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同时放化疗治疗的研究

陈涛功;王方铎;宋勇刚

关键词:肿瘤, 同时放化疗, 研究
摘要:综合治疗已成为治疗肿瘤的基本原则,放化疗也已成为肿瘤在临床治疗上为常见的综合的治疗形式。本文对中西医综合疗法、抗氧化剂对肿瘤放化疗的影响以及中药注射剂和针灸疗法对肿瘤放化疗的辅助作用进行讨论。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乌司他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老年患者细胞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老年患者细胞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老年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乌司他丁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乌司他丁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微量泵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及IL-8指标分别为(283.61±78.13)、(135.16±58.33)、(103.81±56.13)pg/mL;乌司他丁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及IL-8指标分别为(159.24±52.47)、(73.49±30.67)、(73.14±48.80)pg/mL;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乌司他丁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老年患者可有效减低机体炎症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廖海英;易宏宇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耳廓假性囊肿应用囊肿前壁软骨切除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耳廓假性囊肿应用囊肿前壁软骨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1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62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应用囊肿前壁软骨切除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临床症状改善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时间(7.81±2.79) d、疼痛时间(1.49±0.45) 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0.23±2.72) d、(3.12±0.71) d,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予以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后,研究组患者局部肿胀感、瘙痒、灼热感以及局限性的隆起等症状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一次手术后愈合例数30(93.75%)例明显多于对照组19(63.33%)例,术后复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预后轻度感染并发症2(6.67%),研究组无并发症。结论耳廓假性囊肿应用囊肿前壁软骨切除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术后预后情况改善。

    作者:刘蓓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奥拉西坦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52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之上应用吡拉西坦,观察组则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GCS评分、MMSE评分以及NIHSS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 GCS评分为(8.12±0.71)、MMSE评分为(13.35±1.32)、NIHSS 评分为(23.62±2.32),治疗后 GCS 评分为(10.92±1.35)、MMSE评分为(19.92±1.79)、NIHSS评分为(15.12±1.77),观察组患者治疗前 GCS评分为(8.19±0.71)、MMSE评分为(13.12±1.51)、NIHSS 评分为(24.15±2.07),治疗后 GCS评分为(14.58±1.39)、MMSE评分为(24.23±1.92)、NIHSS 评分为(10.73±1.3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三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治疗创伤性脑损伤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旭;姜国;刘小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血浆内脂素在不同体质指数冠心病患者的表达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血浆内脂素在不同体质属冠心病患者的表达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择取2013年2月-2014年2期间在我院通过冠状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94例患者,同时,抽取同期9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根据BMI水平分成肥胖组(即为BMI≥25 kg/m2)与非肥胖组(即为BMI<25 kg/m2)。抽血检测血浆内脂素水平,同时记录好Gensini、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等指标。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非肥胖冠心病组的血浆内脂素、腰围、TG均明显高于非肥胖组对照组(P<0.05);肥胖冠心病组的血浆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肥胖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肥胖冠心病组与非肥胖冠心病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血浆内脂素水平、Gensini积分也明显增多(P<0.05)。非肥胖冠心病组、肥胖冠心病组的相关分析显示血浆内脂素、冠状动脉病变支数(r1=0.515,P1=0.014;r2=0.609,P2<0.05)、Gensini积分(r1=0.577,P1=0.005;r2=0.717,P2<0.05)呈正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浆内脂素水平相对较高,肥胖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增高程度更显著,不同BMI冠心病患者血浆内脂素与Gensini积分、冠状动脉病边指数呈正比相关性,血浆内脂素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程明康;易梦秋;刘少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镇江市学校教学环境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镇江市市直管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为有效的改善学校教学环境卫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镇江市市直管14所学校,每个学校抽取有代表性的2间教室,进行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采光、噪声及教室照明等方面的教学环境卫生进行现场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教室采光、课桌面平均照度的符合率均为100%,教室人均面积、噪声、黑板平均照度、课桌椅配置的符合率分别为92.9%、85.7%、28.6%和14.3%。结论镇江市市直管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现状突出问题为黑板平均照度、课桌椅配置的符合率低,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要改善教学环境,营造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教学环境。

    作者:张腊萍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老年大面积脑梗死采用颞肌脑表面贴附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老年患者大面积脑梗死运用颞肌脑表面贴附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将38例大面积脑梗死老年性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单纯应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治疗组22例采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脑表面贴附术,通过一个月及3个月后的死亡率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存活率为86.4%优于对照组的56.3%,表明治疗组可明显降低死亡率(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幅度比较(P<0.05),表明一个月两组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老年大面积脑梗死采用去骨瓣减压联合颞肌脑表面贴附术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死亡率,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艾子敏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风险管理在严重创伤院前救治中的运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严重创伤院前救治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计360例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2年度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的常规方案;2013年度21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的是风险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知信行评分,出车反应时间、患者院前救治成功率及服务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人员知识(27.21±4.21) vs (22.01±4.41)分、态度(21.32±3.81) vs (17.11±3.91)分、行为(20.51±3.71) vs (16.22±3.52)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出车反应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140.43±11.31) vs (300.42±10.51)s;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院前救治成功率明显提升(97.61%vs 90.67%),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94.51±11.52)vs (86.42±12.31)。结论严重创伤院前救治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能够改善院前救治的效果,提高院前抢救的效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蓝雪花;和维;陈嘉汇;陈洁莹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刍议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及其意义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输血科建设并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必然趋势。输血信息化管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医疗管理科学的有机结合。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科学高效、方便实用而合理的管理系统。它可以连接到各职能部门,使得医生、护士工作站、输血、血液中心等部门有机结合。加强医院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对于促进医院科学用血、输血,提高工作效率和医院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其完善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措施。

    作者:刘长启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有效治疗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治疗。方法选择于2009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因颅脑外伤行手术治疗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61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结果通过分析总结,可见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与患者术前GCS评分、颅脑损伤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治疗次数、切口脑脊液漏以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气管是否切开等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6项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次数、手术时间及低蛋白血症是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痊愈49例(80.33%),治疗无效死亡12例(19.67%)。结论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众多,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及时给予合理的抗菌药物,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刘永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采用青霉素抗炎治疗及呋麻滴鼻液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34例仅采用青霉素抗炎治疗。结果观察组在1周后鼓室压降低有效率为94.12%,治疗1周后耳部症状发生率为11.76%,治疗1周后的体温为(37.7±1.5)°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儿同时进行3个月随访,观察组无患儿出现听力障碍,对照组有1例患儿出现听力障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急性中耳炎的患儿运用青霉素抗炎及呋麻滴鼻液的联合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夏国明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探讨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2013年1~12月期间所收治的习惯性流产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对照组用烯丙雌醇联合硫酸镁,比较二者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显效率为43.3%,明显比对照组高。结论烯丙雌醇联合利托君治疗习惯性流产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孔庆颖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补肾益气汤作为免疫增强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补肾益气汤作为免疫增强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为中药作为免疫增强剂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性肝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拉米夫定给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免疫增强剂补肾益气汤,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D4+、CD8+、IL-2、lFN-γ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CD4+、CD8+明显提高, CD4+/CD8+比值降低,同时血清中IL-2和lFN-γ的含量也明显提高,免疫功能明显改善。结论中药作为免疫增强剂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方法安全、可靠。

    作者:钱琨;黎军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某二级甲等医院剖宫产率调查与分析

    目的:评估剖宫产率的趋势,发现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原因及解决措施。方法根据某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助产技术年度服务报表,按照自然分娩数、剖宫产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对该院2014年1~3月入院在没有临床指征前提条件下选择剖宫产分娩的49名产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该院5年的剖宫产率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平均值达到71.40%,且无指征剖宫产比例逐年增高。产妇中因为“害怕分娩疼痛”而选择剖宫产的占89.80%,“选好日期”这一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结论作为二级医院,医院应在尽可能的条件下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解决因技术原因造成的剖宫产率增高,但降低剖宫产率不单单是一个医疗问题,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唐晓娟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医院感染原因及应对措施分析

    目的:以呼吸内科为例探讨医院感染的常见原因,据此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内科科室收治的300例疑似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25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在医院感染类型中,呼吸系统感染率高,达60.0%,其次为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分别占20.0%和12.0%。高龄(年龄≥70岁)、住院时间持续一周以上、侵入性操作(吸痰、留置尿管、插管)和过量使用抗生素等是引起内科患者医院感染风险上升的高危风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和血液感染是临床内科主要的医院感染。密切关注老龄住院患者,尽可能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做好侵入器械的消毒处理,杜绝滥用抗生素是降低医院感染风险的关键。

    作者:任旭;李燕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上颌窦冲洗在鼻内镜治疗真菌球型上颌窦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治疗真菌球型上颌窦炎中应用上颌窦冲洗所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真菌球型上颌窦炎患者12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患者以鼻内镜进行治疗,观察组中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上颌窦冲洗进行治疗。结果观察中患者的治愈率为91.7%,对照组中患者的治愈率为75.0%;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中患者无1例出现复发,对照组中患者有5例出现复发。结论在鼻内镜治疗真菌球型上颌窦炎中应用上颌窦冲洗能够得到较理想临床效果,临床治愈率比较高,并且治疗之后的复发率比较低,是临床上一种较理想的方法,可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钱建娥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包皮环切吻合器在包茎、包皮过长手术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包皮环切吻合器在包茎、包皮过长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80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包皮环切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包皮环切吻合器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水肿时间与愈合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为(11.7±1.7) min,术中出血量为(2.5±0.3) mL,水肿时间为(5.0±0.2) d,愈合时间为(2.1±0.5) d,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为(32.6±2.4) min,术中出血量为(13.5±2.8) mL,水肿时间为(9.0±1.6) d,愈合时间为(8.4±2.4) d,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包皮环切包皮环切吻合器治疗包茎、包皮过长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和愈合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方晓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45例患者的临床诊断、特点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中45例均有剖宫产史,发病时间与剖宫产术后年限无关,其中16例口服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后行清宫术时大出血术,出血量少约为800mL左右;3例探查宫腔时出现流血,因患者无特殊不适,未引起重视,之后持续阴道流血,间断大量流血,立即行局部病灶清除术加修补术后好转,51例运用MTX+米非司酮+宫腔镜下行清宫术,出院后每周复查血β-HCG,2~3周后患者均恢复正常。(此处需要重新总结)45例患者均保全了子宫,保留了生育能力,均痊愈出院。结论剖宫产史及超声检查可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提供主要依据,对降低清宫术中大出血的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玉洁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公立医院全过程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医疗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公立医院自身成本控制的需求日益增加,文章正是基于此背景,针对公立医院目前较为片面化的成本控制现状,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着重研究成本控制方法,从而建立有效的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达到不断降低成本,提升医院成本管理水平的目标。

    作者:姚晶晶;贲慧;熊珂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术中护理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相关护理并发症的防治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室相关护理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3年2月-2014年5月之间随机抽取我院76例进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即:每小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术中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实验组38例患者静脉针管液体外渗、体温异常、压疮和臂丛神经损伤分别为2例、2例、2例、1例,实施常规术中护理的对照组在以上并发症中分别为12例、13例、16例、8例,差异显著(P<0.05)。结论所以在手术室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冯丹 刊期: 2014年第31期

  •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和评价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恢复的促进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以来在我院进行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106例,将病患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分析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结果选择出血量、焦虑状况、手术耗时、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等作为术中临床观察指标,分析组优于对比组,差异大(P<0.05);恢复期,分析组的恢复肠鸣、首次肛门通气、肠蠕动恢复、住院的耗时明显短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手术室护理干预,有利于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恢复,效果显著。

    作者:邱丽娜 刊期: 2014年第31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