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云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董玉福

关键词:精神卫生, 贫困区,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造成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源[1].教师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良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会使人产生焦虑、愤怒、失望等紧张情绪而引起心理健康状况不良[2].笔者于2004年5月对工作条件相对比较艰苦、物质文化生活相对落后的云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小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山东省不同身高体质量指数青少年运动素质比较

    目的 分析不同身高、体质量指数(BMI)青少年运动素质的差异,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法和训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身高和BMI将7~18岁青少年分为高身材高BMI组、高身材中BMI组、高身材低BMI组、中等身材高BMI组、中等身材中BMI组、中等身材低BMI组、矮身材高BMI组、矮身材中BMI组和矮身材低BMI组,比较不同身高和BMI青少年的运动素质.结果 在9组青少年中,中等身材中BMI组运动素质好,各身高段高BMI组运动素质均较差.结论 不同身高、BMI青少年的运动素质差异较大,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张迎修;王淑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北京市海淀区2003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要求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采用<1995年全国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共检测中小学学生18 979名,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93%;营养过剩率为26.55%,其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23%和20.32%.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高于郊区.结论海淀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存在,尤其是肥胖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作者:杨巧玲;邬盛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杭州市某小学学生情绪问题及对其心理社会影响

    目的了解杭州市小学生情绪问题现状及对其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杭州市区某小学三~六年级学生共30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中13.9%存在抑郁症状,35.4%存在焦虑症状,抑郁、焦虑症状共存的学生为9.6%.存在情绪问题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及学习成绩显著差于阴性学生.结论小学生中情绪问题较为普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社会功能,应予以重视.

    作者:沈祖德;柴莺;王静;庞昭娣;朱拥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视听材料评价

    目的筛选推荐适宜的视听材料,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向各部门征集现有的艾滋病健康教育VCD材料,组织专家、学生评审,就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信息表达形式、画面质量、音响效果等6个方面进行评价,从中筛选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宣教材料.结果 <良性反应>、<公益广告及节目>、<预防艾滋病小品集>等作品较适合用于教学辅助影像材料;<预防艾滋病、保护金葫芦>等适宜当地使用;<预防艾滋病(科普类)>和<艾滋病离我有多近>等视听教材内容全面,知识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强,但其中部分涉及敏感内容,需修改后再进入学校.部分剧集需经拆分后单独提取艾滋病知识向学生宣教.大学生较喜爱知识性强的科普教材,中学生则对形式活泼的小品类、文艺类材料更感兴趣.结论现有视听材料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内容和形式可适合不同人群需求.教师在使用时应对材料内容和形式作适当选择和把握,使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真正产生实效.

    作者:张冰;季成叶;宋逸;张芯;廖文科;马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湖北省城乡中小学生生活质量比较

    目的了解湖北省学生生活质量的总体情况和城乡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湖北省城乡中小学生2 036名利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生活质量测查.结果湖北省城、乡学生生活质量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活动能力、作业态度、自我概念、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维度和生理健康状况及社会功能状况2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湖北省城乡学生生活质量在许多维度和方面存在差异.在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时,应针对城乡采取不同措施.

    作者:黄艳;吴汉荣;卢珊;金振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心理卫生(mental hygiene;mental healthcare)也译作精神卫生.正如平衡膳食、体育锻炼、充足睡眠、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讲究卫生行为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只有讲究心理卫生,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心理卫生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心理卫生的出发点和主要目标.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有2个基本内涵,一是指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为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发挥人的潜能而采取的一切策略和措施;二是指个体为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积极寻求自我教育与训练、咨询和治疗.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少生活质量量表信效度分析及全国常模的制定

    目的建立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全国常模并检验信度和效度,为不同地区、不同人口特征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提供参照依据.方法依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在全国进行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分别建立城市和农村2套常模.结果常模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量表信度、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结论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信度和效度达到预期目的,常模适用于我国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评估.

    作者:吴汉荣;刘普林;蒙衡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云南青少年有氧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青少年有氧锻炼的社会心理因素,为增强学生体质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云南28所中学、6所高校的4 838名学生作有氧锻炼及影响因素问卷调查,按性别作有氧锻炼与对照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云南青少年有氧锻炼者仅占47.58%,女生(41.88%)明显低于男生(52.66%),尤以高中学段为突出(41.58%).师长态度、性别、心理压力、运动自我效能、体育爱好、社区运动氛围、抑郁、媒体导向、户籍选入方程,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5.42,-3.65,-3.01,2.97,1.97,1.78,-1.32和1.27,OR值依次为6.38,7.14,5.43,4.32,3.96,4.08和2.18.结论青少年锻炼情况与体质状况堪忧,以心理/社会为途径,公共卫生、社区/学校/家庭相配合,学生积极参与的干预已势在必行.

    作者:张河川;郭思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理视健眼操与现行健眼操视力保健效果的差异比较

    目的探讨理视健眼操和现行眼保健操视力保健效果的差异,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近视方法.方法采用理视健眼操与现行眼保健操对照实验的方法,观察2 560名初中生总体视力、屈光度、眼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控制学生视力下降的效果观察组(2 584只眼)比对照组(2 536只眼)高12.33%;控制中小学生近视屈光度(小瞳验光)加深的效果,观察组(1 568只眼)比对照组(1 682只眼)提高27.62%;散瞳检影验光跟踪轻、中度近视学生1 a,观察组(78只眼)近视屈光度平均比对照组(74只眼)少加深(0.56±0.33)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66只正视眼做不同眼操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理视健眼操视力保健效果比现行眼保健操好,其原因主要为直接主动和间接被动保健方式的差别、调节途径多少和调节范围大小的差别、改善眼部微循环效果强弱的差别.

    作者:李美红;潘丽萍;雷建明;雷文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大学生神经性头痛38例按摩治疗疗效分析

    紧张性头痛属于神经功能性头痛,是大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头痛,也称精神肌源性头痛、单纯头痛,主要由精神紧张及颅周肌肉张力持久增高引起.长期焦虑、紧张、抑郁或睡眠障碍等都可为发病因素.头痛为非波动性,常为双侧或整个头部弥漫性紧压痛,病人主诉为紧压感或压迫、沉重感.枕区疼痛可向颈项及肩胛区放射.

    作者:祁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宜宾市131所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三氮污染状况

    近年来,由于城镇人口增长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相对不力、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地表水三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污染严重,致使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三氮污染[1-2].宜宾市翠屏区农村中小学校用水多以地下水为水源,为避免潜在危害,保障农村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笔者于2004年7~8月对该区131所农村学校的生活饮用水进行了三氮含量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丽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汕头市8~10岁儿童碘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碘营养干预试验前后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探讨提高学龄儿童碘营养水平的有效措施.方法向居民统一供应含碘30~50 mg/kg的碘盐,并指导正确食用,同时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正确率.调查综合干预实施前后居民户碘盐合格情况、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和甲状腺肿大率.结果干预前(1999年)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69.60μg/L,居民碘盐合格率为10.0%,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17.3%,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及格率和行为正确率均低于50%;干预后(2002年)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43.15 μg/L,居民碘盐合格率为94.5%,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7.1%,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及格率和行为正确率均高于80%.结论缺碘地区通过食盐加碘,配合有效的全民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学龄儿童的碘营养状况.

    作者:吴彬;王普生;黄建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曲阜师范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播广泛、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是引起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原因.高校是人群集中的地方,同学之间交往密切,应积极预防乙型肝炎流行.为了解曲阜师范大学新生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控制乙型肝炎在大学生中传播,笔者对曲阜师范大学2003级与2004级新生15 240名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测定,报道如下.

    作者:王莹;寻长洲;王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理委员制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切实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团组织中增设心理委员,扩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加大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探索.现将温州医学院在此方面的探索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吴代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泉州市中小学生1982年与2002年生长发育状况比较

    目的了解泉州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现状及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儿童青少年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泉州市7~17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进行调查,并与1982年的调研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泉州市中小学生的形态指标发育呈上升趋势,2002年男生平均身高、体重、胸围分别增长了6.52 cm,10.64 kg和4.86 cm,女生分别增长了5.00 cm,7.65 kg和6.40 cm,高于1982年泉州市生长发育水平.结论泉州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存在长期增长趋势.

    作者:谢峥能;曾晓东;陈小嵘;钟小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大同大学医学生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现状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膳食结构及食物消费现况,为医学院校进行膳食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膳食知识、行为问卷,对大同大学医学院322名一~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中国居民膳食能量主要来源的知晓率不足60%;主食动植物食品搭配的学生占26.7%,副食荤素搭配的学生占14.3%,不同生源学生副食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荤素搭配率(22.8%)高于农村学生(5.6%);食物消费频次低的是肉类、鱼虾类,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分别占7.1%,0.9%;豆类、薯类消费不理想,每周消费3次及以上的均不到50%;不同生源学生肉类、水果、奶类、豆类消费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学生消费频次(依次为9.3%,52.5%,64.8%,48.8%)高于农村学生(5.0%,37.5%,43.1%,36.9%);不同性别学生肉类、蛋类消费频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消费频次(依次为9.9%,60.5%)高于女生(4.7%,45.3%).结论大学生膳食营养知识欠缺,膳食结构及食物消费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尤其是农村生源学生及女生.在医学院校针对新生进行膳食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十分必要.

    作者:范利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大学生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干预对策

    心率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心率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并且分类繁杂,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包括发作时无明显症状至心脏性猝死.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无症状的各类心律失常还未能引起患者及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对某大学1998年以来大学新生体检、听诊心律不规则者,进行心电图筛选后的46例无症状心律失常的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孙珍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为伤害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4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和二类农村各3个县区进行调查,每个县抽取1所学校,共对6 352名学生进行调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面对面访谈,三~六年级学生在调查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初、高中生自填.结果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0.4%,次数发生率为48.0%,每例伤者年均伤害1.58次.伤害的前6位原因是扭伤(23.4%)、割伤(23.2%)、跌倒(21.4%)、碰撞/挤压(11.7%)、热/火烫(5.8%)和交通事故(5.5%).46.9%的伤害是浅表伤,其他依次为脱位/扭伤(23.0%)、烧烫伤(6.2%)和开放性伤(5.7%);伤害常发生的地方是家中(37.1%)、学校(29.9%)和路上(20.0%);体育活动时发生伤害的比例高(占28.3%),其次为娱乐活动(18.8%)和家务(16.6%).95.8%伤害是轻度伤害,3.9%是中度伤害,0.3%是重度伤害.没有休息的伤者占70.2%,休息1周以下者占24.3%,大于1周者占2.5%.结论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高,疾病负担沉重.

    作者: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徐浩锋;董智强;聂少萍;李海康;林锦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北京市城区小学生体形认知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小学生体形认知现状,为制定儿童肥胖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2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 428名北京市城区小学生,其中男生2 316名,女生2 112名,年龄8~14岁.利用Ma体形图对儿童的体形现状进行研究,同时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结果调查对象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3.1%和14.4%.男、女生的理想体形评分均数分别为3.5和4.4,男生高于女生.男、女生的体形不满意度评分均数分别为1.0和1.3,女生对自己的体形更为不满.学生对体形的不满意度为肥胖组>超重组>非超重组,男生对标准身材男生和标准身材女生的评分高于女生.分别有6.6%和1.0%的儿童选择特别胖的体形作为自我体形认知和理想体形认知.结论北京市儿童的体形认知与西方的研究相似,但北京市儿童对肥胖更为宽容,需从儿童体形认知方面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儿童肥胖的流行.

    作者:胡小琪;王冬;崔朝辉;潘慧;曹若湘;潘勇平;焦欣然;马冠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江西某大学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自杀率高于非大学生年轻人[1].大学生自杀事件会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惨重的后果和创伤,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因此,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自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具有十分有益的影响[2].该文拟就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程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危机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巢传宣;刘建平;付茶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