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

张迪;白春玉;刘番;周芳

关键词:行为症状(类目词), 家庭特征,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儿童
摘要:目的了解小学生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及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提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自行设计的家庭环境调查表,对沈阳市2所普通小学一~六年级小学生1 060名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75%,男生行为问题检出率(13.35%)高于女生(7.99%),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等有关;男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有关,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亲子关系等有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环境影响,其中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的目的、方法和内容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广东某大学5届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

    乙型肝炎是全球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之一.据有关资料报道[1],全球约有3亿人携带乙肝病毒,我国HBsAg携带者有1.2亿左右,携带率约10%,HBV(乙型肝炎病毒)总感染率为60%.病毒性乙型肝炎是导致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防治肝炎已是一项关系到民族兴衰的大事.为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以便掌握在校学生HBV感染的发展动向,寻找防治对策,笔者对广东某大学5届新生的HBsAg携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仁基;黄小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一起接种乙肝疫苗3年后感染的调查

    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2003年6月,济南大学某班学生在接种乙肝疫苗3 a后复发多起乙肝感染,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1.1基本情况济南大学1999级新生于入校1周内,经健康查体,化验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均接种乙肝疫苗.某班共有学生57人,肝功能均正常,有1人HBsAg呈阳性反应,1人HBsAg和抗-HBc呈阳性反应,其余55名学生HBsAg呈阴性反应者,按0,1,6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5μg,接种率为100%.疫苗由北京天坛生物制品公司生产,疫苗批号为99043-20.

    作者:梁绪玲;刘静;明国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贫血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武汉市小学生1 377名肥胖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我国儿童肥胖率急剧增高[1],肥胖已成为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了解儿童的肥胖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是科学防治儿童肥胖的前提和依据.为此,笔者于2002年5月对武汉市三四年级小学生1 377名的肥胖现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彭云;程茂金;王红;周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常山县中小学生伤害干预效果评价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青少年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为降低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笔者于2001年10月起开展了中小学生伤害的干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成星;王谦信;徐青华;傅美华;陈水芳;曾红霞;徐国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医学生个性特征与焦虑和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医学生个性特征与焦虑、抑郁状况的关系,以便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医学院校本科生639名,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的测评.结果医学生的焦虑、抑郁状况与人格特性之间显著相关;不同性别学生的个性特征差异明显.结论塑造健康的个性是降低焦虑、抑郁,减少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

    作者:王梦龙;黄旭;静进;刘建安;李秀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

    目的了解小学生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及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提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和自行设计的家庭环境调查表,对沈阳市2所普通小学一~六年级小学生1 060名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75%,男生行为问题检出率(13.35%)高于女生(7.99%),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等有关;男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有关,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教育态度、管教方式、亲子关系等有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环境影响,其中教育态度、管教方式、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期望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迪;白春玉;刘番;周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山东省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

    目的了解山东省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开展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山东省部分大中专院校学生2 500名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学生艾滋病知识综合知晓率为78.79%,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达92%以上,但对非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较低,且对艾滋病的其他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的高低与文化程度和所学专业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结论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人防范意识.

    作者:康殿民;刘学真;黄涛;傅继华;王国永;毕振强;王洁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延边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终期考评结果分析

    为预防和控制学生常见病,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根据<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终期考评方案>,延边州卫生局、教育局于2001年5~6月联合对延边州8个县市的中小学校进行了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终期考评,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朴明友;金香兰;李松花;兰淑华;金姬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连市青少年性知识、性行为和性态度现状

    目的了解大连市青少年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的现状,以探索合理的性教育途径.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大连市4区的中小学生进行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约50%的青少年不能正确回答性知识问题,高年级的答对率明显高于低年级;青少年性知识的来源以传媒为主(41.6%),大部分的青少年持有正确的性态度;86.4%的学生未发生过与异性拥抱、接吻等性行为.结论大连市青少年的性知识较缺乏,性观念较开放.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全面的性教育,促进青少年生理与心理同步健康发展.

    作者:宋桂荣;程然;李晓枫;马莉;高晓虹;张翠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昆山市小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昆山市小学生营养状况,为指导学生合理营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3年9~10月监测点校小学生营养状况采用1995年<中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昆山市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9.85%,营养不良程度以轻度为主;肥胖率平均为8.47%,以6岁低(4.94%),12岁高(13.33%).结论应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和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改善小学生营养现状.

    作者:周爱萍;袁妍;张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的定性研究

    目的了解定性研究方法在大学新生适应状况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和特点,为开展新生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定性研究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对某高校新生适应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普遍能接受专题小组讨论的调查形式;定性研究显示,大学新生存在适应问题,学生的适应状况可能与专业、性别及人格特点有关;新生有愿望从学校获得帮助以解决适应问题和缩短适应期.结论专题小组讨论的方法适用于探讨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可以为深入研究提供线索.

    作者:郭琦;黄悦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天津市红桥区中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青春期健康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减少青少年犯罪至关重要,本次调研通过观展、讲解、座谈及咨询等方式对高中生进行评估,以探讨更为有效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作者:夏晓明;于利;杨秀英;刘秀萍;王作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沈阳市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性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性特征,以便开展对行为问题儿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表对沈阳市2所小学一~六年级每个年级2个班学生进行行为测试,采用EPQ个性问卷手册(儿童用)对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个性测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75%.经t检验,行为问题与神经质和掩饰性2个因素有关;经Logistic分析,儿童个性不稳定倾向为行为问题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个性特征有一定的关系.行为问题儿童个性趋向于神经质且掩饰性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与性别有关,男孩检出率明显高于女孩.有必要培养儿童逐渐形成健全的个性,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

    作者:白春玉;张迪;穆颖;吴惠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包头师范学院学生干部艾滋病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目前,全世界50%以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都在25岁以下.在艾滋病防治问题上,需要对青年人给予特殊的关注.笔者于2003年对包头师范学院大学一年级学生干部进行了艾滋病预防知识培训,目的是通过培训使青年学生了解艾滋病,提高他们对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树立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使命感,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在学校及今后教师工作中预防艾滋病的作用.

    作者:王彦超;贾文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东北电力学院部分大学生对高校性教育问题的认识

    目的探讨大学生性教育的佳方式、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东北电力学院选修性教育的大学生169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1.1%的学生认为现行的性教育方式较好,15.4%表示不好;大学生较为喜欢的性教育方式依次为电化教学(65.1%)、心理咨询(48.5%)、传授式教学(33.1%)、同伴教育(28.4%)、院报知识窗(25.4%)、宣传板报(21.3%)、问题解答式(18.3%)和自我学习(13.0%).95.2%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开设专门的教育课程性教育课,75.2%的学生需要相应的教材.有82.8%的学生在中小学上过性教育课,但仅有10.1%的学生认为学得较好.结论高校必须尽快开设专门的性教育课程,完成教材体系,紧密结合社会,联系学生实际,分对象、有重点、分层次、多方式地实施性教育.

    作者:迟淑艳;焦淑丽;邹强;谷来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某高校男性教职工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病现况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泌尿外科常见多发病之一.为了解高级知识分子BPH的患病状况,笔者对浙江省某高校副高职称以上男性教工350名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德友;陈蓓;潘云珍;姚绣琴;徐绣凤;李慧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福州市2001~2003年中小学生贫血状况

    福州市卫生防疫站自2001年4月~2003年4月,根据<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的要求,对福州市7~17岁中小学生进行了贫血监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红润;陈爱玉;吴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长沙地区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高校上网大学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PIU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长沙地区高校中随机抽取20个班级,对所选班级的上网大学生进行现场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上网大学生PIU患病率为14.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每周上网时间多、在网吧上网、上网浏览色情为危险因素,上网目的是学习为保护因素.结论长沙地区上网大学生PIU的患病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从多方面进行针对性防治.

    作者:谭三勤;李增庆;吕媛;曾腊初;杨挚英;任翔;李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