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常见因素新进展探讨

廖化梅

关键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发病因素, 生活方式
摘要: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asis,简称VVC)又名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是一种女性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妇科临床常见疾病,发病率高且易复发.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涉及病原菌和宿主两个方面,其中包括致病菌的流行病学特征、毒力因子、药物敏感性等和宿主的抵抗机制以及发病的诱发因素等.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相关文献
  • 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5例报告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应用方便、价格相对低廉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多个领域,尤其在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但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也日渐增多,除常见的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肝肾毒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影响软骨发育等常见的不良反应外,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引起大家关注的程度显不足.现将我院2009年2月~2010年3月年急诊科就诊及留观患者中,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5例报告如下,仅供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李银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106例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心理护理配合

    牙列缺损、缺失在老年人十分普遍,尤其在我国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长期缺牙或不良义齿修复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对老年人进行义齿修复就显得十分重要.出于老年人的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修复过程中的心理护理及护理配合也很关键,本文就我院口腔科收治的106例老年人全口义齿修复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护理配合的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樊丽萍;张炜婷;牛秀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加强血液分析仪质量控制浅析

    近年来,血液学检验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仪器检测结果精密度的改进、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筛查功能的不断完善,推动了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和血液学检验质量的提高[1].血液分析仪的迅速普及和应用,不仅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多、更可靠的实验指标,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然而,许多中间环节和影响因素都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涉及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各个环节.为保证各项血液学参数结果的准确可靠,需要加强血液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作者:侯振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古霉素注射液中的含量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古霉素往射液中的万古霉素含量.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丽时测定3份万古霉素往射液中的样品中万古霉素的含量,并分析比较了测定条件.结果:万古霉素在214nm处有大吸收,佳色谱条件为:色谱柱:硅胶ALOTMC18色谱柱;流动相:A相为15mmol/L乙酸铵;B相为乙腈:流速为1.0ml/min;梯度洗脱; 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万古霉素注射液中的万古霉素,操怍简便迅速,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理想,稳定性强,回收含量高,可为测定中万古霉素往射液中万古霉索物质提供方法依据.

    作者:李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口腔门诊老年患者的心理调查及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和经济生活水平都在逐渐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趋于增加,以往主要关注的是牙病的诊疗技术,而现代医学模式正在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老年人群的口腔疾病问题应当得到重视.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中老年人群患龋率分别为63.89%和67.40%.而牙周健康者仅为受检人群的3.03%、2.65 %[1],可见老年人对此不够重视.因此,对于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怎样处理口腔疾病及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是口腔医生所必须面临的新课题和挑战.

    作者:牟婧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生长抑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大宗的临床病例对照观察,明确生长抑素(施他宁)能加速或促进EPISBO的康复.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科术后发生的7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常规组(对照组,33例)和生长抑素加常规方法治疗组(治疗组,37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位院时间,费用、并动态观察实验室CPK(Creatine phosphoric acid activatingenzyme)检查变化.结果:(1)两组70例患者均采用保守方法治愈,无肠绞榨中转手术病例;(2)治疗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疗效明显,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有所下降.结论:书长抑素能抑制消化道内液分泌、缓解扩张、促进肠蠕动,对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缓解有明显促进作用.缩短其病程,能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冯强;胡俊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SA检查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发病机制.方法:选择TIA患者3O例行DSA全脑血管造影,观察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椎-基跷动脉颅内、外段血管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挟窄程度.结果:行DSA检查60例中48例(80%)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重度挟窄即狭窄程度≥50%的有30例(50%).结论:DSA检查在诊断TIA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从而可以明确TIA患者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狭窄程度,对指导有效治疗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朱浩猛;张伟东;杜会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乌司他丁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支气管哮喘小儿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4名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儿给予相同的抗炎、平喘、扩张支气管等治疗,治疗组患儿另给予乌司他丁5 000U/kg,连续应用2周,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可溶性P选择素(CD62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静脉血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及CD62P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提高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

    作者:房巧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两种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甲钻胺(弥可保)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门诊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弥可保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卡马西平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改变,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弥可保联合利多卡因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天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分析

    1 临床资料1.1病例选取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引起的多发病,临床治疗较为棘手,且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我们根据前人经验,并结合自身心得,病例来源均为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大者63岁,小者11岁,病程平均为2年~8年,10年以上6例.34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怀丽梅;王玫红;孙淑芳;宋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盐酸纳曲酮多囊脂质体(DepoNTX)的制备及体内外评价

    目的:制备盐酸纳曲酮多囊脂质体(DepoNTX),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内外释放行为.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盐酸纳曲酮多囊脂质体;RP-HPLC法测定含量、包封宰和体内外释放特性;以包封率为指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筛选、优化工艺和处方;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多囊脂体形态、用库尔特计数仪测定其粒径和粒度分布.结果:佳条件是卵磷脂/胆固醇为1:1(摩尔比):形成复乳的振荡时间为10s;L-赖氨酸的浓度为40mM;初乳的体积和第二水相的体积比为1:2.5.粒径范围为(5~50)μm,平均粒径为l2.4μm.盐酸纳曲酮在生理盐水中120h的累积释放度可达(80~85)%,在血浆中较生理盐水释放快:大鼠皮下注射DepoNTX.与盐酸纳曲酮溶液相比,消除时间明显延长.结论:制备的DepoNTX包封率较高;粒子表面呈光滑球形,内部具有非同心的多囊泡结构;体内外释放结果表明,DepoNTX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作者:孙丽君;王涛;全东琴;冯端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刺激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统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三级刺激康复体系.分别在入组时、发病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评价患者FMA评分.结果: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的评分逐渐提高.观察组存Mo评定时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但在M1、M3和M6时均比对照组显着提高,显示了更好的疗效.结论:早期规范三级刺激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东亚;陈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桦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梓黄的质量标准.方法测定了10批桦黄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采用TLC法和HPLC法鉴别和检测了麦角甾醇.结果均值:水分15.4%、总灰分9.4%、酸不溶性灰分0.2%、水溶性浸出物34.5%.TLC色谱上麦角甾醇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麦角甾醇进样量在(0.05056~1.5168)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V=1.49×(10)6X-9245.2,r=0.99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17%,RSD为2.83%.结论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桦黄的质量控制.

    作者:乔蓉霞;张国跃;郭耀武;罗定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糖尿病伴肺部感染临床及病原菌分析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伴肺部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病原菌类型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近3年住院的糖尿病伴肺部感染患者211例,对临床相关因素(年龄、病程、症状等)、培养出的124株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伴肺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年龄、病程有密切关系(P<0.05)感染前5位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9株(23.4%),铜绿假单胞菌23株(18.5%),大肠埃希菌21株(16.9%),金黄色葡萄球菌17株(13.7%),白色假丝酵母菌12株(9.7%);对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较敏感的前5位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对革兰阳性菌敏感的前3位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利福平,米诺环素.抗真菌药物敏感的是伊曲康哗及氟康唑.结论:年龄和病程与伴肺部感染密切相关,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对临床治疗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作者:霍卫池;冯涛;陈凡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螺旋CT与肺功能测定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螺旋CT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45例IPF患者的螺旋CT征象和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其中17例对兴趣区追加高分辨率CT扫描.所有病例均CT检查前后5d内行肺功能检查.观察IPF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和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评价CT征象与肺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45例IPF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功能轻度受损8例,均有磨玻璃样密度影;中度受损12例,均有网格影和小叶间隔增厚.重度受损25例.均有蜂窝肺,其中7例表现有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肺功能重度受损的患者有阻塞性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结论:螺旋CT能准确反应IPF的病理变化,IPF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受损与螺旋CT征象存在相关性.两者相结合有助于IPF的诊断和预测IPF的进展.预后以及治疗效果.

    作者:王建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米索前列醇配合水囊压迫治疗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我国乃至世界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发病率高达2%~3%.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多年来,妇产科工作者进行了不断地创新与实践,对产后出血的治疗由如结扎盆腔血管,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等,但抢救时间长,出血量较多,部分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无效,仍需切除子宫以挽救生命.本研究对105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水囊压迫配合米索前列醇宫腔置入,观察止血效果及患者愈后,明确水囊压迫是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曾艳敏;刘厚敏;史俊巧;王芝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附65例报告)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65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癌切除手术,肿瘤直径(2.0~6.5)cm,平均3.9cm;肿瘤位于肾上极19例,肾中部16例,肾下极30例.TNM分期:Tla 42例,Tlb 23例.透明绌胞癌58例,颗粒细胞癌6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结果:肾部分切除术65例.术中阻断肾蒂血管47例.所有病例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围手术期无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64例肾细胞癌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1.4个月,5年生存率及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8.4%和93.8%.结论: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足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保军;周鹤同;何婷;于洪波;张斌;沈华;李久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心理放松干预在初次无痛人工流产患者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将心理放松干预应用于初次无痛人流术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行初次无痛人流手术的458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和干预组,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及麻醉效果.结果:心理放松干预明显舒缓了人流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了无痛人流的麻醉不良反应.手术麻醉效果优级率明显提高.结论:心理放松干预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手术麻醉效果,实用于初次行无病人工流产术的患者.

    作者:何春红;薛建军;吴华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276例NST反复异常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无激惹试验(NST)反复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分娩且产前NST异常2次以上276例孕妇临床资料作为异常组,同时抽出同期NST正常孕妇136例为对照组.并对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异常组中妊娠合并症和发生围产儿预后不良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异常组中,距后一次检查3天内分娩的孕妇发生围产儿预后不良明显低于3天后分娩的孕妇(P<0.05).结论:NST反复异常提示胎儿往宫内有不同程度的缺氧.

    作者:杨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膀胱破裂34例诊治体会

    膀胱破裂是泌尿外科急症之一,我院自1998年5月~2010年12月,诊治膀胱破裂患者34例,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8~68)岁,平均38岁.腹膜内型膀胱破裂23例,腹膜外型9例,混合型2例.(1)外伤性膀胱破裂29例,致伤因素:交通事故13例,高处坠落7例,重物砸伤6例,刀刺伤2例,下腹部踢伤1例.

    作者:王贵平;刘会恩;张涛;李明;魏风梅;王洪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