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丹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85例异位任娠伴失血性休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开腹手术治疗组38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组47例,分析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静脉用抗生素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的体克均得到纠正,抢救成功率100%.结论 采用熟练的腹腔镜探作及配套的麻醉技术,腹腔镜手术用于抢救合并休克的异位妊娠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李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细胞中CD55、CD59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荧光素标记CD55、CD59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30名正常人、12例AA及20例溶贫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和中性粒细胞(PMN)中CD55、CD59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人红细胞及中性拉细胞CD55、CD59标记率均>95%,12例AA患者中7例标记率正常,另外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减低,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标记率均正常.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再障患者CD55、CD59表面抗原有重要意义,可以早期发现再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
作者:高帅;吴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中损伤输尿管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0年来手术所致输尿管损伤6例临床资料.结果 3例术中即行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例术后2个月余行输尿管膀胱移植术,1例术后2周行输尿管插管留置支架,引流尿液促进愈合.结论 术中损伤导尿管要准确诊断、及时正确处理.
作者:宋智 刊期: 2011年第02期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深入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积极探索卫生监督改革和发展道路,深入推进卫生监督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随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监督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卫生法制教育在加强监督员队伍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制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彰显更加重要的作用.
作者:时建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异丙托溴胺、舒血宁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异丙托溴胺气雾剂2~4喷吸入,q8h;舒血宁注射液20ml+5%G.S 250ml静滴,日1次,疗程14d.结果 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显著缓解,总有效率达96%(P<0.05).结论 异丙托溴胺气雾剂吸入,舒血宁注射液联合应用能量著缓解COPD急性加重期症状,使病情尽快趋于稳定,并改善呼吸功能.
作者:宋立云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和评价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法,将我院1990年至2005年128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采用2HRZE/4HR+激素+抽胸水的方法,治疗组加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肌肉注射+胸腔内注射代替激素.观察治疗后症状改善、胸水吸收、是否出现胸膜肥厚及包裹性积液.结果 治疗、对照组病人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对照组病人在2个月、4个月、6个月末治疗的显效率(未发生胸膜肥厚及包裹性积液)分别为84.4%与62.5%、93.7%与75%、96.8%与78.1%,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肌肉注射+胸腔内注射能促进胸水吸收,减少胸膜肥厚、包襄性积液的发生率,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效果优于激素.
作者:李振魁;张东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考察温度对异丙酚生物样品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优化的液液萃取法对异丙酚生物样品连行前处理,HPLC-UV测定.结果 室温,4℃,冷冻条件下,异丙酚血浆样品的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结论 4℃可作为保存异丙酚血浆样品的适宜温度.
作者:陆洁;李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股骨头置换一般为老年人,多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冠心病、脑血栓后遣症等多种疾病.因此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护理对延长老年人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辛慧菊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复方瓜子金合剂中靛玉红的含量.方法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室温.结果 靛玉红含量在0.00307~0.0154mg/mL线性范围内,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0%,RSD=2.03%(n=6).结论 实验表明,该方法方便快捷、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作者:黄伟;郭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青岛市城阳区农村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及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调查表、体检、乳腺钼靶、乳腺多普勒超声和手术活检的联合方法对青岛市城阳区13597名35~59岁居住于本地区超过3年的农村妇女进行乳腺癌普查.结果 普查组发现14例乳腺癌(检出率为103.0/10万),好发年龄段为45~49岁,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乳腺癌家族史、高脂饮食、饮酒、乳腺增生疾病史等因素,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普查可以发现早期乳腺癌,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可能减少乳腺癌发生.
作者:杨维萍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住院患儿家属焦虑相关因素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50例手足口病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患儿家属焦虑与获得疾病知识的时间和方式及环境因素、住院费用等有关.结论 通过调查,我们将找出患儿家属焦虑症状中具有共性的问题,以寻求相应的措施,使患儿获得更有效的社会支持.
作者:温书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28例食管癌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结果 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术后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传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前,牵拉成骨技术在治疗四肢长骨大段骨缺损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许多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了牵拉成骨技术创始人Ilizarov提出的张应力法则,即生长中的组织一定的缓慢张力下,可出现再生和活跃生长的现象.在生理限度内,持续缓慢的牵拉应力刺激能激活和保持骨及软组织的再生能力.但是随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以及长期的术后随访,牵拉成骨技术也逐渐暴露出了自身的一些不足,并导致一些并发症,如针道感染,矿化延迟,新骨形成质量差,再骨折等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如何能迅速、安全、有效的促进牵拉成骨的矿化过程已日益受到医学界和社会的重视.笔者试对一些已经在临床上被试用和应用过的促进牵拉成骨新骨形成和矿化的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倪明;张艺;李刚;王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医院感染控制是当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涉及多专业,多类别且交叉渗透的新兴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及医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感染在临床治疗中患者的病死率呈升高趋势,因此解决此问题迫在眉睫.笔者就临床科室感染控制自查应用于医院感染控制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会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比较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20mg组)45例和B组(40mg组)4s例,后将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B组的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幅度较A组大,2组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辛伐他汀在40mg的用量效果高于20mg,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作者:赵祥桂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结合妇幼卫生信息化工作,加强孕产妇管理,提高高危产妇处置率,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建立覆盖到区域内所有接产单位的网络信息化平台,通过规范化管理措施和制度,提高孕产妇信息的利用率;结果 实现区域内孕产妇信息共享,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水平,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结论 通过计算机及软件应用技术,提高区域内妇幼卫生工作水平,有效提高高危产妇干预率,为降低孕产妇死亡提供保障.
作者:王国强;王长青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阴道镜检查对女性下生殖道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是目前提高早期宫颈癌诊断水平的佳手段.宫颈癌发生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640例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资料,探讨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代洪波;金琳;肖冰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药内服与光子嫩肤技术治疗黄褐斑是现在比较先进的一种方法,本文通过将某院美容门诊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接诊的150例病人进行实验组和比较组临床观察,发现中药内服结合光子嫩技术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性治疗方法.
作者:韩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70例妇女进行宫颈阴道镜、病理学检查和细胞学活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70例阴道镜检查结果与病理学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但是在临床诊断宫颈病变、癌变方面,阴道镜检查和巴氏涂片活检结果有极显著差异.结论 电子阴道镜检查明显比宫颈细胞学活检准确,并且阴道镜的应用提高了宫颈癌及癌变前的检出率.所以,阴道镜对于女性宫颈病变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天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
作者:姜桂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PICC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降低PICC常见问题发生率,使PICC发挥预期的使用效果.方法 分析2003年5月至2011年2月在我科置入PICC30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成功置管298例,2例送管未成功,其中感染20例,机械性静脉炎13例,血栓8例,局部皮肤过敏28例,导管堵塞5例,导管破裂10例,导管异位7例.结论 针对PICC常见问题,进行原因分析,落实严格的预防措施,及时正确的处理,可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朱凤英;吴春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