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感染性疾病患者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风险与防范

黄元华

关键词:生殖技术, 辅助, 传染病, 性传播疾病, 实验室感染, 安全管理
摘要: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临床改善内分泌措施改变了女性生殖道的微生物防御机制,体外对配子/胚胎操作和移植替代了性交,而临床操作对于女性是个风险,有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机械传播,同时也可能被用于患性传播疾病( STD)的不育男性.应高度关注在ART实施过程中女性生殖道的微生物状况和感染问题,避免人为机械性地将病原生物植入女性盆腔深部组织.应用ART避免男性STD传播问题应当慎重.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的精子分离程序、规范的实验室操作、患者充分知情同意是必须的.对ART中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风险应当从生物学、操作程序和伦理学方面再评价.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是避免因实验室环节疏忽导致病原污染事件发生的必要手段.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相关文献
  • 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产前诊断及预防研究进展

    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围生期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妊娠期感染可发生垂直传播而感染胎儿,活产儿中约有0.4%~2.3%发生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1].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新生儿危害较大,可造成新生儿不同程度的神经发育障碍以及多器官损伤.由于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胎儿造成的损伤不可逆转,当前又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对巨细胞病毒感染进行产前诊断,做好妊娠期预防,防止先天性感染儿出生,对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产前诊断及预防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琚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接受供精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夫妇知情同意与生育伦理知识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接受供精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夫妇对知情同意和生育伦理的认知、行为和态度.方法:对在广东省计划生育专科医院登记接受供精人工授精技术治疗的92例对象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生育压力、知情同意和生育伦理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资料处理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结果:对象面临强烈的生育渴求和巨大的生育压力,且主要来源于对象自己、社会和父母.对供精人工授精技术治疗有比较充分的知情,但仅有75%的对象知道ART后代可能发生出生缺陷.在接受供精人工授精技术治疗时,如果可以选择供精者生物学特征时,58%的对象优先选择供精者身高,其次是相貌和学历.对象支持在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结论:对接受供精ART治疗的夫妇,在治疗前应做好知情同意的全过程.

    作者:宋革;王奇玲;陆艳华;江笑玲;曾丽萍;杨帅;李金之;唐运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论生殖中心的运行机制

    近10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大规模的进入临床应用,集男、女不孕和遗传诊断为一体,兼顾生殖医学基础研究的大型生殖中心日益增多.但目前各生殖中心运行及管理模式尚无定式.通过分析各种运行模式的特点以及数字化、医疗助理、心理咨询等新型医疗手段在生殖中心构建中的应用,探讨生殖中心的合理运行机制,从而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作者:朱闽波;MAO Yun-dong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零缺陷管理

    目的:采用零缺陷管理法对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的患者进行管理,使患者管理及治疗过程中的差错趋向于零.方法:根据零缺陷管理的要求,将人作为管理主体,包括进行员工培训以树立“无缺点”的哲学观念、赋予员工管理动机、人人参与管理、责任落实到人;重视预防,而非事后的检查批评;确定管理目标,建立过程质控的规范操作;保持质量持续改进.结果:确定了ART治疗各个环节的管理目标,制订了各管理目标过程控制的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了零缺陷管理的组织结构.结论:零缺陷管理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医疗差错发生、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办法.

    作者:沈浣;吴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辅助生殖技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处理

    中国不孕症发生率占育龄妇女的10%~15%.不孕症对大多数育龄妇女来说是一种心理创伤.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在治疗的同时会给不孕症患者带来新的压力,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目前对IVF患者情感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前、治疗过程中、治疗结束以及放弃周期后几个阶段.大多数的不孕症患者在IVF治疗中可以进行很好的心理调整,但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相应的心理或行为方面改变而导致IVF治疗失败,这一部分患者需要心理支持和疏导.分析IVF-ET与压力及焦虑和抑郁的关系,探讨在IVF治疗过程中调整患者心理及进行干预的方法.

    作者:徐凤琴;张云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配子捐赠指征界定与伦理思考

    新兴发展的辅助生殖技术(ART)为不孕不育者带来了福音,亦为遗传病患者与高龄女性带来了为人母的希望.由于ART所涉及的不仅有不孕不育夫妇的利益,尚有家庭、后代及社会问题,因此伴随着供精、供卵等新的ART衍生技术的实施,相关伦理问题日益突出,ART的应用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探讨卵子捐赠以及几种特殊情况下供精指征.

    作者:冯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面临的伦理问题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的成功不仅是生殖医学领域的一次飞跃,也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基础医学发展过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然而,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不少新的伦理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如何面对和解决IVF技术相关的伦理问题是确保该技术合理应用的必要前提.就近年IVF技术涉及的社会、家庭、个体层面伦理学热点问题进行回顾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作者:潇综述;QUAN Song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种植环境的研究进展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临床妊娠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胚胎种植环境是VF治疗结局的重要因素.随母亲年龄增长、体质量指数(BMI)的增加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影响胚胎种植环境,使临床妊娠率和胎儿成活率降低,自然流产率增加.从年龄、BMI、子宫内膜容受性和细胞因子方面就IVF-ET胚胎种植环境的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张姹慧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女性肿瘤患者卵母细胞冻存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发展,女性肿瘤患者生存期限延长,这部分人的生育问题成为医务人员关注的热点.对于肿瘤的治疗如放疗、化疗会显著影响卵巢功能甚至导致卵巢功能衰竭.卵母细胞冻存因其所用时间短、花费低,不受月经周期限制,对患者身体各方面影响小及相对安全等优势,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综述卵母细胞及卵泡获取前的预处理、卵母细胞及卵泡的具体获取方式、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成熟(in-vitro maturation,IVM)的培养系统及培养液成分、卵母细胞冷冻等内容,为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冯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代孕

    代孕是辅助生殖技术的衍生技术之一,其出现确实给一些由于医学原因不能生育的妇女带来了希望.但是,随之接踵而来的是诸如商业化、地下化、子代的归属等社会及伦理问题.本文先介绍代孕定义、分类及世界各国立法现状,然后提出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曲文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的伦理思考

    人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PGD)在很多国家已经成功开展,并应用于部分染色体疾病和单基因遗传病的检测,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PGD的检测范围逐渐扩大,进而引起了诸多伦理学争议,因此应当权衡利弊,谨慎确定PGD的应用范围,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PGD技术及伦理操作指南.

    作者:罗海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供精治疗的管理

    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产生的伦理问题很多,所引起的争论是前所未有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伦理原则包括有利于患者、知情同意、保护后代、社会公益、保密、严防商业化及伦理监督7个方面.而供精人工授精存在的伦理观念的冲突更加明显.如果不对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就会导致涉及社会、伦理等重大后果.沈阳东方医疗集团菁华医院通过近5年的临床实践,在供精管理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在知情同意、随访、冷冻精液等方面形成了系列的管理体系,取得一些实效.

    作者:于立志;赵玉雅;李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人胚胎干细胞建系研究中的伦理管理

    目的:建立国人胚胎干细胞系递交国际干细胞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得到国际认可的相关伦理管理体系.方法:在比尔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下,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实验室合作,募集胚胎建立人胚胎干细胞系,在此过程中探讨可行的符合国际伦理原则的相关伦理管理机制.结果:成功建立了国人胚胎干细胞系及相关伦理管理体系.结论:进行干细胞研究时应充分重视伦理问题,国际干细胞伦理管理与中国相关伦理原则是可以有机结合的.

    作者:石程;王承艳;沈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国高龄不孕女性的助孕思考

    年轻女性受到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受教育以及事业的影响,推迟了生育时期,高龄时生育力下降迫使其寻求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帮助.然而,高龄女性ART助孕的医疗风险与伦理风险都会显著增加,且助孕成功率低.正因如此,中国ART机构不愿多接诊高龄的患者,这不仅会降低患者的就诊信心,并且成功率低就可能意味着无法通过中国严格执行的ART技术评审.要解决目前高龄不孕女性求助ART技术的困难,不仅需要医疗机构正确评估患者的生育能力,提高诊治高龄女性生育力的技术水平,也需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客观公正的ART评估与政策.

    作者:王利红;钟景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数据库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对助孕技术规范的监督和管理,对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并进行循证医学研究以及对助孕技术的质量控制,迫切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为此,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生殖医学中心按卫生部数据上报要求及助孕治疗流程开发了临床辅助生殖技术管理系统软件(简称CCRM).该软件以助孕技术中的基本信息为基础,将病历中全部的特征性数据进行采集、储备、检索和管理,内容涵盖了助孕技术的所有方面.具备电子病历的功能.系统在设计上遵循总体规划、分层实施的原则,使其既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将来的拓展.CCRM由系统管理员进行全面管理,各级使用人员均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有序地进行数据输入、调用、核对、数据挖掘及报表生成等工作.CCRM依靠数据库系统中的各种模块,把整个数据库有机地整合起来,保证了数据库的安全与数据的可靠.系统设计了全面的信息采集的录入界面,对配子的多种流向和储存都进行了设定,做到每个数据都可以录入,也可选择性录入.系统实现了所有条件的一维和二维数据的导出和组合,使检索功能十分强大,也具有很强的统计和计算功能.系统也可以实现电子病历、治疗小结及各种报表的打印.在卫生部、江苏省卫生厅及业内专家的支持之下,作为一个免费软件,CCRM已在全国100多家生殖中心应用,经过不断的完善,必将成为助孕领域内的重要工具.

    作者:刘嘉茵;冒韵东;王媁;丁卫;柴德春;蔡令波;高东升;张炜;戚晓宁;陈敏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不孕症双向转诊体系的建设

    目的:实践和推广实用、合理的不孕不育诊治双向转诊体系,解决卫生系统中双向转诊体系建设问题.方法:建立不孕不育诊治规范流程;建立不孕不育病因初筛临床路径;运用电子化管理数据库系统;多次的学习班培训,为期3个月的进修;巡回讲座;专家出诊;设立绿色通道;设立不孕不育门诊示范点.结果:2006-2008年8个门诊点不完全统计转诊患者573人次,转诊率8.8%(573/6 501).2009年10个门诊点转诊患者447人次,转诊率2.88%(447/15 527).2005-2010年9月通过绿色通道接受转诊患者648人次;专家出诊44次,接诊1 240人次;实际参加为期3个月进修培训人员133人次;学习班举行16次,参加人员1 223人;设立不孕不育门诊点27家;参加数据库系统学习32家单位.结论:不孕症双向转诊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已经在江苏省内建立了不孕不育规范化诊治流程,建立了不孕不育病因初筛临床路径,对减少不孕症患者来回奔波、减少医疗开支有切实可行的意义.

    作者:苏凤金;崔毓桂;王菁;陶淑贞;刘嘉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感染性疾病患者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风险与防范

    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临床改善内分泌措施改变了女性生殖道的微生物防御机制,体外对配子/胚胎操作和移植替代了性交,而临床操作对于女性是个风险,有可能导致病原微生物的机械传播,同时也可能被用于患性传播疾病( STD)的不育男性.应高度关注在ART实施过程中女性生殖道的微生物状况和感染问题,避免人为机械性地将病原生物植入女性盆腔深部组织.应用ART避免男性STD传播问题应当慎重.在这种情况下,安全的精子分离程序、规范的实验室操作、患者充分知情同意是必须的.对ART中传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风险应当从生物学、操作程序和伦理学方面再评价.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是避免因实验室环节疏忽导致病原污染事件发生的必要手段.

    作者:黄元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配子/胚胎操作和管理的安全性

    辅助生殖技术(ART)的特点是通过对配子、胚胎的体外操作获得受精卵和早期胚胎,并将胚胎移植入子宫,以解决不孕不育夫妇的生育问题,对配子/胚胎操作和管理的安全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从配子的获取至胚胎的体外培养、冷冻保存和胚胎移植,是多步骤、多操作的工作流程,潜在着巨大的误差风险,牵涉到社会伦理问题,因此需建立明确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将潜在风险小化.初步探讨如何提高在辅助生殖技术流程中对配子/胚胎操作和管理的安全性,以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利益,并使中国辅助生殖技术能够在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范畴内获得长足发展.

    作者:曾勇;宋成;张微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有关冷冻保存胚胎处置伦理问题的思考

    胚胎冷冻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累积妊娠率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胚胎,随着冻存胚胎的增多,患者、医生和胚胎学家将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处置这些剩余胚胎已成为主要问题.目前,一些国家已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对这些剩余胚胎的处置,处置方式一般有3种:废弃、捐赠用于医学研究或捐赠给不孕夫妇用于不孕症的治疗.这些胚胎的终去向引发了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及处理遇到的伦理学困境.

    作者:杜滂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患者实施辅助生殖技术中病毒传播的风险与防范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中国第一大传染病,严重危害健康和威胁生命,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乙肝患者发病率的上升及辅助生殖技术(ART)的迅猛发展,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实施ART过程中HBV的传播成为热议话题.对慢性乙肝患者实施ART,因操作不当及管理不严,有发生交叉感染或院内感染的危险,既可能将病毒传播给正常者的配子和胚胎,也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医疗技术人员.然而,科学合理地ART可降低病毒传播给子代的风险.综述HBV感染者的ART传播风险和防范措施,为预防病毒传播和医源性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徐仙;宋梦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