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SBLs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中的检出率及耐药情况比较

唐景云;秦晓林

关键词:ESBLs(超广谱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阴沟肠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检出率, 耐药性
摘要:目的:分析并对比ESBLs(超广谱内酰胺酶)在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耐药情况。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2015年9月间内科收治的106例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记录其胆汁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的培养结果,并通过药敏测定和试验检查ESBLs在各类菌种中的耐药情况。结果在154株实验培养菌中,共有62株产ESBLs株,其总检出率为40.3%。而在62株产ESBLs株中,大肠埃希菌检出33株(53.2%),阴沟肠杆菌检出8株(22.2%),肺炎克雷伯菌检出21株(37.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阴沟肠杆菌,x12=22.77,其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阴沟肠杆菌,x22=7.61,其对比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在各类标本中,在胆管结石病例胆汁培养结果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85.7%)的检出数量高;在胆管恶性梗阻病例中,产ESBLs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较高。产ESBLs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阿莫西林耐药,且耐药率为100%;3种菌株对头孢类抗菌药耐药率较高,3种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比较低。产ESBLs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率要低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特别是在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以及头孢类药物上差距为明显。结论对于产ESBLs(超广谱内酰胺酶)菌株导致的感染疾病,结合药敏试验的结果来合理选择抗生素用药,是延滞细菌耐药性出现的关键,也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保证。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我院实施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患者16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80例,采用腔镜手术。两组患者关于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其分化的程度等一般资料情况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并对两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所用的手术时间、肠道排气所用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其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也显著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患者出现出血、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及心血管意外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有效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并发症较少,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尚文;刘小飞;徐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胸腰椎骨折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后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患者入院后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42例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腹胀、便秘的发生率以及腹胀、便秘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腹胀、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胀、便秘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够降低胸腰椎骨折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对促进患者康复和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影;姚帅辉;董晓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共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胸腺肽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IL-6、TNF-α、CD4+、CD8+、CD4+/CD8+。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显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8%),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IL-6、TNF-α、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降低,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均出现明显升高,观察组IL-6、TNF-α、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临床疗效较好,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免疫功能明显提高,可作为一种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有效的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光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复方皂矾丸治疗化疗所致骨髓抑制56例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皂矾丸在化疗骨髓抑制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09年5月~2014年5月间选取112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化疗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56例在护理中服用复方皂矾丸,对照组56例患者在化疗后护理中服用利血生片。对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进行调查,判定药物效果。结果观察组白细胞IV抑制14例(25.00%),对照组25例(50.00%);观察组血小板IV抑制22例(39.29),对照组37例(66.07%);观察组血红蛋白IV抑制6例(10.71%),对照组15例(26.79%),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化疗骨髓抑制治疗方面,复方皂矾丸效果显著。结论复方皂矾丸在治疗临床化疗骨髓抑制方面疗效显著,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时建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纳入实验病例来自我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7例,A组患者开展一般性常规护理,B组患者强化心理护理的应用。评估两组患者SCL-90量表评分、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的变化、护理满意率和低血糖反应发生率、血糖达标率。结果 B组患者干预后SCL-90量表评分、血糖水平改善更显著(P<0.05)。B组护理满意率、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A组,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大,可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和控制血糖,提高血糖达标率,减少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章志琼;吴育平;郭笑盈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理护理在不同年龄段住院儿童患者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与探讨不同年龄段住院儿童患者临床护理中对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120例2013年9月~2015年1月在我院儿科病房住院的患儿,根据不同年龄段将这些患儿分为四组,30例6个月~1岁婴幼儿,30例1~3岁幼儿,30例3~7岁学龄前儿童,30例7~14岁学龄期儿童,对各年龄段患儿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各组患儿行心理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对各组患儿行相应护理后,所有患儿的不良心理状态都得到有效减轻,而且患儿安静状态也显著比心理护理干预前高,7~14岁患儿与3~7岁患儿接受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差异性不明显,但这两组患儿的心理变化幅度明显优于6个月~1岁、1~3岁患儿。结论对不同年龄段住院患儿实施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患儿的焦虑感、紧张感以及抗拒行为,提升患儿治疗配合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玉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与用药安全性。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取68例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n=34例),即常规组给予常规标准治疗,而治疗组则加用纳洛酮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18%)明显高于常规组(70.59%),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可大力推广。

    作者:邱海江;马泽洪;林朝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壮族居民痛风和高血压的患病率、患病特点及其临床护理思考

    目的探讨壮族居民痛风和高血压的患病特点及其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抽取百色市靖西县壮族居民561例,进行问卷调查,检测其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将结果分为痛风或(及)高血压组(133例),非高血压非痛风组(248例),分析痛风或(及)高血压组观察指标的特性,提出临床护理对策。结果痛风粗患病率为2.0%(男3.2%,女0.7%),男性高于女性(x2=4.724,P=0.030);高血压粗患病率为22.6%(男27.4%,女18.0%),男性高于女性(x2=7.194,P=0.007);高血压伴痛风粗患病率为0.9%(男1.5%,女0.4%),男性高于女性(x2=95.418,P=0.000)。痛风或(及)高血压组患者其BMI、收缩压、舒张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尿酸的平均水平及其体质指数异常率、胆固醇异常率、甘油三酯异常率、血糖异常率、血尿酸异常率较非痛风非高血压组高(P<0.01)。结论壮族居民痛风和高血压患者患病率高;痛风和高血压患者与体质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血尿酸的异常变化有关,应当加强健康护理宣教,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少肥肉、动物内脏、海鲜等高嘌呤食物摄入、控制体重、参加有氧运动,经常检测血压和血尿酸,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葛优;李天资;陶丽菊;潘兴寿;李近都;梁烨;邹才华;李鸿翔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ESBLs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中的检出率及耐药情况比较

    目的:分析并对比ESBLs(超广谱内酰胺酶)在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耐药情况。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2015年9月间内科收治的106例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记录其胆汁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的培养结果,并通过药敏测定和试验检查ESBLs在各类菌种中的耐药情况。结果在154株实验培养菌中,共有62株产ESBLs株,其总检出率为40.3%。而在62株产ESBLs株中,大肠埃希菌检出33株(53.2%),阴沟肠杆菌检出8株(22.2%),肺炎克雷伯菌检出21株(37.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阴沟肠杆菌,x12=22.77,其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阴沟肠杆菌,x22=7.61,其对比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在各类标本中,在胆管结石病例胆汁培养结果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85.7%)的检出数量高;在胆管恶性梗阻病例中,产ESBLs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较高。产ESBLs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阿莫西林耐药,且耐药率为100%;3种菌株对头孢类抗菌药耐药率较高,3种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比较低。产ESBLs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率要低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特别是在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以及头孢类药物上差距为明显。结论对于产ESBLs(超广谱内酰胺酶)菌株导致的感染疾病,结合药敏试验的结果来合理选择抗生素用药,是延滞细菌耐药性出现的关键,也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保证。

    作者:唐景云;秦晓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研究

    目的:探讨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40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患者,分析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规律性。结果40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诊断的准确率为95.0%(38/40)。其余2例患者分别误诊为重症法洛三联症以及孤立性左心室发育不全。在二维超声心动图的帮助下,对患者心尖四腔心切面进行检查中,所有患者均显示为2个心房正位,并且患者2组房室瓣分别开向2个心室腔。其中有26例患者显示右心室内径增大现象,12例患者合并三尖瓣狭窄显示其三尖瓣出现不同程度的开发受限,2例患者合并房间隔膨出瘤并显示其房间隔向左心房膨出。结论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下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和规律性,但需要鉴别开来重症法洛三联症以及孤立性左心室发育不全。

    作者:朱艺玲;李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重症患者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重症患者的常见皮肤问题,提出相关护理措施,以达到促进患者康复,减轻疼痛及负担的目的。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242例重症住院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重症患者的常见皮肤问题及护理措施。结果242例患者中,发生皮肤问题者23例,所占比例为9.5%。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所有患者皮肤问题均得到解决,未出现皮肤有关并发症,并未影响患者临床治疗及康复进程。结论分析掌握重症患者的常见皮肤问题,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防治皮肤问题的发生,优化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丽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糖尿病动物模型复制方法研究概况

    糖尿病主要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癌症。不同类型糖尿病发病机理各不相同,制作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方法也不相同,常用的方法仍然为化学药物诱导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敲除型,自发性动物模型等实验方法也逐渐应用。各种制作方法的优势及怎样制备,了解不同动物模型的特点并应用研究,对临床上如何更好的治疗糖尿病患者意义重大。

    作者:付黎明;李铁;吕佳;王之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普外科病原菌耐药率与β-内酰胺类药物使用强度的关系

    目的:评价普外科病原菌耐药变化趋势与β-内酰胺类用量间的关系。方法统计2012~2014年检出主要病原菌耐药率及β-内酰胺类使用强度,运用统计软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头孢唑肟使用强度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间均有相关性,头孢吡肟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其耐药率间有相关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强度与肠杆菌科耐药率间无相关性,所有监测品种均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间有相关性。结论肠杆菌科细菌仍是普外科治疗感染的重点。普外科慎重选择三代头孢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对有感染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风险的患者,可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作者:方圆;陈涛;李晓华;刘平;陈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改变中国的立法:健康版图如何绘制?

    2015年11月18日,在紧邻故宫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一栋小楼里,一场别有见地的立法研讨会议正在进行中。会上,针对主持人抛出的两大议题--“健康中国”战略、卫生改革与卫生基本法的立法定位和卫生基本法的框架、内容和制度,与会专家各抒己见,言无不尽,新锐和务实观点“火花四射”。

    作者:费菲;董文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照A组(单用氨氯地平治疗)、对照B组(单用厄贝沙坦治疗),每组35例。三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C反应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A、B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DBP及FBG、FINS水平均低于另外两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含量明显低于另外两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B组治疗后MALB含量明显降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效果显著,在稳固血压、血糖同时,具有抗炎及保护肾脏功能,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刘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陈玉国:从“中科院公函事件”看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识别与救治

    2016年1月16日,医药圈卫生行业的朋友圈被一条新闻消息刷了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官方网站就“中科院理化所杨女士死亡事件”发布声明称,产科患者杨女士,26+周(自然受孕),1月11日出现胸痛继而突发呼吸心跳骤停,经多科室联合抢救无效死亡。北医三院表示经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和多学科专家讨论,初步判断猝死原因为主动脉夹层破裂。

    作者:费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心力衰竭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4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非心衰组107例,心衰组107例,其中NYHA心功能Ⅱ级53例,Ⅲ级33例,Ⅳ级21例。采用Sysmex G7糖化血红蛋白仪及配套试剂测定HbA1C水平。结果冠心病非心衰组与冠心病心衰组HbA1C水平分别为(6.92±1.87)%和(7.56±2.08)%,心衰组HbA1C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衰组(P=0.019)。不同心功能分级的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不同HbA1C水平心功能分级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结论HbA1C水平是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燕;张隆业;宋玉姬;金幸;尤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行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140例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按照平行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对照组行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研究组行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观察分析两组疗效,并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不良发应发生率对照组11.43%,研究组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糖尿病的患者行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可改善患者血压与血糖情况,而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耿震;李卫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吸入一氧化氮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吸入一氧化氮(iNO)防治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有效性及实际临床意义。方法(1)搜集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Embase,维普网,Medlin,万方医学网等医学检索数据库内的2000年1月~2014年12月间发表的吸入一氧化氮防治早产儿BPD治疗组与安慰剂或空白对照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的资料。(2)分别由两个独立的人提取数据,并交叉核对,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3)运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系统分析,对二进制结果使用日志二项式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对连续的结果使用线性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荟萃分析结果显示:(1)吸入不同浓度结果。吸入量为5ppm时BPD的发生较频繁,风险率为(RR:0.97),95%可信区间为(CI:0.92~1.02);而死亡率比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风险率为(RR:0.84),95%可信区间为(CI:0.66~1.07);吸入量为10ppm时与对照组相比BPD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吸入量为20ppm或滴定反应时, BPD发生的风险为(RR=1),说明该量对死亡率及BPD的发生率没有任何影响。(2)不同产重吸入一氧化氮后结果显示,仅对于产重在1000~1250g的早产儿吸入一氧化氮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及BPD的发生率综合结果有显著意义(38.5%vs 64.1%),风险率为(RR:0.60),95%的可信区间为(CI:0.42~0.86),对单一的BPD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无任何影响。结论早产儿没有必要常规吸入一氧化氮治疗防治BPD;对于产重在1000~1250g范围内的早产儿当生后28d仍然对氧有依赖的患儿可以考虑吸入一氧化氮治疗,选择治疗的佳剂量应为:5ppm<吸入剂量<20ppm,范围之间。

    作者:马群英;董文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诊治的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检测指标(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清白蛋白、尿素氮)、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增加(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红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中国医药科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 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