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费春楠

关键词:物体表面, 消毒效果, 检测方法
摘要:医院内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的目的是将医院内物体表面上的微生物数量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使其对医院内病人和其他人员不构成传播疾病的危险,从而起到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 随着消毒产品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对其杀灭微生物效果准确、快速检测成为医院的迫切需要. 医院现场消毒效果评价,要求检测器材及检测方法具有准确、快捷、简单、操作性强等特征. 医疗机构常规的检测方法步骤较多,在细菌污染较轻的情况下监测结果误差较大,耗时也较长,不能实时地给医疗机构反馈信息和提出预警. 因此,为提高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效率,有必要采用一种更准确、简单快速的方法对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随时监测并及时报告结果. 本文对当前主要的消毒效果监测方法进行了阐述,希望为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快速检测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江苏省70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SOP应用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CSSD)对标准操作程序( SOP )的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加强改进和提高. 方法 采用现场查看和问卷调查方式,对江苏省76家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所调查的76家医院中,有6家无菌物品供应实行外包. 拥有消毒供应中心(室)的70家医院均制定了不同操作内容的SOP,其中33家医院应用SOP并进行了培训,占47. 14%. 多数消毒供应中心的SOP均由护士长制定,科室工作人员对此知晓率比较低. 结论 江苏省辖区内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SOP不够重视,执行率和知晓率均比较低,应加强CSSD工作质量管理和标准化操作.

    作者:黄进;谢甜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状况,为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某三级教学医院血液科住院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进行目标性监测. 结果 共调查该医院血液科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94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277例,感染率为27. 87%. 在化疗的诱导缓解期、巩固化疗期和难治复发期,感染率依次为50. 42%、18. 27%和29. 45%.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多见. 277例感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42株,以革兰阳性菌占主导. 结论 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在诱导缓解期感染率高,应采取对应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于书卷;王书会;王静娜;吴晓慧;刘芸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的作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是机械通气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9 . 00% ~27 . 00%,病死率高达20. 22% ~50. 00% [1,2].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 FMEA)是一种前瞻性的分析方法,在问题发生前制定和采取措施,从而降低系统风险的发生[3],作为美国健康保健鉴定联合委员会( JCAHO)推荐的前瞻性危险项目评估工具[4],在医院管理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者:朱熠;潘颖颖;庄建文;张淑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肠道感染病原菌检测与耐药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儿科患者肠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科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调查近3年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患者肠道感染病原菌的检出和药敏情况. 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31株,其中细菌55株,占41. 98%;真菌76株,占58. 02%. 主要检出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7株,占35. 88%;光滑假丝酵母菌14株,占10. 69%. 主要检出细菌为沙门菌属21株,占16. 03%. 检出的4种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在83. 33%以上,对酮康唑的敏感性均为100%,对其他常用抗真菌药耐药率各有不同. 结论 本地小儿肠道感染以真菌感染为主,提示加强肠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并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监测疗效.

    作者:薛菊兰;万正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氧气湿化瓶消毒的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医院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医院氧气湿化瓶、麻醉面罩、胃肠减压器、麻醉机螺纹管等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进行消毒. 但因酸性氧化电位水理化性质不稳定,使用中受诸多因素影响,要确保其消毒效果,消毒过程和消毒后管理十分重要.

    作者:黄硕薇;陈长贤;吕吉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源性致病因子在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的分布及其发生因素

    目的 研究血源性致病因子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的分布及其发生因素,制定可行的防护措施. 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中血源性致病因子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共调查该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264例,锐器伤是导致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 HBV) 是职业暴露中主要的血源性病原体,护士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注射器针头及锐器分类放置不当分别是导致锐器伤的主要锐器物和主要环节.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完善医疗废物锐器分类,规范医护人员诊疗操作等能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加大乙肝知识宣传,提高医护人员乙肝疫苗接种率是减少医护人员被乙肝感染的有效方式.

    作者:蒋景华;张晓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两种不同消毒方法对湿化瓶消毒效果研究

    目的 通过酸性氧化电位水和84 消毒液应用比较,观察酸性氧化电位水和84 消毒液对湿化瓶的消毒效果、消毒时间及安全性的差异. 方法 随机抽取全院回收的120个湿化瓶,分为实验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来比较. 结果 84消毒液浸泡2 min的是有菌生长,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2 min和84消毒液浸泡30 min的是无菌生长,效果相同. 结论 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2 min就可达到84浸泡30 min的消毒标准,具有消毒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丽;黄淑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疫源地消毒

    目的 控制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采取疫源地消毒措施,观察疫情控制效果. 方法 采取现场调查和有效的消杀措施,对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源地进行消毒. 结果 2015年3月初,银川市某中学师生在1周内连续发生感染性腹泻患者140 例,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为同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通过对该校127 处疫点不同对象开展终未消毒以及灭蝇、灭蟑螂等措施后,再无新的病例出现,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结论此次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事件,经过积极采取现场终末消毒和杀灭措施,及时有效扑灭了疫情.

    作者:吴建华;雷静;高斌;虎明明;郑艳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处理方法对隔夜诊疗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隔夜诊疗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通过目测法和ATP生物荧光法检测,评价3组处理方法对隔夜诊疗器械清洗效果. 结果 以A组处理方法对污染器械清洗效果影响明显,清洗质量合格率仅为73. 33%;B组和C组清洗质量合格率均达到93%以上. ATP生物荧光法检测结果证明,3组处理方法处理后的污染器械清洗质量均达到100%合格. 结论 本研究3种处理方法中,以C组方法佳,隔夜诊疗器械好及时回收作清洗处理.

    作者:韩燕;蒋雪梅;杨川巍;曾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三种不同方法对泌尿内镜灭菌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方法对泌尿内镜的灭菌效果,寻求更高效的灭菌方法. 方法 将180件泌尿内镜分别采用20 g/L戊二醛浸泡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并对其灭菌效果、灭菌时间,安全性和操作要求进行比较. 结果 3种灭菌方法的合格率均为100%,与环氧乙烷灭菌法和20 g/L的戊二醛浸泡灭菌法相比,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具有灭菌时间短,安全、无毒的优点. 结论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方法为快速、安全、环保,是泌尿内镜接台手术,器械快速周转的佳灭菌方法.

    作者:俞婉琴;钟华丽;陆蕾;黄明芬;姚志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城区民营及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综合分析

    目的 了解城市民营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状况,为加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武汉市某城区民营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个体诊所消毒与灭菌质量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2010-2013年期间从该城区257家基层医疗机构共采集不同消毒对象6 423件,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为86. 86%. 民营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个体诊所的合格率分别为89. 44%、87. 89%和83. 09%.不同监测对象中,室内空气和医务人员手消毒质量合格率分别为73. 15%和76. 75%;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合格率为93. 88%. 结论 该城区民营和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合格率总体偏低,医务人员手卫生和压力蒸汽灭菌器应作为重点改进对象,并加大监管力度.

    作者:陈娅雯;张天宝;张卉;唐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关于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相关卫生标准的建议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是评价其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设施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 新颁布的 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新修订的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2]均已执行近3年了,但在实施的实际工作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合理之处. 现对标准中某些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供商榷.

    作者:朱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血液系统病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住院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血液病房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通过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对某医院血液病房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该医院血液科2013年共出院患者1 481例次,查出医院感染患者69例,医院感染率为4. 66%.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皮肤黏膜感染. 引起血液系统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粒细胞缺乏及其功能下降,贫血、化疗、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接受侵袭性操作等. 结论 血液系统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血液成分改变致使免疫功能下降和侵入性操作等,严格消毒隔离和提高病人免疫力为重点防控措施.

    作者:沙文娜;李铭铭;陈淑芬;李霞;吕可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5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现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表方式,对广州市所属区县及社区和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 结果 共调查广州市所属基层医疗机构25家,设有医院感染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的机构占84. 00%. 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药械和手卫生装置配备基本到位,但有44. 00%的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医疗污水处理设备或有设备而不能正常运行. 25家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总合格率为83. 94%. 结论 广州市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够规范,感染控制措施及消毒效果监测均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燕;梁颖茹;贺征;张旭;林云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日化杀菌产品中的醋酸氯己定含量

    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日化杀菌产品中醋酸氯己定含量的方法. 方法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测定日化杀菌产品中醋酸氯己定含量的测定条件. 结果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日化杀菌产品中醋酸氯己定含量,在2~22 μg/ml范围内有较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r=0. 9998. 加标回收率均在98%以上,相对标准偏差都小于2. 0%. 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日化杀菌产品中的醋酸氯己定含量.

    作者:平付军;包伟华;兰中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我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及其效果评价

    目的 采取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应对我国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通过严格落实病例隔离、个人防护及消毒措施,采用real-time PCR 检测方法及时评价消毒效果,评价MERS 医院感染防控效果.结果 经采取对病人严格隔离、医护人员个人防护、探视者防护、病房分区隔离等严格隔离防护措施,本次输入性MERS 病人入住的医院未发生病原因子外传,实现了零感染.经随时消毒后定期检测和终末消毒后检测,各类物品MERS 冠状病毒real-time PCR 结果均为阴性,提示该病房符合接受新病人的安全标准.结论此次应对首例输入MERS 病例处置及时、措施有效、有效控制了疫情扩散,实现了零感染.

    作者:钟昱文;康敏;郑小凌;周仕丹;陈惠珍;王冰姝;王雅静;邹钦;宋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大型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目的 了解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结合中医院特点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调查当日实查该医院住院患者618例,查出医院获得感染15例,感染现患率为2. 43%;社区获得感染130例,感染现患率为21. 04%. 医院内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肾病科、烧伤泌尿外科和耳鼻喉科,构成比依次为16. 67%、8. 57%和8. 33%;130例社区获得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儿科、烧伤泌尿外科和社区病房,构成比依次为为89. 06%、34. 29%和33. 33%. 均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60. 00%和70. 77%. 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34. 14%,治疗用药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12. 73%.结论 中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该医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偏低.

    作者:陈峰英;肖聪;王作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 通过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中心住院接受化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化疗与感染的相关性. 结果 本次共调查急性白血病患者994例,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277例,医院感染率为27. 87%;感例次数306例,例次感染率为30. 78%.住院进行化疗患者的感染率(32. 34%)明显高于未化疗患者. 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感染发生率逐渐降低. 结论加强对化疗早期患者监测,有效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邓钰;王书会;王静娜;吴晓慧;刘芸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酸性硫酸钙消毒相关性能研究

    目的 研究酸性硫酸钙消毒相关性能,为消毒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性能测试方法,对酸性硫酸钙杀菌效果和使用安全性进行评价,同时与含氯消毒剂作平行比较. 结果 用酸性硫酸钙700倍稀释液和有效氯350 mg/L的含氯消毒剂均作用20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分别为5. 55和6. 21. 用酸性硫酸钙700倍溶液浸泡72 h,对不锈钢无腐蚀,对碳钢、铜和铝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酸性硫酸钙原液密封包装于37℃储存90 d,其杀菌效果不下降. 结论 该酸性硫酸钙700倍稀释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与350 mg/L有效氯相当,性能稳定,但存在金属腐蚀性.

    作者:张利平;白国辉;张晓丽;樊树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医院内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的目的是将医院内物体表面上的微生物数量控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使其对医院内病人和其他人员不构成传播疾病的危险,从而起到预防医院感染的目的. 随着消毒产品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对其杀灭微生物效果准确、快速检测成为医院的迫切需要. 医院现场消毒效果评价,要求检测器材及检测方法具有准确、快捷、简单、操作性强等特征. 医疗机构常规的检测方法步骤较多,在细菌污染较轻的情况下监测结果误差较大,耗时也较长,不能实时地给医疗机构反馈信息和提出预警. 因此,为提高医疗机构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效率,有必要采用一种更准确、简单快速的方法对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随时监测并及时报告结果. 本文对当前主要的消毒效果监测方法进行了阐述,希望为医疗机构环境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快速检测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作者:费春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