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专科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郑建盛;杨丽全

关键词:精神卫生,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实践模式, 职业, 学生, 护理
摘要:目的探索实习前护理专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生心理咨询和实习前的岗前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名实习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等.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专业不满意等10个变量与心理问题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4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结论应加强实习前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加强应对技能训练和岗前培训.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家庭中影响学生视力的行为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家庭中引起学生视力低下的行为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家长开展健康教育及技术指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北京市4个城区和5个郊区的7 000余名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与2004~2005学年第1学期学生视力检查结果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家庭中影响学生视力低下的主要行为因素有读写姿势不端正、学习时间过长、学习时无主动休息意识、看电视时间过长、睡眠时间不足等.其中读写姿势不正确率为76.39%,睡眠不足率为49.66%,75.62%的学生不能在学习后主动休息,58.77%的家长给孩子额外布置作业,61.64%的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班.结论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保护学生视力的重要场所,家庭防治近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段佳丽;王丹;滕立新;杨冬梅;吕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威海市居民儿童虐待认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威海市居民的儿童虐待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儿童虐待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威海市居民儿童虐待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 621名调查对象中,对儿童虐待认知程度较低的5 076人(43.68%),认知程度中等的3 977人(34.22%),认知程度较高的2 568人(22.10%).影响认知程度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结论不同特征人群对儿童虐待的认知情况存在差异,应采取相应对策,提高人群的法制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儿童虐待的预防和干预.

    作者:周成超;王建新;宋晓飞;孙辉;王兴洲;马宏峰;张希玉;姜少敏;徐凌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咸宁市高中生吸烟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高中生吸烟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咸宁市9所高中1 1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中生尝试吸烟率为30.02%,其中男生为38.91%,女生为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动机主要是不想拒绝别人递烟、摆脱烦恼、解乏提神、显示自主性.男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因素有与家里人吵架、在家独处时间、要好的朋友劝吸、好友吸烟人数、过去30 d饮酒天数、拒绝别人递烟是否礼貌、敌意情绪,焦虑情绪;而父母是否允许与他们不认识的朋友外出、要好的朋友劝吸、好友吸烟人数、拒绝别人递烟是否礼貌、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是女生尝试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高中生吸烟行为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高中生吸烟.

    作者:蒋汝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兰州市不同专业大学生艾滋病认知与行为现状

    目的了解不同专业大学生艾滋病认知、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兰州市3所高校低年级(医学生为一~三年级,其他为一~二年级)大学生802名,通过自填式问卷调查艾滋病相关问题.结果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医学生优于其他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潜在行为影响因素强度依次为性别、入学前户籍类别和传播途径掌握情况,不同专业学生情况不同.结论应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特点进行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樊景春;白亚娜;裴泓波;石福艳;屈燕;赵迟;胡晓斌;杨坚;苏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淮阳市518名中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价值感水平分析

    对人性的态度直接反映在个体的社会生活特别是人际交往中,导致了个体在交往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满足和失望、愉悦和沮丧,并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在人际交往中,对人性的态度往往以人际信任度表现出来.自我价值感是个人在对自己重要性的正面评价基础上产生的正向自我情感体验[1-2].

    作者:龚艺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济南市非医科类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认知现状

    为了解济南市大中专学校学生对AIDS知识的知晓情况,笔者对非医科类学校的1 277名大中专学生进行了相关知识与态度的调查,以探讨健康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在青年学生中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和AIDS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史立宁;张学化;于国玲;秦大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北京市某中学学生被父母打骂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未成年中学生被父母打骂情况,探讨被父母打骂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联,为制定保护儿童策略及其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1991年5月对北京某中学初一至高三学生不记名伤害问题调查数据,对552名初一至高二年龄未满18岁学生被父母打骂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被调查的552名学生中,58.7%报告近1 a来有过下列至少1项被父母打或/和责骂的经历:被父亲打(12.1%)、被母亲打(8.0%)、被父亲责骂(46.4%)、被母亲责骂(43.7%).在近1 a内有3项或以上被父母打骂经历的学生,出现自杀意念(32.1%)和饮酒醉过(11.3%)的比例明显高于没有被父母打骂经历的学生(分别为8.3%和1.3%).结论中学生被父母打骂现象普遍.被父母打骂经历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相关.

    作者:陈晶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目的了解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开展营养指导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85名学生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连续3 d跟踪调查,计算学生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并与推荐摄入量比较.结果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比较,学生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盐摄入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足;钙摄入量明显不足,仅占推荐摄入量的33.3%;维生素C摄入量不足,占推荐量的64.0%;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粮谷类食物,占蛋白总量的52.1%;脂肪供能比例偏低,占总能量15.8%.结论该学院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全面增加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加强营养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营养水平.

    作者:鲍缇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亚健康的研究是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大学生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笔者对台州学院部分大学生进行了亚健康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

    作者:周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大学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教育初探

    高血压是世界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一.全国高血压患者已达1.6亿,并且以每年新发350万人的速度继续增加,且患病年龄逐渐年轻化.这种低龄化趋势为日后并发症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大学生高血压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是校医院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陆建文;丁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饮用强化牛奶对青春期女生发育状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补充强化钙与维生素D的牛奶对青春期女生体格发育的影响,为促进青春期女生体格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北京市9所小学498名女生(平均年龄10.1岁),分为对照组(保持日常饮食)、实验A组(除日常饮食外,饮用钙强化牛奶144 mL/d)和实验B组(除日常饮食外,饮用钙和维生素D强化牛奶144 mL/d),干预2 a及停止干预3 a后,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干预2 a后,实验A组、实验B组学生身高、体重、骨密度增长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停止干预3 a后,实验B组的身高、体重增长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A组身高、体重的增长值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3组骨密度增长值均呈负增长.结论保证持续、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有利于促进青春期女生的生长发育.

    作者:张岚;童融;张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江苏省大屯矿区中小学校教室卫生状况

    为了解大屯矿区中小学校教室卫生状况,不断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2004年1~12月笔者对大屯矿区11所中小学校的260间教室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卫生学评价,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某高校女大学生便秘与亚健康现状调查

    由于女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繁重的学习任务,致使其坐位时间长,再加上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及心理、精神压力大等原因,容易出现便秘现象.便秘不仅能引起肠道及肛门疾病,还可能因为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而进入血液,对人体健康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为了解女大学生便秘与亚健康现状,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范利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篮球运动对男大学生自尊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小强度篮球运动对男大学生自尊及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高校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中小强度篮球运动对实验组连续干预10周,用自尊量表(PSPP)、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测量实验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自尊及心理健康水平.结果中、小强度篮球运动对实验组学生自尊水平均有影响,实验后自尊水平均高于实验前,中等强度组被试几乎接近显著性水平(P=0.052).对照组被试实验前后自尊水平没有发生变化.在心理健康方面,小强度篮球锻炼对实验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影响;中等强度实验组实验后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和总均分上得分显著下降.结论中小强度篮球运动有利于改善男大学生自尊及其心理健康水平,且中等强度效果优于小强度组.

    作者:朱风书;颜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青海省土族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

    目的研究土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和特点,为改善土族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青海省土族男女学生各年龄段的测试指标均值与2000年全国同龄学生体质检测指标的均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土族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但总体水平偏低,各年龄段的平均发育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同龄水平.结论应重视土族中小学生的体质发育状况,加强体育锻炼,调整膳食结构,尽快提高土族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作者:李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唐山市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重点高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3类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RC)>量表对唐山市重点、普通、职业3类学校高中生1 860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类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重点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优于普通、职业学校高中生;普通与职业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为接近,但也存在着某些方面的差异,普通学校高中生有较强的冲动、孤独倾向,职业学校高中生有较高的学习焦虑和恐怖倾向;3类学校高中生自责倾向、过敏倾向问题都比较突出.结论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是焦虑发生的高危人群,应重视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蔡青;朱忠良;樊小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石河子大学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与评价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和效果,为高校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研究的方法,对石河子大学2000级新生2 437名进行为期2 a的性健康教育(包括专题讲座、同伴教育、主题班会和咨询服务等),并在教育前后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通过教育,干预组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观念和行为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转变,总的回答正确率由干预前的48.32%上升到71.06%,提高了22.74个百分点.结论对大学生进行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干预是可行的,且效果比较明显.

    作者:杨晓煦;郭菁兰;郭耘;庞树桂;陈才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肇庆市1979~2000年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肇庆市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开展相关的营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将肇庆市1979年以来5次中小学生体质调研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 a来肇庆市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呈明显的增长趋势,20世纪80年代比90年代增长速度快,发育高峰年龄提前,体型有肥胖的趋势.结论 应改善学生的营养搭配,加强体育锻炼.

    作者:郭赐贶;莫其鸿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学校恐怖症的心理成因与防治

    学校恐怖症(school phobia)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多见于7~14岁中小学生.它是指儿童对学校特定环境异常恐惧,强烈地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是恐怖症中的一个特殊类型.患有此类疾病的儿童青少年对上学产生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并可能伴有躯体及植物神经症状,有时对学校的恐惧转变为上学日或学日清晨的头痛、头晕、腹痛、腹泻、呕吐等躯体不适.而过了上学时间或放假在家看书、做游戏以及和小朋友玩等都正常.

    作者:武丽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防治对策

    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受到社会广泛的重视和青睐.高等职业院校是一个特殊的社区,这一社区的人群以学生为主,他们来自城市、农村,不同地域和层次的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背景.这些青年学生有着活跃的思维方式和高度的群体聚集性,且生理、心理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成熟时期,是生理问题和精神疾病高发人群.这个时期的青年热情活泼,思维敏捷,感情敏感,易走极端,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作者:乔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