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市虹口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

司梅;林可;亓德云;付泽建;李香亭

关键词:青少年, 健康教育, 危险行为
摘要:目的 了解虹口区青少年群体中各类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为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虹口区3所初中、2所高中、1所职校共计1 413名在校学生,采用“上海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初、高中问卷)进行自填式匿名调查.结果 仅54.99%的学生每天喝牛奶,35.67%的学生吃油炸食品≥2次/周,20.03%的学生吃甜食≥1次/d.48.97%的学生存在不健康减肥行为.22.43%的学生有过自杀倾向,但仅有16.4%的学生寻求过帮助,其中53.85%的学生寻求同学帮助.结论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不容忽视.应加强学生及家长相关健康知识宣教,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健康与心理问题.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温岭市某中学学生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调查

    目的 了解温岭市某职业高中学生肺结核发病情况,为预防结核病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蔓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对发病学生的流行病学调查,接触者进行PPD试验、胸部X线检查及跟踪随访.结果 疫情班级活动性肺结核13例,罹患率为28.89%(13/45);PPD试验,疫情班级强阳性12例,阳性16例,阳性、强阳性率为65.12% (28/43),对照班级阳性2例,无强阳性,阳性、强阳性率为7.14% (2/28),疫情班级高于对照班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11,P<0.01);疫情班级PPD试验结果,11例活动性肺结核中阴性2例,PPD阴性率为18.18%(2/11),疫情班级PPD试验结果与活动性肺结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38,P>0.05);首发病例为涂阴肺结核患者;首发病例隐瞒病情、中断治疗,导致疫情在聚集性场所扩散蔓延.结论 早期及时发现病人、积极规范抗结核治疗是预防肺结核传播的关键;PPD试验作为活动性肺结核筛查存在局限性,需结合胸部X线检查.

    作者:江文云;邵继平;林秉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某小学一起群体心因性反应事件调查

    学生群体性癔症是一种对学校和社会稳定危害极大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在国内时有发生,其病因为某种外界因素,大多源于恐惧,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极大关系[1].2012年3月29日,贵州省织金县某中心小学发生一起疑似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临床诊疗情况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认,是一起因个别学生进食营养早餐后胃肠不适、班主任的宣传和家长的担心所引起的一起学生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事件,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怡娅;李昭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孤独症和脑瘫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分析

    目的 探讨孤独症、脑瘫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现状及其与正常儿童间差异,为此类患儿的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中心49例孤独症儿童、哈尔滨儿童医院和佳木斯小儿脑瘫疗育中心的62例脑瘫儿童和哈尔滨幼儿园136例正常儿童应用自拟的“儿童饮食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儿童人口学资料、饮食行为情况及家长喂养行为.结果 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89.80%,脑瘫儿童为80.65%,均高于正常儿童(48.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6.02,P<0.05).胃口差、对某食物的偏好、不良进食习惯、进食时的特殊行为及其他饮食爱好,不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长的不良喂养行为、良好喂养行为和过度关心儿童饮食行为报告率,在孤独症组、脑瘫组和正常儿童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孤独症、脑瘫儿童较正常儿童存在更多饮食行为问题.应加强对孤独症、脑瘫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重视,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与康复训练指导,培养其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作者:庞秀明;邹明扬;王涵;林丽丽;孙彩虹;王佳;武丽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某医科大学学生网络成瘾视屏时间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

    目的 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视屏时间与心理健康的流行现状及其关联性.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某医科大学2 377名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运用网络成瘾测试(IAT)和美国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编制的问卷调查大学生网络成瘾和视屏时间状况,分别运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评估;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网络成瘾、视屏时间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此次调查中,大学生网络成瘾318人(13.4%),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的371人(15.6%),周末视屏时间>2 h/d的1071人(45.1%),男生报告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5);心理亚健康、焦虑和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18.6%,13.4%和1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是心理亚健康、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46,4.34,3.69,P值均<0.01);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与心理亚健康症状有关(OR=1.45,P<0.05).结论 网络成瘾和视屏时间较长现象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尤其是男生;网络成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学习日视屏时间>2 h/d与心理亚健康症状有关,而周末视屏时间与心理健康无关联.

    作者:鲍丙刚;李艳艳;陶舒曼;伍晓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世界范围儿童青少年BMI和腰围变化趋势的Meta分析

    目的 分析1980-2010年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BMI和腰围的变化趋势,为科学评价现阶段中国儿童青少年肥胖形势提供参考.方法 在数据库Pubmed、Cochrane、Elsevier、Google Scholar、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全文、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选择研究时间在1980-2010年间的关于儿童青少年BMI和腰围长期变化趋势的研究,计算BMI和腰围的年均增长率,并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计算其合并年均增长率.结果 共纳入22篇文献,其中描述BMI变化趋势的研究18篇,描述腰围变化趋势的文章8篇.1980-2010年30 a间,世界范围内男女生BMI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34%(95% CI=0.33%~ 0.35%)和0.31%(95%CI=0.30%~0.32%),男、女生腰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44%(95% CI=0.43%~ 0.46%)和0.84% (95%CI=0.83% ~0.86%).结论 1980-2010年30 a间,世界范围内儿童青少年BMI和腰围指标继续增长,儿童青少年肥胖状况日益严重.

    作者:赵玉秋;陶芳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广州市城区小学生早餐质量及饮食行为现况

    目的 了解广州市城区小学生早餐质量及饮食行为,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广州市城区6所小学二~五年级1 496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2.2%的学生每天都吃早餐,早餐种类主要是米面制品(77.23%),其次为奶类及其制品(60.98%);61.38%的儿童早餐营养不充足.在校日,小学生吃午餐的地点主要是学校(70.58%),13.20%的学生三餐平均进食时间<15 min,15~25 min的占51.65%.过去1周,18.77%的学生在外就餐≥4次;过去1个月,8.96%的学生吃过4次及以上西式快餐;4.70%的学生每天晚上睡前0.5 h进食,4.10%经常晚上睡前0.5 h进食.仅有35.28%的学生每周喝牛奶7次及以上.小学生吃的次数多的零食是新鲜蔬菜水果(22.09%),其次是奶及奶制品(19.86%)和谷类(16.82%);饮用多的饮料是牛奶及酸奶(30.93%),其次是碳酸饮料(18.40%)和茶水(12.60%).结论 广州市城区儿童早餐质量较差,不良饮食行为较普遍,应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作者:林蓉;刘伟佳;林琳;刘伟;熊莉华;陈思宇;郭重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某医学院校大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目的 调查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对结核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群体的结核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年级分层整群抽取某医学院校1 312名大学生,使用统一问卷进行结核相关知识、态度的调查.结果 结核知识总知晓率为41.4%,其中对结核病的病原体、结核具有传染性、动物也可感染结核的知晓率相对较高;结核知识平均得分(6.62±2.95)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药学专业,低年级和接受过疫苗接种及防结核教育的人群结核知识了解程度较好(P值均<0.05).结核知识获取的途径主要有学校教育(76.5%)、宣传手册(54.5%)、网络媒体(48.7%)、广播电视(46.5%)等.结论 大学生对结核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针对大学生群体加强结核健康宣传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丁书姝;文育锋;黄月娥;金岳龙;贺连平;陶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昌平区2007-2011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展趋势分析

    近视是我国中小学生检出率高的常见病,近年来,学生近视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近视会导致儿童青少年注意力深度、广度受限,辨认远处和精细目标能力下降,对学习和体质健康有不良影响.为了解昌平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状况,以便为该地区中小学生近视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现将2007-2011年昌平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春艳;杨立新;张丛伟;李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希望在压力对大学生学习倦怠中的调节作用

    近年来,家长的高水平期望、学生沉重的学业负担和高强度的学习竞争,促使各种各样学习问题的出现.国内外有关研究显示,在诸多学习问题中,以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问题为突出,引起了心理学界的普遍关注[1-3].影响学习倦怠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同伴关系[4]、师生关系[5]、核心自我评价[6]、人格特质[7]、孤独感[8]等.而压力性事件对于学生学习倦怠发生的作用已经在研究中得到证实[9].本研究旨在探讨希望是否在压力和学习倦怠之间也存在调节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亚丽;刘珍;谢祥龙;谷传华;吴财付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长宁区2003-2011学年某小学视力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学生视力保护及视力总体水平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改善视力保护方式与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学校专用视力检测箱对上海市长宁区在校学生进行每年4次的视力监测,监测数据统一录入学校卫生工作信息系统,导出Excel后,以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03-2011学年度学生平均视力不良率为48.96%,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男生为47.05%,女生为5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95,P<0.05).各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变化情况基本随年级上升,视力不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学生视力呈整体严重化倾向,性别差异缩小,但整体视力不良水平提升,视力不良变化趋势后移,且配镜率较低.

    作者:韩勇;戚春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太原农村女生青春发动时相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

    近年来,青春期性征发育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1],通常在身体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青春发动期各种事件按特定的模式进行,但初现的时间存在个体差异,与同年龄、同性别群体相比,可表现为提前、适时或推迟.这种青春发动期各种事件初现的时间称为青春发动时相(pubertal timing)[1].青春发动时相提前趋势已被多篇报道证实,提示与肥胖有密切关系[2].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太原农村女生的青春发动时相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石倩;王小军;郭银娥;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具有顽固地为自己在社交或公开场合可能会产生困窘和羞辱而恐惧,产生过度焦虑反应等特点[1].SAD往往会影响青少年学习、工作、生活甚至社会功能,是一种慢性的心理疾病.国外对SAD的研究较早且系统,近年来国内相关研究也逐渐开展并不断深入.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对引发青少年社交焦虑障碍的主要原因进行总结,以期为研究者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栾雅淞;曹建琴;周郁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潍坊市初中生静坐和锻炼时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目的 探讨初中生静坐、锻炼时间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潍坊市852名初中生进行生活方式及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的问卷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中,不同静坐时间、不同锻炼时间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26,19.52,P值均<0.05).调整了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初中生心理健康与静坐时间[OR值(OR值95%CI)=1.46(1.17~1.82)]、锻炼时间[OR值(95%CI)=0.60(0.47~0.77)])的关联仍有统计学意义.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静坐时间和锻炼时间存在拮抗作用.静坐为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锻炼为保护因素.结论 多动少坐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

    作者:任艳峰;王素珍;高尚;赵晓蒙;贺圣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起大学生Ⅱ型诺如病毒感染疫情调查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炎,是引起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源,可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常在社区、学校、餐馆、医院、托儿所等处引起暴发[1].近年来,广州市学校因感染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时有发生[2-3].2013年11月初从化市某大学发生一起以腹泻及呕吐为主要症状的胃肠炎暴发疫情,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意兰;谢华萍;陈纯;曹蓝;黄婕;刘览;王大虎;肖新才;古剑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上海市原南汇地区小学生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原南汇地区小学生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视力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3 385名上海市原南汇地区一~五年级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并发放问卷进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学生近视率为60.3%,其中中度近视为42.7%.女生近视率(63.1%)高于男生(57.6%).小学生近视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现增高趋势(x2=37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龄前健康状况、学习压力、读写姿势、母亲视力以及照明光源是小学生近视发展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近视率随着年级与学习压力的增加而上升.学校需重点关注高年级学生,且需将视力预防保健工作前移,动员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并参与儿童正确读写姿势的培养,构筑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视力预防保健体系.

    作者:周伟;张一飞;刘成军;冯学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江苏某高校大学生睡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大学生睡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实施大学生睡眠障碍综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自行设计的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为测量工具评定江苏大学1 131名学生的睡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9.5%的大学生存在睡眠障碍,女生睡眠障碍报告率(31.2%)高于男生(27.4%);大学生白天过度嗜睡(EDS)报告率为15.7%,大一学生(21.1%)明显高于大二(14.6%)和大三(11.5%)学生;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健康状况、熬夜、睡前长时间上网或玩手机、宿舍环境、情绪低落或心情较差、焦虑情绪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大学生睡眠质量欠佳,主要影响因素为健康状况、生活习惯、社会心理因素、客观环境等.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改善在校大学生的睡眠质量.

    作者:王战;陈亦扬;盛祺;蔡思洁;华亚芳;许岩;邱健;陆荣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某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的相关性

    目的 了解高职学生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的相关性,为进行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量表以及自编的一般资料问卷,对整群抽取的六安市某职业技术学院1 826名在校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高职学生轻度网络成瘾率为22.1%,中/重度网络成瘾率为3.1%,男生、独生子女、来自城镇、学业成绩差、有抽烟行为和饮酒行为的高职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高于相应其他组别的学生(P值均<0.05).控制了家庭经济、抽烟行为、饮酒行为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轻度网络成瘾学生的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风险是无网络成瘾者的2.130倍(95%CI=1.564~2.901)和3.191倍(95%CI=1.714~5.938);有中/重度网络成瘾学生自杀未遂的风险是无网络成瘾者的3.584倍(95%CI=1.128~11.393).结论 高职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较高,网络成瘾与自杀行为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高职学生的网络成瘾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王侠;孟秀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超重肥胖儿童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瘦素水平研究

    目的 探讨超重与肥胖儿童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瘦素(LP)水平变化情况,为超重肥胖儿童的健康指导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161名学龄儿童根据体质量指数(MBI)分为体重正常组(82名)、超重组(43名)和肥胖组(36名),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三组儿童的血清FT3,FT4,TSH与LP水平,并分析三组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BMI,FT3,FT4,TSH,L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与女性中不同体重组间FT4,TSH和L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肥胖组FT4水平较低,TSH,LP水平较高.女性中不同体重组间FT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肥胖组较高;体重正常男性和女性组BMI与血清LP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844,0.707,P值均<0.01),而BMI与血清FT3,FT4,TSH之间及血清FT3,FT4,TSH,LP之间相关无统计学意义;超重与肥胖男性组BMI与血清TSH,LP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735,0.701,P值均<0.01),BMI与FT4水平呈现负相关(r=-0.279,P=0.043),血清TSH与LP水平呈正相关(r=0.685,P<0.01).超重与肥胖女性组BMI与血清TSH,LP有统计学意义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7,0.442,P值分别为0.000,0.024),与FT3,FT4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49,-0.467,P值分别为0.004,0.016),FT3与LP存在正相关(r=0.486,P=0.012).结论 肥胖对儿童甲状腺轴功能有潜在影响,且影响程度与超重或肥胖的程度相关,瘦素可能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

    作者:张海三;张红星;刘保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某高校教职工代谢性疾病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高校教职工代谢病行为干预效果,为高校教职工慢性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4月粤西某高校20~ 59岁在编教职工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活方式调查和体质量指数、血脂、血糖、血尿酸和腹部彩超等检查.对该人群实施为期1 a行为干预,比较被试干预前后不良生活行为持有情况及体检结果.结果 2012年教职工超重与肥胖、脂肪肝、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升高)和高尿酸血症总检出率分别为31.11%,28.15%,41.30%,12.67%和17.56%.实施行为干预1 a后,嗜酒、喜食海鲜、喜食肥肉和动物内脏、常在外聚餐、睡眠不足、运动缺乏和饮水过少等不良行为较干预前分别下降了2.4,9.84,5.6,5.24,8.03,18.61,4.45百分点(P值均<0.05),以男性下降明显.脂肪肝、血脂异常和糖代谢异常(空腹血糖升高)检出率分别比干预前下降5.28,6.3和3.24百分点(P值均<0.05),以男性和20~ 49岁年龄段人群下降显著.干预前,男性不良生活行为持有率和代谢病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干预后差异明显缩小.结论 健康管理和不良生活行为干预是代谢性疾病防治经济有效的途径,值得推广;干预时机越年轻效果越好.

    作者:陈光英;陈丽娟;黄琪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哈尔滨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使用及成瘾行为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质、手机使用行为与手机成瘾的关系并建立结构模型,为进一步采取干预和调节措施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哈尔滨市6所高校大学生共956名,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自编手机使用行为量表和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手机成瘾检出率为10.1%,大一、大四学生的手机成瘾率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外向性和神经质对手机成瘾有直接的正向作用,外向性可通过手机使用行为中的每周使用短信条数、每周通话时间、每周手机上网时间间接影响手机成瘾,神经质可通过每周通话时间、每周手机上网时间间接影响手机成瘾,手机使用行为中的每周短信条数、每周通话时间、每周手机上网时间对手机成瘾有直接影响;模型拟合较好(x2/df=3.435,RMSEA=0.071,GFI=0.901,A GFI=0.884,CFI=0.912).结论 大学生人格特质、手机使用行为与手机成瘾存在相关性;应根据大学生不同人格特点,对手机成瘾行为进行干预和调节.

    作者:刘勇;陈健芷;赵建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