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彤;黄玮;常正义;韦莹慧;黄燕;王民登;黄东宁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自然病源性疾病,该病是农牧区常见的地方病之一[1],曾一度得到控制.由于近年来畜间检、免疫工作的滞后及防治措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布病疫情死灰复燃,在农牧区、城乡结合都有大幅回升趋势[2].为了解布病疫情,我们与兵团卫生防疫站有关人员组成调查组奔赴农场8个分场,进行了布病重点职业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丁雄杰;闫化奎;李凡卡;孟宪远;任德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澜沧县是云南省鼠疫流行的历史疫区之一,1856~1926年间曾发生过多次动物和人间鼠疫的流行,1985~1987年从勐朗镇、县城机关、糯福、竹塘、糯扎渡、发展河等地的黄胸鼠和鼠疫指示动物(家犬)体内用RIP法检出阳性血清,至此,澜沧县疾病控制中心及时成立鼠疫防治科,对上检出阳性材料地区采取主动监测,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鼠疫防治的宣传工作.
作者:武治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民族,汉族为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环境因素,水土碘缺乏严重,碘缺乏病病情轻重,且分布广泛,属于碘缺乏病重病区之一.自1978年在全市范围内供应碘盐,到1994年开始在全市推行以食盐加碘为主,特需人群强化补碘为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全市居民碘营养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作者:李晖;李钧华;杨世明;关淑文;刘鸣寒;袁海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为了进一步做好大骨节病的防治工作,不断提高防治科研水平,根据大骨节病监测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我们于2003年对班玛大骨节病区7~12岁少年儿童进行了大骨节病病情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丁啟军;丁生荣;应忠强;代南;索扎西;佐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防氟改水对预防儿童氟斑牙效果.方法对已改水10年的地方性氟中毒村进行了氟斑牙检查及水氟、尿氟检测.结果吴坡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37.57%,氟斑牙指数0.68,水氟、尿氟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巴邑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11.61%,氟斑牙指数0.22.结论防氟改水是预防饮水型氟中毒的根本性措施.
作者:范中学;刘晓莉;郑来义;李平安;李晓茜;白爱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131碘分次疗法治疗Graves病的疗效.方法131碘剂量降至常规计算用量的1/2~2/3,1次顿服,3个月为1疗程,进行疗效复查,如此重复分次治疗直至Graves病治愈.结果治疗后5年,327例患者中,痊愈309例,治愈率94.5%,未愈14例,占4.3%,4例出现暂时性甲低,经治疗或观察半年后恢复.治愈总疗程1~3个,时间3~9个月.痊愈病例中,1疗程服药治愈为98人(31.7%),2疗程治愈182(58.9%),3疗程治愈29人(9.4%),观察期间无一例出现甲亢复发或晚发甲低.结论小剂量131碘是治疗Graves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唐晓燕;刘子太;王羽;郑舍明;李小烽;罗君;柯庚寅;王传刚;杜正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大骨节病(Kaschin-Beck disease,KBD)主要侵犯发育期青少年儿童关节系统,以四肢关节增粗及肌肉萎缩、疼痛、短肢(指)及活动功能障碍[1]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2].
作者:李英普;陈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建平县二十家子镇处于辽宁省的西北部,属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2003年6~8月在局部地区发生动物鼠疫流行.波及12个村、56个屯,面积达52 500 hm2,表明自1954年以来近50年未发生动物鼠疫的疫源地由静息转入活跃.为有效的控制和消除动物鼠疫疫情,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我们对该地区动物鼠疫分布、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课题研究.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掌握该地区宿主动物和媒介动物的种群结构、空间分布和数量变化的特点,阐明主要宿主和主要媒介动物与动物鼠疫发生的关系,揭示其内在规律.
作者:周长海;张立全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邹平县是山东省重点氟中毒地区,在改水降氟实践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水方法,从而提高了改水降氟井成功率.
作者:王泽山;王在敏;李玉章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行甲状腺手术1 788例,我们改变了传统的手术方法,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手术结果表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宪颖;吴绍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属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营口地区已20多年未有布病新病例.2003年3月,在盖州市查出布病新发病例,到2003年12月初为止,共检测629人,其中诊断出急性期布病病人88例,阳性检出率13.99%,结果如下.
作者:王娜新;吕庆丰;王继健;张晓红;孙赫君;王丽艳;刘权恕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重式聚合酶链反应(Pla-FI-PCR)技术在鼠疫流行现场检测动物脏器的应用.方法应用双重式PCR技术,采用简单的加热法处理模板,对罗平县的50份动物脏器进行检测.结果检出阳性22份,阳性率为44%,其中活鼠脏器阳性11份.结论提示双重式PCR检测活鼠材料作为早期发现疫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英;吴明寿;张洪英;张丽云;董兴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茶制品氟含量.方法应用热水浸泡及煮沸法提取茶中氟.结果(1)袋泡茶氟含量差别大,氟含量平均值±标准差为(419.5±357.2)mg/kg(87.6~1 094.5 mg/kg),每袋茶氟量(0.583 5±0.421 5)mg(0.114~1.281 2mg/袋);(2)砖茶氟含量在350 mg/kg以上,砖茶中茶叶氟含量为茶杆的3.6倍;(3)沏茶过程中,头遍茶氟溶出量达80%;(4)不同茶园新鲜茶原料含氟不同;(5)茶叶叶片氟富集随生存时间呈线性增加.结论茶叶制品含氟较多且氟含量变化大.
作者:王连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炉降氟预防效果,掌握病情消长趋势,找出存在问题,为制定合理的卫生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小龙洞村和青岗岭村2个点按国家监测方案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各进行连续5年的现状观察.结果(1)已改炉户室内空气氟多年保持在国家卫生标准以内;(2)主食玉米氟含量明显降低;(3)儿童尿氟水平已降到1.0 mg/L以下;(4)儿童氟斑牙检出率降到病区控制标准内.结论改炉降氟是防治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而有效的措施,该地区氟中毒的流行状况随着改炉率的上升和改炉时间的延长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作者:汪梅;蒋笃强;安广武;贾茂;王希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乾安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现状,40年防治效果及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调整防治对策,提高防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乾安地方性氟中毒轻、中、重病区和非病区选取全县人口10%的居民,调查其饮水氟含量,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和尿氟排泄量,残废型氟骨症患病率.以及这个县的改水率,防氟井管理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20个村(屯),其中氟中毒病区12个,非病区8个.轻、中病区和非病区饮水氟含量均值不超过1.0 mg/L.重病区不仅饮水氟含量超标,波动范围大,而且个别防氟井的水氟含量高达6.5 mg/L.全县改水率78.6%.有17眼防氟井因管理、使用、维护不善等原因不能正常使用.报废井占全县建防氟井数的7.9%.轻、中、重病区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32.1%、45.9%和61.3%,缺损型氟斑牙患病为7.5%.而非病区氟斑牙患病率仅9.2%.轻、中、重病区儿童尿氟排泄量在1.0 mg/L以上,重病区高达3.36 mg/L.非病区则在1.0 mg/L以下.1964~1990年,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呈下降趋势,但1995年病情又有回升.结论40年的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地方性氟中毒严重流行趋势已得到遏制.但重、中病区的改水尚未完成.防氟并在建、管、用方面仍存在问题.致使氟中毒病情有所回升.这是当前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作者:黄长青;王成海;张秀丽;马长斗;卢振明;张小东;房连营;张玉林;许宏伟;孙向全;唐红艳;张丽虹;刘忠杰;白淑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对正常国人新鲜尸体甲状腺和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病人甲状腺进行应力松弛实验研究,并对二者进行比较.方法正常甲状腺标本取自正常国人急性头部外伤致死的新鲜尸体2个甲状腺标本,年龄22岁1例,26岁1例,均为男性.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标本取自甲状腺肿大病人手术治疗取下的甲状腺标本2例,年龄30岁1例,32 岁1例,均为男性.实验装置采用日本岛津AG-10TA自动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实验结束后,计算机自动输出实验结果.结果得出了正常对照组和病态组甲状腺应力松弛数据和曲线,对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了正常和病态组甲状腺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结论病态组的应力松弛粘弹性指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作者:姚平;辛卫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连续观察集贤村的碘缺乏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及病情现状,为防治碘缺乏病提供依据和策略.方法以该村在校小学生为监测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甲状腺容积及甲肿类型,测定8~12岁儿童的尿碘含量;用B超对2002年普查时发现的成年甲肿病人及疑似病例进行确诊;随机抽取30户居民的家庭食用盐,检测其碘含量.结果该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3.3%;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7.8%,儿童尿碘中位数为395.8μg/L;成年村民尿碘中位数为370.8μg/L;村民甲肿疑似病例中甲肿检出率仅为27.2%,且病人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结论以碘盐为主的碘缺乏病防治措施在集贤村落实得很好,但该村居民处于碘过量状态,建议尽快制定、落实适宜浓度的碘盐,科学地防治碘缺乏病.
作者:于钧;刘守军;苏明;张树彬;叶永祥;孟宪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镓盐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细胞凋亡和基因组DNA含量、分子量的影响.方法用维甲酸灌胃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实验组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18只);骨质疏松组(18只);氯化镓治疗组(19只),给予25mg/(kg·d)氯化镓灌胃;雌激素治疗组(12只),给予苯甲酸雌二醇0.2μg/kg,3次/周,腹腔注射.实验进行30 d.用琼脂糖电泳法检测骨组织基因组细胞凋亡、含量及分子量.结果骨质疏松组大鼠骨细胞凋亡增加,DNA含量减少,分子量降低,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增加;镓盐治疗组骨细胞凋亡明显减轻,DNA含量增加,分子量增大,肝组织MDA含量下降.结论镓盐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抑制细胞凋亡,促进骨形成.
作者:陈群;熊咏民;王治伦;代晓霞;薛莉;王立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碘缺乏病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检查8~12岁儿童甲状腺肿、智商、尿碘和居民食用盐.结果检查儿童1 200人,甲状腺肿大率触诊和B超法分别为13.50%和14.18%,较1994年(触诊法41.80%)下降了67.70%,较1999年分别下降了43.18%和39.86%;尿碘360人,中位数为238.75 μg/L;居民食用盐3 200户,其碘盐覆盖率、合格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95.83%、86.77%和83.44%.结论病情逐渐减轻,防治效果显著.
作者:李心术;廖文芳;陈静;鲁世忠;黄文利;晏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改进鼠疫疫区处理方法,提高鼠疫防治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方法查阅分析疫区处理,鼠疫监测资料,现场调查.结果1987~1999年出现的十几个动物鼠疫疫点,都进行了疫区处理,至今无一个疫点疫情复燃波及人间.结论疫情一经判定必须实行疫区处理;但疫区范围尽可能定小,并且疫情追踪和保护性灭鼠灭蚤措施必须加强,该疫区处理方法既能节约经费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作者:王化彬;王万祥;董丽;王建国;秦丰程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