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羟色胺及其相关代谢物与运动性中枢疲劳

李海燕;方剑乔

关键词:5-羟色胺, f-TRP, 5-HIAA, 运动性中枢疲劳
摘要:5-HT作为脑内重要神经递质,参与机体情绪、食欲、睡眠等多项生理功能的调节,又与运动性中枢疲劳发生息息相关.康复理疗是运动疲劳恢复手段之一,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运动员竞技状态的提高有良好效果.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治疗继发性肛周湿疹60例临床观察

    我们于2004年10月~2008年7月,对120例因肛门部疾病引起的肛周湿疹病人分组采用药物、手术综合治疗(B组)及单纯药物治疗(A组)两种方法,进行疗效观察,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振;张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将77例分为治疗组47例,用中药局部熏洗配合常规抗风湿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常规抗风湿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近期控制10例,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9.4%,对照组近期控制5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结论 中药熏洗操作简便,与内服药物相配合,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晖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关节液中IL-6、LDH含量与骨关节炎诊断研究

    目前对于骨关节炎(OA)标记物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常见的标记物有:氨基葡聚糖(GAG),Ⅱ型胶原前肽,各种细胞因子(IL-1,IL-6,TNFα等),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乳酸脱氢酶(LDH),透明质酸(HA)等等.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乳酸脱氢酶(LDH)作为临床检验常用指标,可操作性较强,经济性好,在OA的诊断中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作者:沈鹏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温化汤对慢性肾衰消化道症状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温化汤治疗慢性肾衰消化道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温化汤,对照组30例,加用尿毒清颗粒,2月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变化及治疗前后肾功能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症状得分和肾功均显著下降(P<0.05),但治疗组BUN和Scr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缓解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 温化汤对慢性肾衰消化道症状有可靠疗效.

    作者:金长川;栾仲秋;张传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瓜蒌瞿麦丸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瓜蒌瞿麦丸对于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加服瓜蒌瞿麦丸,对照组15例单纯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连续观察2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结论 瓜蒌瞿麦丸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有效.

    作者:陈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药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管内凝血的研究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血管内凝血机制主要有4个方面,SANFH引起的血栓前状态,SANFH引起的血流变变化,SANFH引起的血脂和纤凝异常,SANFH引起的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变化.中药从辨证的角度能改善SANFH引起的血栓前状态、血流变变化、降低血脂,调整纤凝异常,升高NO,降低ET含量.

    作者:张友健;周正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健脾温肾镇静安神法治疗老年慢性腹泻30例

    目的 总结健脾温肾镇静安神法治疗老年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患者均采用中药辨证施治,每日1剂,分2次服用.15 d为1个疗程,连服2个疗程,评定疗效.结果 治愈18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0%.结论 健脾温肾镇静安神法治疗老年慢性腹泻,可提高机体抵抗力,疗效肯定.

    作者:杨振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分析

    采用文秋芳的语言学习动机、观念和策略测量量表对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网络环境下的学生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在学习动机、观念和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差异,探讨其原因以及在英语教学上的启示.

    作者:曾海苹;郑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研究中的运用初探

    中医学界的研究者正在快速积累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对获得有价值的新发现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这些数据的规模、噪声和高维性,传统的方法常常不适合分析这些数据集.数据挖掘技术为探查和分析中医高维的数据类型提供了令人振奋的机会.

    作者:李垠含;石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足部牵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43例

    目的 观察足部牵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利用足部牵引锻炼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结果 治愈30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8%.结论 足部牵引锻炼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仍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Ⅰ期根治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80例

    目的 观察和评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I期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病例分成I期根治性手术组(治疗组)和单纯切开排脓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随访术后1年内的脓肿复发和肛瘘发生情况,评价I期根治性手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术后形成肛瘘需再次手术者1例,对照组27例,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术后1年内复发者1例,对照组8例,两组比较(P<0.01).结论 Ⅰ期根治术治疗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较单纯切开引流术存在明显的优越性,能明显降低术后脓肿的复发率和肛瘘的发生率,降低了再次手术的机率.

    作者:房翔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

    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总结近年来采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从内治与外治方面对其进行总结、阐述.结果 详察病因,谨守病机,辨证论治,不论采用内治法还是外治法均能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

    作者:吕俊;何贵翔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医基础相关课程优化整合的调查分析与探讨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及<内经>均为中医基础的相关课程.这三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多有交叉、重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探讨重新优化整合这三门课程,使三门课程的联系及分工更为合理.并对三门课课程优化整合的必要性及优化整合三门课程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迎辉;张立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挂线疗法在高位肛瘘中的应用

    高位肛瘘的治疗难点在于根治瘘管和保护肛门功能难以两全,挂线疗法是目前临床应用多的治疗高位肛瘘的手术方法,从总结挂线用线与疗效的关系,分析国内外高位肛瘘引流挂线复发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在临床运用时应视具体情况选择挂线方法和材料.

    作者:赵航;钱海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模型的制备及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

    目的 建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大鼠模型,并观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48只,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MCI模型组、针刺百会组、针刺非经穴组,每组12只.采用周振华等研制的重度颈动脉狭窄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大鼠模型并加以改进,造模后并采用电针治疗,应用Morris水迷宫观察造模前后及治疗后大鼠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 造模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CI模型组、针刺百会组及针刺非经穴组大鼠其潜伏期明显延长,呈显著性差异(P<0.05),穿越平台的次数减少(P<0.05),提示结扎双侧颈动脉可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造成了影响.结论 结扎双侧颈动脉可导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造成了影响.

    作者:周晓密;郑杰;郭小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肿瘤研究领域中进展快.随着肿瘤细胞的发生,肿瘤患者体内某些蛋白质会发生上调或下调,或产生新的与肿瘤关联的异常蛋白,而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描绘出患者体液中所有蛋白质表达情况.

    作者:孟庆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7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0例ASO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活血通脉方剂,水煎服,1剂/d,配合凯时10 μg/d,静点;对照组仅行凯时静点治疗.用药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42.55%,总有效率95.74%;对照组治愈率26.09%,总有效率86.96%,两组治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ASO行之有效,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姜凯;黄丽秋;高凯;林忠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的临床护理

    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C型臂监控下,用穿刺针穿刺到椎间盘的髓核部分,在微电脑的控制下将椎间盘汽化,达到减小椎间盘压力,使髓核缩小,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作者:张亚懋;孙化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论基因与体质的相关性

    现代研究证明,人类基因多态性在阐明人体对疾病毒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以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为核心的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体体质与疾病的关系.深入了解基因与体质的相关性,将基因研究引入中医体质研究,必将把中医体质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着重在基因与体质的形成、体质类型的多样性、体质治疗学以及体质量表等方面论述基因与体质的相关性,为基因与体质相关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孙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肝性脑病中医药研究概况

    中医学认为,肝性脑病病因为感受湿热外邪或饮食不节或染蛊惑疫病等.多数医者认为本病是由于病程迁延日久难愈,而致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气机逆乱,甚至阴竭阳脱,邪扰心营,瘀热痰湿蒙闭心窍而致.运用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专方专用、经验方应用等治法,对肝性脑病疗效显著.

    作者:涂燕云;张金良;耿高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