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进行血浆透析滤过治疗的肾衰竭肝移植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韩冬梅

关键词:血浆透析滤过, 重症肝炎, 肝移植围手术期, 急性肾衰竭
摘要:目的:探讨为发生急性肾衰竭的肝移植患者在进行血浆透析滤过治疗期间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血浆透析滤过治疗的8例发生急性肾衰竭的肝移植患者进行全面的优质护理,并观察其在接受护理前后哥斯拉昏迷评分(GCS)、APACHⅡ指标及相关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进行护理前相比,本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GCS评分、APACHⅡ评分及其他相关的血生化指标(除碱性磷酸酶指标以外)均较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肝移植手术。结论:为在肝移植围手术期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患者在进行血浆透析滤过治疗期间进行优质护理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手术,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小切口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治疗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0.3±4.5) ml,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4.3±4.1)ml,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5%,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为72.73%,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显著,此方法不仅能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提高其对治疗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成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分析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窒息的程度将其分为轻度窒息组(20例)、中度窒息组(20例)和重度窒息组(20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这3组患儿的心肌酶含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及3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轻度窒息组患儿的心肌酶平均值为(956.2±53.5) U/L,中度窒息组患儿的心肌酶平均值为(1826.2±123.5) U/L,重度窒息组患儿的心肌酶平均值为(3565±263.5) U/L。重度窒息组患儿的心肌酶含量明显高于中度窒息组患儿,差异显著(t=6.583,P=0.036<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中度窒息组患儿的心肌酶含量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患儿,差异显著(t=13.2665,P=0.00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酶的含量可随着新生儿窒息患儿窒息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心肌酶谱检测在急诊检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单纯使用硫酸镁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硫酸镁和低分子肝素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硫酸镁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子痫前期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显著降低母婴的死亡率,还能保证母婴有一个好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唐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6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就诊日期的单双号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为治疗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达那唑进行治疗,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可取得确切的疗效,而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俞双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普及营养知识在儿童保健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普及营养知识在儿童保健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健康检查同时存在营养问题的儿童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8例),根据对照组儿童存在的营养问题,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为观察组儿童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儿童保健及营养知识宣教,观察对比两组儿童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观察组38例患儿中,营养状况评估等级为改善的患儿有26例(占患儿总数的68.4%),为好转的患儿有10例(占患儿总数的26.3%),为未改善的患儿有2例(占患儿总数的5.3%),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7%;在对照组36例患儿中,营养状况评估等级为改善的患儿有19例(占患儿总数的52.8%),为好转的患儿有9例(占患儿总数的25.0%),为未改善的患儿有8例(占患儿总数的22.2%),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儿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儿童及其家长普及营养知识能显著提高儿童的营养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谭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48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48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的结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8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488例患者痰液中培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标本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痰液中铜绿假单胞菌的药物敏感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帕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美洛培南等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低。结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美洛培南等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灭活作用,可作为治疗因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而致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患者的首选药物。

    作者:张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在诊断乳腺叶状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在诊断乳腺叶状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的结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在进行乳腺钼靶检查时共发现20个病灶,其中有2个病灶为恶性肿瘤病灶,有16个病灶为良性肿瘤病灶,有2个病灶为交界性病灶,有7个病灶边界模糊。本组20例患者在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时共发现21个病灶,其中有2个病灶为恶性肿瘤病灶,有18个病灶为良性肿瘤病灶,有1个病灶为交界性肿瘤病灶,有7个病灶的边界较模糊,有9个病灶的内部回声不均匀,有5个病灶为囊实性混合团块。结论: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在诊断乳腺叶状肿瘤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医务人员若在为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时发现其乳房内的肿块呈叶状分布、边界极为明显、直径超过5cm且无钙化情况时,尤其在发现其病灶有短期迅速增长史时可初步诊断其患有乳腺叶状肿瘤。

    作者:薛学医;薛来平;高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损害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损害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68例患儿均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及血液流变学(简称血流变)指标检测,然后将检测结果显示心肌酶升高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心肌酶正常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每组各有34例患儿。我院为观察组患儿(心肌酶升高)进行退黄、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为对照组患儿(心肌酶正常)仅进行退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液流变值。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儿心肌酶、高切变全血粘度值、低切变全血粘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粘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其红细胞变形指数则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心肌酶、高切变全血粘度值、低切变全血粘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血浆粘度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损害的原因之一是高浓度的脂溶性胆红素在血液循环中引起了血液粘度增高,造成血液流变学异常,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因此,对此病患儿进行退黄、营养心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有利于降低其血液黏度,进而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王海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及此类药物的管理情况进行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抗菌药物应用实施综合干预,对比分析综合干预实施前后抗菌药物应用及病原菌耐药性情况。结果:与2012年、2013年相比,本院2014年抗菌药物应用率、医院性感染率显著下降。结论:在医院各临床科室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综合干预能显著降低此类药物的使用率,提高应用此类药物的合理性和规范性,降低住院患者因滥用此类药物而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文开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布鲁氏杆菌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布鲁氏杆菌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疾控中心收治的5例布鲁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中心在对这5例患者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后,对其进行了基础护理、症状护理及用药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然后观察其康复效果。结果:这5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我们对其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其预后良好,其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其身体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布鲁氏杆菌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其康复,改善其预后,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28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超声检查进行诊断,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多排螺旋CT检查进行诊断。将观察组患者按照其病灶结节的大小分为大结节组和小结节组,其中大结节组有13例患者,小结节组有15例患者。再次对观察组患者使用CT增强扫描进行诊断。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大结节组患者进行增强扫描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与小结节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诊断的的准确性高,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此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丕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38%,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停止时间、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代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发生术中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目的:分析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发生术中出血的原因,总结其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发生术中出血的18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182例产妇发生术中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积极有效的止血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后,这182例产妇中有172例患者止血成功,无1例产妇死亡。其中,有9例因止血无效而行子宫切除术的产妇;有1例因子宫切口裂伤而出现术后出血性休克,并形成腹膜后血肿的产妇,我们使用进腹血肿清除术对其进行了治疗。结论:可导致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发生术中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及子宫切口裂伤等。临床上应根据不同产妇的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止血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以降低其子宫切除率,改善其预后。

    作者:张相明;马海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偏瘫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偏瘫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偏瘫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25例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并对其进行综合护理。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护效果。结果:这25例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及综合护理后均获痊愈,且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对偏瘫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好。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淑娟;韩国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联合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与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清除术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联合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和尿激酶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意识恢复的时间、血肿清除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引流术和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显著,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彦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60例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质量及消毒隔离质量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较高,住院的时间也相对缩短,患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呼吸内科病房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芦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手法整复术联合螺丝钉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手法整复术联合螺丝钉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9例患者。我院使用螺丝钉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手法整复术和螺丝钉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手法整复术联合螺丝钉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地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其治疗的时间,而且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武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分析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健康体检者4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肝功能检测,观察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CHO、CHE及AL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TBA的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即Child-Pugh分级越高,TBA的水平就越高;CHO、CHE及ALB的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即Child-Pugh分级越高,CHO、CHE及ALB的水平就越低。结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可加深对患者肝组织受损程度的了解,有助于准确判断其肝硬化病情的发展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自愿的情况下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采取口服维生素E丸+静滴维生素C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取口服中药汤剂+针刺疗法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该病的理想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冰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采用安全性静脉留置针与传统静脉留置针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釆用安全性留置针与传统静脉留置针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输液治疗的72例患者根据建立静脉通路方法的不同分为安全组和传统组,每组各36例患者。为安全组患者采用安全型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为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并对比分析其进行静脉穿剌的成功率、输液的通畅率及针剌伤的发生率。结果:为安全组患者进行静脉穿剌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安全组患者的脱针率为2.8%传统组患者的脱针率为5.6%,二者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安全组患者输液的通畅率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安全组患者针刺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采用传统静脉留置针相比,采用安全性静脉留置针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剌的成功率和输液通畅率较高,发生针刺伤的几率较低,更适合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姗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