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宏;吕晓东;范军;张永宝;胡晓林;张莉莉
目的:为紧急状态下血液保障提供统一信息平台,实现血液科学保障.方法:通过实时血液供求信息收集,及时掌握采供血机构的供血能力,合理评估血液需求,统筹血液调配.结果:为血液应急保障提供决策支持.结论:系统安全性高、可用性强、稳定性好,符合紧急状态下血液保障要求.
作者:宋斌;肖扬;陈建国;吴卫星;魏峰松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结合当前医院医疗器械工作实际,围绕医疗器械采购工作规范化管理这一中心,就如何管理和怎样管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相关管理规范要求,同时紧密联系医院采购工作实际,从框架结构流程的角度,对医疗器械采购的基本要求、医疗仪器设备的采购流程、医疗耗材的采购流程及采购发票的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细化和全面规范化管理医院医疗器械采购、维护到日常的各项管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参考.
作者:汤黎明;吴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科学、合理、有序、有效完成电子伤票系统装备研制.方法:确定系统研制总体目标,研究分折军事卫勤应用需求点,合理设计系统功能;筛选与检测应用技术,坚持自主研发与集成创新;注重装备与信息标准化建设.结果:通过对系统各项试验试用表明,整套系统性能达到了全部战技术指标要求,部队试用效果理想.结论:装备研制必须紧扣部队的应用需求,把握住技术与非技术环节,注重关键技术突破和遵循标准化要求,才可能确保装备研制质量,为保障打赢服务.
作者:连平;张革军;栾颖;刘松君;吕丰训;陈伯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介绍了LINQ和VSTO技术在医院设备采购系统设计中的应用.LINQ提供一种一致的编程模型来处理任何类型的对象或数据源.VSTO为Office文档提供了丰富的Windows窗体控件和创建自定义任务窗格的能力.LINQ和VSTO使开发丰富的应用程序变得更有效率.
作者:刘海波;谷林军;王新辉;谢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设计旋转阳极启动电路并制作实验教具,方便直观地对学生示教此项实验内容及测试有关实验数据.方法:在原有启动原理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电路并制作成实验教具,供更多的学生进行实验、实训、故障检修、操作使用.结果:经过数年的实验、测试、示教,达到了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结论:该教具的制作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能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效能.
作者:裴作升;刘秀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制显色剂用于战时快速确定电解质电极受堵部位.方法:取相关的试剂和蒸馏水,按一定比例配制显色剂.用注射器吸取显色剂1 ml,将注射器针头弯曲,直接插入电解仪吸样针里,注入显色剂直至充满吸样管道.结果:该显色液能看到各电极的变化,可快速显示出哪个电极有故障.结论:该显色液成本低廉,使用高效便捷.
作者:周艺峰;周竹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时无线网络在医院的全面应用提出设计方案和效益分析.方法:介绍了无线网络技术及其802.11的各类标准,以及在医院主要的应用领域,分析了无线网络技术在医院的应用方向,并总结其对医院的主要作用.结果:无线网络在医院的全面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结论:无线网络技术在医院的应用已经成熟,可以更好地发挥医院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效率.
作者:陈金雄;黄丽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冷凝集对不同类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并提出处理方法.方法:将红细胞冷凝集标本分别在ADVIA-120、SF-3000和BC-3000<'PLUS 3类不同仪器上测定,并对37℃水浴前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水浴前,WBC和RBC分布图均明显异常并有相应的报警;HGB轻度减低.RBC和HCT结果显著减低,MCV、MCH、MCHC和RDW结果均显著增高,WBC和PLT结果在3种仪器上表现不一.水浴后,血细胞分布图形和各参数的检测结果均恢复正常.结论:红细胞冷凝集对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分析仪测量的血细胞参数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怀疑为红细胞冷凝集的标本,必须置37℃水浴消除冷凝集后进行重新测定才能报告结果.
作者:乐家新;马骏龙;徐菡;兰雅婷;傅淑宏;王成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我院从北京航天中兴公司购置1台DRX线机是低管电流、高管电压、全数字化控制的先进设备.它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直接数字化成像并监控其各种状态,各种数据通过I/0接口反馈到CPU板,探测器扫描到的图像数据送到计算处理后在监视器上显示,并传输到医生诊断工作室[1].使用6 a来出现过几种特殊故障,现介绍如下.
作者:汤德军;周选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在不同存放条件下,3种包装材料包装的物品采用不同灭菌方式的细菌污染率比较.方法:用全棉布、医用皱纹纸、纸塑包装材料包装医疗器械,分别进行高压蒸汽和环氧乙烷灭菌,存放在医院内具有代表性的场所,定期做细菌培养.结果:同种包装材料包装的物品经高压蒸汽或环氧乙烷灭菌后,细菌污染率对比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种包装材料包装的物品经高压蒸汽或环氧乙烷灭菌后,细菌污染率对比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包装材料包装的物品经高压蒸汽或环氧乙烷灭菌的有效期可以相同;用纸塑包装材料比用全棉布、医用皱纹纸包装的物品灭菌后的保存期可适当延长.
作者:黄虹;兰丽萍;傅桂英;张惠春;吴美珍;颜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介绍了虚拟样机的概念和应用,并基于CATIA V5建立了LGJ-18C型冷冻干燥机的数字化虚拟样机,完成了虚拟样机的参数化设计.阐述了虚拟样机技术在LGJ-18C型冷冻干燥机设计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初步提出了LGJ-18C型冷冻干爆机的功能虚拟样机,展望了虚拟样机技术在冷冻干燥机研制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魏建仓;江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血压计是医院用于测量人体血压、生命体征的常用计量器具.其测量值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诊断的质量.目前,医院诊断中常用的血压计有2种:(1)汞柱台式(水银)血压计.此种血压计在使用中比较稳定、准确度高、使用量多,约占医院临床用量的80%以上.但其体积大、质量重、携带不方便.(2)数字显示电子血压计.
作者:刘春华;易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通过医院医用干式激光相机维护保养工作中的一些具体事例,对该设备的维护保养进行了探讨.机器安全稳定的运行必须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相应的附属设备,而科学的维护是减少机器故障和确保胶片图像质量的重要保证.强化设备的规律性,充分发挥一线工程师在机器维护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医疗设备质量.
作者:潘永泉;曹新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提出了一种颅颌面整形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系统,讨论了该系统所涉及的概念、研究现状、设计该系统的意义和系统的构成,阐述了系统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该系统的临床应用使颅颌面畸形治疗质量更趋完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阮兴云;李晶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效益,为大型医疗设备采购提供预测分析等参考意见.方法:应用经典经济学模型,根据医院实际设备发展水平来构造效益评估数学模型,形成一套评估系统.结果:结合医院放射科实际工作情况,通过已有数据反复验证模型评估效果,完成了磁共振、CT设备经济效益评估以及科室整体效益评估.结论:该方法可评价医院大型医疗设备综合效益及科室整体效益.
作者:李世俊;张楠;解迎刚;董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部队卫生装备维修备件需求率和备件储备量概率计算模型,为卫生装备维修保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研究装备维修中器件的固有可靠性和维修性,着重分析了影响维修备件需求率的主要因素,利用泊松流原理分别对不可修部件的备件和可修部件的备件建立需求率计算模型.同时,利用计算备件更换概率的方法得出了一种可行的备件储备量计算方法.结果:得出了部队卫生装备备件需求率和备件储备量计算模型.结论:该模型求解方法简便易行,贴近实际,可以满足平时条件下确定卫生装备维修备件需求率和备件储备量的需要.
作者:张玉明;葛剑徽;马云升;谢迅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研发一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生物降解肠吻合支架,并探讨提高临床医生自主研发新型手术器械效率的方法.方法:利用SolidWorks软件将设计思路在普通计算机上三维虚拟实现,并生成工程图申报专利,提交厂家生产.结果:工程图符合专利申报、生产要求,样品顺利进入动物实验阶段.结论:临床医生主动学习和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新型手术器械的自主研发,避免了大量的设计更改,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开发效率.
作者:曹洪;禹正杨;罗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拓宽全频谱量子信息仪的应用范围.方法:通过分析量子信息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治疗的反应,观察患者临床表现改善、X线胸片吸收和实验室指标改变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X线胸片显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3、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重症SARS患者血清LDH改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被治疗者未发生治疗副作用.结论:全频谱量子信息是一种治疗急性炎症的有效辅助方法.
作者:李洪敏;王巍;林明贵;李燕峰;陈红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阐述了双源CT的技术原理及其临床应用.通过对双源CT特殊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分析和讨论,并结合临床的实际应用验证,证明了双源CT时间分辨率高,心血管的成像不受心率的限制;X线吸收剂量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图像空间分辨率及信噪比更高,可提供更可靠的临床依据;具有独特的双能量技术,可进行功能代谢等方面的检查和研究等.指出双源CT比常规CT具有更多优势的功能和应用.
作者:李峰;杨刚;朱宗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临床检验危急值,提高患者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医疗风险.方法:研发和应用危急值提醒医疗安全警示系统,系统核心是仪器结果的警示提醒和检验危急值的短信警示提醒.结果:通过使用该系统,保证临床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得检验危急值信息,缩短了临床检验危急值的通知时间,扩大了通知范围,实现了危急值分级管理.结论:该系统的应用加强了危急值的管理,保障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临床医疗质量,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成为信息化创造价值的又一例证.
作者:童思木;沈崇德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