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介入途径行介入治疗的对比

胡少东;郝恒剑;许骥;李博宇;刘志;夏经钢

关键词:冠心病, 介入治疗, 介入途径, 疗效
摘要:股动脉途径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经典途径,近年来桡动脉途径渐为介入医师掌握,并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桡动脉途径适宜于股动脉迂曲、狭窄及闭塞者,且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并发症少,术后患者可即刻自由行走,无卧床痛苦,患者乐于接受.近年来国外经桡动脉穿刺途径的冠心病介入治疗逐渐增多[1,2],老年冠心病患者桡动脉硬化较重,穿刺较困难,需要较为熟练的穿刺技术,国外一些研究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而国内有关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旨在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HMGA2和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乳腺癌发生每年递增0.2~0.3%,每3 min就有一名妇女被诊断为乳癌,每13 min就有一名患者死于乳癌.乳癌发病率在我国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诊断是提高乳腺癌5年生存率的关键,寻求简单而又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高迁移率蛋白A(HMGA2)和CD44V6与乳腺侵袭和转移相关性为许多学者所关注.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观察HMGA2和CD44V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乳腺癌的发展,浸润及转移间的作用.

    作者:韩猛;程智勇;张铁;任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血脂康、泰嘉、拜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

    目的 探讨血脂康、国产硫酸氢氯吡格雷(泰嘉)、拜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治疗及对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162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脂血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应用血脂康0.6 g,2次/d,泰嘉50 mg,1次/d;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对照组76例,仅给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共随访18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6、12、18个月检测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的变化,并详细记录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平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颈动脉斑块积分,治疗前与治疗后12、18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TC,TG,LDL-C在治疗6个月后明显下降(P<0.01),HDL-C在治疗12个月后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结束时,治疗组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率为9.3%,与对照组复发率(28.9%)相比明显下降.结论 血脂康、泰嘉、拜阿司匹林联用能延缓和逆转缺血性心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复发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且不增加出血发生率.

    作者:祁学成;曾瑞兰;唐建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夏枯草诱导人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夏枯草诱导人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人淋巴瘤Raji细胞在不同浓度夏枯草干预后分别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等检测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的变化及Bcl-2、p53蛋白表达.结果 夏枯草作用于人淋巴瘤Raji细胞后引起细胞凋亡增加,并出现Bcl-2蛋白表达抑制,p53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夏枯草可能通过激活p53、抑制BcI-2来诱导Raji细胞凋亡.

    作者:李军;杨慧玲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沙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HSP20和EPO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

    目的 观察沙鼠前脑短暂性缺血再灌注后,HSP20与EPO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的相关性和保护机制,并评估它们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45只健康雄性蒙古沙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其中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又分为4个亚组:6 h组,1 d组,3 d组和7 d组.予以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并再通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沙鼠前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SP20和EPO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正常对照组和各假手术组的沙鼠前脑组织形态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脑缺血再灌注组根据时间点的不同可见胶质细胞肥大、增生,细胞和细胞间质水肿,神经元坏死.免疫组化染色: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20及EPO的表达均上调,于第三天达到高峰,后开始下降至7 d时仍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且两者的表达趋势相同呈正相关(r=0.777,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的沙鼠脑组织中HSP20及EPO表达均升高并可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脑损伤.

    作者:周洁;王建明;王岚;曾晓云;熊玲;罗志秀;刘正芳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Apaf-1和Caspase-9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分析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排列为第6位[1].在我国东北地区高发,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主要以鳞癌为主,对化疗及放疗均不敏感,复发率及病死率高.临床认为凋亡是肿瘤耐药及产生化疗、放疗副作用的重要原因.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人结合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Apaf-1)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9(caspase-9)是JNK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分子[3].Apaf-1/细胞色素C(CytC)复合体与ATP/dATP结合后,通过召集caspase-9而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4].本文对喉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JNK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分子进行检测,探讨p-JNK活性、Apaf-1和Caspase-9基因的表达情况与喉鳞癌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时胜武;谭斌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山楂叶总黄酮对AS模型大鼠PPARα、LXR、ABCA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PPARα活化后对肝脏X受体(LXR)、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 (ABCA1) 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在AS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高脂饲料饮食配合维生素D3注射建立Wistar大鼠AS模型,并设立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动脉壁中PPARα、LXR和ABCA1基因的表达,采用血清生物化学检测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C、TG、LDL-C、HDL-C及TC/HDL的含量.结果 AS模型组大鼠血清TG高于对照组(P<0.05)、TC、LDL-C、TC/HDL-C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略有降低(P>0.05).给药组大鼠血清TG、TC、LDL-C均较AS模型大鼠降低(P<0.05),TC/HDL-C较AS模型大鼠明显降低(P<0.01),但HDL-C较模型组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AS模型组PPARα、LXR、ABCA1基因表达含量降低(P<0.05).与AS模型组比较,给药组PPAR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LXR、ABCA1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山楂叶总黄酮可通过激活PPARα提高LXR和ABCA1的表达促进TC的逆向转运,降低TC的负荷,从而达到防止AS发生的危险.

    作者:高英英;欧芹;魏晓东;马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吡格列酮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与机制.方法 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和吡格列酮预处理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再灌注22 h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测量脑梗死体积,检测脑组织中IL-6、iNOS和NO含量,采用HE染色及Nissl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生理盐水预处理组比较,吡格列酮预处理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或P<0.01),脑组织中IL-6、iNOS和NO含量降低(均P<0.01),病理学观察显示其脑组织神经细胞受损程度更小.结论 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减轻脑组织炎症反应和NO神经毒性损伤有关.

    作者:俸军林;李浩;吴岚;李清华;郭萃蓉;刘开祥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抑制caspase-3蛋白表达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心肌缺血及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在体大鼠心肌I/R模型,将24只健康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3组:(1) 假手术组,以6-0号丝线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过,不予以结扎;(2) I/R组,以6-0号丝线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过,并结扎,在结扎线中埋置松解线,45 min后,松解结扎线,实现再灌注24 h;(3) EPO组,手术过程同I/R组,在再灌注开始即刻,给大鼠腹腔内注射重组人EPO(rhEPO),5 000 U/kg.再灌注24 h后用伊文蓝和氯化四唑(TTC)进行心肌染色,测量心肌缺血范围和梗死范围;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caspase-3蛋白p17亚基的表达.结果 经过45 min缺血和24 h再灌注:心肌染色显示:假手术组心肌无缺血区和梗死区;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和EPO组心肌有明显缺血区和梗死区,其缺血范围和梗死范围均显著增大(P<0.01);与I/R组比较,EPO组缺血范围略为缩小,其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但梗死范围显著缩小(P<0.01).TUNEL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和EPO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与I/R组比较,EPO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1);Western印迹法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和EPO组caspase-3蛋白p17亚基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I/R组比较,EPO组caspase-3蛋白p17亚基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 EPO显著缩小I/R大鼠心肌缺血和梗死范围,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对I/R心肌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相关.

    作者:邱炯;李法琦;李万玉;周平;赵玉伟;黄妍;张彬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重庆市区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渝中区和九龙坡区345例居家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SF-36生命质量量表(第二版)、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问卷(SCSQ).结果 SF-36各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和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394~0.814,P<0.01),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355~-0.529,P<0.01).结论 社区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指导其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增强其社会支持,以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孔令娜;周颖清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细脚拟青霉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细脚拟青霉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D-半乳糖制备衰老小鼠模型,同时用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的细脚拟青霉提取物进行灌胃30 d后,计算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用MTT法检测小鼠脾T、B淋巴细胞转化指数SI,用中性红试验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用ELISA法检测IL-2的水平.结果 D-半乳糖致衰小鼠免疫功能明显下降,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1);中、高剂量细脚拟青霉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胸腺指数、脾脏指数、IL-2水平(P<0.01);高剂量细脚拟青霉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脾T、B淋巴细胞转化指数SI(P<0.01).结论 细脚拟青霉提取物对D-半乳糖致衰小鼠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桂琳;葛飞;董群;刘辉;陈京;周小楠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作用

    目的 探讨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症状和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18例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另选10例相同的病人作为对照组,仅使用低温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在透析时的低血压发生率、超滤量、透析中的低收缩压和低舒张压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透析前后的血压、血尿素氮浓度及血肌酐浓度均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使用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进行治疗,能有效防止因低血压而补充血容量致容量负荷过多,避免因严重低血压终止透析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焕源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酒精合并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

    目的 探讨建立大鼠脂肪肝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NS)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和普通饲料喂养,高剂量模型(HM)组和低剂量模型(LM)组每天按照5 g/kg体重对大鼠灌胃浓度为 60%(V/V)和30%(V/V)的乙醇和按照5 ml/kg灌胃脂肪乳剂的方法,连续3 w,分别在第2周末和第3周末随机选取各组大鼠10只,观察其肝脏病理改变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造模2 w可见轻度的肝脂肪变.造模3 w后,模型组大鼠肝脏重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表现为广泛的脂肪变性,血清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血糖和透明质酸(HA)变化不大(P>0.05).结论 本造模方法与人类脂肪肝病变类似,方法简单易行,实验周期短,模型稳定可靠.

    作者:邹丽宜;吴铁;崔燎;尤婷婷;许碧连;张新乐;刘钰瑜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中国东北成人血小板参考值的再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目前应用于科研与临床的血小板参数参考值的可靠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吉林省德惠市为抽样调查地.问卷资料6 043人,实际体检人数3 850人,符合标准的3 372人(其中男1 575人,女1 797人),检测该人群静脉血血小板各参数.结果 ①血小板参数95%参考值范围(2.5%~97.5%):血小板计数(147~362.68)×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MPV)6.8~10.5 fl,血小板压积(PCT)0.13%~0.29%,血小板分布宽度(PDW)15.5%~18.4%.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吸烟、饮酒、BMI、血压、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脂肪肝等因素与血小板各参数之间无相关性(P>0.05),而年龄、性别、胆固醇(CHO)与其相关(P<0.05).PLT、MPV、PCT女性高于男性,PDW男性高于女性(P<0.01).>50岁组与<35岁和35~50岁组比较,血小板各参数值有所不同(P<0.05).CHO与血小板、MPV、PCT有一定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 重新评价了目前应用的静脉血血小板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和TG、BMI、血压、脂肪肝等因素与血小板各参数无明显关系,但性别和年龄间血小板的参考值范围不同; CHO对血小板、MPV、PCT有一定的正相关性.

    作者:魏琪;石晓东;陶育纯;孙捷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强肝胶囊联合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对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患者的疗效

    目的 观察比较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单用和联合强肝胶囊两种方法对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66例乙型肝炎并有肝纤维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5例单用组单独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31例联合组接受药物抗病毒治疗的同时联合强肝胶囊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肝功能,HBV DNA,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C-Ⅳ)、层黏蛋白(LN)等.结果 两组在肝功能改善和病毒载量变化无显著差异,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且联合组52 w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改善较单独抗病毒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强肝胶囊有可以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联合抗病毒药物可以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作者:刘艳红;章秀丽;陈少文;张舵舵;赵燕颖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药理机制.方法 急性脑梗死病人15例,给予0.9%生理盐水250 ml加丹红注射液40 ml每日1次静点,且在入院时及药物治疗后2 w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抗体水平.结果 丹红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IL-1、IL-6、TNF-α血清含量变化显著(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从抗炎症反应的角度,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起重要作用.

    作者:宋春伶;姚建华;南善姬;杨鑫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改良后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术对内镜阴性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内镜阴性周围型肺癌镜下常表现为大致正常或非特异性炎症,造成支气管镜下活检及刷检取材定位困难,影响总体肺癌诊断的敏感度.本院自2010年3月采用改良后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术(IBAL),通过延长灌洗液与远端病变作用时间,提高所收集灌洗液的阳性率,希望提高对内镜阴性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敏感度.

    作者:薛艳秋;高金莹;李晓辕;彭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脑白质疏松的MR弥散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的表现及参数变化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患者弥散加权成像及扩散张量成像的表现及各参数变化的临床评估.方法 选取侧脑室前角、侧脑室后角、半卵圆中心作为感兴趣区,测量24例脑白质疏松患者及8例健康志愿者的CT值、ADC值、DCavg值及FA值.结果 脑白质疏松患者与健康志愿组各参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随着LA分级越来越高,ADC、DCavg值呈逐渐升高趋势,CT值、FA值呈逐渐降低趋势.结论 弥散加权成像及弥散扩散张量成像可以反映脑白质微结构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张秀梅;李佳睿;袁婷婷;佟丹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禽流感病毒8质粒拯救系统的构建

    目的 构建禽流感病毒8质粒拯救系统,为流感病毒的不同亚型的拯救做铺垫.方法 将H4和N6基因克隆到phw2008双向转录/表达载体上,与已经构建好的phw2008-PA、phw2008-PB2、phw2008-PB1、phw2008-NP、phw2008-NS 、phw2008-M,组成8质粒拯救系统.结果 用限制性内切酶Bsmb I切割PGH-H4、PGH-N6,得到两条条带,大小分别为1 700 bp、1 500 bp.用限制性内切酶Bsmb I酶切双向转录/表达载体phw2008,电泳后得到1条为2 980 bp的条带.将酶切鉴定phw2008-H4、phw2008-N6,得到两条大小为2 800和1 800 bp的条带.结论 本实验成功获取了目的 基因片段H4及N6,并且成功的连接到双向表达载体上,与现有的其他6质粒构成了经典的拯救系统,为了以后病毒拯救创立了有利的条件.

    作者:李晓辕;杨晓琳;彭丽萍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老年TOS的病因特点和临床分析

    胸廓出口综合征(TOS)是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神经在胸廓上口受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以及临床上对TOS的逐渐了解,老年人TOS的诊断率逐年提高,老年人TOS在病因病理、鉴别诊断等方面都存在其自身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患者,女3例,男5例;年龄52~71[平均(59.2±6.7)]岁.其中6例患者合并颈椎病.卡压因素:第七颈椎横突较长合并前斜角肌止点过宽1例,前斜角肌纤维化挛缩4例,有小斜角肌1例,肋锁骨变形致肋锁间隙变窄2例,本组中未发现颈肋和异常纤维束带.

    作者:李玉祥;杨光;王雪睿;王玉发 刊期: 2011年第13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的影响

    氧化应激目前认为是糖尿病肾病(DN)发展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1~3],活性氧过多是造成DN各种损害的共同机制[4].而老年糖尿病患者体内氧化抗氧化功能严重失衡,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应激反应病理性加剧,其DN的患病率也明显增高.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其分子中的巯基容易失氢氧化,可以消除体内的活性氧,减轻体内氧化应激的压力.因此,GSH在理论上可以延缓DN的发展,对糖尿病肾脏具有保护作用.但GSH在临床中主要用于保肝解毒,对于DN的治疗临床研究较少.尿微量白蛋白是早期DN的生化表现,对患者进行干预治疗可延缓其向临床DN发展.本研究应用GSH治疗早期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旨在观察其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从而为其治疗早期DN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韩立坤;孙洪涛;常宏 刊期: 2011年第1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