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萍
目的:研究分析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措施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20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阿斯美联合酮替芬治疗,观察病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结果经临床治疗和研究发现,采用阿斯美联合酮替芬治疗咳嗽的有效率为93.3%,治疗喘息的有效率为69.8%,治疗咳痰的有效率为91.2%,治疗反流症状的有效率为83.0%,治疗咽部发痒的有效率为96.1%,上述结果与喘息症状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喘息、咳痰、咳嗽,临床期间采用阿斯美加酮替芬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尤忠红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了解近10年来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疫提供建议和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CDC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库中获取全国2004-2012年出血热的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9年来全国31个省市均有出血热病例发生,累计报告病例12347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0419/10万﹔共报告死亡病例1391例,年均死亡报告率0.0117/10万。全年龄段皆可发病,但发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30~59岁)。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4~6月)和秋冬季(10~12月),发病重灾区位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陕西省。结论2004-2012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趋势呈现先下降后小幅回升趋势,发病患者在年龄方面存在差异,发病疫情具有时间和地区特征。
作者:傅明慧;杨华富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鼻息肉鼻内窥镜手术后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鼻息肉内窥镜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护理上加强护理宣教及心理干预,指导自我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愈率相近,无明显临床意义,2组术前鼻塞流涕、鼻腔粘膜肿胀、头昏、嗅觉减退症状无明显差异,术后1周鼻塞流涕、鼻腔粘膜肿胀、头昏、嗅觉减退症状基本缓解,但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疗效确切,科学的术后护理对减轻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病人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桂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室内不同操作距离对空气微粒污染的影响。方法于配置室内进行模拟配液加药,分别选取5个不同位置进行操作,采用空气粒子计数器进行空气微粒数的检测,记录并分析空气微粒的污染情况。结果不同操作距离处的空气微粒污染情况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C点污染为严重,A点微粒数目少。结论在洁净室内进行静脉药物配置时,距离操作人员越近,空气微粒污染越严重,因此在进行静脉药物配置时,应尽量使用层流台或在送风口处操作,以加强职业防护,保证配液质量。
作者:席腾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6月-2013年6月间来我院进行内窥镜治疗鼻窦手术治疗的224例患者资料,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24例进行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患者有1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80%,主要并发症有眶纸板损伤、眶周皮下淤血、上颌窦口狭窄和术腔粘连。结论因鼻窦解剖结构异常、术后处理不当、手术造成创伤等而造成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有效的手术围术期处理,高超的手术操作及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避免内窥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会怡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和掌握辽源市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死因构成,为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预防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死因报告信息系统中2009-2013年辽源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呈逐年显著递增趋势,均在同年死因顺位构成中居首位。随年龄增长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显著增高,70岁达到死亡率的高峰。结论加大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宣传力度,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控制,应成为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苑海英;刘旭阳 刊期: 2014年第28期
高值耗材属于医院财务支出管理的重点,其价值含量高,售价高,安全性要求也极为严谨,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和低值易耗品相比,其往往直接作用于人体,属于价值含量较高的医疗用品,故而医院将这种高值固定资产管理格外重视。不过,现如今不少医疗组织机构对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予以了分析,并提出了医用高值耗材的探索模式,以供对其管理提供一定考量依据。
作者:李嘉强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实时动态荧光定量PCR(FQ-PCR)监测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的方法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痰和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作DNA(TB-DNA)定量监测,同时对非肺结核患者的痰作DNA(TB-DNA)定量监测。结果继发型肺结核147例,痰涂片阳性率为21.09%,痰TB-DNA阳性例次率为36.73%﹔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例次率为15.04%﹔在痰涂片TB阳性34例次中,痰菌TB-DNA阳性例次率为23.53%。在痰涂TB阴性的192例次中,TB-DNA阳性例次率为39.06%。结核性膜炎胸水检查TB-DNA108例次,阳性例次率为12.03%﹔非肺结核患者112例。假阴性率为70.21%,假阳性率为9.60%,灵敏度为29.8%,特异度为90.3%。结论荧光定量PCR(FQ-PCR)TB-DNA监测结果与国内报到不一致,其假阴性高,假阳性亦高,灵敏度低,特异度亦不高,且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病人的痰TB-DNA阳性例次率亦低,对临床诊断帮助不大,不作为疑似肺结核病人的常规检查。
作者:韦毅;支成斌;孙桂兰;匡中国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识别传感器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检查表以及工程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传感器生产线可能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激光、高温、活性炭粉尘、炭黑粉尘、其他粉尘、矽尘、乙醇、二甲苯、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钇、氧化钙、氮气、一氧化碳、甲烷、二氧化碳、丙烯、乙烷、丙烷、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氨、苯基丁基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聚乙烯醇缩丁醛、松油醇、3-羟基-2,2,4-三甲基戊基异丁酸、丁醛、丁烯醛、丁醇、硝酸铝,球磨、流延切割、测试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论传感器生产线选址合理,总体布局、生产工艺与设备布置、建筑卫生学等基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要求,拟采取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
作者:鲜麒麟;陈金子;刘建明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中经常发生的护理风险以及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消化内科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在总结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实施管理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和护理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结果观察组施行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4.00%)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风险的发生率(32.00%)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36.00%),患者满意度(100.00%)和护理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94.2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64.00%)和护理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52.37%)。结论在消化内科中加强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和医疗纠纷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对临床治疗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彭灿;张明溪;陈凌艳;李亚娟;孙畅;张月铭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广南县2009-2013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点,以期作为乙肝防治工作的参考。方法分析广南县2009-2013年的乙肝病相关资料,总结广南县近几年乙肝流行学特征。结果广南县2009-2013年发病率位居前三的分别为2012年的0.132%、2013年的0.125%、2011年的0.083%﹔各乡镇发病率位居前三的分别为莲城镇0.73%、者太乡0.63%、底圩乡0.59%﹔各月份发病率位居前三的分别为3月份9.21%、7月份9.10%、6月份9.07%。广南县2009-2013年乙肝发病率在年份及乡镇方面,对比有差异(P<0.05)。在季节性方面,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应根据广南县近几年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降低乙肝发病率。
作者:陆云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中的价值。方法以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确诊为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17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22例妊娠物位于宫体处宫腔内的正常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为对照组。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流指数A/B为(1.87±0.29),RI为(0.50±0.08),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2.52±0.20)及(0.78±0.28)﹔且观察组首次检测是子宫瘢痕处肌层厚度(6.55±3.12)mm,术前进一步减少至(4.37±1.80)mm,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平均水平(9.06±3.17)mm和(9.04±3.22)mm。上述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回声无序,妊娠物与膀胱间距小,边界不清,对照组回声有序,多为低回声,仅出现部分局部中高回声。结论子宫瘢痕妊娠彩超影像学数据具有一定的特点,合理利用有助于其早期预测、诊断及预防。
作者:冯丽娟 刊期: 2014年第28期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一些新技术新手段有必要引入到幼儿园的相关业务管理中,例如幼儿园学籍管理、财务管理等,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能提升家长对幼儿管理的满意度,解决诸多幼儿园管理难题。
作者:由宝剑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在治疗儿童心力衰竭时对患儿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及B型利钠肽(BNP)的影响。方法将54例心力衰竭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笨那普利0.2mg/kg口服,1次/d,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及血浆MMP-9、TIMP-1和BNP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后LVDd、LVDs、LVEDV、LVESV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5)﹔观察组治疗后LVDd、LVDs、LVEDV、LVESV较治疗前下降(P<0.05),LVEF上升(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MMP-9及BNP较治疗前下降(P<0.05),TIMP-1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比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P<0.05)。结论对心力衰竭患儿采用ACEI治疗,能明显降低患儿血浆MMP-9、BNP,提高TIMP-1,改善心功能。
作者:张军;王迪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行经皮动脉化疗灌注与栓塞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收的宫颈癌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动脉化疗灌注与栓塞介入治疗,给予本组患者精心护理后,观察其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9例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8例病情稳定,5例病情进展,治疗总有效率为67.5%﹔并发症发生率:本组患者见3例恶心呕吐,2例食欲不振,1例白细胞水平下降,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护理满意度:24例非常满意,12例满意,3例一般,1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0.0%。结论宫颈癌患者行经皮动脉化疗灌注与栓塞介入治疗后,给予其精心护理,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总有效率与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缩短患者康复进程,效果显著。
作者:宋艳品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小儿早期休克的诊治经验和治疗要点,为小儿早期休克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休克患儿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休克代偿期患儿42例作为早期休克组,休克失代偿期患儿28例作为中晚期休克组。分析两组补液量、稳定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早期休克组补液量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为85.71%,中晚期休克组总有效率42.86%,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晚期休克组(P<0.05)。早期休克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两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液体复苏是治疗小儿休克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并给以及时的液体复苏可以有效改善休克患儿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荣梅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研究医院科教管理并提供管理对策。方法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采取创新管理方法,较前一阶段工作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采取创新管理方法能让医院职工更加积极主动工作,工作成效也较以前明显改善。结论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创新医院科教管理对策,可促进医院的发展。
作者:罗东霞;刘勇;曾义岚;周晓飞;周凤先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颗粒配合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门诊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儿童252例按照挂号序号单双号分为两组,治疗组126例给予口服贞芪扶正颗粒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液,对照组126例给予单纯的匹多莫德口服液口服,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贞芪扶正颗粒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治愈率为40.5%,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率为23.0%,总有效率为72.0%,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调节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贞芪扶正颗粒联合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优于单纯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
作者:周生堂;张瑞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胆石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经过临床证实患有胆石性肠梗阻的患者1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腹部超声和X先腹部平片以及CT平扫检查。结果16例患者多层螺旋CT均表现出胆石性肠梗阻征象。多层螺旋CT有100%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论多层螺旋CT对胆石性肠梗阻诊断中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兴龙;李春荣 刊期: 2014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用于晚孕引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摘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0例晚期妊娠引产患者,做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200例患者采用阴道放置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进行引产,对照组200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缩宫素进行引产,对两组引产有效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产后出血、临产时间、软产道损伤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引产有效率为88.00%(1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50%(121),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临产时间、软产道破裂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对晚孕患者进行引产,促宫颈成熟,较缩宫素引产成功率高,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彤洁;杨梅 刊期: 2014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