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便携式野战净化给水器的研制

付勇;唐功臣;尹广庆

关键词:野战, 净化给水器, 便携式
摘要:为保障部队野外作训得到足量和符合卫生标准的生活饮用水,我们研制了便携式野战净化给水器.1主要结构(1)给水器总重40kg,由1个50 cm×30 cm×80 cm主机箱和2个20cm×15 cm×30 cm附件箱盛装.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驻岛礁某部队膳食营养调查

    为指导岛礁部队合理膳食,我们于2001年9~12月,对驻岛礁某部队进行了膳食营养调查.1对象与方法某岛礁部队同一食堂就餐的96名男性官兵,年龄(24.34±4.06)岁.

    作者:姜希林;张玉亮;方壮生;吴新文;吴桂荣;刘钊;向文青;吴必嘉;薛松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广州军区“三防”医学救援队伍形成保障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净化效果评价

    目的模拟实验舱,在实验室观察了4种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对多种有害气体的净化效果,以筛选出效果好的发生器用于坑道净化.方法将介质阻挡等离子体、电晕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和市售的2种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分别放入1.7m3体积的塑料袋中,用采样器将空气吹入气袋,同时加入所配有害气体,待气袋充满,混匀后用仪器或气体检测管测定配气袋中所配有害气体浓度.观察静置时自然衰减率和对有害气体的净化率.结果有害气体在配气袋中1 h的自然衰减率: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丙酮、甲醇为0(浓度不变),氨、甲苯、二甲苯、甲醛自然衰减率为3.0%~5.0%,硫化氢为9.1%(浓度有所降低).在4种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中,电晕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对有害气体的净化效果要好于其它3种,其对甲醛、硫化氢的净化效果为100%,对氨、二甲苯、甲醇的净化率为90%.结论电晕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对多种常见有害气体均有良好的净化效果.

    作者:张华山;李官贤;袭著革;张伟;杨丹凤;刘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时间、温度及保存方法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我们对不同温度及不同保存方式的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检测,以找到一种简便合理的血清保存方法.1材料与方法(1)标本:随机收集20份健康查体者血清标本,无溶血、黄疸、脂血,混合后分装.每管各项指标为重复测定3次的平均值.

    作者:程薇莉;丁茗敏;何嫱;张桂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501例HBV感染者血清前S1蛋白抗原检测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人血清进行HBV前S1蛋白抗原(Pre-S1Ag),以便了解Pre-S1在HBV感染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501例HBV感染者及50名健康对照组检测.结果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大三阳)病人组的Pre-S1Ag阳性率为84.8%;HBsAg阳性、HBeAb阳性、HBcAb阳性(小三阳)病人组的Pre-S1Ag阳性率为38.6%;HBsAg阳性、HBcAb阳性病人组的Pre-S1Ag阳性率为40.0%.大三阳病人组Pre-S1Ag阳性率与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re-S1Ag的检测可反映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它与HBsAg阳性及HBeAg阳性有密切相关性,在防治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蔡逸婷;谢松业;丁莉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建立部队传染病住院人员日监测与月通报制度的经验

    目的探讨部队传染病监测新方法,及时掌握发病动态,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结合实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总结出日监测、月通报制度的主要做法:(1)充分利用医院卫生信息资源,开辟部队军人传染病住院监测的新渠道;(2)对部队军人传染病住院进行及时通报,增强各级抓工作的主动性;(3)瞄准重点,加强对部队的防病指导.体会:(1)加强医院、部队卫生信息自动化管理是对传染病发病进行有效监测的主要前提;(2)充分发挥后方医院的作用,狠抓区域性防病管理是控制传染病发生的有效途径;(3)加强平时部队传染病监测手段研究更显必要.结论总结的这些做法和体会对其他部队也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士敏;樊小玲;殷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某区部队1992~2002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特点分析

    肠道传染病是南方部队平战时期的多发病.多年来,部队严格落实肠道传染病防治制度,使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有了明显的降低,但肠道传染病发病仍是部队传染病的首位,对部队指战员的健康构成一定的危害.为此,我们对南方某区部队1992~2002年期间的肠道传染病发病特点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席云珍;陈世望;邓建辉;邓浪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进驻高原官兵跟骨定量超声测定及尿DPD改变观察

    目的探讨平原地区官兵进驻高原地区后骨代谢变化.方法采用UBIS 3000型定量超声仪,对115名官兵跟骨进行定量超声测定,同时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尿脱氧吡啶酚(DPD)排泄浓度.将进驻高原地区2个月后的测定结果与返回平原2个月后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驻高原地区官兵跟骨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声速(SOS)和刚度(STI)各年龄段均较返回平原组显著降低(P<0.01).尿DPD排泄浓度高原组20岁以下和21~30岁年龄段分别为(210.79±78.69)hmol@L-1和(416.995±33.80)nmol@L-1高于平原组的(134.51±98.96)nmol@L-1和(121.20±66.87)nmol@L-1(P<0.01),30~40岁和40岁以上年龄段也有差异(P<0.05).结论平原地区官兵进驻高原2个月后,因受高原缺氧等因素的影响,可导致骨代谢异常,骨吸收增加.提示,进驻高原地区前应及时进行预防治疗,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

    作者:白孟海;葛宝丰;高梅;王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原与平原条件下48h完全睡眠剥夺对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原(海拔约2 850 m)与平原(海拔约400 m)环境下完全睡眠剥夺对人体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影响.方法在完全睡眠剥夺条件下,分别在高原与平原对15名被试者(高原7名,平原8名)于间隔为6 h的8个时间点进行血压和心率测量.结果高原被试的血压和心率与平原的相比,除收缩压在时间点3(第1天晚间21:30/20:30)、时间点5(第2天上午9:30/8:30)和时间点8(第3天凌晨03:30/02:30)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中等海拔高度约2 850 m的高原,在只进行轻体力劳动的条件下,48 h睡眠剥夺对机体血压和心率变化的影响同平原大致相似.

    作者:曹雪亮;苗丹民;皇甫恩;苏衡;史衍峰;孙云峰;肖利军;李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复合益生菌制剂对长航核潜艇员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

    目的观察及评价复合益生菌制剂对长航核潜艇员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受试艇员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并以另一艘未出航的核潜艇艇员(未出航组)为空白对照.观察长航前后各组体液免疫指标血清含量变化.结果(1)未用药组航后IgG含量高于航前,IgM高于航前和未出航组(P<0.05).用药组航后IgA含量高于未用药组,而IgM低于未用药组(P<0.05),IgA亦高于航前和未出航组(P<0.05),IgG仅高于航前(P<0.05).(2)未用药组航后补体C3及B因子水平较航前和未出航组降低(P<0.05,P<0.01),C4则较航前升高(P<0.05).用药组航后与未用药组比较,C4水平降低,而C3及B因子水平增高(P<0.05),但B因子低于航前(P<0.05).(3)未用药组IL-4水平航后较航前和未出航组升高(P<0.05),IL-6较航前及未出航组升高(P<0.01).用药组航后IL-4及IL-6水平均明显低于未用药组(P<0.05),但IL-6仍高于航前(P<0.05).(4)未用药组CRp及CIC航后的水平均较航前和未出航组升高(P<0.05).用药组航后CRP及CIC低于未用药组(P<0.05).结论复合益生菌制剂可从多方面对长航核潜艇员的体液免疫功能进行调节,主要体现为阻抑核潜艇长航训练所致体液免疫占优势的倾向以防免疫损伤;该制剂尚对艇员血清IgA具有明显上调作用.鉴于微生态调节剂的无害性,这种上调作用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免疫调节现象.

    作者:吴力克;梁冰;裴继云;房芳;付俐;杨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某部重点人群结核菌素试验分析

    为更有效地做好部队结核病防治工作,我们于2002年5月对某部重点人群(30周岁以下官兵)进行了结核菌素(PPD)试验.

    作者:邓国强;时秀江;肖孟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某应急部队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做法与体会

    目的做好突发疫情控制,防止疫情传入部队,保障官兵身体健康.方法深入到基层部队现场,结合具体实践,开展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边工作,边总结.结果实际工作中采取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具体做法是:(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卫生防病领导小组.(2)加强疾病监控工作,随时掌握疫情动态.(3)加强行政管理,严格控制人员外出.(4)开展环境整治,搞好饮食卫生管理.(5)实施营区内大面积灭鼠工作,有效地降低和控制鼠密度.(6)重点部位实施预防性消毒措施.(7)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官兵自我保护意识.(8)做好预防接种.通过这些做法,有效地遏制疫情传入,并总结出4点体会:(1)领导重视是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的前提.(2)卫生人员的技术支持是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的有力保障.(3)突击灭鼠与经常性防鼠灭鼠相结合.(4)健康教育是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的有效途径.结论总结出的做法和体会是切实可行的,对做好预防肾综合征出血热工作具有参考作用.

    作者:郏付礼;杨小为;郝新军;吴宗相;耿红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流变指标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以睡眠时反复发作咽部塌陷为特征,导致低氧血症和睡眠结构改变的疾病.其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作者:刘佳;刘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饮食保障社会化卫生监督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目的为了有效解决饮食保障社会化给卫生监督工作带来的新问题,确保饮食卫生安全,维护广大官兵身体健康.方法对某院实施饮食保障社会化2年来的卫生监督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总结出饮食保障社会化卫生监督工作的4点做法和体会:(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是做好饮食保障社会化卫生监督的前提;(2)深入调研,完善制度是做好饮食保障社会化卫生监督的基础;(3)加强监控,严格把关是做好饮食保障社会化卫生监督的关键;(4)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是做好饮食保障社会化卫生监督的重要环节.由于采取了这些做法,该院实施饮食保障社会化以来,其饮食卫生法规和各种卫生制度得到了有效落实,饮食卫生质量明显提高,肠道疾病逐年减少,杜绝了食物中毒的发生,适应了野外教学条件下的饮食保障卫生要求,有力促进了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完成.结论探索和采取的饮食卫生监督做法是有效的,从而确保了饮食卫生安全,有力地保障了学院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

    作者:俸世林;粟志芳;邓东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几种重要传染病疫苗的研究现状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手段,对传染病疫苗的研究开发是实现传染病防治的重要保障.本文对鼠疫、疟疾、登革热、霍乱、伤寒、流感等几种重要传染病的疫苗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保护性、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接种途径等方面的综述.

    作者:杨忠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某应急机动部队矿物元素和维生素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观察在执行新的<军人食物定量>标准1年多来,某应急机动部队的食物供给情况和指战员的营养状况.方法膳食调查采用称量法和查帐法相结合的方式,生化检测采用全军统一方法.结果某应急机动部队的食物供应有所改善,指战员的营养状况基本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食物结构仍欠合理,维生素A摄入量为459.18~676.80μg@d-1,钙摄入量为393.53~554.4 mg@d-1,未达到军标的要求;水溶性维生素营养状况欠佳,维生素B1、B2和C的4 h尿负荷试验缺乏人数分别占检测人数的39.1%~95.2%、73.9%~100.0%、26.1%~57.1%.结论该部队的食物供应有所改善,但食物结构仍欠合理,存在一些营养问题需要改善.

    作者:许志勤;金宏;王先远;南文考;高兰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军事作业医学研究现状及展望

    介绍了现代军事作业的特点,现代军事作业对军事医学研究的要求,并从保障和提高军人作业能力、潜力及作业能力生物学限制因素,军事作业环境有害因素损伤和防护,军事作业模式对军人作业能力和健康影响等方面阐述了军事作业医学的研究进展.根据未来战争的需要,提出了高科技武器装备与人体适应、21世纪士兵能力支持、作业环境有害因素急性损伤生物标志物及防护、21世纪选兵、过度心理应激损伤机制和干预措施、反空袭作战的作业医学问题及对策等研究热点;指出本研究领域中应发展计算机建模和虚拟技术,生理状态无创、快速测定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信息的转换、处理和评价技术等新技术.

    作者:刘洪涛;马强;张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寒区某部新兵训练期间膳食营养调查

    目的了解新兵训练的营养供给情况,为指导部队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保证新兵训练效果.方法按照军队膳食营养调查方法,采取称量法连续7 d对寒区某部新兵入伍训练进行伙食费使用、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调查.结果新兵摄入总能量为12.02MJ@人-1@d-1,未满足中度劳动能量需求;食物成分除猪肉、牛(羊)肉、海带、鱼禽蛋外均摄入不足;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大部分品种缺乏;三大营养素产热比例不平衡,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脂肪摄入尚好,但植物性脂肪所占比例偏低.结论该部队新兵训练能量摄入不足,多种营养素缺乏,膳食结构不合理.建议增加粮食、黄豆和蔬菜的摄入,做到供给食物品种多样化、高效高能,合理调配膳食,增进战士食欲,力争均衡膳食.

    作者:刘旺;徐谦;郭德明;于卫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某部医院消毒状况调查

    为了解医院消毒状况,加强对消毒工作的指导和监控,我们对某部医院的消毒状况进行了调查.1内容与方法(1)内容:医院消毒制度和医疗感染、消毒剂的配制、使用及保管;高压蒸汽消毒温度、医疗器具及工作间和病房消毒情况.

    作者:郑科登;刘孝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复合纳米TiO2净化典型室内空气污染物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10种室内典型空气污染物的光催化净化新方法,为进-步研制空气净化装置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纳米级TiO2复合某种金属氧化物制成光催化剂,在紫外灯光照下净化,测定污染物的消除率.结果组方为93%TiO2+7%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剂对有害气体的净化效果佳,对H2S的净化率在97%以上,对SO2的净化率在99%以上,对NO2、NH3能够全部消除,对CS2的平均净化率为81.3%,对苯平均消除率仅为8.8%,对甲苯平均消除率仅为18.8%,对二甲苯平均消除率仅为41.6%.结论研制的光催化剂,可有效消除SO2、H2S、NO2、NH3、CS2等有害气体.但对苯系物及CO、CO2等催化效率较低或没有效果,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提高对这些化合物的净化效果.

    作者:袭著革;李官贤;张华山;杨丹凤;张伟;晁福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预防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