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医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

剧志英;王涛;任文琦

关键词:Ⅰ类手术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某驻军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结果 连续2年调查发现,该医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全部给予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用药延续到术后48 h以上. 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有19. 7%采用联合用药. 结论 该医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率过高,存在联合用药和使用周期过长的现象,属于明显不合理用药.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纳米银抑菌喷剂的杀菌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纳米银抑菌喷剂的杀菌效果. 方法 采用抑菌环试验和悬液定量试验方法,对该纳米银抑菌喷剂体外杀菌效果进行试验观察. 结果 该纳米银抑菌喷剂原液含纳米银210 mg/L. 该纳米银抑菌喷剂原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10. 24 mm、10. 64 mm、9. 96 mm和8. 48 mm. 该纳米银抑菌喷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值均为3. 13 mg/L,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的MIC值均为1. 56 mg/L;MBC值依次分别为25 mg/L和12. 5 mg/L. 用30 mg/L纳米银抑菌喷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20 min,杀灭率均达到100%. 结论 该纳米银抑菌喷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杀(抑)菌作用,应进一步研究其实用性和安全性.

    作者:李飞飞;吴国丽;布紫云;秦社宣;张文正;赵正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一种内镜清洗消毒机的模拟现场试验观察

    目的 观察内镜清洗消毒机应用不同消毒剂,在不同温度下,对内镜模拟体的消毒效果. 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清洗消毒机应用不同消毒剂,在不同温度下,对内镜模拟体的消毒效果进行实验观察. 结果内镜清洗消毒机对模拟内镜体清洗消毒,分别采用20 g/L戊二醛消毒剂,温度控制在23℃、作用10 min,温度控制在45℃、作用5 min;采用络合氯器械消毒液,温度控制在23℃、作用5 min,温度控制在38℃、作用3 min,对染于模拟内镜体50、500、950 mm处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平均杀灭对数值均>3. 结论 清洗消毒机应用两种消毒剂对内镜模拟体的消毒效果均合格,升温状态下可缩短消毒时间.

    作者:孙利群;王艳秋;郭建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江苏省70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SOP应用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CSSD)对标准操作程序( SOP )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加强改进和提高. 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和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苏省76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所调查的76家医院中,有6家无菌物品供应实行外包. 拥有消毒供应中心(室)的70家医院均制定了不同操作内容的SOP,其中33家医院应用SOP并进行了培训,占47. 14%. 多数消毒供应中心的SOP均由护士长制定,科室工作人员对此知晓率比较低. 结论 江苏省辖区内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SOP不够重视,执行率和知晓率均比较低,应加强CSSD工作质量管理和标准化操作.

    作者:黄进;谢甜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医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某驻军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结果 连续2年调查发现,该医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全部给予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用药延续到术后48 h以上. 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有19. 7%采用联合用药. 结论 该医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率过高,存在联合用药和使用周期过长的现象,属于明显不合理用药.

    作者:剧志英;王涛;任文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状况,为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某三级教学医院血液科住院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 结果 共调查该医院血液科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94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277例,感染率为27. 87%. 在化疗的诱导缓解期、巩固化疗期和难治复发期,感染率依次为50. 42%、18. 27%和29. 45%.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多见. 277例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42株,以革兰阳性菌占主导. 结论 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在诱导缓解期感染率高,应采取对应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于书卷;王书会;王静娜;吴晓慧;刘芸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液系统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住院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血液病房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通过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对某医院血液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该医院血液科2013年共出院患者1 481例次,查出医院感染患者69例,医院感染率为4. 66%.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皮肤黏膜感染. 引起血液系统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粒细胞缺乏及其功能下降,贫血、化疗、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接受侵袭性操作等. 结论 血液系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血液成分改变致使免疫功能下降和侵入性操作等,严格消毒隔离和提高病人免疫力为重点防控措施.

    作者:沙文娜;李铭铭;陈淑芬;李霞;吕可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5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现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表方式,对广州市所属区县及社区和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 结果 共调查广州市所属基层医疗机构25家,设有医院感染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的机构占84. 00%. 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药械和手卫生装置配备基本到位,但有44. 00%的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医疗污水处理设备或有设备而不能正常运行. 25家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总合格率为83. 94%. 结论 广州市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够规范,感染控制措施及消毒效果监测均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燕;梁颖茹;贺征;张旭;林云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处理方法对隔夜诊疗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隔夜诊疗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通过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评价3组处理方法对隔夜诊疗器械清洗效果. 结果 以A组处理方法对污染器械清洗效果影响明显,清洗质量合格率仅为73. 33%;B组和C组清洗质量合格率均达到93%以上. 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证明,3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污染器械清洗质量均达到100%合格. 结论 本研究3种处理方法中,以C组方法佳,隔夜诊疗器械好及时回收作清洗处理.

    作者:韩燕;蒋雪梅;杨川巍;曾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SHEL模式在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范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HEL模式在防范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经过前瞻性调查,依据SHEL模式制定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范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 结果 实施前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25. 4%,实施后为6. 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实施SHEL模式能有效防范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许瑛;蒋维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一种复方碘消毒液的毒性观察

    目的 观察一种复方碘消毒剂的相关毒性,为其安全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活体动物试验,对复方碘消毒剂的相关毒性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 该消毒液对小鼠经口急性毒性LD50> 5 000 mg/kg体重. 该消毒液原液豚鼠完整皮肤、家兔破损皮肤急性刺激反应积分均值均为0,对家兔眼刺激试验平均积分为0,7 d恢复正常.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 结论 该复方碘消毒剂属实际无毒级物质,对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性,对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无致突变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项华;王英红;韦凌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某综合性医院外科病人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前瞻性和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某医院外科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共调查外科手术患者720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4例,感染率为1. 94%. 高龄患者、手术性质、伴有基础病及术中无菌操作等构成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结论 该医院外科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在可控范围,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干预防控措施.

    作者:罗玉荣;林勤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部驻京20家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监测

    目的 了解某部驻京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效果现状,为加强消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现场抽样检测的方法,对某部驻京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调查. 结果 共采集20家医疗卫生机构不同消毒对象392份,消毒效果平均总合格率为90. 05%. 其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合格率达88. 89%;室内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1. 59%;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86. 60%. 结论 某部驻京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较高,但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和紫外线辐照强度需要重点加强管理.

    作者:滕文赫;胡亚华;宋振耀;严慈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医院内粘质沙雷菌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粘质沙雷菌( SM)致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7例粘质沙雷菌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导致粘质沙雷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期住院、使用广谱抗生素、高龄、侵袭性操作等. 分离的粘质沙雷菌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结论 粘质沙雷菌对第一、二代头孢菌素表现很高的耐药,对三代头孢菌素不同程度耐药,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 提示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做好消毒灭菌工作,以防治该菌所致的肺部感染.

    作者:轩杰;刘秀芳;陈远乡;杨巧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氯己定醇脱碘对手术部位皮肤微生态改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讨氯己定醇脱碘对手术部位皮肤微生态的改变情况,寻求一种既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又不影响手术部位皮肤菌群平衡的消毒方法. 方法 将需产科住院行会阴侧切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 实验组手术部位皮肤聚维酮碘原液消毒后,用氯己定醇进行脱碘;对照组常规聚维酮碘原液消毒. 两组分别于消毒前、消毒后30 min、60 min作细菌学检测,观察不同消毒方法对手术部位皮肤细菌数的影响. 结果 消毒后30 min细菌消毒合格率实验组为100%,对照组为80%,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 01);消毒后60 min细菌消毒合格率实验组为90%,对照组为45%,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 01). 两组消毒前后分别进行皮肤细菌分型和菌种鉴定,均为常驻菌和暂住菌,未发现致病菌. 结论 氯己定醇脱碘可提高手术部位皮肤消毒细菌达标率,且不影响手术部位皮肤微生态平衡.

    作者:齐晓彦;沈卫英;吴远桥;王文娟;杨卫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外科洗手用水细菌污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医院手术室外科洗手用水细菌污染超标的原因,进行水质持续质量改进. 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检验方法,对某医院手术室术前洗手用水进行监测,提出改进措施. 结果 该医院手术室术前洗手用水采用储水式热水器供37℃热水,水中细菌超标率达62. 5%. 将储水式热水器水温调至75℃再与冷水混合供应暖水,细菌超标率仍为51. 4%. 经对热水器内胆彻底清洗消毒后,以80℃热水与冷水混合使用,或在夏季直接供应市政自来水,细菌总数均不超标. 结论 医院使用储水式热水器供水容易受到污染,需要定期清洗消毒热水器,或在夏季直接引入市政供水均可避免洗手水污染.

    作者:王大连;史敏杰;马小燕;宋妨华;沈秀;杨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医用管路消毒机对细菌芽孢杀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观察医用管路消毒机杀灭细菌芽孢的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方法 通过载体定量杀菌实验,对医用管路消毒机杀菌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实验室研究. 结果 过氧化氢与臭氧具有协同作用;有机干扰物对医用管路消毒机的杀菌能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结论 医用管路消毒机的杀菌作用主要是以过氧化氢与臭氧协同作用为主导,其杀菌效果明显受有机干扰物影响.

    作者:徐燕;陈越英;陈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大型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目的 了解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结合中医院特点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调查当日实查该医院住院患者618例,查出医院获得感染15例,感染现患率为2. 43%;社区获得感染130例,感染现患率为21. 04%. 医院内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肾病科、烧伤泌尿外科和耳鼻喉科,构成比依次为16. 67%、8. 57%和8. 33%;130例社区获得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儿科、烧伤泌尿外科和社区病房,构成比依次为为89. 06%、34. 29%和33. 33%. 均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60. 00%和70. 77%. 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34. 14%,治疗用药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12. 73%.结论 中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该医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偏低.

    作者:陈峰英;肖聪;王作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城区民营及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综合分析

    目的 了解城市民营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状况,为加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武汉市某城区民营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个体诊所消毒与灭菌质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2010-2013年期间从该城区257家基层医疗机构共采集不同消毒对象6 423件,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为86. 86%. 民营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个体诊所的合格率分别为89. 44%、87. 89%和83. 09%.不同监测对象中,室内空气和医务人员手消毒质量合格率分别为73. 15%和76. 75%;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合格率为93. 88%. 结论 该城区民营和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合格率总体偏低,医务人员手卫生和压力蒸汽灭菌器应作为重点改进对象,并加大监管力度.

    作者:陈娅雯;张天宝;张卉;唐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医院2013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某医院2013 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病原学标本检测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2013 年全年临床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并作出分析评估.结果 该医院2013 年度从临床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3 324 株,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构成比分别为72. 2%和27. 8%.分离率居前3 位的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分别占55. 8%和25. 4%.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对亚胺培南产生耐药性;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和葡萄球菌.结论 该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优势,耐药形势严峻,应加强病原菌的耐药性监测.

    作者:汪丽;王峰;吕婉飞;何珊娜;郑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山东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硬件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CSSD)硬件设施和管理现状,以便提出改进建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1 133家不同类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各种设备配置和管理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 所调查的1 133家医院的CSSD超声清洗装置总配置率仅为16. 59%;三级和二级医院CSSD超声波清洗装置配置率分别为73. 68%和45. 10%,其他类型医院CSSD配置率均比较低. 医院CSSD水枪、气枪及其他干燥设备配置率除三级医院配置率达到约75%之外,其他类型医院的CSSD配置率均波动在15% ~45%. 结论 山东省医院CSSD的清洗相关设备配置率普遍较低,尤其是县区级医院和民营医院对CSSD清洗设备投入严重不足.

    作者:周微;王春霞;王晓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