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昱文;康敏;郑小凌;周仕丹;陈惠珍;王冰姝;王雅静;邹钦;宋铁
目的 了解托幼机构消毒液使用情况及消毒效果,找出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的薄弱环节,提出解决方案.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和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对北京市某区61家托幼机构的消毒剂及其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与监测.结果 消毒液原液样品总合格率为75. 34%;使用中消毒液样品总合格率为71. 91%;检出大肠菌群的托幼机构占11. 86%,菌落总数超标的托幼机构占18. 64%. 在调查范围内,总体合格率私立园高于公立园. 结论 托幼机构消毒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应强化对托幼机构的消毒培训与指导,内容应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
作者:刘海博;袁明;高艳青;吴波峰;陈达廷;边洪英;陈合;王海云;温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管腔器械清洗架在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中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目测法和细菌培养法,评价管腔器械清洗架在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清洗的作用. 结果 用管腔器械清洗架装载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有利于器械清洗效果,清洗质量合格率达到96%以上;而不用清洗架进行吸引头管腔器械清洗,合格率仅为80%左右. 结论应用管腔器械清洗架清洗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更能有效去除吸引头类管腔器械上的污物,保证清洗质量.
作者:李彦洁;张志莲;郭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日化杀菌产品中醋酸氯己定含量的方法. 方法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测定日化杀菌产品中醋酸氯己定含量的测定条件. 结果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日化杀菌产品中醋酸氯己定含量,在2~22 μg/m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r=0. 9998. 加标回收率均在98%以上,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2. 0%. 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日化杀菌产品中的醋酸氯己定含量.
作者:平付军;包伟华;兰中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某综合性医院外科病人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前瞻性和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某医院外科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共调查外科手术患者720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4例,感染率为1. 94%. 高龄患者、手术性质、伴有基础病及术中无菌操作等构成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结论 该医院外科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在可控范围,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干预防控措施.
作者:罗玉荣;林勤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采取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应对我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通过严格落实病例隔离、个人防护及消毒措施,采用real-time PCR 检测方法及时评价消毒效果,评价MERS 医院感染防控效果.结果 经采取对病人严格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探视者防护、病房分区隔离等严格隔离防护措施,本次输入性MERS 病人入住的医院未发生病原因子外传,实现了零感染.经随时消毒后定期检测和终末消毒后检测,各类物品MERS 冠状病毒real-time PCR 结果均为阴性,提示该病房符合接受新病人的安全标准.结论此次应对首例输入MERS 病例处置及时、措施有效、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实现了零感染.
作者:钟昱文;康敏;郑小凌;周仕丹;陈惠珍;王冰姝;王雅静;邹钦;宋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酸性硫酸钙消毒相关性能,为消毒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性能测试方法,对酸性硫酸钙杀菌效果和使用安全性进行评价,同时与含氯消毒剂作平行比较. 结果 用酸性硫酸钙700倍稀释液和有效氯350 mg/L的含氯消毒剂均作用20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分别为5. 55和6. 21. 用酸性硫酸钙700倍溶液浸泡72 h,对不锈钢无腐蚀,对碳钢、铜和铝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酸性硫酸钙原液密封包装于37℃储存90 d,其杀菌效果不下降. 结论 该酸性硫酸钙700倍稀释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与350 mg/L有效氯相当,性能稳定,但存在金属腐蚀性.
作者:张利平;白国辉;张晓丽;樊树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灭菌肾镜、输尿管镜的效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肾镜、输尿管镜分别采用20~22 g/L的碱性戊二醛浸泡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两种方法进行灭菌,于灭菌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比较两种方法的灭菌效果. 结果 戊二醛浸泡灭菌合格率为93. 3%,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合格率为100%,两者合格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结论 戊二醛浸泡法消毒效果易受操作环节、外界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造成灭菌不合格或灭菌后的再次污染;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因其具有低温、干燥、快速、无毒等特性,更适用于肾镜、输尿管镜等内窥镜器械的灭菌.
作者:张宁风;卢亚莉;陆荣;郭淑玲;张秀真;刘晓嫔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现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表方式,对广州市所属区县及社区和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 结果 共调查广州市所属基层医疗机构25家,设有医院感染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的机构占84. 00%. 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药械和手卫生装置配备基本到位,但有44. 00%的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医疗污水处理设备或有设备而不能正常运行. 25家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总合格率为83. 94%. 结论 广州市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够规范,感染控制措施及消毒效果监测均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燕;梁颖茹;贺征;张旭;林云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隔夜诊疗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通过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评价3组处理方法对隔夜诊疗器械清洗效果. 结果 以A组处理方法对污染器械清洗效果影响明显,清洗质量合格率仅为73. 33%;B组和C组清洗质量合格率均达到93%以上. 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证明,3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污染器械清洗质量均达到100%合格. 结论 本研究3种处理方法中,以C组方法佳,隔夜诊疗器械好及时回收作清洗处理.
作者:韩燕;蒋雪梅;杨川巍;曾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血源性致病因子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的分布及其发生因素,制定可行的防护措施.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血源性致病因子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共调查该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264例,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 HBV) 是职业暴露中主要的血源性病原体,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注射器针头及锐器分类放置不当分别是导致锐器伤的主要锐器物和主要环节.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完善医疗废物锐器分类,规范医护人员诊疗操作等能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加大乙肝知识宣传,提高医护人员乙肝疫苗接种率是减少医护人员被乙肝感染的有效方式.
作者:蒋景华;张晓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方法对泌尿内镜的灭菌效果,寻求更高效的灭菌方法. 方法 将180件泌尿内镜分别采用20 g/L戊二醛浸泡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并对其灭菌效果、灭菌时间,安全性和操作要求进行比较. 结果 3种灭菌方法的合格率均为100%,与环氧乙烷灭菌法和20 g/L的戊二醛浸泡灭菌法相比,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具有灭菌时间短,安全、无毒的优点. 结论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方法为快速、安全、环保,是泌尿内镜接台手术,器械快速周转的佳灭菌方法.
作者:俞婉琴;钟华丽;陆蕾;黄明芬;姚志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某部驻京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效果现状,为加强消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现场抽样检测的方法,对某部驻京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调查. 结果 共采集20家医疗卫生机构不同消毒对象392份,消毒效果平均总合格率为90. 05%. 其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合格率达88. 89%;室内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1. 59%;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86. 60%. 结论 某部驻京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较高,但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和紫外线辐照强度需要重点加强管理.
作者:滕文赫;胡亚华;宋振耀;严慈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是评价其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设施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 新颁布的 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新修订的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2]均已执行近3年了,但在实施的实际工作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合理之处. 现对标准中某些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供商榷.
作者:朱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医院内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的目的是将医院内物体表面上的微生物数量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使其对医院内病人和其他人员不构成传播疾病的危险,从而起到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 随着消毒产品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对其杀灭微生物效果准确、快速检测成为医院的迫切需要. 医院现场消毒效果评价,要求检测器材及检测方法具有准确、快捷、简单、操作性强等特征. 医疗机构常规的检测方法步骤较多,在细菌污染较轻的情况下监测结果误差较大,耗时也较长,不能实时地给医疗机构反馈信息和提出预警. 因此,为提高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效率,有必要采用一种更准确、简单快速的方法对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随时监测并及时报告结果. 本文对当前主要的消毒效果监测方法进行了阐述,希望为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快速检测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费春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医用管路消毒机杀灭细菌芽孢的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载体定量杀菌实验,对医用管路消毒机杀菌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验室研究. 结果 过氧化氢与臭氧具有协同作用;有机干扰物对医用管路消毒机的杀菌能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结论 医用管路消毒机的杀菌作用主要是以过氧化氢与臭氧协同作用为主导,其杀菌效果明显受有机干扰物影响.
作者:徐燕;陈越英;陈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SHEL模式在防范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经过前瞻性调查,依据SHEL模式制定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范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 结果 实施前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25. 4%,实施后为6. 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实施SHEL模式能有效防范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许瑛;蒋维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前,很多医院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医院氧气湿化瓶、麻醉面罩、胃肠减压器、麻醉机螺纹管等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进行消毒. 但因酸性氧化电位水理化性质不稳定,使用中受诸多因素影响,要确保其消毒效果,消毒过程和消毒后管理十分重要.
作者:黄硕薇;陈长贤;吕吉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院保洁员手卫生依从性,为规范手卫生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单盲法现场调查方式,对某医院保洁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该医院保洁员接触医疗垃圾后手卫生依从性为92. 6%,接触患者床单元及周围物品后手卫生依从性为48. 5%. 定期合同制保洁员手卫生依从性为60. 9%,不定期合同制保洁员手卫生依从性为41. 1%. 结论 该医院保洁员手卫生依从性受接触医疗物品种类及劳动合同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
作者:龙彩雪;吴斌;黄世敏;程燕;徐瑞茹;麦冬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探索适合医院实际的手卫生促进策略和干预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方法 采用访谈法、暗访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江原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结果 采取一系列手卫生改善策略后,医院硬件实施得到明显改善,诊疗区域感应水龙头和干手纸应用率由35%提高到74%,所有诊疗区域均配置了速干手消毒剂. 医护人员手卫生时机、六步洗手法演示、洗手与卫生手消毒选择原则、搓手时间总的正确率分别由原来的51. 72%、74. 14%、31. 03%和33. 62%提高到86. 00%、91. 00%、65. 00%和93. 00%(χ2 =28. 80、10. 32、24. 89、79. 68, P<0. 01);医师和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分别由干预前的58. 33%和74. 36%提高到66. 67%和83. 14%,总体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 00, P<0. 05). 结论 医护人员手卫生促进策略应与医院实际情况结合,从重点环节入手,更易被医护人员重视并接受,可更为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刘云;陈晓侠;林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氯己定醇脱碘对手术部位皮肤微生态的改变情况,寻求一种既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又不影响手术部位皮肤菌群平衡的消毒方法. 方法 将需产科住院行会阴侧切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 实验组手术部位皮肤聚维酮碘原液消毒后,用氯己定醇进行脱碘;对照组常规聚维酮碘原液消毒. 两组分别于消毒前、消毒后30 min、60 min作细菌学检测,观察不同消毒方法对手术部位皮肤细菌数的影响. 结果 消毒后30 min细菌消毒合格率实验组为100%,对照组为80%,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 01);消毒后60 min细菌消毒合格率实验组为90%,对照组为45%,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 01). 两组消毒前后分别进行皮肤细菌分型和菌种鉴定,均为常驻菌和暂住菌,未发现致病菌. 结论 氯己定醇脱碘可提高手术部位皮肤消毒细菌达标率,且不影响手术部位皮肤微生态平衡.
作者:齐晓彦;沈卫英;吴远桥;王文娟;杨卫仙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