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孙玫

关键词:对策, 基层医院, 药品拆零调配, 药房
摘要:基层医院药房采取药品拆零调配是指将完整包装的药品拆分后进行调配使用,具有满足不同患者疾病需要的作用,减少基层医院用药成本,但是同时存在一定问题.该文对基层医院药房药品拆零调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有效的相关对策,保证药品质量情况,以及患者用药安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对于普外科手术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探析

    目的 探析品管圈护理管理对提升普外科手术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该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82例分为两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品管圈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VAS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品管圈护理管理对提升普外科手术质量、护理满意度的价值显著,可推广.

    作者:张娜;唐共珂;孔春晓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四维彩超在妊娠期胎儿先天畸形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讨论妊娠期采用四维彩色超声技术对胎儿先天性畸形进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在引产和分娩之后证实为存在胎儿先天性畸形问题的产妇74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7例.对照组在孕期采用常规二维超声技术进行检查;研究组在孕期采用四维彩色超声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孕期检查结果 与引产和分娩证实结果的符合率、孕期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误诊和漏诊例数.结果研究组孕期检查结果与引产和分娩证实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7.2%,高于对照组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和漏诊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采用四维彩色超声技术对胎儿先天性畸形进行筛查,可以及时发现胎儿畸形,保证人口出生质量.

    作者:龚梅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对骨科护理人员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对骨科护理人员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对该院骨科护理人员50名展开关于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次调查中,50份调查问卷,评判结果为优良者28份,评判为中等者18份,评判为差者4份;不同学历者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时间越长,调查问卷及格率越高(P<0.05);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调查问卷及格率不同(P<0.05).结论 骨科护理人员对全髋置换术术后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受学历、职称以及工龄等因素的影响,在今后的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琴;蓝天玉;周琴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无偿献血工作中全面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采血站无偿献血工作中全面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攀枝花血站2015—2016年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差异进行分组,2015年为常规护理管理,设置为对照组,2016年为全面护理管理,设置为研究组,对比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无偿献血者采血后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无偿献血者满意度提高,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无偿献血者予以全面护理管理,可有效减轻降低采血后反应,无偿献血者满意度提高,保证采血质量,效果良好,推广应用价值高.

    作者:杨伟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简述医院纪检监察干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医院关乎群众生老病死,如果医院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滋生蔓延,将严重影响群众切身利益.随着我国反腐倡廉工作逐渐深入,以及医疗卫生行业行风建设逐步推进,医院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的反腐倡廉政治责任及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根据工作实践及现状,笔者对医院纪检监察干部怎样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作者:马莉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门诊西药房有效期药品规范管理对策探讨

    目的 分析在门诊西药房有效期药品规范中存在问题并进行对策探讨.方法 对该院门诊西药房2015年1—12月有效期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根据相应问题提出对策,于2016年1—12月实验性落实,比较2015年和2016年门诊西药房发生的有效期药品失效情况比较.结果 2016年门诊有效期药品失效情况明显低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西药房存在不规范管理,药品贮存条件和硬件设施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不合理等,实施有效措施后,提高了药品管理质量,药品失效情况有所改善.

    作者:杨丽虹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职业人群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评诂职业人群体检的成果,找出主要的慢性病问题,为企业健康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2016年1—12月来该中心实施健康体检的在岗职业人员1316名,对体检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全部健康体检人群中,发现异常的患者有677例,检出率即51.44%.处于前7位的病症即:高血脂、脂肪肝、心电图异常、高血压、肺纹理增多增粗、肝功能异常、糖尿病.男性患慢性病的风险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类病症已经变成了影响到职业人群身体健康的关键病症,实施具备针对性的慢性类病症监管与健康宣教,并定时实施健康体检即防范的重点.

    作者:竺小芳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提升影像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探讨

    目的 探讨提升医学影像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方法 .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在该院放射科实习的4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4名.观察组用基于PCAS系统的阶段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影像学教学法.实习结束后进行综合技能得分及教学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综合技能考核得分(85.10±2.89)分,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综合技能考核得分(69.06±2.41)分,满意度为62.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PCAS的阶段教学法,将现代PACS系统与阶段教学法融合,较传统教学法,明显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作者:曲实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在伽玛刀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伽马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以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对脑动静脉畸形疾病的认识程度、病情的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的缓解程度及并发症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不仅使患者了解了疾病的发病原因等知识,改善了患者的症状,而且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治疗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继文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实施的效果评价

    目的 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消化内科实施效果.方法 2016年1—12月消化内科住院患者4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如生命体征监护等),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培训、加强护理风险监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结果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跌倒1例、坠床1例、压疮0例、导管滑脱1例等)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的(跌倒3例、坠床2例、压疮1例、导管滑脱4例等)4.17%、 护理满意度99.17%高于对照组的94.17%(P<0.05).结论 在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护理管理的策略,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满意度也随提升.

    作者:瞿晓密;朱云燕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精神科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成本分析

    目的 从医院层面出发,探索精神科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所产生的治疗消费和日常消费等成本与住院时间长短的关系.方法 选取该院2013—2016年精神科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675例老年患者,并提取675例住院患者在院期间的住院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统计住院时间、住院期间产生的医疗费用和看护费用、日常消费,合理分析住院时间与住院成本之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有痴呆诊断,合并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更长;住院时间较长,使用肠外营养液,使用抗生素以及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总医疗费用更高.结论 患有痴呆诊断、合并慢性躯体疾病的精神科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长、住院成本更高.

    作者:罗丹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PDCA循环在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索门诊医疗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 ,提高门诊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方法该院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于2016年7月开始实施PDCA,分别以该院2016年1—6月门诊收治的120份病历资料和2016年7—12月门诊收治的120份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对比两份资料的合理用药、合理辅助检查、处方合格、病历书写合格、患者满意度、预约时间以及等候时间等.结果 PDCA实施前的合理用药率89.2%明显低于实施后的98.3%,合理辅助检查率90.8%明显小于实施后的99.2%,处方合格率91.7%明显小于实施后的99.2%,病历书写合格率93.3%明显小于实施后的98.3%,患者满意度88.3%明显小于97.5%;实施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实施前的预约时间和等候时间明显大于实施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门诊医疗质量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模式能够提高管理效率.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 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以提高骨科的服务质量.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至该院骨外科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的管理措施后,住院时间和褥疮、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6.4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明显减少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术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魏庆华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入院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50.25±4.5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35.86±4.22)分,同时观察组的满意度(93.34%)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张金莲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人文关怀在内科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在内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和其家属发生矛盾、冲突或者争执的事件,进而减少对医院发展造成的影响.该文分析了内科门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运用人文关怀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内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李梅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300例鼻窦炎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该研究所选对象为该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采用头孢硫脒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儿300例,选择少年儿童慢性鼻窦炎生存质量量表来调查患儿的生存质量,治疗后对患儿进行为期半年时间的随访,调查患儿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患儿治疗的普适子量表、症状子量表以及生存质量总分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治疗能对慢性鼻窦炎患儿的生存质量进行显著改善,在对慢性鼻窦炎患儿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应对患儿的主观症状加以关注和重视,除此之外还应重视父母受教育水平、地区、父母态度等因素.

    作者:李艳;郝秀秀;孙元元;孙欣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妇产科护理管理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实际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护士分层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院妇产科2016年1—12月在护理管理中实施护士分层管理与2015年1—12月实施分层管理前相比,分析效果.结果 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0.8%明显低于实施前的2.1%,护理质量评分明显升高,患者护理满意度95.4%与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前的80.4%相比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士分层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可构建更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丁戈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该院骨科住院的创伤骨折疾病患者共120例,按照患者入院编号尾数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疼痛护理管理,比较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11.40±2.30)分,护理满意度98.33%以及护理服务质量优良率96.6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疼痛护理管理在创伤骨科病房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能显著缓解创伤术后患者的疼痛感知,提高服务满意度和服务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徐高秀;姚润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相关性调查

    目的 调查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临床特征,为制定预防措施和干预手段提供借鉴.方法 对于2013年5月—2017年3月间3137例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交通方式、受伤时间、受伤情况、合并伤情况、智能损害情况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交通事故所致颅脑损伤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23:1;21~40岁青壮年所占比例大,为59.07%,平均年龄为(35.64±3.16)岁;受伤时间多集中在7:00-10:00和下午17:00~21:00,交通方式以摩托车多,电动车次之,受伤患者以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多;受伤情况以脑震荡、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多,常伴有皮肤、骨骼伤和五官伤.结论 交通所致颅脑损伤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交通方式等方面有一定规律,应加强上下班时间段的交通管理,加强高危人群安全意识,以降低交通所致颅脑损伤的发生,以及颅脑损伤对智能的影响.

    作者:尹小雨 刊期: 2017年第27期

  • 医疗事故对学生择业心理影响的探析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升,医疗行业在社会上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然而近几年频频爆出的重大医疗事故更是将医疗推向了舆论的高潮.在大量的评判和指责下,医疗事故背后引出了诸多的消极作用.对于医学学生来说,医疗事故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该文根据医疗事故的客观成因,分析其对学生择业心理层面上产生的效应.

    作者:马云春 刊期: 2017年第27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