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液病毒的比较分析

李玉泉

关键词:血液病毒,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检测
摘要:目的 探析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液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该血站检验科血液样本5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并且计算与对比两种检测方法 的阳性率.结果 在HBV(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0%(15/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2%(6/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V(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8%(9/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6%(8/500)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4%(2/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8%(9/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各具优势,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可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两者联合应用,以此提高血液病毒检测准确性.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南通市通州区2011—2015年艾滋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南通市通州区艾滋病检测结果 及分布特征,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通市通州区2011—2015年艾滋病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通市通州区2011—2015年HIV抗体共筛查检测397954人份,确证检测阳性166例,阳性率0.417%.筛查检测以医疗机构中的其他就诊者及术前检测居多;确证阳性以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居多,阳性率为69.069%.不同样本来源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检出阳性率比较、不同年份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检出阳性率比较、不同年份医疗机构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43.02%的新发现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当年第1次CD4检测结果 <200个/μL,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者达79.09%.结论不同年份HIV抗体筛查检测样品量逐年提高;检出HIV抗体阳性时期较晚;抗病毒治疗的效果较好.艾滋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作者:赵小冬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浅谈医院全面预算管理

    随着医院对自身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健全医院内部约束机制、规范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正在逐步被引入到现代医院管理体系中来,它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但当下尚有一些医院不能全面系统的理解全面预算管理这个概念,大大削弱了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使医院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大大增加.通过认真贯彻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使医院的管理工作、经济工作产生一个质的飞跃,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如何合理编制全面预算并使其在医院内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个及其重要的问题.

    作者:王静瑜;武翀宇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不同来源芍药的质量分析

    目的 通过实验,检视野生、市售及药用植物园栽培赤芍中所含成分的数目,测定指标成分芍药苷含量,作为评价栽培赤芍质量优劣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将对照溶液及供试液点样10μL于GF254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254 nm下检视;采用HPLC法,条件是采用Waters E2695色谱系统,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9.4 mm,5μm);以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进样量10μL.结果 在254 nm下检视,野生、市售及药用植物园栽培赤芍的TLC板明显的荧光斑个数分别为6、11、10;芍药苷的保留时间是5.078 min,野生、市售、栽培赤芍中芍药苷的含量分别为6.6%、7.4%、7.0%.结论依据TLC检视及HPLC结果 可知,野生、市售及药用植物园栽培赤芍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有显著差异,不同来源的芍药中芍药苷的含量相近、相差不显著.

    作者:张宏莲;孙辑凯;张梅娟;董巍;沙伟;朱巍巍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优质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管理中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护理管理中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接受诊疗的9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分设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比对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达标率以及医治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物质生活、社会功能等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规律服药、坚持疗程等依从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治期间予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质量达标率及医治依从性,并改善生命质量.

    作者:王凤丽;赵慧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安全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安全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观察组各61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安全管理.观察指标为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在院期间治疗组患者对临床护理非常满意36例(59.02%),总满意度88.53%;对照组非常满意24例(39.34%),总满意度68.8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3.5±10.1)分,对照组为(91.7±9.7)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安全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调查研究

    目的 该研究主要对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提供相关参考依据,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并已确诊的颈椎病患者10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就诊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则给予推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与生活质量评价情况.结果 经研究得出,药物治疗与推拿治疗颈椎病均会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这两种治疗方式相比,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的效果,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颈椎病患者实施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此外因颈椎病患者总体的生存质量自评分和评分均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对颈椎病患者可依照患者的个体化情况选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与此同时还需提高对颈椎病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方面的研究.

    作者:谢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甲钴胺片清洁验证分析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甲钴胺片清洁验证分析方法 及取样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法,以Hypersil ODS2-C18(5μm,4.6×150 mm)为色谱柱,以0.05 mol/L乙酸铵溶液-乙腈(83:17)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66 nm,进样量为20 L,柱温30℃.结果 甲钴胺对照品溶液在检测浓度0.03~1.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且回收率符合要求(回收率为99%).结论 该方法 简便、准确、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甲钴胺片清洁验证药品残留量的检测.

    作者:徐鹏鹤;张婷;余永华;华洁;雷锦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探析

    目的 探讨和分析健康教育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临床治疗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有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加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医嘱依从率、复发率(97.50%、5.00%)与对照组患者(75.00%、15.00%)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5.00%)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77.50%)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遵守医嘱的情况,有助于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明显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情况.

    作者:贺倩倩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刍议分级诊疗模式下大型城市公立医院的未来

    文章依据国办发〔2015〕70号文件,分析大型城市公立医院即将面临收入下降、人才流失、医师管理困难、医疗风险加大、技术要求变高、竞争压力攀升等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提出积极争取财政补助、制定留人对策、改革医师管理模式、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加大新技术、新项目的引进力度、加强特色专科建设等应对之策.

    作者:高琴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的宁夏居民健康公平性分析研究

    目的 分析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下的宁夏居民健康公平性,发现存在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医保制度提出建议.方法 运用集中指数分别对宁夏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公平性的分析评价.结果 不同收入水平分层下的城乡居民健康公平分别显示出不同趋势,两周患病、慢性病患病的整体集中指数分别为-0.059和-0.079,农村患病率的集中指数呈负值而城镇呈正值.结论 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集中在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中,而收入水平较低的人群往往多为农村居民,且农村居民的健康不公平相对于城镇居民差异较大.仍需不断完善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作者:邢颖;汤榕;孙玉凤;马蛸婷;张晨曦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期抗病毒宫内阻断的护理管理分析

    目的 观察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者孕期的抗病毒宫内阻断护理管理.方法 择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122例携带HBV孕妇临床资料,依是否自愿行孕期抗病毒宫内阻断设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1例,前者不采取任何阻断措施,后者给予替比夫定进行阻断,并配合对应护理管理干预,观察两组母婴阻断,新生儿及HBV产时感染情况.结果 研究组母婴阻断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BV产时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携带HBV者孕期实施抗病毒宫内阻断护理管理可降低产时HBV母婴传播风险,提高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显著,具一定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张蕊;卢法英;刘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监测与控制措施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防范措施,以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能力,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发生职业暴露的74名医务人员调查,对其职业、暴露源、暴露地点、暴露方式、暴露时操作环节、暴露原因、处理、随访等进行分析.结果 74名职业暴露以护士和医生为主,其次是实习护士,分别55.41%和33.78%、10.81%;暴露源以乙肝为主,占暴露总人数的29.73%.暴露的方式主要是锐器伤,占暴露总人数的95.95%;暴露地点主要为病房和治疗室,其次是手术室,分别占31.08%,28.38%和22.97%;暴露环节主要为操作后整理废物,手术缝针刺伤和输液后拔针,分别占22.54%、21.13%和19.72%;职业暴露因素中主要还是因为工作人员自己,占67.57%.所有职业暴力均及时妥当处理,随访未发现因职业暴露而导致医务人员感染.结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仍很淡薄,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知识培训,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流程,是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作者:崔银娟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徐州市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膳食营养调查和分析

    目的 了解徐州市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膳食营养状况.方法 以记账法为主、询问法为辅,对徐州市5家养老机构入住的344名老年人进行了膳食营养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谷薯类、畜肉类、蛋类、大豆类等食物摄入过量,鱼虾、禽类摄入基本合理,蔬菜、水果、奶类摄入不足,能量和蛋白质摄入超过推荐摄入量,蛋白质提供的能量比过高,维生素A、维生素C和钙摄入明显不足,优质蛋白质摄入过多.结论 徐州市老年人膳食结构不合理,急需调整.

    作者:方德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基于FMEA与SPC的呼吸机使用管理失效模式分析及改进

    文章通过FMEA方法 的引入,对呼吸机的使用管理进行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原因分析,计算风险顺序数(RPN),找出RPN值较高的失效模式及相关原因,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在此过程中引入质量控制的SPC方法 理论进行辅助.改进前后的RPN值对照t检验显示,运用FMEA评估呼吸机失效风险并做针对性的改进管理制度与流,能够有效减低呼吸机的使用失效率,保证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周翔宇;顾宏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浅议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社区带教

    全科住院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于提升社区医疗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自21世纪开始,我国一直将该项规范化培训工作为医疗卫生行业的重点,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该项工作的发展.该文就主要通过对燕山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教全科住院医师的总结,分析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社区带教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提出自己的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工作的开展.

    作者:刘德云;王丽华;刘冬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新生儿科医患关系的协调方法分析

    目的 研究新生儿科中医患关系的有效协调方法 .方法 采取某院2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年龄为5~20 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基础护理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与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坚持人文关怀为工作原则,提高自身的换位思考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实现对患儿全面护理的目标.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依从率为95.64%,对照组内患儿治疗的依从率为80.23%,实验组患儿其总体满意率为98.0%,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85.0%.两组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科中,坚持人文关怀为主的协调原则,是促进医患交流的有效路径之一,对改善新生儿科中的医患关系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作者:江叙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液病毒的比较分析

    目的 探析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血液病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6年7月该血站检验科血液样本5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并且计算与对比两种检测方法 的阳性率.结果 在HBV(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0%(15/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2%(6/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CV(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1.8%(9/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6%(8/500)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4%(2/500),同酶联免疫检测的1.8%(9/500)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病毒检测中,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各具优势,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因此,可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两者联合应用,以此提高血液病毒检测准确性.

    作者:李玉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健康干预管理在中医治疗胃病中应用价值体会

    目的 研究并探讨健康干预管理在中医治疗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该阶段内该院收治的100例胃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在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健康干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健康认知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与对照组的8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健康认知评分(89.45±9.67)分、生活质量总分(83.29±7.86)分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胃病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实施健康干预管理,可有效确保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乔延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该院手术室24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组,选择2014年4月—2015年4月该院手术室24名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分层分组管理模式.结果 两组护理质量调查量表得分比较中,研究组护理技术操作、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基础护理、无菌意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100.00%,高于对照组88.00%(P<0.05).结论 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分层分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满意度,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范业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分析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该院工作的护理人员90名,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研究对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人,其中对照组使用日常常用的护理管理模式,而实验组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积极应用层级护理管理形式,实验结束后通过外科护理部门制定的调查问卷对两组护理结果 进行考核和满意度调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命以及护理安全质量指标.结果 实验组护理质量总评分结果 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层级护理管理之后,患者发生意外明显降低.结论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耿晔 刊期: 2016年第31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