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文题

关键词:论文主题, 缩略语, 用具, 结构, 短语, 词语, 标点
摘要:文题应以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使用标点和缩略语。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肠系膜缺血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肠系膜缺血症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考虑肠系膜缺血的患者20例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腹痛症状患者80例为对照组,分析肠系膜动脉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表现。结果肠系膜缺血症患者病变狭窄处血流速度以及肠系膜血管起始段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病因主要为两条以上肠系膜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准确对肠系膜缺血症患者病变血管狭窄做出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小勇;李俊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利用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策略

    目的:了解并掌握急诊科室护理工作人员对柔性护理管理的需求和认识,利用个性化的柔性管理策略对其展开管理。方法从该院急诊科室中选择60名护理工作人员,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柔性管理,对当前的急诊护理管理方式进行优化。6个月以后分别对两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急诊护理技能进行评价,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两组护理工作人员及急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工作人员的急诊护理技能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74.00%。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柔性管理理论可以对急诊护理管理进行有效的优化,值得进一步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孔秀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检验科医源性感染控制的工作现状与管理

    加强对检验科医源性感染控制工作的管理力度、完善规章制度、增强防护意识、改善检验科的硬件设施等。很大的程度上减轻了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几率,有效地保护了实验室工作人员以及患者,避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实验室感染现象,以及工作人员和患者间的交差感染现象的发生。该研究总结了现代检验科医源性感染控制的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检验科医源性感染控制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陆彩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B超引导下局部不同剂量MTX注射治疗剖宫产后疤痕妊娠疗效管理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瘢痕妊娠经孕囊局部注射MTX 的有效剂量及治疗管理效果。方法以孕周在5~9周的40例切口瘢痕妊娠为研究对象,经B超引导下局部注射不同剂量M TX,剂量从5 mg逐渐加至20 mg,每1剂量观察10例,术后B超监测孕囊大小、张力、孕囊周边血流,血β-hCG、血孕酮值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血β-hCG和血孕酮的下降速度与MTX用量大小存在一定关系。5 mg和20 mg剂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mg和15 mg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比较,20 mg组<10 mg组和15 mg组<5 mg组。结论该研究显示切口妊娠经B超引导下局部MTX注射有效用量为20 mg,局部病灶注射可杀死胚胎,迅速降低血β-hCG和血孕酮,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刘淑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透管入腹下位切口套扎固定纠正难治性飘管移位的技术管理应用

    目的:探讨腹透管入腹下位腹部小切口手术套扎固定纠正难治性腹透管飘管移位的技术管理应用。方法16例腹膜透析患者腹透管飘管移位,经证实用常规非手术方法不能纠正,局麻下在腹透管入腹膜下位约5 cm处局部切口,逐层分离组织,常规纵行切开腹膜1 cm拉出腹透管,处理并分离粘连的肠系膜,充分游离清理腹腔内腹透管,然后用大导引钳把腹透管送入陶氏腔,并用3号线套扎固定腹透管并把套扎线缝扎于腹膜及腹膜外后鞘内侧缘。逐层处理各层组织,缝合皮肤。术后随访半年。结果16例患者均用上述方法成功处理难治性腹透管飘管移位。手术切口3 cm,手术时间(40±13) min。局麻耐受性好,有5例术中追加利多卡因5 mg,术后疼痛轻微,仅3例患者夜间应用1次止痛剂。术中电凝止血,术后没有需输血,术后两天可见淡红色腹透液,未见腹水渗漏、伤口渗血等情况。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未见出现飘管、渗漏、堵管等并发症。术后8月有1例出现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无退出病例。结论对常规非手术方法难以纠正的腹透管飘管移位的患者,及时进行腹透管入腹下位腹部小切口套扎固定纠正飘管移位,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简便价廉。

    作者:张文贤;刘伯英;肖艳美;董小伟;戴芳;魏兰;刘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文题

    文题应以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重要的特定内容。一般使用能充分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短语,不使用具有主、谓、宾结构的完整语句,一般不使用标点和缩略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细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变化情况,对某三级医院2015年1-12月细菌培养及耐药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救治危重患者提供依据。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细菌标本分离培养后经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确诊的细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G-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行了统计,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阴沟肠杆菌等。4种G-菌的耐药谱皆不相同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抗生素的耐药性大于等于60%,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素类、抗假单胞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较敏感。大肠埃希菌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特治星、头孢替坦的耐药菌株,对呋喃妥因、丁胺卡那、妥布霉素较敏感,对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喹诺酮类的耐药性大于50%。结论为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确保治疗效果,应加强ICU细菌耐药检测,了解细菌分布及耐药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防止细菌耐药性扩散。同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发病率。

    作者:尚鲁强;徐学慧;郝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豫北地区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近9年豫北地区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5年12月间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学龄前非菌性腹泻患儿,采集患儿粪便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标本中的轮状病毒,对检测结果呈阳性标本采用RT-PCR、电泳技术分析病毒株G血清型、P血清型。结果研究患儿中轮状病毒阳性率52.20%,2007-2012年轮状病毒检出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3年有所上升,2014年起明显降低;每年9月到次年3月的冬季和初春为小儿腹泻轮状病毒高发季节,男性轮状病毒感染率高出女性约2倍;轮状病毒G3型、P8型为主要流行株,G9型呈逐年上升趋势。轮状病毒感染集中在0~24月龄的婴幼儿,其中以7~12月龄感染率高。小儿轮状病毒腹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和呕吐。结论轮状病毒是豫北地区小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其中G3型和P8型为主要流行株,应加强每年9月到来年3月间高发年龄段婴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防治工作。

    作者:李树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COPD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引起肺部呼吸障碍。近年来,COPD患者还表现出一些其他“肺外疾病”,如抑郁症。该文对COPD合并抑郁症的国内外发病现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中西医对COPD合并抑郁症的治疗进行综述,为后期研究COPD和抑郁症的治疗提供参考,对COPD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韩萍;姜文青;殷彬;李乐;杨晓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探讨运用品管圈方法提高急救患者静脉给药效率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在急诊抢救病人时静脉穿刺成功的效率。方法通过活动计划拟定、进行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对策、组织实施、效果确认及检讨与改进及持续改进措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改善前和改善后对比急救患者静脉给药效率提升情况。结果急诊患者抢救成功从时间上由5.6 min降至3.8 min。目标一达成情况进步率50%,目标二达成情况进步率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急救患者静脉给药的成功率,使重患在短时间内开通静脉,及时应用急救药物,保证了急救患者的快速安全用药。

    作者:韩永梅;贾艳楠;张淑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本刊写作要求: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1.本刊所发表的论文一般情况下必须有参考文献,应以作者亲自查阅和借鉴过的公开文献为限。参考文献除定义、法规、标准外,尽量引用近五年的文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信息技术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应用与实践

    评估该院药剂科使用的信息服务技术衍生系统,如处方评价系统、药物管理和利用系统、药学信息智能提示系统、终端系统、患者出院用药依从性系统等在临床上的效果和实践方法。该院药剂科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能够进一步加强药师对患者全样标本的处方评价力度,患者或医师也可在用药方面通过信息系统对药师进行咨询,对于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药品的使用和管理、处方的质量控制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从而奠定了医院药学服务在医院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地位,保证医院医疗质量,对于医院药学事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韦万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数字化影像平台教学资源库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影像教学资源库于影像诊断实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5年6月13-20日间选取该院2012级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共112人,将其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6人。对实验组学生行PACS实训教学法;对照组行胶片读片教学法,观察对比试验后两组学生专业能力提升情况及实训成绩。结果实训后,与对照组学生对比,实验组学生影像诊断专业能力得分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影像诊断能力较对照组学生提升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影像诊断实训中使用数字化影像教学法,教学效果极佳,学生满意程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郝利国;张淑丽;陈大同;王晓东;万永刚;梁明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关于医用高频电刀的使用安全和维护

    医用高频电刀现在各大医院的外科手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相对于传统的器械手术刀,它具有手术速度快、减免手术出血、减轻病人痛苦的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因为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高低频灼伤及其他一些难以察觉的安全事故。所以,为了避免使用失误增加患者痛苦,继而引发医患纠纷,就必须要研究探讨高频电刀的安全使用及防护管理工作。

    作者:李广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焦作市丙肝病例诊断及报告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丙肝病例诊断及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实际的病例分类及漏报情况,提高病例报告质量,同时了解丙肝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方法选择焦作市辖区丙肝病例报告数较多的综合医院及传染病医院,由当地疾控中心负责疫情报告及丙肝防治的工作人员,对选中医院2014年、2015年第1季度实验室检出丙肝抗体(抗-HCV)阳性或核酸检测(HCV-RNA)阳性及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全部丙肝病例进行核查。用Excel对数据进行处理及统计分析。结果市级医院中具备核酸检测能力医院占80%,县级医院中委托外单位开展核酸检测的医院占50%,区级医院既不开展也不委托外单位开展核酸检测;核查的283例住院病例中,有流行病学史者占68.20%,流行病学危险因素构成比前3位分别为手术史41.55%、输血(血制品)/细胞成分/器官移植38.51%、肾透析史9.46%;抗-HCV检测阳性者网络上报率为79.32%,HCV-RNA阳性上报率为68.83%;丙肝病例诊断分类正确率为71.81%。结论应加强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丙肝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加强对医务人员丙肝病例诊断上报能力培训;不规范医疗行为是造成丙肝医源性传播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化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颈部非甲状腺原发恶性肿瘤病理管理分析

    目的:分析颈部非甲状腺原发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管理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颈部非甲状腺原发恶性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258例患者资料,其中癌160例(62.02%),肉瘤4例(1.55%),淋巴瘤92例(35.66%),恶性黑色素瘤2例(0.78%),随访54例,其中41例为肺来源;死亡9例中6例为肺癌颈转移。结论颈部非甲状腺原发恶性肿瘤在颈部肿物中较为常见,其病理特点和发病原因变化极大,应尽早诊断治疗。该文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为其后续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原玉芬;张新莲;张静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整改措施

    目的:为了提高社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质量与护理水平。方法对社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现状进行总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结果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护理水平有所提高。结论针对健康教育出现的问题整改措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效的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有效的控制血糖,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自我保健意识,使得社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更加规范合理,值得推广。

    作者:费秀梅;徐亚芬;许大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模式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A组)及常规护理组(B组)。每组90例,其中循证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进行个体化护理,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并发证情况、患者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循证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者平均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压疮,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患者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规范了救治的流程,同时提高了患者家属的满意率。

    作者:徐文秀;张晓红;高咏红;付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尼莫地平控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控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管理效果。方法将该院自2011年1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9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压、止血、控制血压等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84.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大脑中动脉流速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大脑中动脉流速低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效果显著。

    作者:邓北珍;黄金稳;郭微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3.0T MRI对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动力学研究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对中脑导水管脑脊液动力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在该院进行磁共振脑脊液检查的患者共23例,所有患者在常规MRI扫描的基础上进行磁共振脑脊液检查,序列设计包括:3D TSE DRIVE序列、cine PC序列、Q-Flow序列,分别用于观察中脑导水管细节解剖结构、脑脊液流动状态,并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23例患者进行检查,其中2例正常,3例梗阻性脑积水,16例交通性脑积水,2例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复查脑脊液流动状态未见异常。结论3D TSE DRIVE序列、cine PC序列和Q-Flow序列相结合能够对中脑导水管区的脑脊液动力学进行全面的观察研究。

    作者:郭秀玲;刘天立;赵进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