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的护理

张华;张萌云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症, 患者, 溶栓, 肺栓塞, 临床和病理, 肺循环障碍, 致死原因, 肺部疾病, 常见类型, 综合症, 外源性, 内源性, 肺动脉, 分支, 堵塞
摘要: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dhromboembolism,PIE)是肺栓塞的常见类型.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综合症,是急性肺部疾病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观察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治疗后血气指标及生理指标的变化,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治疗后2h、24h、48h的血气指标(PH,PaO2,PaCO2)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天后生理指标改善明显.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广泛推广应用.[收稿日期:2008-12-09]

    作者:邓建华;诸兰艳;彭梅;刘绍坤;陈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探索抗酸染色液的质量控制

    我国的结核病疫情具有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感染率、低递降率、农村疫情高于城市、青壮年患病率且死亡比例高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要实现国家结核病高治愈率和高发现率的目标,基层单位痰检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赵丹;张兴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双路径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置管引流并双路径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0例肺癌并恶性胸腔积液的老年患者,卡氏评分>60分以上,行胸腔置管引流术后,胸腔内灌注BLM每次60mg,IL-2每次200万IU,1次/周,同步吉西他滨单药化疗(800-1000 mg/m2,ivdrip,dl,8,15,每4周重复).观察不良反应,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有效率为85.0%(34/40),CR 10例(25%),PR 24例(60%),NR 6例(15%),中位生存期10个月,主要副反应为.Ⅰ-Ⅱo血小板减少及皮疹.结论 胸腔置管引流并双路径化疗治疗老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副反应较轻,是一种可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

    作者:王仲;袁娟;唐铁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氧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和α-糜蛋白酶治疗老年性肺炎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使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氨溴索和α-糜蛋白酶辅助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我院近2年来诊治的老年性肺炎44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均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盐酸氨溴索30 mg氧驱动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 a糜蛋白酶8 mg雾化吸人,2次/d,疗程均为5~7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人氨溴索治疗老年性肺炎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靳开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监测与护理对策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指每夜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OSAS是一种较常见的涉及多器官多学科的综合病症,人群患病率2%~4%,累及人群包括儿童、中青年及老年人.

    作者:胡玉萍;章安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股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种非常主要的肾脏替代方法,血管通路是用血液透析方法维持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线,建立与维持有足够功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透析程序完成和充分的关键.

    作者:钟雪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及耐药现状

    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占各类感染疾病之首,近年来随着广谱抗乍素的广泛应用及有创诊疗技术的开展,感染病原体构成谱不断变迁,耐药菌广泛流行,抗生素的选择面临诸多困难.现对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荫及耐药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傅杰武;顾玉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 56例OSAS患者,按低氧血症的程度分为两组,监测多导睡眠图各项指标与空腹血糖、胰岛素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并作统计学分析.另外选择15例不符合OSAS诊断者为对照组.结果 OSAS患者较对照组血浆胰岛素、血糖升高,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l)、长睡眠呼吸暂停时间(SAT)和总睡眠呼吸暂停时间呈正相关.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ISI逐渐降低,胰岛素抵抗增加.在OSAS组血糖、胰岛素和ISI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总睡眠呼吸暂停时间的贡献度大.结论 OSAS与IR之间存在相关性,OSAS低氧可产生胰岛素抵抗.

    作者:沈宏韬;顾雪峰;郭翠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经纤支镜镜下吸痰并药物灌洗治疗肺心病80例分析

    目的 观察肺心病患者经纤支镜镜下吸痰并药物灌洗治疗后病情改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住院肺心病患者,经纤支镜镜下吸痰并采用配有抗牛素、止咳化痰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灌洗治疗情况.结果 通过镜下吸痰并药物灌洗治疗,患者血氧饱和度明显上升,肺部感染能较快有效控制.通气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经纤支镜镜下吸痰并药物灌洗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肺心病患者病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作者:秦军;高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的临床、CT特点、治疗方法 和预后.方法 结合收治的1例LI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近10年国内外已发表有较完整临床资料的42名患者的临床、CT特点、治疗方法 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LIP患者以女性多见,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缺陷,特发性少见;主要症状为咳嗽、活动时气短;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或弥散功能障碍.肺CT表现为双肺弥漫毛玻璃样斑点影及胸膜下小结节,双下肺多发;病理特点是弥漫的多克隆的淋巴细胞浸润气道周围并扩展到肺间质.结论 LIP的临床、CT表现均有一定特点,确诊有赖于病理,激素及针对基础疾病的治疗可能有较好的效果.LIP患者的长期预后资料很少,已有的资料提示预后差异很大.

    作者:李洪霞;俞森洋;刘长庭;孙宝君;王玉;张智健;郭爱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笑气及米非司酮在人工流产术中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目的 观察笑气吸入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人工流产时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笑气吸入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人工流产,并静脉注射异丙酚人工流产两组对比.观察镇痛效果,官颈软化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人流综合症,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两组宫颈软化及手术时间、呼吸抑制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笑气吸入联合米非司酮用于人工流产术安全且操作简单,镇痛效果好,宫颈软化充分,手术时间短,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

    作者:梁晓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肾上腺髓质素水平的变化及家庭氧疗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尾加压素Ⅱ(U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观察家庭氧疗对ADM、U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测定8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ADM、UⅡ、内皮素-l(ET-1)水平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并与40例当地健康人对照.出院后42例患者接受家庭氧疗(治疗组),34例未氧疗(对照组),随访6周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 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ADM、UⅡ均显著高于健康正常组(P均<0.01),急性发作期均高于缓解期(P均<0.01).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浆ADM、UⅡ均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ET-1及mPAP呈显著正相关.6周后,治疗组ADM、UⅡ、mP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浆ADM、UⅡ可能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氧疗可能通过对ADM、ET-1、uⅡ水平起调节作用进而改善症状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晓剑;何良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CT检查怀疑为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36例患者,在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活检和刷检后,对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应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对所获得的标本进行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36例患者经纤支镜检查明确诊断31例,其中,组织活检、刷检和TBNA的阳性率分别是69.4%、63.9%、61.1%.常规组织活检及刷检的阳性为75.0%.结合TBNA术的阳性率增加为86.1%.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TBNA术操作方便、安全,对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施斌;张新静;叶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33例不住院治疗效果评价

    2001年至2005年我院收治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病人,不住院治疗33例,现将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冯丽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84例分析

    目的 探讨儿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84例CV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首发症状为刺激性干咳者62例(73.8%).曾误诊66例,误诊率(78.6%),误诊时间2个月~2年.误诊为支气管炎48例(57.1%).按需吸入万托林气雾剂,门服顺尔宁72例(85.7%)后临床治愈.另12例(14.5%)加吸入可酮或普米克后治愈.结论 CVA是哮喘的一种潜在形式,提高临床医生对CVA的认识是达到正确诊断及治疗的关键.

    作者:李平;皇甫春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癌手术后化疗护理

    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化疗,肿瘤会有效的缩小,从而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但是化学药物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使手术后原本体质虚弱的机体康复受到影响.加之化疗周期长、药费昂贵,使化疗本身又成为一种影响病人生理、心理、社会平衡的应激因素.

    作者:陈俊霞;闫丽;蒋雯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恙虫病并肺部合并症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40例恙虫病肺部合并症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40例恙虫病并肺部合并症的患者症状和体征、X线胸片、胸部CT.结果 临床表现高热有36例(90%),有焦痂或溃疡40例(100%),淋巴结肿大24例(60%),皮疹18例(45%),咳嗽咳痰38例(95%),肺部啰音34例(85%),X线胸片:肺部炎性渗出性病变40例(100%),CT肺实质病变40例(100%),肺间质炎性改变16例(40%),胸膜病变10例(25%),胸腔积液8例(20%).结论 恙虫病肺部合并症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表现易误诊,应重视病史及寻找焦痂的体检.

    作者:杨建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血清铁对结核诊断、鉴别及活动性判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铁在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比色终点方法 分别检测9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7例陈旧性肺结核患者、6例肺部感染患者以及9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铁(Fe)水平,同时观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在治疗后1周、2周血清铁(Fe)水平变化.结果 结核病人治疗前血清铁水平显著低于治疗一周和治疗2周水平(P值均<0.01),同时低于陈旧性肺结核组、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但与肺部感染组无差异(P值均>0.05);各组人群中血清铁阳性率冈血清铁值界点取不同而有所差异;不同临床类型结核患者血清铁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涂阳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血清铁平均水平低于涂阴患者(P<0.05).结论 血清铁水平检测在结核病诊断及结核疗效判断中有参考意义.血清铁水平检测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疗效、活动判断的重要的辅助指标之一.

    作者:刘智;陈心春;李国保;付向东;李剑;于昌平;黄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鹦鹉热肺炎2例报道

    我院在2007年9月期间连续收治2例因密切接触集体死亡的鸭群而出现发热、头身疼痛、胸片提示为肺炎的患者,临床诊断为鹦鹉热肺炎.

    作者:张文源;杨保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供应室护士工作中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意外被感染性病原体或携带有病人血液、体液等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作者:孙良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