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结肠净化排毒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分析

王会接;徐燕;崔欣;张羽

关键词:全结肠净化排毒, 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全结肠净化排毒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全结肠净化排毒治疗,治疗期间均加强护理以预防心理问题和并发症的出现,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和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 3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11个月后开始腹膜透析,治疗后尿素氮(BUN)、肌酐(Cr)低于治疗前,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高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全结肠净化排毒治疗可显著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现状

    随着早产儿的不断增多,大家对早产儿越来越关注.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产生的影响近年来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了非营养性吸吮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如在早产儿喂养方面的应用,在治疗黄疸中的应用,在减轻疼痛中的应用等.其正作为早产儿的辅助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趁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时间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时间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时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和FMA运动功能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时间护理能够满足脑梗死患者的生理病理时间节律,显著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蔡怡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风险调查及对策

    目的 调查分析血液净化中心护理风险并探讨其对策.方法 调查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期间血液净化中心常见的护理风险,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结果 通过三年来我科对护理风险的调查分析,并积极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使患者的满意度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通过全面系统的护理风险管理可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至低,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邱晶;古凤玲;胡秀梅;朱秋霜;陈美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断指再植患者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断指再植患者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断指再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紧张情绪及术后头痛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服务质量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服务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紧张情绪及术后头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知晓率、服务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断指再植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少患者的不良症状,且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晓瑜;路芳;詹勇军;叶红梅;胡利;何小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产时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对产妇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产时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对产妇的影响,探讨提高产时产妇护理质量的护理模式.方法 选择足月单胎产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传统产时管理模式,观察组在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下实行产时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各组中阴道分娩产妇各产程时间.结果 两组产妇阴道分娩例数比较,观察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道分娩转剖宫产分娩例数与剖宫产分娩例数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产妇中,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与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极推广产时全程陪伴责任制模式对产妇进行临床护理,不仅利于产妇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还利于产妇产后的恢复.

    作者:徐润华;薛花;王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在我院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 总结和分析本院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应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的效果.方法 本院为了提高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在培训过程中使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估,主要应用于大专毕业3年内以及本科毕业2年内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分析其应用的效果.结果 新护士经过规范化培训之后,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明显改善,基本技能合格率也大幅提高,护士获奖率以及科室留用率也显著提高,新护士离职率明显降低.结论在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的过程中应用临床基本能力评价表有助于提高新护士相关的临床基本护理能力和技巧,有效地提高了新护士专业的胜任度,为其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以及专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时间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时间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以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的基础生活、治疗及康复锻炼等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基础上实施时间护理模式.采用运动功能评价量表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段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经干预后1个月与3个月的运动功能评价量表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效果,并且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均P <0.05).结论 时间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更大,更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作者:张冬梅;朱敏楠;管文倩;邢福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心肺复苏抢救平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176例心脏骤停的患者,分别以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为评价指标.对2009年我科行心肺复苏和2010年使用心肺复苏平台后心肺复苏的工作情况进行比较,以2009年为对照组,2010年为观察组.结果 两组在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方面差异显著.结论 心肺复苏抢救平台在使用过程中,方便快捷,缩短了抢救时间,降低了不利因素,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者:徐凤;柴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细节护理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细节护理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透析时间将前300例次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后300例次设为观察组,采取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程度,以及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干预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40.3±2.7)分及抑郁评分(40.1±2.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透析并发症发生率(9.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细节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焦虑及抑郁程度,有助于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李敏;刘璐;汪茂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缩短就诊到球囊扩张时间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就诊到球囊扩张(DtoB)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诊断完全符合行急诊PCI术的所有AMI包括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58例.常规组确诊后符合行急诊PCI的患者由护士建立静脉通路,完善常规检查、准备术前用物、完善术前准备、填写送手术通知单、通知介入室,介入室接诊后立即手术,术后再送入CCU病房;实验组DtoB临床护理路径法,即医生确诊后立即执行术前准备,患者及家属签字后立即送入介入室.观察两组所需的时间<90 min比例以及DtoB平均所需时间.结果 常规组DtoB时间平均108.3 min,24.1%的DtoB时间≤90 min,实验组DtoB时间平均88.1 min,74.5%的DtoB时间<90 min.实验组所需DtoB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 DtoB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为患者争取时间,大部分达到国际指南中的90 min,可使血管在短的时间内开通,使心肌再灌注,减少心肌坏死,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刘璞娉;苏涛;罗斯娜;江明亮;李广玉;刘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自我管理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影响研究

    目的 对COPD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护理干预,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1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行一般的治疗护理,研究组建立一套自我管理护理干预,研究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总得分低于研究组,研究组患者进行一套自我管理的护理干预模式之后,对疾病的日常自我护理以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对COPD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护理干预,患者对疾病的日常自我护理及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因而自我管理护理干预减少了患者的发病率和住院率.

    作者:龚小玲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开展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本院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60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实施依据传统服务标准实施整体护理模式的6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间护理质量进行考核,患者出院时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就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度进行统计分析,出院后1年期随访治疗依从性、复发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上差异明显(P <0.05或P<0.01),观察组出院时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率、依从性及复发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进一步提高医院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大限度地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术后疾病复发率,加快康复,建议临床将优质护理服务作为精神病房开展护理工作的方向和着力点.

    作者:武翠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自制“防刺头皮针”及其临床评价

    目的 通过改良普通头皮针,减少医务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 在现有头皮针的基础上制作一头皮针防刺套,减低针体与针柄交接处与皮肤的高度,将头皮针制成z型头皮针,用于操作前后的保护.通过对100名一线临床护士的问卷调查,对自制“防刺头皮针”进行评价.结果 临床护士对自制“防刺头皮针”的各项指标满意度(满意及很满意)分另为:技术水平83%,精巧水平76%,操作顺应性77%,保障病人输液时头皮针固定在皮肤上的安全性53%,封装于包装袋中的安全性86%,防刺实用价值86%,经济效益67%,社会效益78%,推广价值73%.结论 临床护士对自制的“防刺头皮针”满意度高,有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胡荣;梁观桃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老年患者中运用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老年患者中运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1月在我院外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下采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事件及对住院期间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住院期间临床护理非常满意与基本满意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与不满意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体上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外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积极推行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显著减少老年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王萍;徐润华;薛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偏瘫出院患者的影响

    目的 针对出院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身体状况对其进行相应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探讨家庭护理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出院后脑卒中偏瘫患者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于出院后顺其自然恢复,实验组给予施加运动、心理等全方位护理干预.依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标准对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半年后恢复情况予以评估.结果 与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半年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间评分结果比较,实验组评分下降程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半年后日常生活能力均较出院前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恢复更好.结论 研究证实,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指数.

    作者:刘保芬;段清萍;宋世明;安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加压包扎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上均少于对照组(P<0.05),局部血肿、桡动脉痉挛、迷走神经反射、低血压等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少琴;叶芬;何丽琴;卓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延期护理对提高肺结核治愈率的作用

    目的 探讨延期护理提高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 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在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包括宣教结核病因、病程、转归及预防方法,讲解环境、心理、情绪、气候饮食、运动、昼夜变化等相关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实验组给予出院指导同时实施延期护理干预,延期护理干预内容主要包括肺结核健康档案、肺结核延续性护理登记表,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以后每个月1次,连续1年;设立咨询电话,24小时为提供咨询服务或答疑;护理人员可以进行上门指导,并电话追踪随访.指导患者定期复查及防治并发症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疾病治愈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肺结核患者依从性,肺结核治愈率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期护理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依从性、治愈率及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许颖琪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护理安全管理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采用SAS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评定,并观察护理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护理有效率(97%)明显高于对照组(77%)(P<0.05),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不安全事故,对其进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安全保障,能够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和降低不安全因素发生率,产生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维护流程改造对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维护流程改造对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操作,观察组结合自行设计的双腔静脉导管托垫给予单侧导管操作.观察两组患者的导管感染发生率、导管通畅率、开管及封管时导管端口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开管及封管时血液在导管腔内停留时间、留置导管维护时间以及3个月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导管平均使用时间、完全通畅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均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端口暴露时间及血液在导管腔内停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维护流程改造,降低了导管感染发生率,延长了导管使用时间,提高了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颖;山广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患者满意度的作用.方法 选取就诊的行关节镜手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体位护理、伤口护理、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等一般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患者出院前发放调查问卷评价舒适护理的应用程度和患者对舒适护理的满意度,观察患者术后第1、3、5天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舒适护理服务应用程度和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和第5天,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方法.

    作者:黄智敏;曾秀坚;谢锦枝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