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山;黄永生
目的:总结血脂和血尿酸的关系.方法:对有关血脂与血尿酸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与归纳.结果:大部分作者认为血尿酸与血脂有密切相关性,且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且血尿酸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高脂血症是痛风发病的高危因素,而尿酸增高也是高脂血症产生的高危因素.
作者:倪忠根;曹克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眩晕是由风、火、痰、虚、瘀引起,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严重者可突然仆倒.临床治疗时多数医家多从肝论治,然导师盖国忠教授对眩晕的治疗多倚脾从痰论治,取得显著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旋静;盖国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IgA 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 IgA 沉积或以 IgA 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病,以反复发作的肉眼和(或)持续的镜下血尿为特征,确诊依靠肾活检.关于 IgA 肾病的中医卉究在病因病机、证候分析、证型与病理、中医药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就 IgA 肾病中医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郭宏章;邵丹;郑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国古代人体解剖学,从研究方法上看,是用解剖学的发现作了非解剖的解释;解剖学知识用非解剖方法获得;还用非解剖的概念比附于解剖.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对人的脏腑解剖,为藏象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研究意义看,对中医理论的形成和早期的临床实践起过一定的指导作用,但随着医学的深入发展,对中医理论和临床的指导作用则逐渐分离与淡化.
作者:张颖;薛益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将1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80例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80例予慢心律治疗,6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 47.5%,总有效率 80.0%.对照组显效率51.3%,总有效率91.3%,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疗效确切,且无毒副作用.
作者:刘维君;王作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对清代著名温病学家熊立品<治疫全书>的医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及整理,认为<治疫全书>中辨证论治疫病的思想主要遵从吴又可治疫理论,明辨伤寒与瘟疫;同时对春温的阐述颇具特色.对当今临床辨证治疗研究瘟疫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温病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作者:苏颖;鞠煜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补肾通淋汤治疗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给予补肾通淋汤水煎剂 200ml,2次/d口服,对照组48例,给予舍尼亭(酒石酸托特罗定)2mg,2次/d 口服.结果:治疗 4 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7.5%,对照组总有效率 70.83%,P<0.05.结论:补肾通淋汤治疗女性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症安全、有效.
作者:李春艳;周健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笔者运用清热调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40例,取效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李宁;张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总结葶苈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为指导有效成分研究提供了文献依据.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对葶苈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毒理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葶苈子的不同化学成分,决定了不同的药理作用.结论:通过对药理作用和毒理作用的阐述,将更有利于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王妍;贡济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确定使用 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漆大姑的佳提取工艺.方法:因漆大姑中含有小极性活性成分,故考察使用 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出漆大姑中所含的小极性的有效成分.结果:CO2超临界萃取法能有效提取漆大姑中三萜类药性成份.结论:本提取工艺简便易行,方法准确.
作者:曹东东;徐雅娟;徐东铭;高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本病有明显的规律性,周期性,经行腹痛,经净则缓等特点[1].
作者:信靖;杨在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髌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6例髌骨关节炎膝关节镜清理术后的康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训练效果进行评分,以对疗效作出评价.结果:髌骨关节炎膝关节镜清理术后病人经康复治疗,随时间延长优良率升高,6个月时可达 93.97%.结论:康复治疗对提高膝关节镜手术病人的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闫惠鹏;郝东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中风,多由气血逆转,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外,以猝然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点.中风后遗症是脑血管意外遗留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塞、肢体偏身麻木等功能障碍.
作者:阴雨顺;孙丽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近年来,笔者应用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淋病性前列腺炎33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于下.
作者:李秀花;王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无痛胃镜检查患者术前准备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实施3种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有效地消除了患者恐惧、紧张、焦虑的心理,使患者在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检查.结论:护理干预对无痛胃镜患者检查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药清热解毒、化瘀扶正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 T 细胞亚群(TL-CFU)的调节作用.方法:观察30例SLE病人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以20例SLE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中药清热解毒、化瘀扶正法可提高SLE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结论:中药清热解毒、化瘀扶正法治疗SLE病人疗效肯定.
作者:聂大庆;荣大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冠心病是当代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而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根本措施.针对冠心病预防的策略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为冠心病的预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李玉春;李驰坤;魏晓光;张永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蒙药那如 3 味丸中新乌头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乌头碱的含量.色谱柱为 Extend-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 - 0.3mol/L 三乙胺(65:35),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35nm,柱温为 35℃.结果:经过方法学考察,新乌头碱含量测定方法具有一定的专属性、准确性、重现性和可行性,样品在0.35-1.75μg 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9.96%,RSD为 0.87%.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可用于本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辛杨;王淑敏;刘志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为透皮给药的进一步研究创新提供前沿参考信息.方法:以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文献为基础,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着重对促渗技术的新研究和发展状况作简要的介绍和展望.结果:不同促渗技术其作用特点,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合理的选择是影响透皮吸收的一个关键因素.结论:促渗技术在透皮给药的研究和新药开发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肖锋;董方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回顾我科2004-2007年行脾切除术60例(治疗组)采用切脾时进行分束结扎脾蒂,术后中医药治疗,并与我科2000-2004年收治的58例同类病人的治疗(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采用切脾时分束结扎脾蒂,术后中医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发热率及平均时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分束结扎脾蒂行脾切除并术后中医药治疗,对于预防和减轻术后脾热的发生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鹏利;王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