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婕;黄荷凤;金帆
回顾近年来激素避孕的新进展情况,由于新的激素和新的生产工艺的出现,激素避孕方法发展迅速,从口服避孕药(OCs)、注射避孕针剂(Lunelle)、缓释避孕系统(LNG-IUS,伊娃避孕贴片,NuvaRing阴道避孕环)和紧急避孕4个方面系统回顾激素避孕临床研究的新进展.每种制剂各有其优缺点,如贴片的局部皮肤反应、注射针剂需要每月注射1次、阴道环的脱出等;其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与现有OCs相似,为妇女提供了更多选择.新方法既能保持避孕效果,又能减轻副反应,增加了妇女的依从性.
作者:程艽;翁梨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李刚;孙莹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韩丽丽;韩志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生长分化因子-9(GDF-9)属于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家族,主要在卵巢组织中表达,对较早期卵泡的卵母细胞生长和有丝分裂具有促进作用.影响卵母细胞内细胞器的分布和透明带的完整性;刺激颗粒细胞增殖,抑制卵泡刺激素(FSH)诱导的颗粒细胞分化,调节卵丘膨胀;促进卵泡膜标志物增加,刺激卵泡膜层形成;影响卵巢激素的合成,存在种属差异;与FSH共同调节卵泡发育及卵巢激素分泌.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泡中呈现低水平表达.其可能通过启动Smads信号传导因子发挥作用.
作者:朱玲;罗颂平;欧汝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孕激素在女性生殖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生理作用主要是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相互作用来调节.孕激素亚受体A、B(PRA、PRB)是其两种主要的亚受体,PRB活化转录作用强于PRA,而PRA不仅活化转录作用弱,还可抑制PRB的功能.由于小鼠与人的孕激素受体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故通过研究小鼠孕激素受体蛋白敲除模型来反应孕激素亚受体在卵巢排卵、胚胎植入子宫,以及乳腺的发育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作者:欧湘红;曲军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程艽;翁梨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和糖代谢异常综合征,常因排卵障碍导致不孕.随着对PCOS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其治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其治疗已不仅仅限于促排卵和妊娠.从减肥及生活方式的调整、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
作者:甄秀梅;秦英慧;陈子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李东至;唐家龄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血清CA125是上皮性卵巢癌(EOC)常用的肿瘤标志物,虽然CA125不能单独筛选或早期诊断EOC,但不失为追踪监测病情的一个重要指标,血清CA125水平的升降与EOC的疾病状态密切相关.近年来,对血清CA125值能否预测初次理想减灭术,能否反映化疗疗效及血清CA125反应与进展标准的提出,对预后的评估,早期判断复发等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综述血清CA125在EOC病情监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艳;叶大风;谢幸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他莫昔芬(TAM)用于乳腺癌术后化疗,其对绝经前妇女乳腺组织和子宫内膜表现出抗雌激素作用,对绝经后的子宫内膜则为雌激素受体激动剂,引起内膜增生甚至癌变.通过形态学了解绝经后妇女服用TAM数年后,子宫内膜明显增厚,常见的内膜病理改变为息肉,内膜癌的发生率约4%;分子生物学角度也发现TAM-DNA加合物具有致基因突变的能力.
作者:杨辰敏;侍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系育龄妇女的生殖内分泌疾病之一.典型的临床特征是雄激素过多和排卵障碍.P450芳香化酶为卵巢颗粒细胞上催化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限速酶.研究发现PCOS患者可能存在P450芳香化酶功能缺陷.就P450芳香化酶的表达情况和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陈静;丘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发病机制至关重要.VEGF是一种血管活性物质,是血管内皮细胞高度特异的有丝分裂原,通过与其受体的结合,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和增加血管通透性.VEGF及其受体在卵巢上的过度表达与OHSS的发病密切相关,其表达受hCG的调控,是hCG活性作用于血管的重要介质.
作者:童晓嵋;张松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陈昕华;侍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基因印迹是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一种依靠单亲传递某些遗传学性状的现象,即某些基因呈亲源依赖性的单等位基因表达,另一等位基因不表达或表达极弱.配子和早期胚胎形成期是甲基化印迹擦除、建立和维持的关键窗口期,而此期恰为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干预阶段,可能干扰基因组印迹的建立和维持,导致遗传性印迹病的产生.
作者:沈文洁;邢福祺;孔令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赵晓徽;糜若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王毅娜;张云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不孕不育对患者的婚姻、家庭及社会关系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引发心理危机,这种心理危机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及治疗效果.减轻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障碍,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得到有效的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力,在治疗过程中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减少负性心理和社会适应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可以提高治愈率,心理支持对临床治疗很有帮助,目前国内临床医生针对患者的心理障碍的关注很少,心理支持有赖于专业的心理医生.
作者:李明;汪玉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巫新春;曹云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李丽;顾向应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作者:赵邦荣;吕丽华;于俊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