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良弓;廖振宇;李云峰
目的 分析宁夏两种不同医疗保障制度参保者的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参保人群生命质量以及完善宁夏医疗保险模式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对2015年9—12月不同参保人群的生命质量进行评价,比较两种参保人群的生命质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群生命质量得分在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独立性维度、社会关系维度方面均优于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影响参保人群生命质量的因素采取干预措施,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的筹资补偿机制,努力提高医保的公平性,提高不同参保人群的生命质量.
作者:汤榕;李相荣;邢颖;马蛸婷;张晨曦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对门诊西药房儿童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调查,以此为依据提出合理的儿童用药建议.方法 选择该院门诊西药房在2016年7—8月期间所开具的20000张儿童处方用药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00张儿童用药处方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分析,总结原因,针对性提出合理选择与使用抗生素、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职业培训教育等控制策略.结果 对门诊西药房20000张儿童处方用药存在1800张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总药方数量的9.00%,集中表现在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用法用量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指导建议不合理以及溶媒选择不合理等方面,终无法发挥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其中,临床抗生素选用不合理占据大比例,为37.78%.结论 对门诊西药房儿童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必要的分析,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在提高儿童合理用药质量以及儿童用药处方水平.
作者:许香 刊期: 2017年第24期
该文分析了当前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实习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中西医进行有效结合在操作上较为困难,医学生自身因素导致临床实习影响明显,带教教师积极性导致医学实习效果不佳.应对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带教问题的有效策略是带教教师需认真的对待带教工作,加强中西医结合临床实习的相关训练,同时要选择多样化的临床带教方式.强调作为带教老师,要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带教的优势,不断认真总结,从而为医院培养更为优秀的医学人才.
作者:吕志坤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门急诊退药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门急诊所有退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内科、妇产科、外科、五官科、儿科、中西医结合科、康复科、针灸推拿科等临床科室,将门急诊退药记录单据集合到一起,按照退药原因分析.结果 近2年该院门急诊调配处方中退药处方140张;原因包括药品因素(药物不良反应、药品质量、近效期)68张(47.14%,68/140)、医生因素(处方录错、用药不当、重复开药、开药过多等)40张(28.57%,40/140)、患者因素(已有所需药品、对药不认可、费用问题、病情变化、取消检查或手术项目等)32张(22.86%,32/140).结论 门急诊退药原因复杂,涉及药品因素、医生因素及患者因素,加强医院管理完善退药制度进行,提高医师用药水平及职业道德感,增加药物的咨询窗口正确解答患者的疑问,提高药师审核处方能力等以减少退药现象的发生.
作者:何丽芳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围术期的麻醉护理逐步被护理领域和麻醉领域不断重视,所以麻醉恢复室的质量也受到广大医护人员以及患者、患者家属所关注,该文通过对相关情况的分析、了解,总结了麻醉恢复室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工作人员日常护理存在的风险,还总结了麻醉恢复室出现风险解决对策相关的一些问题,对实现麻醉恢复室的高质量工作、改善医院的工作效率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作者:沈颖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安全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4年8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实施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每组80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护理投诉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投诉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1.3%vs 10.0%;护理投诉率2.5%vs 11.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45例非常满意、21例满意、12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对照组患者24例非常满意、12例满意、19例基本满意、11例不满意;满意度(97.5%vs 8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有利于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患者投诉率,促进护患和谐.
作者:张爱珍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究在普外科留置导管护理中护理安全管理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普外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128例留置导管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研究组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参照组患安全事故发生率为29.69%,护理满意度为76.56%;研究组患者安全事故发生率为10.94%,护理满意度为96.88%.由此可见,研究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也比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外科留置导管护理中加强对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安全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并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张润爱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临床运用研究.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骨科住院的178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88例,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采用传统护理管理工作模式,观察组患者90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同时观察两组护理工作者工作质量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90例,整体护理质量评分(90.13±5.31)分、护理人员行为评分(93.98±6.94)分.对照组80例,整体护理质量评分(77.71±5.72)分、护理人员行为评分(80.62±4.37)分.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效果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90例,其中非常满意48例,比较满意34例,一般满意7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度为98.89%;对照组患者88例,其中非常满意12例,比较满意20例,一般满意37例,不满意19例,总满意度为78.41%.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骨科护理管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满意度,同时可以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工作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唐学东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了解临床护理教师的自我管理状况,分析影响自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效提高其自我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14年12月—2015年1月四川省10所教学医院的535名临床护理教师,采用自我管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理教师的自我管理总分为(166.08±25.5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自我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工龄、学历、婚姻状况、医院等级、科室(P<0.01).结论 临床护理教师自我管理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的人口学变量自我管理水平不同.临床教学管理者有针对性对临床护理教师自我管理加强培训,以提高临床护理教师的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邓美红;蹇素;彭珊;何蔺;吴玉琼;魏雪梅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如何有效地实施护士长的行为管理,提升护士长在急诊科综合素质及管理能力,属于目前改善科室整体的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急诊内科的行为管理模式上,首先是要实行科学的护士长带班制度以及护理岗位责任制度.急诊内科护士长的行为管理内容,主要是包括优质护理的实施和一级质量控制以及病房护理管理以及专业技术的业务培训等四个方面.急诊内科实行护士长行为管理模式,可以强化带班人的责任制度及护理知识的绩效考核,降低在护理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患者投诉及护患纠纷的发生,并且可以提升患者和医护之间、各科室之间的满意度.
作者:赵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与自然产产妇产后子宫复旧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该院产科分娩的288名产妇住院资料,详细回顾每位的综合情况和一般资料,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自然产组208名,另一组为剖宫产组80名,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分娩后产妇子宫复旧情况.结果 该次调查结果显示,剖宫产组产妇子宫复旧时间较自然产组产妇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剖宫产产妇恶露排除时间明显较自然产组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会因素剖宫产方法为分娩方式的一种,主要应用于胎儿体位不正、宫内窘迫等紧急情况,对于产妇综合情况较好者还应选择自然分娩,可提升产妇产后子宫复旧时间,提高身体机能.
作者:刘馨;刘巍;朱明霞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观察随访管理对院外青光眼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眼压的影响.方法 该次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出院青光眼患者40例;将其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随访管理),对照组20例(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眼压、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后1个月:生活方式(18.31±3.41)分、随访(12.84±1.41)分、用药(9.82±1.11)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40.10±7.91)分;干预后3个月:生活方式(20.83±5.36)分、随访(13.25±2.05)分、用药10.45±1.65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43.26±8.22)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眼压干预1个月后(16.61±0.54)mmHg、干预3个月后(14.01±0.25)mmH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00%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明显处于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光眼患者应用随访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院外青光眼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控制眼压,使其处于平稳水平.
作者:杜玉涛;白赫南;范逢吉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医院行风建设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以年度为单位进行门诊、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比较实行医院行风建设前后的患者满意度优良率.结果 门诊患者的优良满意度在实行行风建设机制后的第3年度明显提高,住院患者的优良满意度在实行行风建设机制后第2年度明显提高.结论 医院行风建设可不断推进医院管理的完善,提高门诊患者、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陈龙林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精细化管理在肿瘤患者化疗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分析该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68例肿瘤化疗患者资料,依据采取的管理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管理,实验组(36例)实施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消毒隔离(98.77±1.51)分、基础护理(96.34±2.31)分、急救品管理(98.65±2.34)分、文件书写(96.78±3.64)分、三基考核(98.56±3.27)分、护士长管理(98.76±3.65)分、健康教育知晓(98.68±2.14)分均更高(P<0.05);与对照组43.75%相比,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概率8.33%更低(P<0.05).结论 于肿瘤患者化疗护理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取得满意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孙健 刊期: 2017年第24期
在走访访谈多家基层医院领导层、药学人员、临床医师、护士、患者后,结合作者在基层医院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体会,从观念意识、队伍建设、药事管理等方面简要总结了基层医院药事管理的现状,并结合文献提出了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健全组织,明确职责、提高人员素质,加强梯队建设三方面改进措施,找出基层医院药事管理的工作思路和主抓方向,服务于临床,才能使药学人员及药事服务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作者:袁冰;董国力;李鹏泽 刊期: 2017年第24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目前,许多医院也不断的改革,在新医改政策的推动下,实施集约化管理运行是医院目前面临的主要工作之一.为了全面研究医院集约化管理运行模式的运用效果,该文就实施集约化管理前后的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自医院实施集约化管理运行模式之后,患者的治愈好转率为92.6%,医院的疑难杂症抢救成功率为83.6%,实施集约化管理运行模式后的治疗效果均高于实施前,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者对集约化管理运行模式的就医就诊的满意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医院实施了集约化管理运行模式后,医院的同一内外科实施统一管理,让不同细化后的科室医疗服务的力量集中起来,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疗实力,也为患者的就医就诊提供了方便,终也使得患者的服务满意度有很大的提高.
作者:王金发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探讨分析PDCA循环在静脉化疗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20例该院收治的静脉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均选自于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经过患者同意后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占60例.一组静脉化疗患者仅使用常规管理—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辅以PDCA循环管理—观察组.经过不同管理后,将两组患者的药物外渗、静脉炎、局部坏死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药物外渗发生率(3.33%)、静脉炎发生率(6.67%)、局部坏死发生率(5.00%)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91.67%)(P<0.05);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合格率为95.00%,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采用PDCA循环管理干预可降低静脉化疗患者静脉炎、药物外渗以及局部坏死等风险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卢皓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前来看,我国康复治疗专业高素质人才还有所欠缺,这就要求相关院校加强对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构建新型教学体系,为各大医疗机构输送高素质人才,使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得到提升,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该文从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并针对当前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新型教育体系的对策,并评价其效果.
作者:于庆;杨雪;董静;陈述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分析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在高职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的策略研究.方法 将该校2016级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完成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测试,对比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实验组学生的教学模式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绝大部分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表示接受和支持.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是新课改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教学体制改革开创了新观念和新格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及生物化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作者:刘香娥 刊期: 2017年第24期
目的 研究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依从率(97.7%)高于对照组(84.1%),复发率(15.9%)低于对照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健康教育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能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