为合并风湿免疫类疾病等。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预防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预防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方法: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A、B、C三个小组,三组患者在七氟醚麻醉诱导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啶、芬太尼、0.9%氯化钠溶液。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躁动率低于B组,显著低于C组;A组患者各种时间指标均低于B组(P>0.05),高于C组(P<0.05);A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心率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手术苏醒期躁动其效果显著优于芬太尼,是预防与治疗手术苏醒期躁动的有效药物。

    作者:魏光武;宋米娜;王世英;杨声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膨胀止血材料在急诊严重鼻出血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高膨胀止血材料在急诊严重鼻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急诊接诊严重鼻出血的63例患者,应用高膨胀止血材料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另设63例严重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材料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严重鼻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膨胀止血材料止血效果确切,减少患者痛苦,适合急诊严重鼻出血患者。

    作者:刘晓凤;刘世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HBV-DNA对治疗乙肝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对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意义。方法:146名HBV感染者用ELISA检测HBVM作为参照,再分别用FQ-PCR和nPCR检测参与研究的所有HBV患者HBV-DNA,并判断HBV的复制和活动情况。对照组另外选择49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结果:模式1和模式4中的HBV基因的阳性率都很高,模式1的阳性率与nPCR和FQ-PCR检测HBV基因的阳性率差距显著(P<0.05)。模式2阳性率与nPCR和FQ-PCR检测HBV基因的阳性率差距不显著(P>0.05)。nPCR法和FQ-PCR法的结果对比可见,nPC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FQ-PCR(P<0.05)。nPCR的阳性率要比ELISA的阳性率高很多(P<0.05)。ELISA阳性率比对照组高很多(P<0.05)。结论:采用nPCR检测技术诊断HBV疾病的检出率高、特异性强,对HBV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姚伟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诊断中检测CRP、PCT临床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AP)诊断中检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临床价值。方法:128例AP患者分为高脂血症性AP组(HLAP组)64例,胆源性AP组(BAP组)64例。对HLAP、BAP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将HLAP组患者又分为HLAP1组(轻症)和HLAP2组(重症),比较HLAP1、HLAP2两组患者降脂前后Ranson和CT评分及血脂和CRP水平。结果:HLAP组与BAP组相比糖尿病发生率、脂肪肝发生率和血脂水平较高,肝功能受损程度和血清淀粉酶水平较低(P<0.05)。A2组和A1组相比, CRP、甘油三酯显著增高(P<0.05)。结论:CRP联合高血脂可作为HLAP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CRP及PCT对HLAP预后评估具有经济、方便、可行、可较早诊断等临床价值。

    作者:阚亮;张萌;何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承德地区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2013~2014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2013~2014年中药注射剂的年销售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项目。结果:中药注射剂销售额2014年较2013年有所上升,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应用的品种及销售额上均居于首位,构成比均>50%;单品种的销售金额和DDDs排名占前10位的也以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为主。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应加强安全性、有效性的监测,合理使用。

    作者:王淑香;任杰;刘红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媒体技术回顾式病例分析法在PCI医师培训中的应用体会

    PCI在心血管内科是一项重要和成熟的技术,是心脑血管疾病一门不可或缺的利器。但PCI技术需要系统的培训、长时间的积累方可掌握。我中心对PCI医师的培训进行了多年的摸索,总结了一套以PCI病例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回顾式教学的方法,效果比较满意。在日常PCI培训工作中,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让受培训的医师作为助手,采取与带教老师配合的方式在完成PCI工作中逐步潜移默化式的培训。但手术台中授课不可能很详尽,PCI技巧掌握相对较慢。而以多媒体技术回顾式病例分析法(简称媒体分析法),完整的呈现了PCI当时的过程,又有具体病例的回顾式的分析,对PCI医师理论知识、操作技巧、临床思维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彭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舒适护理对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应用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12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随机2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研究组56例,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给予舒适护理,能有效缩短引流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头皮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60例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头皮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患有脑卒中后尿潴留的患者60例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实行常规治疗且辅以膀胱方面的训练,治疗组(30例)除用对照组方法外,还用头皮针加体针方法进行治疗,两个疗程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皮针加体针治疗能够有效的恢复膀胱的排尿功能,改善尿潴留。

    作者:陶盟;万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生理性起搏与非生理性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生理性起搏与非生理性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88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两组,对照组44例,采用非生理性起搏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生理性起搏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症状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及左心房内径(LAD)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术后症状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LVEF、LVDd、LAD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理性起搏方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缓解患者的病情效果明显。

    作者:刘志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和随机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严重程度关联性,及对心力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24例CHF患者。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尿肌酐(Cr)、MA、UACR等指标间差异以及与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间相关性。比较UACR增高患者和正常患者18个月后各项预后指标差异。结果:MA,UACR等指标在不同心功能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UACR增高组和正常组在各项终点事件发生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MA、UACR能够作为评估CHF患者心功能水平的有效指标,对CHF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分析存在重要意义。

    作者:赵汉君;葛智儒;杜安通;王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转移性乳腺癌原发病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转移性乳腺癌原发病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36例乳腺癌患分为手术治疗组(A组)与保守治疗组(B组),A组84例,B组52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肿瘤进展及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患者T4期肿瘤、淋巴结转移N3期、HR-阳性、Her-2-阳性、三阴性乳腺癌、内脏转移、骨转移、脑转移等发生率对应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发生局部进展明显少于B组(P<0.05)。A组平均生存时间、平均无进展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1)。A组术前证实转移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与B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除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原发病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与无进展生存时间。

    作者:童树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中西个体化治疗与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个体化治疗与护理方式与方法。方法:通过1例老年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复杂治疗与护理过程,总结护理此类患者的经验和方法,制定个体化临床护理措施。结果:该患者住院期间应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循证护理,经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和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患者大面积疮面结痂愈合,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采取个体化的治疗与护理对老年重症患者的有效缓解和治愈疾病是必要手段。

    作者:刘伟萍;刘敬伟;崔小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应用不同方法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6例成年PTE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18~60岁)和B组(≥60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TE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特点及差异。结果:⑴PTE合并基础肺病、冠心病、脑梗塞的发生率情况,A组明显低于B组(P<0.05);⑵A组合并风湿免疫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⑶合并恶性肿瘤、静脉炎/静脉曲张、骨折/手术方面情况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⑷A组胸痛、咯血、晕厥的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⑸A组胸痛、咯血、三联征的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⑹B组肺部哆音的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除常见危险因素外,老年PTE患者多为合并基础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中青年PTE患者的危险因素多为合并风湿免疫类疾病等。

    作者:翁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颈椎病血流动力学特点和转归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型和老年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和疗效转归。方法:188例颈椎病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90例,老年组98例,两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治疗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比较患者症状、体征、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经治疗后双侧椎动脉,青年组PSV、EDV、FV、RI、PI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老年组PSV、FV比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EDV、RI、PI比治疗前均改善(P<0.05)。治疗前后老年组FV、RI与青年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用彩色多普勒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椎动脉可作为颈椎病诊断和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作者:胡辉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动态监测血乳酸及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及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入院后24h内用NCIS进行危重评分,分成轻度细菌感染组(n=30)和重度细菌感染组(n=30),另选择同时段40名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排除感染因素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三组均给予动态血乳酸及PCT监测,并对比分析三组治疗前、后的血乳酸水平和PCT水平。结果:治疗前,三组血乳酸水平、PCT水平差异均显著,P<0.05;治疗后,三组的血乳酸及PC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乳酸及PCT水平可及时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判断,提高治疗效率。

    作者:黄洁玲;郑雪媚;邓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90例行CSP的孕妇分为研究组(n=45例)和对照组(n=45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予以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β-HCG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周β-HCG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P孕妇予以宫腔镜手术治疗,能有效终止妊娠,创伤较小,可快速恢复身体。

    作者:刘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溶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下肢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溶栓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4例急性或亚急性下肢缺血患者行溶栓介入治疗,在手术前、后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出院健康宣教。结果:行溶栓介入治疗的84例患者经术前、后的护理措施后,症状较术前缓解,效果满意。结论:溶栓介入治疗的手术前、后护理对患者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晶;李桂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阿托品化时间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品化时间对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158名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不同的阿托品化时间分为A组(<4h)、B组(4~8h)、C组(8~12h)和D组(>12h),比较各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阿托品总用量、住院时间和发生中毒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各组患者中,阿托品化时间与患者的意识恢复成正比;阿托品化时间<8h的患者组,阿托品总用量、住院时间和中毒并发症发生率随阿托品化时间减少而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而>8h组别则无明显差别。结论: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8h达到阿托品化状态,可减少阿托品药物总用量、住院时间、缩短意识恢复时间和减少急性中毒并发症。

    作者:殷显德;秋爽;王海峰;马丕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牙槽外科在固定义齿修复前临床应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牙槽外科在固定义齿修复前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6例固定义齿修复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固定义齿修复前均采用牙槽骨修整术、软组织移植术,与未进行牙槽外科方法的患者2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3%,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3%)(P<0.05)。结论:牙槽外科技术有助于重建牙槽嵴形态。

    作者:张金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我院恶性肿瘤患者离院方式、治疗及总费用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恶性肿瘤患者的离院方式、治疗及总费用变化情况。方法:将我院1203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患者编号、主要诊断结果、手术名称及时间、操作名称及时间、离院方式、治疗方式及总费用等输入数据库,用Excel数据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3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离院方式以医嘱离院人次为主;治疗方式多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死亡率为10.2%;治疗费用多为5万以下,治疗费用10万以上死亡率高,为8.2%;手术可使治疗总费用增多。结论:医院应加强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费用的监督和控制,并对恶性肿瘤患者疾病的早期控制。

    作者:刘辰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