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雯
癫痫持续状态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急危重症.若治疗不及时将引起严重后果,轻则出现神经功能障碍,重则导致死亡,而正确的处理不仅可挽救患者生命,还可为患者保留良好的生活质量.本文综述近年相关报道,对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标准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
作者:韦仕荣 刊期: 2011年第27期
颅内动脉瘤手术风险大,术后病残及病死率高,动脉瘤夹闭术对麻醉有较高要求.2006年3月至2010年10月我们在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24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作者:郭亮 刊期: 2011年第27期
职业危害是近年来颇受医护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是一个新型的特殊场所,周围潜伏着物理性、化学性、及心理社会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1],严重影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因此,为了大限度保护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其防范意识,减少职业危害带来的损伤,有必要对其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详尽的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现将具体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向嘉蓉 刊期: 2011年第27期
对服毒自杀患者,要耐心劝解,开导,给予理解,尊重,帮助其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作者:崔亚芝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 对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的患有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这3年时间里,在桂东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患有外伤性白内障的确诊患者病例116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6例,A组患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B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改组患者的脱盲率可以达到90%以上,在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1年以上,结果显示患者很少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结论 对于外伤性白内障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明显,脱盲率很高,手术后不会出现近期或远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对外伤性白内障进行治疗的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作者:方小祥 刊期: 2011年第27期
坏死性筋膜炎(necrotizing fasciitis,NF)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如果延误诊断或治疗不当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充分认识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性思考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早期正确诊断率和治疗抢救成功率均有帮助.
作者:王留珍;袁勋佇;刘浏荣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分析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为45例,其中治疗组应用痰热清加抗生素,对照组应用单纯抗生素.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肺部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热汗古丽努尔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 通过对无锡第九医院门诊处方中用药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了解无锡第九医院处方不合理用药的情况,归纳和总结常见的问题,提高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为合理、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提供指导,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2011 年1 月至2011 年5 月5 个月中,每月某5d 的门诊处方,根据药品说明书,<处方管理办法>、<药物临床信息参考>(2005版),<临床用药须知>(2005 版) 及有关文献,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抽查处方10674 张,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456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4.27%.结论 无锡第九医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应采取相应措施从多方面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张琦;周韬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CA153、CA125、CEA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对乳腺癌患者、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A153、CA125、CEA进行检测,同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乳腺癌组CA125、CA153、CE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乳腺良性疾病组;乳腺癌组CA125、CA153、CEA的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结论 CA125、CA153、CEA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秋芸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 对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患者选用羊膜修补术达到治疗目的.方法 16 例此种疾病的患者在表面麻醉下,经耳内窥镜用生物羊膜及医用胶行鼓膜穿孔修补术.结果 听力恢复好,效果满意.结论 生物羊膜修补外伤性鼓膜穿孔,材质易找,经济实用,方法简单,效果好,护理难度不大,易推广.
作者:罗晓艳;罗敏娴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 在临床护理中,护患之间的沟通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融洽护患关系十分重要.方法 本文从NICU 患者入院、治疗过程中、到离开NICU 病房或死亡时的各个阶段,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技巧问题,谈了一些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有效做法.结果 通过实施以上做法促进了NICU 患者早日康复和护患关系和谐.
作者:王丽影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拇指外伤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方法的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 就临床上常用几种皮瓣的解剖特点、设计临床上常用传递几种皮瓣修复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350 例,对其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结果 皮瓣成活率达99% 以上,通过长期随访,临床效果均满意,基本可完成日常生活工作.结论 根据拇指缺损程度及医疗水平,选择恰当的手术修复方式,大限度地恢复拇指外观及功能.
作者:温程;周忠良;朱强;霍文平;彭伟 刊期: 2011年第27期
本文继承古医家对调经止漏的宝贵经验,结合典型病案,巧析病机,标本兼施,以益气补肾止血为法,精选药物,对功血(崩漏、月经过多)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作者:唐逍 刊期: 2011年第27期
1 临床资料我发现1例因血小板聚集而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该患者男性,63岁.因怀疑得了肺癌做食管镜取组织做病理,先做血常规发现血小板减少,PLT 21×109/L.患者2年前得了格林巴利,开始口服激素至今,患者身上没有出血点,为确定患者是否血小板减少,我们做了如下实验:我们用日本Sysmex公司的XS1000和Sysmex SF3000五分类血球分析仪.
作者:别毓舒;赵树波;王春茹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3M自粘式弹力绷带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效果.方法 2010年7至2011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足月新生儿240例,按患儿行外周静脉穿刺术的日期分组,单日为观察组,共120例,双日为对照组,共120例,由操作熟练的护士按静脉留置针无菌操作规程进行穿刺,观察组穿刺成功后,立即予4~5cm宽弹力绷带从静脉留置针敷贴外超过针眼处开始沿着肢体平整稍加压缠绕患两圈,松紧适宜,将整个留置针固定,肝素帽露在弹力绷带外.对照组单纯使用3M无菌透明敷贴固定.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论 观察组静脉留置时间大于对照组静脉留置时间(P<0.05).结论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采用3M自粘式弹力绷带固定能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
作者:汪丽平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巨核细胞(MK)的形态学改变及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84例ITP及20例健康志愿者的巨核细胞数量进行比较分析,并随访2年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并进行比较,探讨疗效与巨核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 ITP组与正常组相比,MK数量明显增加,包括原、幼巨核细胞、颗粒巨核细胞明显增加,产板巨核细胞数量减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预后与各MK细胞比例关系,预后好的患者,其原、幼巨核细胞、颗粒巨核细胞、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预后差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MK的形态学改变与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军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到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034例中晚期孕妇进行检查,判断胎儿的健康状况,并对检查怀疑为畸形的21例胎儿进行随访验证.结果 21例胎儿中,畸形胎儿有20例,诊断阳性率为95.2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产前诊断胎儿畸形方便、有效的手段.
作者:袁靖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运用价值.方法 将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开腹手术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比较对照组长、住院费用高、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通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靠,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对于浆膜下子宫肌瘤、患者需要保留子宫不影响生育、无腹腔镜治疗禁忌证的情况下,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更为适宜.
作者:王丹华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在CT增强扫描中,应用碘佛醇造影时所产生的有关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观察1300例增强扫描的患者,针对其所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在CT增强扫描的1300例患者中有不良反应25例.结论 碘佛醇应用于CT增强扫描具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
作者:罗丰 刊期: 2011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肝苏颗粒与拉米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将60例CHB患者分拉米夫定片组,拉米夫定片与肝苏颗粒联合治疗组.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检测肝功能、HBV血清免疫标志物、HBV-DNA定量等项日,随访12个月.结果 拉米夫定组,肝苏颗粒+拉米夫定组总有效半分别为63.3%和83.3%,两组在乙型肝炎复发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拉米夫定+肝苏颗粒显效率为60%,拉米夫定片显效率为5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拉米夫定,肝苏颗粒+拉米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明显疗效,后者在AST复常方面效果更佳.
作者:孙连先;徐云 刊期: 2011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