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乙肝疫苗低和无应答成人加强免疫方法的比较

徐英杰;刘林华;韩兴罡;张健;周中锋;胡峰

关键词:乙肝疫苗, 低应答和无应答, 免疫方法
摘要:1999年4月~2001年4月,我们对某部接种过乙肝疫苗的部分干部乙肝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并采取不同方法对低应答和无应答者加强免疫,同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部新兵暴发流行ALT升高的初步研究

    目的:查明新兵中以血清单项ALT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患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7名2001年入伍新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血清和部分粪便标本进行肝功能和各种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对ALT升高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对部分ALT升高者进行肝穿活检.结果:血清TTV DNA阳性108例,占52.13%,5人粪便中检出TTV DNA;ALT升高79例,占38.16%;ALT升高可排除各种中毒因素,血清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ALT升高者均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肝组织活检均有肝细胞肿胀变性、点状坏死等病理改变.结论:本次ALT升高可能是由TTV引发的非甲~庚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是消化道.

    作者:庄立琳;饶日春;黄俊达;胡桂华;黄英英;杨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某海岛部队独生子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近年来,随着部队独生子官兵的增多,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已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为掌握其心理健康状况,全面、有效地开展部队精神卫生工作,我们于2001年7月11~13日,采用SCL-90问卷对某海岛部队独生子官兵进行了心理调查评估.

    作者:杨波;张春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绝经后妇女膳食调查及某些因素与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了解绝经后妇女的膳食营养状况,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对894名绝经后妇女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对某些因素与骨密度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相比,谷类食物、奶类及奶制品摄入量偏低.能量摄入充足;蛋白质、维生素C和铁的摄入量均超过RDA的100%;维生素B1超过RDA的85%;维生素B2和钙的摄入量明显不足.经常摄食奶类、豆类食品与骨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绝经后妇女应适当增加谷类、奶类及豆制品的摄入.

    作者:史琳娜;苏宜香;李淑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舰艇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目的:为了探索舰艇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增强教育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促进官兵心理素质和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方法:深入舰艇部队,采取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的方法,调查了解官兵心理状况,走访海军心理卫生工作者,掌握舰艇部队心理卫生工作现状.结果:(1)阐述了舰艇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2)分析了舰艇官兵的心理矛盾和冲突;(3)总结提出舰艇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结论:新形势下舰艇部队心理健康教育要从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入手,着力培养官兵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建立有海军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作者:朱佳怀;蔡久波;许爽;张龙;丁苏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军队医疗体系联合预防军事训练伤探讨

    目的:总结医疗体系联合预防军事训练伤的经验,为提高训练效率,探索减少训练伤的方法.方法:对1997年、1999年体系部队部分全训团队随机抽查753人参训士兵,对实行医疗体系联合预防训练伤前后发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997年未实行联合预防前调查的452人中,389人有伤病发生,占调查参训总人数的86.06%;1999年实行联合预防训练伤后调查301人,162人有伤病发生,占调查参训总人数的53.82%,前后对比减少发病率32.24%.结论:军队医疗体系实行军事训练伤三级医疗预防网络,对减少训练伤及训练相关伤病的发病率是一种较好方法,对基层医疗单位预防训练伤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杨道元;赵刚;席启;赵宏彪;孙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补锌对新兵血浆ACTH水平及耐寒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锌对寒区新兵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及耐寒的作用.方法:选西北某部集训期新兵54人,分为普食对照组(25人)和普食加锌组(29人,每人补锌30 mg@d-1),25d补锌前后,分别测定冷暴露4 h后血浆促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血浆锌浓度以及冷暴露4 h前后直肠温度、胸部皮温等.结果:膳食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战士热能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取量基本满足要求,锌摄入量为12.5 mg,补锌后战士冷暴露后ACTH水平为(536±50)ng@L-1低于补锌前的(710±33)ng@L-1和对照组相应时间的(690±45)ng@L-1,(P<0.05).血清锌水平没有明显差异.补锌后、冷暴露后,直肠温度和胸部皮温下降的幅度分别为(0.62±0.04)℃和(0.54±0.01)℃,低于实验前的(0.80±0.08)℃和(1.05±0.09)℃,(P<0.05).结论:适量补锌可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作者:陈景元;董兆申;陈耀明;蒙晓泽;高双斌;齐宗利;刘文韬;雷体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NF-κ B信号传导通路

    NF-κ B(nuclear factor κ B)属于Rel蛋白家族.静息状态下,NF-κ B蛋白二聚体与抑制蛋白I κ B结合成三聚体而滞留于胞浆,胞外刺激可以通过降解I κ B而激活NF-κ B,后者以二聚体进入胞核发挥其功能.IKK(I κ B kinases)是NF-κ B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性激酶,不同的刺激信号,不同细胞种类的NF-κ B激活的具体信号通路不尽相同.NF-κ B参与一系列基因表达的调控,与免疫反应、应激反应、炎症的发生及细胞凋亡有关.为此,本文对NF-κ B与I κ B蛋白、NF-κ B活化及信号传导体系、NF-κ B的生物学作用及NF-κ B的临床应用前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一概述.

    作者:陈良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院校伙食保障社会化卫生防疫工作探讨

    目的:了解伙食保障社会化后饮食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现状,探讨社会化后降低肠道疾病发病率,进一步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的措施.方法:以学院97名饮食从业人员为对象,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卫生知识普及率正确回答半数以上问题者不超过60%;卫生知识知晓率低,不同文化程度及是否接受过上岗前培训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卫生法律意识淡薄.结论:强化卫生防疫部门职能作用,提高饮食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和卫生法律意识刻不容缓.

    作者:袁定富;匡永铭;唐凤鸣;黄长蓉;陈金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615名军校学员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蠕形螨是一类永久性寄生的条件致病螨.鉴于蠕形螨集体感染多发生在集体生活的单位,故于2000年6月,对我院部分学员蠕形螨感染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范丽娜;杨新华;谢明;杨光辉;刘宝文;孙晓丽;江源;钟利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某部摩托化行军卫勤保障特点与做法

    目的:探讨部队摩托化行军中的卫勤保障特点及规律,保障摩托化行军任务的完成,为维护部队战斗力服务.方法:采取跟训与伴随机动结合,保障与探索总结摩托化行军卫勤保障特点与规律结合的方法,在实践中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障建议.结果:由于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了摩托化行军任务的完成,并取得几点经验:(1)周密计划,充分准备,主动预防是保障好摩托化行军的前提;(2)健全制度,狠抓落实,强化管理是搞好摩托化行军的有力保证;(3)掌握疫情动态,把握防病主动权是保障好摩托化行军的必要措施.结论:探索总结出的摩托化行军卫勤保障特点与做法,对指导部队做好摩托化行军卫勤保障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丁启龙;李进;周传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快速检测结核抗体的免疫层析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研制一种快速检测结核抗体的新方法,提供基层卫生单位使用.方法:应用胶体金合成技术和免疫层析原理进行研究,建立检测结核抗体的免疫层析法.结果:胶体金颗粒直径约20nm,大小均一,分布均匀;SPA适用量为10μg@ml-1;佳抗原包被浓度为1 mg@ml-1;选择美国Millipore公司0.45 μm的硝酸纤维素膜的蛋白吸附性能为好.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建立的免疫层析法同ELISA法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核抗体的相符率达96%(P>0.05).经稳定性和重复性检测试验,连续观察半年,检测结果不变.结论:快速检测结核抗体的免疫层析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特异和稳定的特点,非常适合基层卫生单位常规检测应用.

    作者:王志斌;曾年华;李兴国;王珊珊;刘志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驻杭某部炊事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为了解部队炊事人员的健康状况,我们于2001年4月对某部炊事人员进行了甲肝、乙肝和丙肝感染标志物检测及肝功能和肠道菌群(粪便培养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霍乱弧菌)检查.

    作者:董厚彬;金保中;吴景清;沈瑛;沈丽敏;周正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半饥饿状态下复合电解质维生素对实验性热应激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半饥饿状态下补充复合电解质维生素对实验性热应激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大鼠进行二周或三周半饥饿热暴露试验,复合电解质维生素以饮料形式作为干预,以饮水作为对照,观察死亡情况以及外周血电解质浓度、丙二醛水平、SOD与GSHPx活性和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干预组半饥饿动物热暴露后的死亡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对照组、干预组热暴露后的死亡率分别为75.0%和33.3%(P<0.01),大鼠分别为71.4%和12.5%(P<0.01);复合电解质维生素对大鼠血电解质浓度、MDA水平、GSHPx活性和内毒素水平也有干预作用,对照组、干预组热暴露后血钾离子浓度分别为(5.7±0.3)和(6.3±0.4)mmol@L-1(P<0.05),镁离子浓度分别为(1.5±0.2)和(1.7±0.1)mmol@L-1(P<0.05),磷离子浓度分别为(2.7±0.2)和(3.0±0.3)mmol@L-1(P<0.05);大鼠对照组、干预组热暴露后血MDA水平分别为(45.37±14.13)、(33.90±5.54)mmol@L-1(P<0.05),GSHPx活性分别为(180.32±5.75)和(189.67±3.45)mmol@L-1(P<0.05),内毒素分别为(35.8±3.4)和(31.8±2.0)×10-3 U@ml-1(P<0.05).结论:半饥饿状态下补充电解质维生素具有显著的抗热应激作用.

    作者:郭长江;杨继军;韦京豫;李云峰;蒋与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2001年7月9日20时许,我校暴发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系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保生;沙宝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 235例舰艇官兵外科和皮肤科门诊病例分析

    为了解舰艇官兵外科和皮肤科疾病发病情况,我们对1998~2000年门诊接诊的1 235例舰艇部队官兵外科及皮肤科疾病进行了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纪学武;赵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原驻训对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

    为了解高海拔驻训对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于2000年对某部高原驻训官兵进行了调查.

    作者:段小晏;曾述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海拔3 680 m体力活动时氧耗量及血氧饱和度的观察

    目的:观察高海拔地区体力活动时的氧耗量(VO2)、氧脉搏(VO2/HR)及血氧饱和度(Sa%)的变化.方法:受试者坐于踏车功率计上,以60 r@min-1连续踏车,每3 min递增25W,踏车至极量点后时停止,记录每个量级符合后5 s的心率,测量每个量级负荷后半分钟O2和CO2含量及Sa%,计算VO2和VO2/HR.结果:HR在100~170 b@min-1,VO2随HR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Y=106.4208-0.1928 X r=0.9936,P<0.01),HR为100~130 b@min-1时,VO2/HR也随HR的增加而增加;HR增加到140~170 b@min-1,VO2/HR不但不增加反而减少;Sa%随HR的增加而呈线性减少(Y=104.964-0.1821 X r=0.9981 P<0.01);Sa%亦随VO2的增加呈线性减少(Y=104.9608-25.142 X r=0.9928).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增加了人体生理负荷,造成体力活动时氧耗量的增加,血氧饱和度下降,这可能是造成人体在高原劳动能力下降的原因.

    作者:张芳;王伟;王能才;仇留喜;黎红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西藏泽当镇藏、汉居民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与患病情况调查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流行区,随着流行因素不断改变,各地人群感染与发病率有着各不相同的变化.

    作者:李宏;李党生;彭顺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海训应激对某部陆军士兵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了解海上训练应激对陆军士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SCL-90量表对参加海训的陆军士兵进行心理测试分析.结果:陆军士兵参加海训1个月时,其诸多因子分显著高于海训前得分.海训过程中北方籍士兵的忧郁(1.93±0.55)、焦虑(1.92±0.62)和恐怖(1.63±0.63)因子分显著高于南方籍士兵同因子分(1.77±0.71、1.70±0.63、1.51±0.60);独生子女士兵忧郁(1.97±0.61)、焦虑(1.94±0.58)和偏执(1.60±0.58)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士兵同因子分(1.76±0.62、1.70±0.65、1.49±0.52);一年兵躯体化(2.08±0.68)、焦虑(1.87±0.66)、恐怖(1.62±0.53)因子分显著高于二年兵的同因子分(1.96±0.59、1.75±0.61、1.53±0.47);步兵、装甲兵躯体化、恐怖、忧郁因子分显著高于炮兵.结论:高强度海训应激可使军人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北方籍士兵、独生子女士兵、一年兵及步兵和装甲兵对海训应激的心理反应较大.应针对不同士兵对海训应激的心理反应特点,做好心理教育和心理调节工作.

    作者:李权超;何英强;戴忠友;曾岚;蒋忠军;李兴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细菌学改变的研究

    目的:为高温高湿环境下火器伤后软组织清创的时机、方法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HHE)组和常温常湿(OE)组,于火器伤后0、4、6、8、12、24h进行大体情况、细菌学定量和定性变化等指标的检测.结果:伤肢肿胀、组织坏死和动物死亡时间,HHE组均较OE组提前及严重.细菌学定量检测HHE组火器伤伤道细菌数在同一时间点比OE组高,OE组12 h细菌数目达到可引起感染的临界数值,而HHE组8 h时细菌数即达临界数值.细菌定性检测,两组弹道局部均为表面菌群;血液中OE组只有表面菌群,HHE组除表面菌群外还有肠道菌群.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火器伤后细菌繁殖快,感染时间提前且严重,肠道细菌容易入血,因此处理更应强调尽早、彻底的清创和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作者:魏宽海;裴国献;赵东升;郑磊;王前;罗炳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预防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