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萍;张庆梅
目的 通过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效果,说明在小儿重症肺炎治疗中,除进行常规治疗外,加以间羟胺、酚妥拉明辅助治疗和进行合理护理,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于该院治疗的144例重症肺炎患儿,并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72例),首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抗代谢紊乱、抗感染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方法基础上,辅助采用间羟胺、酚妥拉明;再就是,在两者同采用常规治疗和辅助治疗的情况下,观察组进行全面而合理的护理,进而比较两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22例、显效30例、有效15例,治疗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28例、有效14例,治疗有效率为83.3%,说明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患儿病情康复具有重大帮助.结论 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时,在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之间羟胺和酚妥拉明予以复制治疗,并加上全面而合理的护理,对于改善患儿病情、提升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作用,因此,此方法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为不断深化社区卫生全科服务理念与深入试试社区责任医生制度,本服务中心进行风险管理评估,预见可能的困难,避免矛盾发生,有效提高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工作的社会满意度,通过风险管理评估,有效提高了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工作的社会满意度,开展家庭医生制工作,加大力度推行家庭医生制度,才能真正做到“定点医疗,社区首诊,分级诊疗,逐级转诊”.
作者:潘燕君;张晓文;赵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方法在骨科临床方面的应用是当前国内外生物因定发展理念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采用新型固定系统对骨折进行稳定性治疗.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方法的使用原理是在用圆锥锁定螺纹孔与动力加压孔进行配合,接骨板的应用可以采用单一性质的AO加压板,通过使用螺丝固定的方式丢骨折部位进行人工固定,同时也可以挺过使用骨科支架与螺丝钉相结合的方法对骨折部位进行加压稳定,对矫正粉碎性骨折具有很好的疗效.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方法对关节骨、外骨等部位在发生粉碎性骨折的情况下能够直接进行锁定加压,这种方法在LCP临床应用过程中非常广泛,尤其对于当前骨科治疗中难以攻克的伴随性邻近关节骨质疏松患者的粉碎性骨折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力学理论的应用,但需要在手术过程中遵循LCP操作原理进行,避免手术中风险的发生.
作者:杨映雄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本文通过对下肢溃疡的172例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强化对患者的饮食调护与心理护理,促进患者患肢末梢血液的循环,使用0.1%浓度的雷夫努尔纱布加中成药对患肢进行外敷或者对患肢进行浸泡的方法,对下肢溃疡患者的健康指导以及护理方法进行探究.使得下肢溃疡的172例患者张共有136例患者病愈出院,有36例患者好转.由此可以证明防止下肢溃疡的关键是健康指导、控制血糖以及细心的患部护理.
作者:何倩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南充市城乡托幼机构幼儿手卫生现状,为规范托幼机构消毒卫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南充市6所托幼机构幼儿日常手指细菌总数抽样检测.结果 市区和乡镇托幼机构幼儿手卫生平均合格率分别为:46.67%、35.56%.大、中、小班幼儿手卫生平均合格率分别为39.17%、40%、44.17%.结论 南充市城乡托幼机构幼儿手卫生现状有待提高,乡镇与市区托幼机构手卫生合格率有一定差距,小、中、大班的合格率依次降低.
作者:夏静若;陈诗言;刘昊天;李佳芮;高乐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提高胫骨骨折患者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8年12月-2012年11月以来收治的60例胫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锁定钢板手术进行治疗,考察胫骨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观察他们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60例胫骨骨折患者经过经皮锁定钢板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68~95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74.5 min,出血量为15~40 mL,平均出血量为24.6 mL,本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正常愈合的患者为53例,占88.3%;延迟愈合的患者为5例,占8.33%;骨不连接的患者为2例,占3.33%,经植骨后10个月左右出现愈合,未出现钢板断裂的情况;无一例畸形愈合患者.结论 经皮锁定钢板可以用于治疗胫骨骨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维永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探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收诊的40例剖宫术中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0例患者为实验组给予B-Lynch缝合术治疗,20例患者为对照组术中出血行宫腔纱布填塞治疗.通过统计学卡方分析,选择止血时间和术后体温作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的术中止血的效果.结果 在术中止血方面实验组平均值为(2.05± 1.40) min,对照组为(4.52±2.23) min,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宫体均按期复旧,仅早期有少量淡血清样阴道流出液,无发热、感染发生,体温平均值为(37.21±0.43)℃;对照组术后患者有阴道少量出血,需小剂量宫缩剂维持治疗,体温偏高平均值(38.16±0.22)℃,行抗生素预防性治疗,两组术后恢复过程中体温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Lynch缝合术具有手术损伤小、止血效果快,术后恢复快、副作用小的优点,是剖宫术中出血有效止血方法.
作者:黄云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临产妇产程、分娩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3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60例,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未采用心理护理,观察两组对分娩、产程和产后出血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两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产妇进行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分析乡镇医院阑尾炎手术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达到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该院近一年来接受过阑尾炎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小组和治疗小组.每小组20例.对对照小组患者给予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治疗小组的患者给予腹腔镜治疗方法,后对比分析两者所达到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抽取的40例阑尾炎患者在经过两种不同方式治疗之后,均达到了治愈目的,但是两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其手术的时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方法对比之下,腹腔镜治疗阑尾炎其具有创伤面积小,且并发症较少的特点,而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阑尾的残端等方面.相比较之下,腹腔镜治疗更占优势,值得在乡镇医院阑尾炎手术中大力的推广.
作者:王永伟;曹玉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索股骨头坏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法及其临床疗效,以为临床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提供方法参照.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3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且对患者的治疗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1名患者手术伤口感染,2例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经过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3例患者假体脱位,手法复位后痊愈.对该院的38名患者进行随访4~10个月,根据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如下,优秀的患者为13例,良好的患者为22例,差为3例,总优良率为92.1%,无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患者优秀为8例,良好为21例,差为9例,总优良率为76.3%;不良情况发生率为7.9%;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整体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 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显著,而且并发症较少,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正聪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比较特殊,它所面对病患的精神状态复杂多变而又异常,有些病患无家属的陪伴,有些病患由于精神病相关症状的作祟,受病态内心表现支配,不会承认自己患了病,拒绝接受治疗,因此,这些病患都需要护士严密的护理观察,将病患的病情以及治疗过程表现正确无误的在护理记录上反映出来.但是,护理记录不只是为了反映病患在接受医疗期间的简单记录,更重要的是对精神病患者的复发预防和医疗提供参考价值,同时也为解决医疗护理纷争提供法律证据.
作者:袁晓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目标性检测与新生儿科病区一级质控结合,便于院感控制工作在工作中落实,探讨新生儿科/NICU院内感染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 按《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的内容,对NICU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所有住院新生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012年1月1日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目标性检测纳入新生儿科病区一级质控,按照病区一级质控项目持续改进,追踪.结果 2011年监测新生儿872例,医院感染66例,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7.2%;2012年监测新生儿1119例,医院感染35例,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3.1%,效果明显.结论 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目标性检测与病区一级质控结合,便于院感控制工作在工作中落实,能起到新生儿科/NICU院内感染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董玉红;杨凤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应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实施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2年10月该院内科共收治6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应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实施治疗的观察组和应用利巴韦林实施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心电图疗效.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4.4%;观察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1.3%;由此可知,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郑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经皮肺穿介入对肺部结核性空洞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经皮肺穿介入方法治疗56例结核性空洞患者,同时与54例单纯使用全身抗痨治疗(H RZEV)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观察治疗后痰菌转阴率、空洞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32例痰液结核杆菌检查阴性,痰菌转阴率57.1%,对照组25例痰液结核杆菌检查阴性,痰菌转阴率46.3%,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观察组空洞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肺穿介入方法治疗结核性空洞可行性显著,易于操作,效果理想.
作者:赵书元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与探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乙肝病毒携带情况.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接受健康体检的受检者共1000例,对其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受检者主要接受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肌酶、乙肝两对半、梅毒等检查项目,重点研究受检者的乙肝“两对半”结果.结果 通过ELISA法对1000例受检者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可得,HBsAg为阳性共87例,抗HBs为阳性共323例,所有标志物均显示为阴性共590例.对87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的血清标记物进行研究可得,其中大三阳共40例,小三阳共33例,小二阳共14例.结论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大国,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受检者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建议医疗单位与政府加大对于接种乙肝疫苗的健康知识宣传,以控制本市乙肝病毒感染人群增长.
作者:李亚霞 刊期: 2013年第22期
总结了11例DC-CIK细胞免疫治疗患者的护理,包括治疗前的护理、采血的护理、细胞培养的护理和细胞回输的护理.认为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有利于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精心的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完成治疗计划,提高疗效.
作者:卢爱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对小儿斜疝的诊治分析及体会,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对该院近5年来收治的247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诊治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全部247例患儿均手术顺利,切口均Ⅰ/甲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5年),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2例发生鞘膜积液,经穿刺抽液后治愈.结论 疝囊高位可靠的结扎、精确的解剖、手术时机的良好把握、严格的无菌操作是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关键.
作者:熊金海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由于妇产医院经常面对的都是孕产妇和新生儿定比较特殊的患者,所以护理部要把怎样持续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服务以及确保病人的人身安全作为整个护理部工作的主要方向.提升妇产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与护理质量管理,同时完善护理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临床护理质量,加强对病人的安全管理改变护理质控模式,将二级指控合理的落实到位.并认真做好妇产医院护理人员的护生带教与继续教育工作,将服务理念落实到本职工作中,提高病人的满意程度.
作者:陈昕昕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对小儿脑后伤患者在手术后的病情和康复护理的过程进行观察.方法 对78例小儿脑外伤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康复护理,其中有46例男患者,32例女患者,年龄在6个月龄~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岁;康复护理.结果 对急性期和稳定期的康复护理中发现,在这两个时期对小儿脑外伤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能够取得非常好的脑部治疗效果.结论 对小儿脑部比较强的可塑性特点予以重视和利用,采用综合性的治疗及康复护理方式,是其患者得到有效的功能恢复.
作者:王海萍;张庆梅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药品不良事件的原因与责任.方法 本文通过分析药品不良事件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界定各部门及人群应承担的责任,详细论述药品不良事件的成因及责任之间的关系.结果 药品不良事件的成因主要有五种,分别是:药品标准缺陷、药品质量问题、药品的不良反应、用药失误及药物滥用.其涉及的主要部门及人群有药品监管者、药品研究者和生产者、药品流通商、药师、医生和护士、患者和消费者.结论 要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障用药安全.
作者:刘艳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