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华
目的 了解影响老年患者胸腔镜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人口学特征表,对120例开展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利用手术前后简易智力量表(MMSE)得分评定是否发生POCD.结果 120例老年患者中,31例发生POCD.与非POCD组比较,POCD组年龄、收缩压均值、饮酒史所占比例、合并糖尿病所占比例明显增高、手术时间≥180 min教育年限明显较低(P<0.05);手术时间、年龄、教育年限、高血压史是POCD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越大、手术时间超过180 min、教育年限越低、有高血压史是POCD发生的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防范和检测.
作者:陈亚秋;滕辉;周海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评估个体体位性高血压单日内和连续周间、相隔1年的变异性.方法 2013年6~7月对广东省佛山市某街道3所老人院居住者162例进行调查,年龄60~98岁.以站立3 min时收缩压(SBP)升高≥20 mmHg和(或)舒张压(DBP)升高≥10 mmHg判断为体位性高血压.第1天测量4次体位性血压,第8、15天、1年后分别测量1次体位性血压.结果 直立后3 min SBP变化均值为10.0 mmHg,极差101 mmHg,四分位数间距18 mmHg,标准差为14.5 mmHg,变异系数(CV)为145.0%.第1天4次测量符合1次,2次,3次,4次体位性高血压标准的患者依次有32例,35例,17例,25例.相隔1 w 3次测量符合1次,2次,3次体位性高血压标准的患者依次有41例,34例,22例.112例居民1年后复测体位性血压变化,32例(28.6%)存在体位性高血压,其中12例在1年前第1天测量达到体位性高血压标准.结论 个体体位性高血压变异大,多次测量对确定个体体位性高血压是必需的.
作者:曾汇庆;伍焕平;梁叶青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照护管理现状及其社会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涉及苏州市5个区中3328名年龄≥60岁的老年居民,以其中1990例高血压或(和)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社会资料包括:户籍、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社区照护管理服务利用情况包括:血压、血糖测量频率,调查前1年内随访次数.结果 调查前1年内未接受过社区照护管理服务随访的高血压患者占81.68%,糖尿病患者占87.90%.相关性分析显示,户籍、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是高血压患者1年内社区照护随访次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中非农村户口是农村户口随访次数的2.718倍,农民是事业单位负责人的0.469倍,家庭人均月收入次高20%、高20%分别为收入低20%的2.257和2.418倍.户籍、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均对糖尿病患者1年内社区照护随访次数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苏州市老年慢性病患者社区照护可获得性较差;户籍、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是老年高血压患者1年内社区照护随访次数的社会决定因素.
作者:卢惠娟;蒋雯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作为诊断冠心病标准的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TET)对诊断老年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检查疑似老年冠心病患者110例,间隔2 w内患者均先后行常规心电图、TET、动态心电图、CAQ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冠心病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精准性等指标.结果 110例患者经CAG检查诊断出阳性患者82例,其中轻度狭窄28例,中度狭窄42例,严重狭窄12例;单支病变30例,多支病变52例;冠心病阳性检出率比较,TET>动态心电图,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均P<0.05),TET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轻度狭窄、严重狭窄多支病变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均P<0.05),且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中度狭窄及单支病变检出率,三组间差异不显著(均P>0.05).此外,三组检查方法多支病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组内单支病变(均P<0.05);敏感性及准确性比较,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0.05),特异性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TE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三种检查方法在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中均各具其临床价值,为尽可能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必要时可采用多种检查方法联合进行诊断.
作者:文佳颖;胡申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化疗期老年癌症患者照顾者负担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现状,探讨两者相关性.方法 对化疗期老年癌症患者的照顾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照顾负担量表(ZBI)和癌症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CQOL)进行调查.结果 照顾者负担得分为(24.12±11.41)分,57%的照顾者负担处于中重度水平;照顾者生活质量得分(176.58±40.65)分;负担总分及各维度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其中负担总分与生活质量的社会适应维度相关显著(P<0.01).结论 化疗期老年癌症患者照顾者负担与生活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医护工作者应给予照顾者一定的支持尤其鼓励其适当开展正常的人际交往或其他形式的社会活动,以减轻其照顾负担,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栾贝贝;王维利;朱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功能的变化对其机制.方法 抽取初治及治疗病情稳定的MG患者及同期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各20例的静脉血10 ml.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其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CD4+T细胞、干扰素(IFN)-γ+CD4+T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4+T细胞、IL-2+CD4+T细胞和CD4+CD25highCD127-Treg细胞比例.CD4+T细胞与CD4+CD25highCD127-Treg细胞共孵育后,FCM术测定CD4 T细胞分泌IL-17、IFN-γ、TNF-α及IL-2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及治疗病情稳定的MG患者相比,初治MG患者外周血IL-17+CD4+T细胞、IFN-γ+CD4+T细胞、TNF-α+CD4+T细胞、IL-2+CD4+T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MG患者与HC外周血CD4+Foxp3+Treg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Treg细胞可显著抑制CD4 T细胞分泌IL-17、IFN-γ、TNF-α和IL-2,而MG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CD127-Treg细胞抑制CD4+TT细胞分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显著降低.结论 MG患者外周血CD4+Foxp3+Treg细胞功能的丧失,致使外周血CD4+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能力增强,从而导致MG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郭淼;张晓莺;李燕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当羊骨片对维甲酸致骨质疏松(OP)大鼠股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6月龄SPF级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维甲酸模型组、仙灵骨葆组(312 mg/kg)和当羊骨片低、中、高剂量组(250,500,1000 mg/kg),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每日灌胃给予维甲酸70 mg/kg,连续14 d.造模的同时,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共28 d.检测子宫质量指数、血清TGF-β1水平、股骨上段TGF-β1 mRNA表达及胫骨上段骨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维甲酸模型组血清TGF-β1水平、股骨TGF-β1 mRNA表达及子宫质量指数显著降低(P<0.01),形态学检查可见骨髓腔变大,骨小梁变细变薄,排列稀疏、不规则等骨质疏松表现.与维甲酸模型组比较,当羊骨片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血清TGF-β1水平、股骨TGF-β1 mRNA表达及子宫质量指数(P<0.01,P<0.05),当羊骨片中剂量组与仙灵骨葆组能显著升高股骨TGF-β1 mRNA表达(P<0.01),而血清TGF-β1水平高于维甲酸模型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当羊骨片对TGF-β1基因表达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对维甲酸致OP大鼠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尹鑫;于海龙;张晓峰;杨丽;王伟;李青春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社会活动对不同地域老年人居家不出(housebound)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先后抽取保定市大纪家社区、唐山市钓鱼台社区和安徽省蚌埠市延安小区,以社区内所有符合条件的2180名老年人为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量表包括一般情况问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社会活动调查表、housebound状态评估量表对研究对象以入户方式进行面对面访谈式调查,调查问卷当场收回.结果 河北省社区老年人housebound发生率为15.82%,安徽省社区老年人housebound发生率为14.88%.其中无亲密朋友,与邻居交往不频繁,与亲戚交往频度低,未参加社会活动的社区老年人housebound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 不同地域社区老年人社会活动影响其housebound的发生,应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进行预防.
作者:邓梦;张盼;邢凤梅;虎于丁;汪凤兰;张小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人参四逆颗粒对比格犬心力衰竭的保护作用.方法 普通级比格犬36只,麻醉开胸术后给予3%戊巴比妥钠溶液制备心力衰竭模型;十二指肠给予人参四逆颗粒,观察心脏重量指数,采血进行相关酶检测及各脏器病理学变化.结果 人参四逆颗粒对心力衰竭犬可明显改善心脏重量指数,减低血管紧张素(Ang)-Ⅱ、脑钠素、心钠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白细胞介素1含量,可明显改善各脏器的病理学损伤.结论 人参四逆颗粒能改善心力衰竭犬心脏重量指数,减轻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损害,对犬心力衰竭有保护作用.
作者:吴岩;吴易航;刘新宇;邸琳;刘洁;王秋静;刘芬;吕文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调查空巢老人的抑郁情况及社会支持程度的相互关系及养老意愿.方法 使用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养老生活问卷对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社会支持中的客观支持与抑郁呈负相关(r=-0.298,P<0.01).夫妻同住的空巢老人社会支持、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均显著高于单身独住的空巢老人(P<0.05).养老意愿调查显示空巢老人倾向选择单独居家养老,子女则是与父母同住共同照顾.结论 应增加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改善老人的抑郁情绪,在养老方式选择上子女需要加强和老人的沟通,尊重老人的养老意愿和精神需求,为构建和谐康健的家庭关系提供支持.
作者:孙丽岩;李婉茹;袁洁;吕佳欣;刘金泽;杨帆;张越;王煜东;王凯莹;吴心灵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老年慢性辐射损伤(CRI)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老年肿瘤患者放疗后CRI 245例,应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HBO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122例,在HBO治疗过程中对两组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RN)喉软组织放射性坏死(STRN)、膀胱STRN、肠STRN、皮肤STRN等组织损伤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治愈率、无效率、恶化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评估结果看HBO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且在治疗过程中无病情恶化.结论 HOB对预防和辅助治疗老年慢性辐射性组织损伤有效果良好.
作者:潘雨利;管旌旌;李修英;孙艳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隔代抚养关系中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深度访谈法,对选取的11名处于隔代抚养关系中老年人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家庭关系是影响隔代抚养中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关键因素,而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主要来自于因抚养理念的差异而造成的家庭矛盾;全家对于孩子的过度关注对老年人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抚养孙辈的动机、自身的经济条件、孙辈性别、是否与老伴共同抚养孙辈、是否与子女同住等因素也会影响隔代抚养中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结论 影响隔代抚养关系中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因素是多样的,需要关注这些因素对老年人的影响.
作者:张田;傅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甲状腺合成人体所需的甲状腺激素( T4 )对促进生长发育、糖代谢及对脂质的合成与分解、维持神经系统兴奋性等具有重要作用. 在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时, T4 过多或不足均可对一些疾病产生影响. 有研究证实抑郁症( DD )患者存在 T4 水平的异常〔1〕,DD患者与甲减患者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且甲减常伴发DD状态. 现将DD与甲状腺功能状态的关系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广权;李贵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全关节成形术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及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全关节成形术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及分为全身麻醉组(n=40)和硬膜外麻醉组(n=40)两组,对两组临床疗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围术期输液量及输血量、下床锻炼时间、出院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恢复时间、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指标及D-二聚体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硬膜外麻醉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全身麻醉组,术后1 d VAS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全身麻醉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显著长于全身麻醉组,麻醉后6 h、术后1 d的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均P<0.05).结论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全关节成形术患者早期认知功能具有相似的影响,但后者较前者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武丽芳;郝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性功能与生活质量功能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LQ-C30)对73例乳腺癌患者术后性功能状况和生活质量功能状况进行调查,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后性功能状况总分为(16.10±8.52)分,性生活功能状况与生活质量功能状况呈正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性功能和生活质量功能状况偏低,性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各个功能状况存在相关性,性生活功能状态会对乳腺癌生活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应采取措施增加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性功能的认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丽敏;吴茜;朱晓萍;唐茂婷;施雁;唐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P波及心率变异指标与阵发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因阵发性房颤住院患者32例,进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治疗,并依据术后14 d内患者是否房颤复发将患者分为房颤早期复发组(15例)和未复发组(17例),依据3个月后是否出现房颤复发将患者分为房颤晚期复发组(10例)及未复发组(22例).对各组患者P波改变、平均心率(MeanHR)律及心率变异(HRV)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均达肺静脉电隔离,早期心律失常再发率为46.87%(15例),12例为房颤.心律失常发作于末期的比例为10例,9例为心房纤颤,1例为心房扑动.术前及术后大P波时限(Pmax)与P波离散度(Pd)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复发组相比,术前和术后复发组Pmax及Pd较高(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复发组Pmax较低(P<0.05),不存在复发组术后Pmax、Pd和复发组Pd较术前降低趋势.HRV指标中,与复发组相比,未复发组早期MeanHR、HRV指标较低,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较高(P<0.05);与复发组相比,晚期未复发组反映迷走神经的指标较低,LF/HF较高(P<0.05).结论 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治疗后,迷走神经可作为术后房颤再发作的检测指标.
作者:吴巧云;梁海棠;朱志玲;李范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BM、EBSCO、SinoMed、CNKI、VIP和WangFang Data数据库,查找有关针灸治疗老年痴呆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0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针灸治疗老年痴呆患者在疗效〔RR=1.16,95%CI(1.03~1.31),P=0.01〕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MMSE评分〔MD=-0.99,95%CI(-3.45~1.46),P>0.05〕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治疗老年痴呆具有一定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质量很高的RCT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林琳;李衡;石杭科;黄雅莲;丁杏;李茂全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高血栓负荷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开通罪犯血管后延迟支架置入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选择高血栓负荷病变患者86例,即时支架组(34例)经PCI和(或)血栓抽吸开通罪犯血管后,立即置入支架.延迟置入支架组(52例)未立即置入支架,7~14 d复查冠脉造影,根据病变血管的狭窄情况决定是否置入支架.观察两组PCI情况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延迟支架组无复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即时支架组(P<0.05);延迟支架组置入支架者明显低于即时支架组(P<0.05);延迟支架组置入支架的直径显著大于即时支架组(P<0.01),置入支架的长度明显小于即时支架组(P<0.05).院内和1年的MACE发生率延迟支架组显著少于即时支架组(P<0.05).结论 高血栓负荷的AMI患者在开通罪犯血管后,充分抗栓药物治疗,延迟支架置入,可减少无复流,改善心肌灌注,减少MACE事件,改善预后;同时也能降低支架的置入率,更能正确选择支架的直径和长度,优化心肌梗死的PCI治疗.
作者:安佰富;张广成;张雪莲;刘和平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相关的再喂养综合征(RFS)的风险因素,评估RFS对ICU住院患者各项指标及终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ICU收治的伴有营养不良的危重患者共197例;根据RFS诊断标准,明确诊断RFS 42例,为研究组;其余155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性别、年龄、入院营养评分、入院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营养(APACHE)Ⅱ评分、喂养前的白蛋白及前蛋白水平、喂养方式、喂养前后血清电解质(磷、镁、钾)水平、平均住院时间、平均通气时间、住院费用、终预后等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喂养前的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喂养后的电解质(磷、镁、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重症肺炎,脑血管意外等是并发RFS的常见病种.研究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研究组28 d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性别、入院营养评分、APACHEⅡ评分、喂养方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危重病人中,高龄、喂养前低水平白蛋白及前白蛋白为并发RFS的危险因素,RFS将显著影响患者预后,故应早期识别和治疗RFS.
作者:倪军喜;周树生;刘宝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交叉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区的动态重组.方法 8例脑卒中后交叉性失语患者在脑卒中发病后第(7±2)天(T1期)、第(30±7)天(T2期)和第(90±7)天(T3期)分别进行3次语言功能测试和功能磁共振检查,健康对照组仅行1次上述各项检查.使用xjview软件呈现脑区激活图.结果 病例组在T1期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其中以自发语流畅度和命名功能受损为明显.病例组在单因子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中,T1期、T2期和T3期失语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2.96,P<0.001).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病例组在T1期、T2期和T3期的失语指数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3期自发语流畅度测试和图片命名测试得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1.26;P=0.243,0.487).在进行图片命名时,健康对照组主要表现为左侧语言区激活,同时在双侧额叶中下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颞中回、左侧梭状回、双侧枕中回观察到显著激活.而病例组在T1期表现为激活降低的双侧激活模式,其中左侧额下回后部、左侧中央前回、右侧额叶上中回激活较为显著.在T2期和T3期均表现为激活增强偏左的双侧激活模式,但T3期的激活强度高于T2期.T1期至T2期左侧Broca区的激活增加与失语指数的改善呈正相关(r=0.916,P=0.001),而T2期至T3期左侧颞叶上中回的激活增加与失语指数的改善呈正相关(r=0.873,P=0.005).结论 交叉性失语患者主要表现为非流畅性失语,大部分患者的语言功能在发病后3个月逐渐恢复.交叉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区重组主要通过左侧大脑半球语言区的功能上调来实现且上调程度与语言能力改善呈正相关,这表明在交叉性失语患者的语言恢复过程中左侧大脑半球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伶杰;张洧;李映凯;刘榴;黎春镛;罗高权;武肖娜;王俊;韩立新;刘雁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