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慧敏;韦玮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简称为CNS.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中枢神经系统能够在内部发生一定程度的免疫答应,这种情况对于人体细胞以及人体抗体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能够使其免疫受损,从而就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免疫学检验进行分析阐述能够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促进人体的生命健康.
作者:姜振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诊治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52例,均对其进行血沉、游离T3、游离T4等检查,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表现采取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发生率、症状表现、检查情况、误诊率及复发率.结果 病患以女性患者的发病率高;临床症状表现以甲状腺肿大和疼痛为主;各项检查中,血沉、血白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游离T3、游离T4水平大部分升高且TSH下降,少部分游离T3、游离T4水平下降且TSH升高;误诊率为36.5%;复发率为0.结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明显,临床应加强相关病情的各项检查来确诊病症,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并结合患者对应的临床症状选取对症药物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作者:关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在临床普外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筛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普外科收治急腹症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硬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开腹探查术,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诊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明确诊断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术中明确诊断率74.0%;两组间诊断率的数据差异比较显著(x2=9.490,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与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P<0.05).结论 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徐洪彪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胃转流术后糖尿病患者的阳痿症状改善情况.方法 对手术组及对照组糖尿病并发阳痿症状的有效率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胃转流手术对糖尿病并发阳痿症状患者有显著改善.
作者:靳和平;齐德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与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腹股沟疝,随机分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对照组采取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组采取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异物感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25.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腹股沟疝患者采取超普疝装置疝修补术,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明伟;王洪辉;周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600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饮食生活习惯护理、指导用药、定期查体等护理干预措施,随访5年,比较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脑血管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为22.19%,对照组心脑血管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为47.2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其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庆凤;陈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佳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安亭医院针灸科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1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电针颈夹脊穴结合常规针刺的方法;10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1周,多治疗3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优于对照组的83.6% (P<0.05).结论 电针颈夹脊穴结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卫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分析新上岗护士长的培训方法.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新上岗的12名护士长,均接受上岗培训,主要包括临床管理知识及技能、集中理论、跟班学习以及质控管理方法等培训.结果 12名新上岗护士长的质控评分经培训后均达到合格水平,安全管理、消毒隔离、急救物品、教学科研、危重症患者护理、行政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护理人员培训、健康教育以及病房管理等在病区管理工作10个维度方面的评分与培训前相比,明显提高,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新上岗护士长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可促进其管理理论及技能的提高,使护士长可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
作者:姜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帕金森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均表现出明显差异(P< 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帕金森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郭晓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肝脏良恶性肿瘤高回声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分析.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肝肿瘤患者82例的102例病灶,其中恶性肿瘤61例,良性肝肿瘤21例.采用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检测恶、良性肿瘤地敏感度、特异性以及二维与三维超声对比剂灌注特征表现.结果 恶、良性肿瘤地敏感度、特异性应用2D、3D-CEUS检查,敏感度、特异性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检查恶性、良性肿瘤时对比剂灌注特征表现比较,3D-CEUS与2D-CEUS检查结果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高回声局灶性病变检查肝脏良恶性肿瘤,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性,3D-CEUS与2D-CEUS超声检查肝脏良恶性肿瘤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对比剂灌注特征表现超声在临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卢薇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在肩关节脱位复位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9例接受肩关节脱位复位治疗的患者(ASA Ⅰ~Ⅱ)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丙泊酚组、七氟醚组和臂丛神经组三组.结果 臂丛阻滞对呼吸,意识影响小,但失败率高一些,而丙泊酚组、七氟醚组患者主观更舒适,失败率更低.结论 丙泊酚、七氟醚和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脱位复位中各有优缺点,麻醉方式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麻醉者的熟练程度与习惯进行.
作者:许传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并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46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手术室护理,对此两组肺部发生感染的概率及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28.8%,满意度为69.9%;实验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6.8%,满意度为95.9%;实验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闫英媚;张丽东;王恩艳;许大雪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究双源CT灌注成像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在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随机选取上蔡县人民医院因胸腺肿瘤接受术后三维适形放疗患者38例采用常规CT以及双源灌注成像对其进行诊断,并对其CPTI参数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经过诊断确诊为放射性肺损伤的有20例,使用常规CT和双源CT灌注成像在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方面差异很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源CT灌注成像可以早于普通的CT诊断出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像资料,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贾学磊;王乐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逍遥散汤剂和散剂治疗肝郁脾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肝郁脾虚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逍遥散汤剂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逍遥散散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腹胀、胃脘、便溏不爽、食少纳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患者便溏不爽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逍遥散汤剂和散剂均可用于治疗肝郁脾虚证,其中逍遥散散剂效果更佳.
作者:袁永建;彭丹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干预在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5例),均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亚低温疗法,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给予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SS与GC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值远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小于观察组(96.0%),P<0.05.讨论 采用亚低温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同时辅以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意识障碍和神经损伤,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韩艳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ICU患者病情危重,在建立人工气道后,如何通过综合性护理维持正常的呼吸运动,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对于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护理中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作者:赵桂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及观察翼状胬肉患者组织IL及MMP指标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54例翼状胬肉患者为观察组,同期的54例眼部正常结膜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组织IL-1 β、IL-6及MMP-2、MMP-9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然后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并比较观察组中静止期与活动期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组织IL-1 β、IL-6及MMP-2、MMP-9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活动期患者的组织IL-1 β、IL-6及MMP-2、MMP-9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静止期患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翼状胬肉患者组织IL及MMP指标均呈现高表达状态,且静止期与活动期患者的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对于疾病的诊断、分期了解及治疗指导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喆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化痰活血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70例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信封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西医进行治疗,实验组35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程度.结果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14%)与实验组(14.29%)相比不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但两组之间对比的生活质量评分及疼痛程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 针对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化痰活血方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安全可靠,无显著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智源;李乔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分析对于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选用中药熏蒸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外科100例患有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选用西药治疗,试验组选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探索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86.00%)显著高于对照组(50.0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而言,采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效果比较显著,能有效地提高患者临床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感.
作者:张攀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保证安全、充足血液供应的基础是对献血者的征募、选择和持续保持,以及来源于低危人群的无偿献血者.可以说做好献血服务工作是确保血液安全和充足供应首要和极其重要环节.我们在献血过程中注重护理质量管理,通过不断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和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以及质量管理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做好献血服务工作的质量,有效的保证血液安全和充足供应.
作者:汪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