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辉;崔义;于岱;李晓东
新生儿脐带组织结构特点:脐带是一条外表光滑呈螺旋状的索状物,含两条动脉及一条静脉,脐带表面呈灰白色、横切面直径约1.5-2cm,脐带内充满脐样结缔组织,其中含大量水份,脐带在胎儿未娩出前是母体输送养分的通道,在出生后为动静脉血管的残端开口,因此脐带的处理好坏事关重要.
作者:龙炳桥;毛东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们于 2003年3月-2005年10月,对60例包皮过长患者行阴茎中后段皮肤环切术,改变既往包皮环切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陶伟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和胆道损伤发生的术中及时处理.方法回顾笔者96年以来所经历的5例胆管损伤的术中处理.分析损伤的原因,部位,类型,术中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例胆管损伤经术中及时发现,及时胆管吻合,胆肠吻合,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胆囊切除术预防胆管损伤是关键.胆管损伤时要沉着镇静,根据损伤情况选择原位吻合或胆肠吻合,恢复胆道的连续性.
作者:蒋绍剑;何顺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经验体会.方法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的42例患者进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对其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预后进行回顾小结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23.2±3.56)min,手术中出血量(14.23±3.26)ml,均无术后发热.随访3月到6月,术后闭经4例,其余病例均有月经改善,无低钠血症、子宫穿孔等近期并发症,仅1例术后2月发现宫颈粘连.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是有效的,而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特点.
作者:胡莉萍;程忠平;宋坚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999年6月至现在.我们将子宫下段高位切口运用于创宫产术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夏宗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组织谐波成像技术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组织谐波技术,对63例输尿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并与常规基波成像进行对比.结果组织谐波成像能明显减少肠气干扰,病灶周围噪声明显减少,增强病灶的界面回声,有助于细微结构的辨别.结论组织谐波成像技术在输尿管疾病中的应用,优于常规二维超声诊断,能明显改善图像质量,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李伟;杨利霞;骈林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996-2004年,共行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肥胖病人麻醉112例,其中麻醉失败15例(13.4%),成功97例(86.6%),失败率居其他麻醉病人之首,现将麻醉失败原因作一分析.
作者:余琼;文序;卢开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前尖锐湿疣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原来比较少见的尿道尖锐湿疣也逐年增多,此类湿疣发病隐匿,不易被发现,治疗难度大.如治疗不当,可以长期不愈,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对30例尿道尖锐湿疣患者治疗略做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克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选择80例行吸入麻醉的患者(ASAI-Ⅱ级),根据新鲜气流量(100%氧气)随机分为2组(n=40)2L/min组和<1L/min组(700-800ml/min).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术中吸人安氟醚(Enf),Enf蒸发器刻度为2.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0-35mmHg.于气管导管口,麻醉机废气排出口,麻醉气体吸附器(主要成份为活性炭,南京天奥医疗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出口处各接一采样管,监测机械通气1小时三处的Enf浓度及PETCO2.结果氧流量2L/min组比<1L/min组排出Enf废气多(P<0.05)2组用吸附器后Enf为O(P<0.005),PETCO2较废气排出口低(P<0.01).结论 低流量麻醉和麻醉气体吸附器能明显降低Enf废气和CO2浓度.
作者:王亚华;张俊峰;班崇云;云海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方法选择6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二组,A组拔管前2分钟静注异丙酚20mg+2%利多卡因1mg/kg,B组拔管时术作处理.结果拔管时两组血压(BP)均比麻醉后升高,A组无显著意义(P>0.05),B组明显升高(P<0.05),心率(HR),A组变化不显著(P>0.05),B组明显增快(P<0.05),拔管后2组BP和HR恢复至拔管前水平.结论异丙酚联合利多卡因能有效的预防或减轻气管拔管时引起BP增高,HR增快等剧烈的心血管反应.
作者:王亚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深静脉血栓可继发致命的肺栓塞,在国外是住院创伤病人的第三位常见的死亡原因.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又是髋部骨折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因而值得临床医师重视.我院自2001年8月至2005年8月共行髋部手术118例.其中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继发肺栓塞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彦标;孙亚东;张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深静脉血栓形成简称D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是下肢DVT患者发病率逐年增多,血栓形成有时可威胁到患者生命,其后造症则严重影响病人工作,甚至致残,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发生致命的肺栓塞,所以对于下肢DVT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观察,早期诊断,积极预防DVT的发生,而下肢DVT的观察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李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心肌梗死病例中常发生的心律失常是室性异位搏动,有时在典型心电图心肌梗死图形出现以前,已有特殊形态的室性异位搏动出现,据此可以作出心肌梗死的诊断,如能及时识别有助于病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本文报道作者遇到的1例心肌梗死,出现心肌梗死心电图图形之前已有提示心肌梗死的室性异位搏动存在.
作者:林振丹;董凤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自然界里,声波的频率范围十分宽广,而人的耳朵却只能听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的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超声波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而次声波的应用较少.为了探讨次声波的作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韩冲芳;刘保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应用在引产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因医学因素或计划外妊娠的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中晚期妊娠(单胎)者10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无引产禁忌症;观察组经腹壁向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后随即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经腹膜向羊膜腔内注入利凡诺后口服安慰剂.结果观察组24小时内引产成功率82%;对照组24小时内引产成功率70.5%.p<0.01,有显著性差异;总产程,产后出血、胎盘胎膜残留及清宫率以及宫颈撕裂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应用于引产既能促进宫颈成孰,又能在短时间内发动规律宫缩,是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
作者:杨春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必可酮吸入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中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必可酮100μg-200μg经储雾罐吸入每日二次,对照组静滴地塞米松0.25mg-0.5mg/kg·d分二次.结果治疗组30例病人27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对照组20例显效,9例有效,1例无效.结论必可酮吸入治疗,在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作者:曹波;朱红梅;李树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脑梗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笔者应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组病例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在60-73岁,平均年龄65岁,CT证实除脑出血、昏迷、有出血倾向、心力衰竭等症状外,患者其中10例患高血压病史,5例患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人同时降压治疗,糖尿病病人降糖治疗).
作者:王慧予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自2000年将丙泊酚-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通过与丙泊酚静脉麻醉临床观察对比,进一步验证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作者:曹辉;韩苗华;蒋家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螺旋CT利用造影剂到达动脉和门静脉的时差,使肿瘤病变区和正常肝脏之间产生对比,形成图像.螺旋CT可在一次屏气下完成全肝的扫描,由于不同肝脏肿瘤形成图像之间的差异,可以对原发性肝肿瘤、肝转移瘤和肝血管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螺旋CT已经成为一种倍受欢迎的肝脏肿瘤的检查方法.
作者:李勇;肖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自2004年开始在临床上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通过CSⅡ的方式控制高血糖.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盛红晶;靳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