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身运动处方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

傅健;马爱民

关键词:精神卫生, 处方, 非药物, 对比研究, 全体教工, 院校
摘要:目的 探讨促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健身运动处方,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心理测量法和实验法对不同年龄、性别的486名高校教师实施健身运动处方锻炼.结果 男子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躯体化(tA=-3.01,P<0.01;tB=-2.43,P<0.01)、抑郁(tA=-1.95,P<0.05;tB=-1.96,P<0.05)和焦虑(tA=-2.02,P<0.05;tB=-2.48,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子实验组与其对照组相比,在身体化(tA=-2.49,P<0.01;tB=-1.97,P<0.05)、抑郁(tA=-2.72,P<0.01;tB=-2.52,P<0.01)、焦虑(tA=-2.55,P<0.01;tB=-1.98,P<0.0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男子实验A组与对照组相比,在人际关系(t=-2.69,P<0.05)、敌对性(t=-2.62,P<0.01)和强迫性(t=-2.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子实验B组与对照组相比,则在强迫性(t=-2.27,P<0.01)、人际关系(t=-2.11,P<0.0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指导高校教师科学地运用健身运动处方进行锻炼,能有效地增强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安徽省汉族6~22岁学生BMI指标分析

    目的 了解2005年安徽省汉族6~22岁学生BMI指标特征及其20 a间的变化,为改善学生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省合肥市、黄山市及宿州市城乡各抽3所中、小学和合肥市1所综合性大学,学生年龄范围为6~22岁,共计9 000人,对其BMI指标进行测算.结果 2005年安徽省学生18岁前BMI指标总体随年龄增长呈现逐年增加趋势,18岁后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有所起伏,其中性别、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5年较1985年BMI指标城乡7~13岁学生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乡村14~22岁学生明显降低,近50%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5年安徽省学生形态发育状况有所改善,但农村学生发育状况仍不乐观.

    作者:王君;张洪波;陶芳标;许娟;许敏兰;郑迎军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广西大学汉族学生2005与2000年肺功能发育状况比较

    目的 了解广西大学汉族学生呼吸功能发育状况,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0年和2005年广西大学19~22岁汉族学生肺活量及其相关指数资料.结果 不同年度学生肺活量及相关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2005年男生城乡比较,21和22岁2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城乡比较,19和21岁2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为城>乡.结论 广西大学汉族学生肺功能发育呈下降趋势.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体质.

    作者:姚宁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青少年体重指数与血清瘦素等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

    目的 研究青少年肥胖程度与血清瘦素、胰岛素、血糖及血脂等的相关性,为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83名中学生,其中肥胖学生47名,正常学生36名.测定血清瘦素、胰岛素、血糖及血脂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除血糖外,血清各项检测指标肥胖组均高于正常组(P值均<0.05);83名中学生BMI和血清瘦素及其他各项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5).女生只有三酰甘油、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与瘦素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 BMI对血清瘦素水平影响明显,对糖、脂代谢的影响相对较小;肥胖组存在明显的高瘦素血症(瘦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IR)和轻微的脂代谢异常.

    作者:郭俊岩;郑琳琳;满永贤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团体咨询对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团体咨询改善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效果,为医学院校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干预技术.方法 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我概念问卷(SCT),采用修补试验设计,对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5名贫困学生进行团体咨询,对比干预前后UPI、SCL-90和SCT等心理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 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的得分比干预前均有所下降, 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PI筛选为第一类的学生比干预前明显减少,总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CT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团体咨询是提高贫困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蓝琼丽;韦成全;秦小云;赵世英;黄艳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安徽省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派生指标2005年与1985年比较

    目的 比较2005年与1985年安徽省中小学生生长发育派生指标,研究儿童青少年形态和生理功能发育的变化趋势.方法 比较安徽省2005年与1985年中小学生的体质量指数(BMI)、维尔维克指数和肺活量指数的差异.结果 7~18岁城乡男女学生2005年BMI、维尔维克指数在多数年龄组中显著高于1985年,而2005年的肺活量指数显著低于1985年.结论 安徽省中小学生体型向肥胖和粗壮型发展,而肺功能则下降,体格与生理功能发育不平衡.

    作者:龙翔;陶芳标;赵媛媛;阙敏;何春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浙江省7~12岁儿童营养相关疾病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浙江省7~12岁儿童主要营养相关性疾病患病状况,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3 677名7~12岁儿童为对象,测量身高、体重,检测血液中维生素A和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结果 儿童血浆维生素A浓度为(1.19±0.35)mmol/L,血红蛋白质量浓度为(132.53±12.11)g/L,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SVAD)和可疑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分别为5.46%和35.90%,贫血患病率为12.56%,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7.51%和4.46%.农村儿童SVAD、可疑SVAD、贫血患病率高于城市儿童,城市儿童超重、肥胖患病率高于农村儿童;男童可疑SVAD、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于女童.结论 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学龄儿童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陈雅萍;俞敏;何青芳;钟节鸣;王立新;胡如英;龚巍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武汉市中小学生体重指数与血压相关分析

    目的 对武汉市中小学生体重指数与血压的关系进行分析,为降低中小学生成年期患高血压的危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武汉市参加2000年及2005年2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7~18岁各年龄组城、乡、男、女共10 4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学段、不同性别学生体重指数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相关关系,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4年公布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将学生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3类,比较3类学生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结果 男、女中小学生的体重指数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多个学段学生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男、女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是血压偏高的重要危险因素,且这些现象在男生及青春期女生中表现更为突出.结论 可将体重指数作为血压的重要预测指标对学生的肥胖及血压情况进行监测,通过控制中小学生的体重来降低他们成年以后患高血压的危险.

    作者:万琼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北京市房山区430名学龄儿童尿碘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房山区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以便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集房山区8~10岁儿童尿样430份.尿碘测定应用碘催化砷铈原理,采用尿碘快速检验法.结果 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15.2 μg/L,尿碘>100 μg/L的百分率为84.2%,尿碘>300 μg/L的占29.1%;尿碘<20 μg/L的为0,尿碘<50 μg/L的占1.6%,尿碘<100 μg/L的占15.8%.不同地区儿童尿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房山区人群碘摄入量可以满足人体需要,碘营养状况良好.

    作者:于海柱;李丽丽;崔兰梅;邓雅丽;项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宜昌市青少年自杀与离家出走行为调查

    自杀与离家出走是造成青少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996-2000年上海市中小学生伤害的死因统计资料显示,自杀为第3位[1].自杀给家庭、社会、学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离家出走反映了学生心理负担,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为了解宜昌市青少年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情况,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开展了对全市青少年危险行为因素的现况调查,现将自杀倾向与离家出走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邓青;刘晓俊;徐勇;胡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江苏省12岁学生龋病与氟牙症患病现状

    目的 了解江苏省12岁学生龋病及氟牙症的患病现状,为开展学校口腔卫生保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城乡12岁学生792人,男、女各半进行调查.结果 12岁年龄组恒牙患龋率和龋均(xDMFT)分别为27.02%和0.47,女性患龋率和xDMFT均显著高于男性(P值均<0.05).龋齿充填率为4.61%,其中城市为7.73%,农村仅为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牙症患病率为23.39%,氟牙症指数(Fci)为0.33,其中铜山地区高为1.12,显著高于其他样本地区(P<0.01).结论 江苏省12岁学生龋病流行状况与全国第2次口腔健康调查(1995)结果相比,患龋率和龋均较低,龋齿的充填率较低;铜山为氟牙症流行地区.应加强口腔预防保健工作和开展学校口腔卫生服务,以提高龋病的治疗率.高氟区应改水除氟.

    作者:沈家平;顾华;王一均;周红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大学生的人性教育和性教育

    人性化教育是以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幸福为目的,符合人性、尊重人性的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性教育是人性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对于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拥有幸福的人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苑文英;张克呈;刘秀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苏州市学生集体用餐单位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审结果

    为切实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这一卫生监督模式,加大卫生监督力度,提高监管效率,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患的发生,保障广大学生身体健康,苏州市卫生监督部门自2004年起,开展了学校集体用餐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通过近2 a的实践,该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笔者对2004-2005年苏州市区学校集体用餐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审工作进行了分析.

    作者:陆仲寅;杨伟刚;封卫娟;潘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静安区2001与2004学年青少年危险行为监测结果比较

    目的 了解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报告率、分布及其变化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1和2004学年在静安区开展青少年危险行为调查,将2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04与2001学年比较:(1)饮食行为方面,报告率上升的有每天吃1次及以上甜点、每天不喝或不足1杯牛奶或奶制品、为控制体重而节食24 h或更长、为控制体重而吃减肥药;下降的有每天喝1次及以上饮料.(2)体育锻炼和涉水行为方面,上升的有每天活动不到1 h.(3)道路交通行为方面,上升的有骑车时互相追逐打闹、骑车带人、行走时曾经乱穿马路;下降的有闯红灯.(4)校园暴力行为方面,上升的有感觉不安全而不上学;下降的有曾经与人打架.(5)心理状况方面,上升的有想过自杀、想过离家出走、尝试离家出走.(6)吸烟、饮酒等物质成瘾行为方面,上升的有尝试吸烟、抽完一整支烟、吸过烟、通常每天吸烟1支或以上、喝过酒、曾因喝酒太多而感到头晕;下降的有没有医生指导使用安定等镇静催眠类药物.(6)性行为和艾滋病知信行方面,上升的有学校有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下降的有看过色情制品.(7)2004学年监测存在有网络成瘾、校园暴力、性行为等危险行为.结论 现阶段学校开展的健康和安全促进工作是有效的,但学生在合理饮食行为、积极锻炼、心理健康、安全的道路交通等行为的形成还有待加强,校园网络成瘾、性行为和艾滋病的监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郭亚文;周祖华;何永频;刘洪雷;张泓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科左后旗蒙汉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为掌握内蒙古科左后旗蒙汉族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笔者于2005年9-10月对该旗2所中学、2所小学的学生进行了营养状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燕;王立博;张传琴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高中生网络成瘾与学校管理类型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高中生网络成瘾状况,探究学校教育管理方式对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查郑州市城区6所高中850名学生,以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和自编的网络使用调查问卷对所有被试进行测试.结果 高中生网络成瘾发生率为6.1% ;网络成瘾率在性别、年级、生源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学校性质和学校管理类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与否与性别、年级、生源均无显著性相关,而与学校性质和学校管理类型均存在显著性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管理类型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在各变量中大.结论 高中生网络成瘾与学校是否实行封闭式管理有关.实施封闭式管理是干预网络成瘾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必须适当变通现有的管理模式使之更加完善.

    作者:常国胜;李永占;赵山明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沈阳市皇姑区1991-2006年中专考生体检结果分析

    为了解中专考生体质健康状况,以便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笔者对沈阳市皇姑区1991-2006年中专考生身体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虞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普通中学管理者参与式艾滋病教育培训效果评价

    目的 提高学校领导者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力度,探讨有效、可行的学校领导培训模式.方法 在黑龙江省和河南省举办为期1 d的普通中学领导培训班各1期.采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以国家相关政策和反对歧视的理念为切入口,培训学校管理人员、校医和中小学保健所管理人员共78人.评价培训后的效果.结果 培训后学员知识水平显著提高,态度明显转变,普遍认识到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互动式培训模式深受学员欢迎,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有效性及发放教学材料等方面评价较高.结论 加强学校领导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培训是落实国家及教育部门相关政策的关键.参与式培训模式是有效且可行的,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丁素琴;马迎华;王超;张冰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高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体系的实效研究

    目的 探讨高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培训的实效性,为大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应用朋辈辅导胜任力问卷、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和SCL-90等问卷,从朋辈辅导胜任力、自我效能感和健康水平方面评估培训效果.结果 39名朋辈辅导员经过培训,朋辈胜任力问卷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得分(P<0.001),GSES的得分和SCL-90总分显著低于培训前的得分(P<0.01),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抑郁、强迫和精神病性SCL-90因子得分也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 经过系统的培训,朋辈辅导员胜任力、自我效能感和健康水平均有显著性提高,证明朋辈辅导培训内容和方法是有效的,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钟向阳;胡浩民;蔡秀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健康干预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改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健康干预对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改善效果,为探讨防治亚健康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郑州市1 747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随机抽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100名进行分组,A组为实验组50名,实施健康干预;B组为对照组50名,不采取任何措施.3个月后随访,将B组中无改善者定为C组,即验证组,再进行健康干预,3个月后随访.结果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检出率为65.94%,男、女生分别为61.27%,7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自然好转率为38.0%,干预组的有效率为96.0%,验证组有效率为93.6%,对照组与干预组、验证组的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健康干预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恢复健康有显著效果.

    作者:高玉萍;赵乐东 刊期: 2007年第08期

  • 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吸烟饮酒及易成瘾药物使用情况

    目的 了解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吸烟、饮酒及易成瘾药物使用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初中生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12所初中学校5 15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有26.3%的初中学生尝试过吸烟,60.5%的学生曾经喝过酒;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学生尝试吸烟率为25.7%,有继父或继母的孩子尝试吸烟率为34.4%,单亲家庭孩子尝试吸烟率为33.5%,尝试饮酒率为67.5%;0.5%的初中学生曾经使用过毒品;4.1%的初中学生在没有医生指导下曾经使用过安定等镇静催眠类药物.结论 中学生吸烟、饮酒和成瘾类药物滥用情况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应根据不同性别、年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作者:钟娅;杨汴生;何健;彭永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