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部巨大节细胞神经瘤1例并文献复习

陈志祥;居来提·艾尼瓦尔;伊力亚尔·夏合丁

关键词:
摘要: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患者在当地医院体检胸片示右下肺阴影,并伴有胸部针扎样痛,行胸部增强CT示:右肺下叶占位,考虑:①肺隔离症,②食道囊肿,③错构瘤.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气管居中.右下肺呼吸音低,叩诊呈实音,局部无压痛.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群的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 分析我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成年患者呼吸道标本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3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对其下呼吸道标本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300例标本中共分离培养出183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0株(65.6%),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阳性球菌63株(34.4%),主要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肠球菌.耐药结果显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明显,而对含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及碳青霉素类抗生素较为敏感;鲍氏不动杆菌仅对碳青霉素类抗生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有一定活性;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肠球菌耐药明显,但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较敏感,头孢吡肟也保持一定抗菌活性.结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细菌耐药较严重,应结合患者耐药检测结果进行合理的用药.

    作者:杜方兵;吕志;杨万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小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联合手法肺复张对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小潮气量及呼气末正压通气联合手法肺复张,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肺功能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单侧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标准通气组(C组)和保护性通气组(L组),每组30例.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点(术前及术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压力,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检测术前及术后1、3、5天肺功能.结果 两组术前PaO2组间比较无差异,而术后PaO2均明显低于术前,但L组明显高于C组[(80.2 ± 3.4)mmHg(1 mmHg=0.133kPa)比(74.1 ± 2.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7, P<0.05).两组患者术前FEV1、FVC、FEV1/FVC组间比较无差异,术后1、3、5天 FEV1、FVC、FEV1/FVC 组内比较均较术前降低,而术后L组以上指标则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应用小潮气量、适度呼气末正压联合手法肺复张可以改善老年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周雁楠;沈启英;王义桥;方卫平;李元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肺栓塞1例并文献复习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临床症状多样,可以从无症状、隐匿,到出现胸闷、胸痛、咯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甚至部分患者发生猝死,但均缺乏特异性.尤其以晕厥为唯一或首发症状的患者,常常就诊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而延误诊治,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作者回顾性我科近期收治1名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肺栓塞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祥;黄娴;倪殿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出血(NPH)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90例肺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则联合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6h两组患儿PaO2、PaCO2水平均较通气前明显改善(P<0.05),通气后24h则较通气后6h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儿通气后各时间段PaO2、PaCO2水平改善幅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儿通气时间、肺出血停止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符晓虹;轩妍;钟丽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外周血免疫球蛋白4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调节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Montelukastsodium, MON)联合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e propionate, FLU)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儿童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外周血免疫球蛋白4(IgG4)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2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90例,试验组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进行治疗,对照组A单用口服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B单用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治疗疗程均为8周,对治疗前后血清IgG4、ICAM-1水平进行监测,评定各组治疗效果,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组间血清IgG4、ICA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IgG4水平(10.24 ± 2.28 μg/mL)与对照组A为(7.79 ± 2.02 μg/mL)和对照组B为(8.10 ± 1.78 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ICAM-1水平为(87.70 ± 20.25ng/L)与对照组A为(105.50 ± 27.28ng/L)和对照组B为(112.26 ± 31.75ng/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71.11%,64/90)与对照组A(37.78%,34/90)和对照组B(42.22%,38/9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与丙酸氟替卡松的联合治疗能降低患儿血清ICAM-1水平,提高IgG4水平,复发率较低.

    作者:徐庆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比较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正常受试者中枢驱动水平

    目的 比较正常受试者与慢阻肺患者的中枢驱动水平.方法 选择2016年6-12月广州10名正常受试者与10名重度以上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利用经食道电极管检测静息状态下的中枢驱动水平,同时分析中枢驱动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静息状态下,正常受试者与慢阻肺患者的中枢驱动分别为13.64 ± 4.96%与57.26 ± 15.45%(P<0.01),其与FEV1% pred、FVC% pred、FEV1/FV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842、-0.672、-0.716(P均<0.01).结论 慢阻肺患者中枢驱动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受试者,且与患者肺功能呈明显负相关.

    作者:林琳;陈荣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哮喘-慢阻肺重叠诊断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是一种表现为持续性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即具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部分临床特征,又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或慢阻肺)的部分临床特征.大量研究发现ACO患者具有呼吸道症状急性加重更加频繁,生活质量更差、肺功能下降更快等特点[1-2].目前ACO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其诊断缺乏可靠的特异性诊断标志物.因此,对于哮喘-慢阻肺重叠的特异性血及痰液标志物的探索成为了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ACO的血及痰液标志物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ACO的诊断及其相关标志物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吕化杰;蒋幼凡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IL-35、Th17/Treg细胞失衡在大鼠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IL-35、Th17/Treg失衡在大鼠肺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随机将60只健康雌雄各半Wistar大鼠分为两组:对照组30只(生理盐水组)、肺纤维化组30只(博来霉素组),分别于实验第7天、第14天、第28天处死对照组、模型组各10只大鼠,留取各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灌洗液,观察大鼠肺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测定支气管冲洗液及肺组织中Treg、Th17细胞,IL-35、IL-17表达水平,并分析IL-35与Th17/Treg的相互关系.结果 1.肺纤维化组与对照组相比,肺组织炎症程度、肺纤维化程度显著,肺部炎症以造模第7d明显.2.两组相比,肺纤维化组IL-35、Treg细胞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7、Th17细胞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肺纤维化组IL-35与IL-17表达水平呈明显的负相关(r= -0.378,P<0.01),IL-35与Treg细胞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61,P<0.01),IL-35与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 -0.386,P<0.01).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大鼠肺纤维化组、对照组IL-35、IL-17、Th17/Treg细胞表达水平与相关性分析;提示IL-35可能参与肺纤维化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节,对IL-35的调控有可能成为肺纤维化治疗的新的靶点.

    作者:李树民;鲍文华;赵艳景;马雪梅;杨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AECOPD患者血清IL-6,TNF-α,G-CSF,CRP,PCT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C反应蛋白( 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与病情程度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的AECOPD患者217例,根据患者有无呼吸衰竭将其分为呼吸衰竭组(87例)和非呼吸衰竭组(130例),同期选择100例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并比较其在各组研究对象中的差异,同时Pearson相关性分析炎症因子与病情指标相关性.结果 呼吸衰竭组的血清IL-6、TNF-α、CRP、PCT及G-CSF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呼吸衰竭组(P<0.01),AECOPD患者的血清IL-6、TNF-α、CRP、PCT及G-CS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呼吸衰竭组的FEV1%、FEV1/FVC、PaO2均明显低于非呼吸衰竭组(P<0.01),SGR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FEV1%、FEV1/FVC、PaO2均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SGRQ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AECOPD患者血清各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对患者病情监测及治疗指导有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小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小剂量阿奇霉素在卒中后反复肺炎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及血IL-4和IFN-γ的变化

    目的 探讨小剂量阿奇霉素在卒中后反复肺炎患者中的治疗价值及IL-4和IFN-γ的变化情况.方法 本实验所有患者试验前测定血 IL-4及 IFN-γ,然后给予小剂量阿奇霉素口服,每天一次,每次0.25,,每星期服用3日,持续治疗26周,再次测定血IL-4及IFN-γ,对比治疗期间与治疗前26周内住院次数,住院时间变化,观察治疗前后患者IL-4及IFN-γ变化情况,以及监测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治疗期间26周内住院次数,住院时间较治疗前26周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IL-4变化不大(P>0.05),而血IFN-γ水平则有明显升高(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药物反应.结论 小剂量阿奇霉素可改善卒中后反复肺炎患者的住院次数及住院时间,可提升血IFN-γ水平,对血IL-4则影响不大.

    作者:邓智强;冯雪影;李铺;龚仕高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作为呼吸系统常见病位居全球死因谱第4位[1],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预计2020年将升至第3位[2].心血管疾病是慢阻肺的常见合并症,是慢阻肺除其自身疾病所致死亡的第二大死亡原因[3].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3].早期识别并治疗慢阻肺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必要的.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Agatston等[4]自1990年引入的Agat-ston积分、半定量地评估CAC,至今仍是常用的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 CACS)的方法,可重复性高.CACS 的高低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负荷相关.本文就CACS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做一综述.

    作者:马丽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老年重症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 对我院2011年1月 到2017年6月之间我院收治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老年重症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和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的致病菌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共有92名,存活57名,死亡组35名,老年重症肺炎的病死率为38.0%,致病菌主要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死亡组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为48.6%,显著高于存活组的21.1%(P<0.05);死亡组合并真菌的感染率为37.1%,同样显著高于存活组的7.0%(P<0.05).两组在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和肺炎链球菌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两组在年龄、吸烟史、合并糖尿病、脑卒中、心衰或心梗、机械通气、急性肾损伤、多肺叶病变和APAECHE Ⅱ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合并高血压和胸腔积液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糖尿病、脑卒中、心衰或心梗、APAECHE Ⅱ评分和机械通气是老年重症肺炎的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较广,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和合并真菌感染预后较差;吸烟史、糖尿病、脑卒中、心衰或心梗、APAECHE Ⅱ评分和机械通气是老年重症肺炎的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路兴志;周雪玲;单魁中;顾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ASA分级Ⅰ-Ⅱ级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P组,n=30)和对照组(C组,n =30).手术完成后超声引导下穿刺至前锯肌平面,SP 组推注0.375%罗哌卡因20mL,C组推注生理盐水20mL.术后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ICA).记录术后2h (T1)、术后4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患者的静止时和咳嗽时疼痛评分,术后24h镇痛用舒芬太尼的量,记录患者镇痛相关不良反应;手术完成时(T0)、术后2h(T1)、术后4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IL-6、IL-10的浓度.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和记录不良反应时观察者和患者均采用盲法.结果 SP组静止时T1、T2、T3、T4疼痛VAS评分和咳嗽时T1、T2、T3疼痛VAS评分明显小于C组(P<0.05),SP组术后镇痛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小于C组(P<0.05);与手术完成时(T0)比较,T1、T2、T3、T4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浓度均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T1、T2、T3、T4时SP组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能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并减轻患者炎性反应.

    作者:孟杰;肖航;曾宪伟;陈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T2DM患者高血糖状态下肺功能变化特征

    目的 探讨高血糖状态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肺功能异常特点.方法 根据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将确诊的T2DM患者82例分为重度T2DM组(39)、普通T2DM组(43)以及高HbAlc组(46)和低HbAlc组(36),健康志愿者45例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出气容量(FEV1)、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和弥散功能(DL)的差异.结果 普通T2DM组肺通气功能(VC、FEV1、MVV、TLC、DL)测定值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T2DM组上述各项肺功能指标值则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低HbAlc组(VC、FEV1、MVV、TLC、DL)测定值与健康对照组水平近似(均P>0.05),高HbAlc组VC、FEV1、MVV、TLC、DL等指标较健康对照组有不同程度降低(均P<0.05).结论 血糖水平增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肺功能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刘再玲;王超;徐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糖尿病对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临床转归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转归有无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MRSA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根据检测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65例和对照组51例.评估两组给予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抗炎治疗后的临床转归.结果 糖尿病组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给予利奈唑胺治疗,临床治疗与痰液细菌学检测有效率高于万古霉素(P=0.045与P=0.029).第30天的全因死亡率,糖尿病组患者高于对照组(16.9%与9.8%,P=0.040).结论 糖尿病可使医院获得性MRSA肺炎30天内的全因死亡率增加,给予利奈唑胺治疗的临床转归优于万古霉素.

    作者:孟波;牛世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成人支气管扩张症病原菌分布及咯血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及咯血与支气管扩张类型及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确诊的196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痰培养结果、影像学特征等资料.结果 痰培养致病菌以G-菌为主(64.5%),真菌占29.0%,G-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多见(65.0%);有并发症组致病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纯组及有合并症组(P<0.05);咯血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胸部CT或HRCT支气管扩张形态学改变中,囊状型为常见(71.6%),其次为混合型(19.8%);病变部位以多肺叶、两肺病变为主,以左下肺为常见(63.0%),其次是右下肺(54.3%).结论成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痰培养致病菌以G-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多见,但真菌不易忽视,应依据痰培养+药敏结果,有针对性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囊状型支气管扩张患者可能更易出现咯血,其相对临床状况重,预后较差,需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孙洪岩;齐保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方案治疗局部晚期NSCLC对疾病控制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疾病控制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治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同步放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序贯放化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近期效果、生活质量改善率、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8.89% vs 44.44%,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80.00% vs 60.00%,P<0.05);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64.44% vs 42.22%,P<0.05);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改善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包括外周静脉炎、肾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的发生率比较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 与序贯放化疗相比,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NSCLC的疗效更为显著,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迟患者生存期,且毒副作用较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尚华;王艳美;张晕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1107例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来肺癌的临床特征变化.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收治住院的110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中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41.55%),其次为鳞癌(28.82%)、小细胞癌(16.53%).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性别比例为2.91 : 1,性别差异大的是鳞癌,男女比例为13.5 : 1,差异小的是腺癌,男女比例为1.21 : 1.不同性别之间,病理类型分布有差异,男性以鳞癌居多,其次为腺癌、小细胞癌,女性以腺癌为主.本组肺癌患者的高发年龄段为60-79岁.肺癌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其中不同病理类型比较,腺癌易出现胸闷气短,鳞癌易出现痰血或咯血.胸部CT表现以肺部肿块为主,其他常见表现有胸腔积液、阻塞性肺炎、多发结节影、阻塞性肺不张.不同病理类型比较,腺癌出现胸腔积液、多发结节影的比例高于鳞癌、小细胞癌,而鳞癌、小细胞癌出现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不张的比例高于腺癌.气管镜下表现以增生型多见,鳞癌、小细胞癌以增生型为主,腺癌以浸润型为主.结论 1.与既往相比,近年来我院肺癌新发病例中,腺癌已超过鳞癌上升至第一位.男性病例仍明显多于女性.2.发病高峰年龄段较前上升至60-79岁.3.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临床特征可有所不同,部分有一定临床鉴别价值.因此应加强对肺癌临床特征的认识,以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李靖康;徐爱晖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对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8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纳入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采用2HRZE/4HR+拉米夫定方案,对照组采用2HRZE/4HR方案,比较两组痰涂片检查结果、病灶吸收、空洞转归、肝功能指标、血清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以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HBV-DNA分别为(47.62 ± 16.14)U/L、(39.71 ± 14.39)U/L、(4.58 ± 0.49)1g拷贝数/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4.02 ± 21.37)U/L、(52.30 ± 13.16)U/L、(6.96 ± 0.55)1g拷贝数/mL(P<0.05).拉米夫定联合治疗组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4/CD+8分别为(42.95 ± 8.37)%、(1.79 ± 0.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51 ± 8.76)%、(1.44 ± 0.69)(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抗结核药物具有较佳抗结核效果,同时可以增强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组织损伤,保证抗结核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曹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CT表现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CTD-ILD)的临床特点,分析患者肺部CT表现与肺功能相关性,为指导临床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37例确诊为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的患者,并对胸部CT影像表现、肺功能的结果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137例患者胸部CT检查结果:(1)胸膜下线影96例.(2)小叶间隔增厚64例.(3)不规则纤维索条影119例.(4)磨玻璃影91例.(5)牵拉性支气管扩张21例.(6)蜂窝样灶39例.肺功能结果:137例患者中,5例患者肺功能正常,余患者均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轻度肺功能损伤患者58例,中度肺功能损伤43例,重度肺功能损伤31例.经相关性分析,CT评分结果与肺功能DLco、FEV1、FVC存在负相关性.结论 结缔组织相关性肺间质病CT的表现与肺功能有相关性.CT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肺功能损伤的程度.

    作者:宋龙霞;王越;张丹;王立民;王红阳;黄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