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伟;李亚军
目的 探讨补肾健骨汤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组进行临床分析,对照组46例,于手法复位或手术治疗后给予迪巧和维生素D进行口服,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健骨汤(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淫羊藿等)进行治疗,6个月后进行骨密度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骨密度上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为8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健骨汤可明显增加患者的骨密度,有效缓解骨折所导致的胸腰部疼痛、局部畸形及活动受限程度,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刘志钧;李俊英;李中平;熊爱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通脉散湿敷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流量(AVFB)不足的效果.方法 选择维持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发生血流量下降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通脉散外敷法)15例与对照组(喜疗妥局部热敷法)15例.治疗10 d后通过对内瘘泵控检查方法和听诊、触诊血管杂音增强判断血管狭窄、血流量、硬结软化、增强血管杂音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改善瘘管狭窄、血流量、硬结软化、增强血管杂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脉散湿敷法能改善瘘管狭管、增加血流量、软化硬结,对改善自体动静脉内瘘泵控血流量不足效果优于喜疗妥局部涂擦法.
作者:杨欣;宫雪梅;周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曾庆明教授认为,脾常不足,阴易耗损是当前我国幼儿的普遍生理特点,是便秘发生的病理基础.时下儿童不良的饮食、排便、运动习惯改变是导致便秘发生的诱发因素.临证善用活血润燥生津汤(药用柴胡、白芍、枳壳、甘草、熟地黄等)加减治疗,活血润燥生津.用于小儿燥热内结,伤津耗液之便秘.
作者:袁媛;曾庆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黄芪、苦参、知母3药合用及两两配伍对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96孔培养板培养肝癌SMMC-7721细胞,分别经中药配伍方作用后,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黄芪、苦参、知母3药合用对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黄芪、苦参、知母3药合用能明显诱导肝癌细胞坏死,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药物诱导肝癌细胞坏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芪、苦参、知母配伍方可通过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坏死发挥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作者:万凌峰;薛博瑜;柳璋璞;陈四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药熏蒸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热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中药汤剂口服联合中药(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等)熏蒸法治疗,对照组单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疗程12周,采用PASI评分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后2组PASI积分均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熏蒸法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良好的镇静、止痒、安抚作用,显著改善患者的瘙痒症状.
作者:卞青;蔡希;唐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医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与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侵袭,痰瘀凝滞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中药外用药多具有强筋健骨、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功.研究证明,外用中药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骨内压,提高自由基清除剂(SOD)活性,保护关节软骨.主要方法有中药外洗、中药熏蒸、中药热敷、中药熨烫、中药贴敷、中药离子导入等.
作者:吴乙忠;李晓婷;张喜娟;甘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前治疗陈旧性肛裂手术目的在于松解痉挛肌组织,恢复局部血液循环,减少术后并发症.内括约肌切断术仍是肛裂手术的金标准,目前,对于手术中切口位置的争议仍多集中在后位与侧位,内括约肌切断范围及长度与术后风险相关,术后创面开放还是闭合直接影响手术疗效.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肛裂仍存在一定风险,需要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及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张海岩;顾立群;石丽;茅闻婧;陈琳;肖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徐晓东认为,气阴不足型久咳多以“无痰”“白痰”“黄痰”为特点,病因不外有内外合邪和正虚邪恋两端.临证以祝味菊“激发人体自然疗能”学术思想为指导,以调整机体气阴不足为本,以冯楚瞻名方全真一气汤为基础方,酌以利咽、化痰、止咳,并配合活血化瘀之法,治疗久咳,能咳止痰消.
作者:贾春平;徐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法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早中期患者尿液足细胞标记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型的糖尿病肾病早中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控制血压血糖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当归补血汤,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尿液足细胞标记蛋白的变化.结果 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尿液足细胞标记蛋白等方面,治疗组作用比对照组更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法能有效改善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作者:钟丹;延卫东;黄宇清;陈根云;王娟;江嘉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水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ED患者98例,随机分成水针加针灸加中药组(A组)49例,针灸加中药组(B组)49例,依据勃起功能国际问卷表5记录治疗前后各项问题得分数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3个月治疗后A组在问卷表得分数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总显效率为89.06%,B组总显效率为62.50%;且治疗后A组ⅢEF-5积分提高明显优于B组.结论 水针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可明显提高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延长针灸针感的持续时间,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蒋平;戴宁;李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下肢多发性骨折早期诊断及内固定治疗的意义.方法 选取87例下肢多发性骨折患者,除常规检查外,采用仔细全面的检查方法,防止漏诊、提高早期诊断水平;采用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分析不同时间、不同内固定方法的利弊.结果 87例中,71例疗效优良,1例死亡,15例疗效差;截肢1例,术后感染1例,畸形愈合2例,延迟或不愈合6例,关节僵硬或强直3例,内固定物断裂1例,去内固定后再骨折1例.结论 下肢多发性骨折早期诊断及内固定治疗能够减少多发骨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明显减少全身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哈秀民;徐九峰;李玉祥;闻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原因以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探索麻醉恢复室安全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本院麻醉恢复室所收治的5 156例术后患者进行病情记录、分析,统计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例数.结果 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并发症1 093例(21.20%),其中呼吸系统并发症441例(8.55%),循环系统并发症504例(9.77%),神经系统并发症25例(0.48%),其他123例(2.39%).结论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观察,针对患者的不同护理需要,与其建立和谐的互动关系并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将并发症的危险程度降低,保证患者安全平稳的度过麻醉恢复期.
作者:周月辉;宿颖岚;李涵葳;赵雷;周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药浸泡联合改良式背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顽固性早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于术后采用自制中药制剂(细辛、丁香等)浸泡,1剂/d,3个月为1疗程,对2组疗效进行对比并评价.结果 对照组显效39例(60.9%),好转6例(9.3%),无效19例(29.6%)总有效率70.2%;观察组显效48例(75.0%),好转12例(18.8%),无效4例(6.3%),总有效率9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中药方剂浸泡联合改良式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顽固性早泄,选择麻醉神经纤维,降低敏感闽值,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王涛;吴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方剂结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湿热发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方剂(茵陈、栀子、大黄、炒白术、连翘等)加减治疗,共治疗8周,对照组只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BIL、ALT、PT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中药方剂结合西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湿热发黄证型,能清利湿热退黄,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症状.
作者:李凯杰;刘玉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牙周超声洁治术治疗牙周炎后对患者牙本质敏感(DH)发生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超声洁治术治疗的轻、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各40例(为轻、中、重度组),对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5 min,治疗后3、7d行温度试验,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对患牙敏感度进行评估,以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牙本质敏感发生情况;并对比3组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以观察超声洁治术对牙周炎的治疗效果.结果 3组治疗后3dDH发生率、VAS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5min、治疗后7 d DH发生率、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DH发生率、VAS评分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5);重度组患者治疗前、后PD、BI、PLI均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5),中度组各项指标亦高于轻度组(P<0.05);3组治疗后3d牙本质敏感发生率及VAS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治疗后5min(P<0.05);治疗后7d牙本质过敏发生率及VAS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PD、BI、PL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超声洁治术治疗本症疗效显著,但短时间内可加重牙本质敏感的发生,术中对牙龈退缩的患者治疗后应及时进行脱敏治疗.
作者:王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自先秦到明清外感病因学理论经历了数个不同发展时期.《内经》《难经》这两部经典著作总结当时及以前的医学理论,为外感病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医外感病因学在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中迅速发展,并在隋唐年间有所变化,但此时以伤寒为病因的地位仍未改变.外感病病因学的发展突破于宋金元,对传染病有了部分认识.明清时期,随着疠气学说的提出,外感六淫说和疠气学说共同构成了中医外感病因学,令中医外感病因学全面完善.
作者:邓力;聂娇;陈孝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有内、外因之分,内因责之于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内伏,外因责之于感受外邪,饮食、情志失调等,外因触动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痰气搏结于气道,肺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而出现喘息.主要病位在肺,治疗上以治肺为主.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上下相应,肺气郁滞不降,则大肠腑气不通,肠腑气机壅滞又会进一步影响肺的肃降,因而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通腑法可较快缓解喘息.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辅助使用通腑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姜玉;王明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风的病因可概括为动脉的损害、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动力学异常、血液成分异常及一些继发因素等.肿瘤患者的凝血活性增加、血管壁损伤和血管阻塞、血小板异常、纤溶系统异常和抗凝活性减弱等病理变化使患者机体处于易发血栓状态,而致中风.肿瘤早期多隐匿,症状不明显,可以血栓性疾病为首发疾病,临床中尚有部分中风病因不明确.明确隐匿性肿瘤形成静脉血栓的机制,结合中风的病因,可指导临床对无明显诱因中风的病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无明显诱因的中风患者可考虑是否由隐匿性肿瘤所致.
作者:张丽;赵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芪芍健脾口服液对花剥苔哮喘患儿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花剥苔小儿哮喘患儿,采用随机对照方法,以芪芍健脾口服液为治疗组34例,槐杞黄颗粒为对照组28例,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gG、IgA、IgM、IgE、补体C3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Ig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gG、IgM、IgE、补体C3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芍健脾口服液可升高外周血IgA,对免疫功能低下的哮喘患儿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黎;刘华;孔令万;姚俊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伸筋草配方颗粒和伸筋草水煎液2种剂型在镇痛、抗感染方面的差异.方法 取伸筋草配方颗粒和水煎液分别灌胃给药,采用小鼠热板法、小鼠醋酸扭体法以及小鼠耳肿胀法,比较2种剂型的抗感染、镇痛活性.结果 伸筋草配方颗粒及其水煎液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具有镇痛、抗感染的药理作用(P<0.05),并且2种剂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伸筋草配方颗粒和水煎液2种剂型具有镇痛、抗感染等药理等效性.
作者:李艳杰;王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