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杭州市某小学学生情绪问题及对其心理社会影响

沈祖德;柴莺;王静;庞昭娣;朱拥军

关键词:情感症状, 心理学, 社会, 学生, 精神卫生
摘要:目的了解杭州市小学生情绪问题现状及对其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杭州市区某小学三~六年级学生共30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中13.9%存在抑郁症状,35.4%存在焦虑症状,抑郁、焦虑症状共存的学生为9.6%.存在情绪问题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及学习成绩显著差于阴性学生.结论小学生中情绪问题较为普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社会功能,应予以重视.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某高校新生营养状况

    为了解高校新生的营养状况,探讨影响因素,科学地指导学生卫生保健工作,笔者对2001~2003年某高校入学新生的身高、体重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心理卫生(mental hygiene;mental healthcare)也译作精神卫生.正如平衡膳食、体育锻炼、充足睡眠、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讲究卫生行为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只有讲究心理卫生,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心理卫生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心理卫生的出发点和主要目标.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有2个基本内涵,一是指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为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发挥人的潜能而采取的一切策略和措施;二是指个体为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积极寻求自我教育与训练、咨询和治疗.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少生活质量量表信效度分析及全国常模的制定

    目的建立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全国常模并检验信度和效度,为不同地区、不同人口特征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提供参照依据.方法依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在全国进行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分别建立城市和农村2套常模.结果常模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量表信度、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结论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信度和效度达到预期目的,常模适用于我国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评估.

    作者:吴汉荣;刘普林;蒙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南昌地区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现状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学生的生长发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制订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04年5~10月,在全市4个县(区)对7~17岁74 101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胸围3项指标的检测,并与南昌地区1996年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南昌地区7~17岁学生身高、体重、胸围8 a平均增长值城市男生分别为3.19 cm,2.99 kg,3.90 cm,城市女生分别为4.19 cm,0.79 kg,3.30 cm,乡村男生分别为1.57 cm,4.32 kg,1.39 cm,乡村女生分别为3.79 cm,2.07 kg,0.88 cm.结论该地区7~17岁学生的各项形态指标呈长期发展趋势.

    作者:颜兴伟;王国平;杨玉金;刘菁萍;许秀柏;李小群;宋铭辉;黎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未成年犯的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未成年犯人格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省某少年管教所16~18岁218名未成年犯为研究组,随机抽取16~18岁高中生274名作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其实施团体测定.结果未成年犯的人格特点中,精神质特征和神经质特征比较明显,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并且使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而使用消极应对方式较多,其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未成年犯的人格具有偏离正常群体的趋势,且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李俊丽;梅清海;于承良;章爱先;翟庆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北京市海淀区2003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要求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采用<1995年全国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共检测中小学学生18 979名,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93%;营养过剩率为26.55%,其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23%和20.32%.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高于郊区.结论海淀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存在,尤其是肥胖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作者:杨巧玲;邬盛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与自尊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与自尊的关系,为制定教育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和Rosenberg的<自尊量表>对随机抽取的2 981名大、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学生总体像烦恼及4个具体方面与自尊都呈显著负相关,有体像烦恼的男生自尊得分显著低于女生;有体像烦恼的大学生自尊得分显著低于高中生,城市学生的自尊得分显著低于农村学生;青少年学生肥胖指数与自我对体重的主观认识呈显著正相关,肥胖指数与自我体重认识一致与不一致者的自尊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对其自尊的影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在进行青少年学生体像教育时,要注意体像烦恼对整体自我价值感的负面影响.

    作者:高亚兵;彭文波;骆伯巍;周丽华;叶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为伤害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4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和二类农村各3个县区进行调查,每个县抽取1所学校,共对6 352名学生进行调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面对面访谈,三~六年级学生在调查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初、高中生自填.结果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0.4%,次数发生率为48.0%,每例伤者年均伤害1.58次.伤害的前6位原因是扭伤(23.4%)、割伤(23.2%)、跌倒(21.4%)、碰撞/挤压(11.7%)、热/火烫(5.8%)和交通事故(5.5%).46.9%的伤害是浅表伤,其他依次为脱位/扭伤(23.0%)、烧烫伤(6.2%)和开放性伤(5.7%);伤害常发生的地方是家中(37.1%)、学校(29.9%)和路上(20.0%);体育活动时发生伤害的比例高(占28.3%),其次为娱乐活动(18.8%)和家务(16.6%).95.8%伤害是轻度伤害,3.9%是中度伤害,0.3%是重度伤害.没有休息的伤者占70.2%,休息1周以下者占24.3%,大于1周者占2.5%.结论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高,疾病负担沉重.

    作者: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徐浩锋;董智强;聂少萍;李海康;林锦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山东省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生活质量状况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生活质量状况,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5所高级中学高一~高三年级学生共1 322名,选用高中生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类型学校的高中生生活质量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城市重点高中学生的生活质量状况好,城乡结合处学校的学生生活质量差.结论学校周边环境、学生生源等因素影响高中生生活质量,不同类型学校应针对其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侯淑晶;解亚宁;张桂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在生命科学领域,人类生长发育一向受到高度重视,许多学科都在进行研究.生长发育包含着许多复杂的生物学现象以及复杂的变化过程,探讨其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早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不断深化的传统研究课题.阐明规律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指导实际工作.人类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体育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都有指导意义.探讨其中影响因素是为了查明遗传与环境在不同层面上对生长发育的作用特点与强度,进而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调动优生优育的大潜力.

    作者:刘宝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理视健眼操与现行健眼操视力保健效果的差异比较

    目的探讨理视健眼操和现行眼保健操视力保健效果的差异,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近视方法.方法采用理视健眼操与现行眼保健操对照实验的方法,观察2 560名初中生总体视力、屈光度、眼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控制学生视力下降的效果观察组(2 584只眼)比对照组(2 536只眼)高12.33%;控制中小学生近视屈光度(小瞳验光)加深的效果,观察组(1 568只眼)比对照组(1 682只眼)提高27.62%;散瞳检影验光跟踪轻、中度近视学生1 a,观察组(78只眼)近视屈光度平均比对照组(74只眼)少加深(0.56±0.33)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66只正视眼做不同眼操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理视健眼操视力保健效果比现行眼保健操好,其原因主要为直接主动和间接被动保健方式的差别、调节途径多少和调节范围大小的差别、改善眼部微循环效果强弱的差别.

    作者:李美红;潘丽萍;雷建明;雷文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视听材料评价

    目的筛选推荐适宜的视听材料,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向各部门征集现有的艾滋病健康教育VCD材料,组织专家、学生评审,就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信息表达形式、画面质量、音响效果等6个方面进行评价,从中筛选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宣教材料.结果 <良性反应>、<公益广告及节目>、<预防艾滋病小品集>等作品较适合用于教学辅助影像材料;<预防艾滋病、保护金葫芦>等适宜当地使用;<预防艾滋病(科普类)>和<艾滋病离我有多近>等视听教材内容全面,知识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强,但其中部分涉及敏感内容,需修改后再进入学校.部分剧集需经拆分后单独提取艾滋病知识向学生宣教.大学生较喜爱知识性强的科普教材,中学生则对形式活泼的小品类、文艺类材料更感兴趣.结论现有视听材料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内容和形式可适合不同人群需求.教师在使用时应对材料内容和形式作适当选择和把握,使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真正产生实效.

    作者:张冰;季成叶;宋逸;张芯;廖文科;马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杭州市某小学学生情绪问题及对其心理社会影响

    目的了解杭州市小学生情绪问题现状及对其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杭州市区某小学三~六年级学生共30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中13.9%存在抑郁症状,35.4%存在焦虑症状,抑郁、焦虑症状共存的学生为9.6%.存在情绪问题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及学习成绩显著差于阴性学生.结论小学生中情绪问题较为普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社会功能,应予以重视.

    作者:沈祖德;柴莺;王静;庞昭娣;朱拥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江西某大学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自杀率高于非大学生年轻人[1].大学生自杀事件会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惨重的后果和创伤,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因此,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自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具有十分有益的影响[2].该文拟就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程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危机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巢传宣;刘建平;付茶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湖北省城乡中小学生生活质量比较

    目的了解湖北省学生生活质量的总体情况和城乡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湖北省城乡中小学生2 036名利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生活质量测查.结果湖北省城、乡学生生活质量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活动能力、作业态度、自我概念、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维度和生理健康状况及社会功能状况2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湖北省城乡学生生活质量在许多维度和方面存在差异.在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时,应针对城乡采取不同措施.

    作者:黄艳;吴汉荣;卢珊;金振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四川阿坝州藏羌汉族儿童青少年骨量比较研究

    目的分析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藏、羌和汉族儿童少年的骨量状况,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前臂骨密度测量仪(pDEXA)测量1 822名7~19岁藏、羌、汉族男女学生前臂远端1/10处和近端1/3处尺骨和桡骨(Dist.R+U,Prox.R+U)以及近端1/10处桡骨(Prox.R)的骨矿物密度(BMD)、骨矿物含量(BMC)、骨面积(BA).结果 11,16,18岁女生和12,16,17岁男生的前臂骨量各项指标民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多个年龄段,藏族学生前臂远端骨量(特别是9~12岁男生Dist.R+U BMD及Dist.R+U BMC)、前臂近端骨面积(Prox.R+U BA)和近端桡骨骨面积(Prox.R BA)显著高于汉族和羌族;羌族学生骨量水平处于藏族和汉族之间;汉族13岁女生Dist.R+U BA和Prox.R BMD显著高于本族同龄男生,羌族11岁女生Prox.R+U BMC和Prox.R BMC以及11,12岁女生Dist.R+U BA显著高于本族同龄男生,藏族15岁女生Dist.R+U BA显著高于本族同龄男生,在其他年龄段各项骨量指标均为男生大于或等于女生.不同民族出现骨量性别差异的年龄不尽相同;男生在13~18岁、女生在11~16岁,Prox.R+U BMD增长幅度明显大于Dist.R+U BMD.结论四川藏、羌、汉族儿童青少年骨量存在差异,是否为遗传因素起作用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崔宝荣;胡小琪;张倩;张必科;张琚;熊兴太;罗尔基;李云宏;马冠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大学生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干预对策

    心率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心率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并且分类繁杂,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包括发作时无明显症状至心脏性猝死.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无症状的各类心律失常还未能引起患者及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对某大学1998年以来大学新生体检、听诊心律不规则者,进行心电图筛选后的46例无症状心律失常的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孙珍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云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造成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源[1].教师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良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会使人产生焦虑、愤怒、失望等紧张情绪而引起心理健康状况不良[2].笔者于2004年5月对工作条件相对比较艰苦、物质文化生活相对落后的云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小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

    作者:董玉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有关因素问卷对大学生15 787名进行测查.结果农村生长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及县城生长者,幼年由父母抚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由亲友抚养者,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家庭经济收入较高者.结论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

    作者:吴敏;时松和;葛菊红;李幼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理委员制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切实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团组织中增设心理委员,扩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加大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探索.现将温州医学院在此方面的探索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吴代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