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味觉辨证施治应注意的问题

吴雪彪

关键词:味觉, 口淡, 口涩, 辨证施治
摘要:味觉异常,是脏腑气血失调的外在反映,以脾胃病证多见.常见的有苦、淡、甜、酸、涩、咸、辣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国际中医教育发展状况研究概述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教育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上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近15年中医教育在国际相关国家状况的研究论文的整理与归纳,发现这些国家的中医教育均各具特色.进一步研究其特点及差异,对于提高国内中医教育质量,促进国际中医教育的交流,以及发展中医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颖;张学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药加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是引起膝关节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笔者自2006年3月~2008年6月采用中药加小针刀治疗4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敬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味觉辨证施治应注意的问题

    味觉异常,是脏腑气血失调的外在反映,以脾胃病证多见.常见的有苦、淡、甜、酸、涩、咸、辣等.

    作者:吴雪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药足浴临床应用小结

    足浴是传统外治法中的一种,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疗效确切,具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近年来随着人们绿色保健意识的增强,中药足浴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王丹;李春艳;史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药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管内凝血的研究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血管内凝血机制主要有4个方面,SANFH引起的血栓前状态,SANFH引起的血流变变化,SANFH引起的血脂和纤凝异常,SANFH引起的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变化.中药从辨证的角度能改善SANFH引起的血栓前状态、血流变变化、降低血脂,调整纤凝异常,升高NO,降低ET含量.

    作者:张友健;周正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综合治疗继发性肛周湿疹60例临床观察

    我们于2004年10月~2008年7月,对120例因肛门部疾病引起的肛周湿疹病人分组采用药物、手术综合治疗(B组)及单纯药物治疗(A组)两种方法,进行疗效观察,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振;张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过敏性咳嗽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区别

    目的 区分过敏性咳嗽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区别与内在联系,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 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实验室检查,分析过敏性咳嗽与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不同.结果 过敏性咳嗽与咳嗽变异性哮喘从起病、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为典型哮喘的先驱表现,而过敏性咳嗽并不是.吸入皮质激素有助于预防咳嗽变异性哮喘转变为典型哮喘.

    作者:张趁英;徐丽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和尿t-PA、PAI-1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血和尿t-PA、PAI-1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观察1组为单纯糖尿病患者14例,观察2组为微量蛋白尿患者20例,观察3组为大量蛋白尿患者26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2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和尿t-PA、PAI-1的含量.结果 各组血中t-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血中PAI-1水平较对照组增高,观察2组、观察3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1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尿中t-PA、PAI-1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尿t-PA含量在观察2组、观察3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1组与观察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患者尿PAI-1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t-PA和PAI-1含量在尿中的改变较血中更为明显,尿中t-PA和PAI-1含量直接与肾脏病变有关, 是一个反映肾脏局部血管损害的敏感指标.

    作者:梁文娜;李灿东;李西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糖尿病腹泻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障碍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和抗生素的广泛利用,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已明显减少,而糖尿病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危害日趋严重.糖尿病腹泻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胃肠功能紊乱的一种,与其他并发症相比,其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这类病人一般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重,而且由于病因错综复杂,给有效的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

    作者:李卉;刘芳;王常林;黄睿臻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证候标准专家问卷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证候标准.方法 根据文献研究的结果及专家回馈意见先后制订四轮问卷,向全国60名专家发送问卷调查.结果 发热、咳嗽、鼻翼煽动、气急喘促、痰色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19项指标为必备证候标准.结论 该方法是一种简洁、高效、科学的综合评价方法.

    作者:赵倩义;汪受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骶管给药治疗180例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退变与损伤导致髓核脱出于纤维环之外,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种病症.

    作者:孔玉英;贺淑文;孙化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运动损伤的中医保健疗法

    在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中,由于忽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常可发生扭伤、肌肉痉挛、骨折等运动损伤.中药外敷、针灸、推拿等疗法作为中医保健疗法在运动损伤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董利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输卵管妊娠四项评分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妊娠中应用四项评分法选择适应对象及监控病情的效果.方法 输卵管妊娠患者按输卵管妊娠四项评分法进行评分,值≤8分的患者纳入保守治疗4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甲氨喋呤+宫外孕Ⅱ号方)进行保守治疗并追踪治疗结果.结果 40例中,评分值4~5分的患者15例,保守治疗均成功;四项评分值6~8分的患者25例,保守治疗成功17例;中转手术治疗8例.成功率80%.结论 输卵管妊娠四项评分法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中选择保守治疗的适应对象及监控病情,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邰迎春;侯秀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服用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d;对照组30例,服用消心痛,10 mg/次,3次/d,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达93.3%,对照组73.3%,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心电图好转总有效率70.0%,对照组53.3%,两组比较(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稳定性心绞痛疗效确切.

    作者:张淑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中药新剂型不断涌现,中药注射剂,可静脉给药,起效快,疗效确切,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临床,但不良反应也时有发生,且逐年增多,也引起了人们的相应重视.

    作者:张玉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中医药治疗疣状胃炎的体会与思考

    疣状胃炎是一种在内镜下有特征性改变的胃黏膜病变,属于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按其临床表现可归入胃脘痛、胃胀等范畴,且多为虚实夹杂之证.中医药对疣状胃炎的治疗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作者:金振宇;徐进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瓜蒌瞿麦丸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瓜蒌瞿麦丸对于降低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加服瓜蒌瞿麦丸,对照组15例单纯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连续观察2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白蛋白排泄量明显降低,优于对照组.结论 瓜蒌瞿麦丸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有效.

    作者:陈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糖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中经络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血脂、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关系.方法 回顾315例急性脑梗死中经络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各型患者血清胆固醇(TC)、血糖(Glu)含量与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中风中经络证型与性别、年龄、血糖及血脂的关系.结果 阴虚风动证的患者胆固醇基本正常,而其他证型存在胆固醇升高,其中,痰热腑实证高,气虚血瘀证次之.不同分型血糖与正常组对照,阴虚风动证较正常组高,有统计学意义,其他4组与正常组比较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C与痰瘀气虚密切相关,血糖与气虚血瘀密切相关.

    作者:张同梅;张小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宋明理学知行观对中药理论发展的影响

    儒家文化与中医药学相互影响,宋明理学家的知行观对当时乃至后世中药学理论的发展亦产生深远的影响.正确、全面认识宋明理学与中医药理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宏观的社会学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医药学理论框架的构建,同时还有助于理清中医学与中国文化的脉络,溯本求源,古为今用.

    作者:张胜;秦竹;熊洪艳;马凤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慢性移植肾肾病中西医治疗研究

    慢性移植肾肾病(c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2thy,CAN)是导致移植肾晚期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多使用环孢素A、FK 506、霉酚酸脂等治疗CAN.随着祖国医学研究的进展,中医药在治疗CAN上已有理论和临床上的突破.CAN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正在走向成熟.

    作者:吴猛;张亚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