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航;王辉;杨树东
目的:探究中医情志护理对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子宫肌瘤需择期行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于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2组均护理2周。护理结束后,对比护理前后消极焦虑心理的改善情况并计算有效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统计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消极、焦虑症状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 ﹤0.05);且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对术后护理满意率为87.5℅,对照组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异常有情志疏导作用,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消极焦虑心理,提高患者对术后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董丹辉;付寒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孙卓君教授认为,女性不孕与肝肾二脏关系为密切。肾精不足为本病之根本,肝失疏泄是卵子不能排出的重要原因。治疗宜补益肝肾、疏肝活血、调理冲任。提出以调补肝肾为治疗大法,即以补肝肾为中心、调经、辨证施治,配合心理开导、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思路。
作者:高敏;刘慧聪;徐莲薇;李晶;孙卓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松肌正骨术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46例脊源性类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牵引联合双氯酚酸钾和地巴唑口服治疗,观察组单纯采用松肌正骨术治疗。结果对照组治愈5例,好转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5.2℅,观察组治愈18例,好转5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松肌正骨术治疗脊源性类冠心病综合征,能减轻各型症状,改善颈肢体功能。
作者:张大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荣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包括常规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肝荣汤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胆红素代谢调节因子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总有效率65.7℅,治疗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指标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指标下降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 HO-1及 BLVRA 在治疗后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荣汤治疗慢性乙肝具有上调 HO-1及 BLVRA 表达,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的作用。
作者:唐世霞;李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6例 MHD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透析组(对照组)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治疗组),各13例,2组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时间为4.5~5 h /次,每周2~3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每2周进行1次血液灌流,灌流时间为2~2.5 h,完毕后再进行血液透析2 h,疗程均为3个月。对比 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钙(Ca2+)、磷(P3+)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 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 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治疗3个月后,2组 SCr、BUN、P3+、Ca2+均有所下降(P ﹤0.05),但 SCr、BUN 比较,P ﹥0.05,P3+、Ca2+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 MHD 可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改善残余肾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赵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姜德友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女子七七,肾气渐衰,肝肾同源,肾虚则肝血不足而致其疏泄功能减退,气机郁结不畅;女子以肝为先天,妇女易情绪波动,善思而喜悲伤,加之社会压力加大等诸多内外环境的影响,日久则肝郁、肾之阴阳失调,并且常常累及心、肾、脾等脏。对于本病的治疗,应重视从肝论治、调补肾之阴阳,同时兼顾他脏。
作者:刘彤彤;姜德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肝功能及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胆囊结石行 LC 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同期胆囊结石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手术。于术前1 d,术后第1、5天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 C-反应蛋白(CRP)、血糖(BG)、皮质醇(Cor)、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术后第1 天各指标比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 5天各项指标低于第1 天,基本恢复到术前1 d 水平(P ﹤0.05),观察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第1 天各指标明显比术前升高(P ﹤0.05),术后第 5天各项指标低于第1 天,基本恢复到术前1 d 水平(P ﹤0.05),观察组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胆囊结石行 OC 和 LC 治疗,在同等条件下,LC 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及肝功能损伤程度明显小于 OC,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闫长红;许艳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膜性肾病属本虚标实证,脾肾两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湿热胶着成瘀、痰瘀互结是发病的重要病机环节,治疗上应在辨证的基础上强调活血清利。雷公藤具有抗炎、抑制免疫、保护足细胞等多靶点效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从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及研究进展证明:祛风通络、益气清利活血法治疗膜性肾病具有可行性。
作者:佘阿敏;盛梅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祛脂生发胶囊治疗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用祛脂生发胶囊治疗,对照组用养血生发胶囊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48.33℅。2组比较,P ﹤0.05。结论祛脂生发胶囊治疗脂溢性脱发,具有健脾利湿、祛脂、补肝益肾、涩精固本生发之功。
作者:高险峰;李春禄;王龙;杨樱;徐百灵;杨艳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医经典《伤寒论》的博士、硕士、本科教学、临床与研究工作,从中医药高校教学角度应分为三级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提倡:本科重基础,使学生接受与理解,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硕士重提高,使学生掌握与活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博士重创新,使学生提高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能力,教师提供思路、学生结合专业创新。目前国内外同类研究报道尚属首次。
作者:金东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如何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挥其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是习近平提出并多次强调的一个重要命题。通过借鉴冯友兰先生研究建构中国哲学的思维向路,提出了要善于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从头讲”“挑着讲”“对照讲”“应时讲”“出去讲”的实现路径,对于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参照价值。
作者:席岫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膝痛洗剂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膝骨关节炎患者40例,采用膝痛洗剂熏洗(银花藤、络石藤、草乌等)及口服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疼痛、肿胀、功能活动、压痛、畏寒肢冷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肿胀、功能活动、压痛、畏寒肢冷等指标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92.5℅。结论膝痛洗剂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骨关节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压痛、畏寒肢冷等症状。
作者:陈浩;倪向阳;陈金晶;陈旭;朱干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草苁蓉为列当科草苁蓉属植物,寄生草本,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地区,天然分布极少,此外在俄罗斯、日本和朝鲜等地亦有分布。具有补肾壮阳,润肠,止血的功效,被称为“不老草”。具有抗动脉硬化、促智和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在开发治疗老年疾病方面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作者:张航;王辉;杨树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解郁方配合心理干预及八段锦功法锻炼改善围绝经期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解郁方联合心理干预及八段锦运动功法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抑郁症状患者30例,并设对照组30
作者:索兰宏;于红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内镜诊疗时行无痛麻醉的安全性和护理体会。方法对4835例老年患者行无痛麻醉进行内镜诊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行多功能监护及诊疗意外抢救准备。结果4835例老年患者均顺利完成诊疗,1例患者因呼吸道有感染病史术后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脱离危险。结论无痛内镜诊疗在老年患者中应用安全和舒适,但术前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科学的防范措施能减少诊疗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芳;初春梅;李长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六磨汤加减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腹胀和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2例患者按双盲法分为2组,治疗组75例用六磨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7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通气正常率分别为84.3℅,55.2℅,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2.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六磨汤可明显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腹胀、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韩嵩;孙玉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总结分析《运气论奥谚解》《圆运动的古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探讨与新思考》等多部文献,认为六气命名的缘由主要与地支、阴阳太极理论以及阳气的圆运动和大气燥湿等有关。梳理相关文献中关于六气与地支、阴阳太极,六气与阳气的圆运动以及六气与燥湿之间的关系,可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六气,进而共同促进中医学的复兴。
作者:林炜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治疗 IgA 肾病(IgAN)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洛丁新组,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口服 BSA 和尾静脉注射 LPS方法建立 IgAN 大鼠模型。观察给药8周后大鼠各时相尿红细胞计数、24 h 尿蛋白定量(UT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大鼠24 h UTP 均有所下降,其中中药中剂量组下降为显著(P ﹤0.05);中药各治疗组尿红细胞计数明显减少(P ﹤0.05),以中药中剂量组减少显著(P ﹤0.01);洛丁新组尿中红细胞计数无下降(P ﹥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 TNF-α、IL-6均明显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中 TNF-α、IL-6明显减少(P ﹤0.05),以中药中剂量组疗效显著(P ﹤0.01)。结论补肾健脾、解毒利咽法能降低 IgAN 模型大鼠血尿、蛋白尿,减少血清中TNF-α及 IL-6的含量。
作者:王银萍;张冬梅;王宏安;张洪宝;张守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医临床个体化治疗及中药复方治疗的特性均为判断中药不良反应带来一定的困难。为弥补通过实验室检测和数据库检索判断药物不良反应的不足,基于具体的案例分析,强调从患者临床表现的变化中捕捉中药不良反应的可能信息并加以确证与防护,即停药观察法、减量观察法、大剂量观察法(近于减量观察法)、动物药观察法(近于停药观察法)、既往用药史观察法及“留观”观察法等判断中药不良反应的方法。
作者:蒋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对陈修园《南雅堂医案》中36个中风医案的症状、病因、病机进行整理和分析,总结陈氏对中风医案的诊断与辨证规律。陈氏认为中风的病因以六淫为主,病机主要为津液代谢失常、邪正盛衰和阴阳失调,提出中风分真中风与类中风。并提倡辨证中风应当重视病因、病机、病证,以虚实、标本、内外立论,辨闭脱当分阴阳,对中风常证、急证、变证的辨证提出了独道见解。
作者:钟名天;杨朝阳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