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疫源地消毒

吴建华;雷静;高斌;虎明明;郑艳娟

关键词:诺如病毒, 感染性腹泻, 感染暴发, 消杀措施
摘要:目的 控制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采取疫源地消毒措施,观察疫情控制效果. 方法 采取现场调查和有效的消杀措施,对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源地进行消毒. 结果 2015年3月初,银川市某中学师生在1周内连续发生感染性腹泻患者140 例,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证明为同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通过对该校127 处疫点不同对象开展终未消毒以及灭蝇、灭蟑螂等措施后,再无新的病例出现,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结论此次为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事件,经过积极采取现场终末消毒和杀灭措施,及时有效扑灭了疫情.
中国消毒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某医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某驻军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结果 连续2年调查发现,该医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全部给予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用药延续到术后48 h以上. 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有19. 7%采用联合用药. 结论 该医院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率过高,存在联合用药和使用周期过长的现象,属于明显不合理用药.

    作者:剧志英;王涛;任文琦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小儿肠道感染病原菌检测与耐药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儿科患者肠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科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调查近3年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患者肠道感染病原菌的检出和药敏情况. 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31株,其中细菌55株,占41. 98%;真菌76株,占58. 02%. 主要检出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7株,占35. 88%;光滑假丝酵母菌14株,占10. 69%. 主要检出细菌为沙门菌属21株,占16. 03%. 检出的4种假丝酵母菌对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在83. 33%以上,对酮康唑的敏感性均为100%,对其他常用抗真菌药耐药率各有不同. 结论 本地小儿肠道感染以真菌感染为主,提示加强肠道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并在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监测疗效.

    作者:薛菊兰;万正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大型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目的 了解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结合中医院特点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中医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调查当日实查该医院住院患者618例,查出医院获得感染15例,感染现患率为2. 43%;社区获得感染130例,感染现患率为21. 04%. 医院内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肾病科、烧伤泌尿外科和耳鼻喉科,构成比依次为16. 67%、8. 57%和8. 33%;130例社区获得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儿科、烧伤泌尿外科和社区病房,构成比依次为为89. 06%、34. 29%和33. 33%. 均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60. 00%和70. 77%. 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34. 14%,治疗用药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为12. 73%.结论 中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该医院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病原学标本送检率偏低.

    作者:陈峰英;肖聪;王作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三种不同方法对泌尿内镜灭菌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方法对泌尿内镜的灭菌效果,寻求更高效的灭菌方法. 方法 将180件泌尿内镜分别采用20 g/L戊二醛浸泡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并对其灭菌效果、灭菌时间,安全性和操作要求进行比较. 结果 3种灭菌方法的合格率均为100%,与环氧乙烷灭菌法和20 g/L的戊二醛浸泡灭菌法相比,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法具有灭菌时间短,安全、无毒的优点. 结论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方法为快速、安全、环保,是泌尿内镜接台手术,器械快速周转的佳灭菌方法.

    作者:俞婉琴;钟华丽;陆蕾;黄明芬;姚志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部驻京20家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监测

    目的 了解某部驻京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效果现状,为加强消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现场抽样检测的方法,对某部驻京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效果进行调查. 结果 共采集20家医疗卫生机构不同消毒对象392份,消毒效果平均总合格率为90. 05%. 其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合格率达88. 89%;室内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为91. 59%;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86. 60%. 结论 某部驻京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平均合格率较高,但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和紫外线辐照强度需要重点加强管理.

    作者:滕文赫;胡亚华;宋振耀;严慈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医院保洁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保洁员手卫生依从性,为规范手卫生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单盲法现场调查方式,对某医院保洁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该医院保洁员接触医疗垃圾后手卫生依从性为92. 6%,接触患者床单元及周围物品后手卫生依从性为48. 5%. 定期合同制保洁员手卫生依从性为60. 9%,不定期合同制保洁员手卫生依从性为41. 1%. 结论 该医院保洁员手卫生依从性受接触医疗物品种类及劳动合同影响,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

    作者:龙彩雪;吴斌;黄世敏;程燕;徐瑞茹;麦冬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山东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硬件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CSSD)硬件设施和管理现状,以便提出改进建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1 133家不同类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各种设备配置和管理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 所调查的1 133家医院的CSSD超声清洗装置总配置率仅为16. 59%;三级和二级医院CSSD超声波清洗装置配置率分别为73. 68%和45. 10%,其他类型医院CSSD配置率均比较低. 医院CSSD水枪、气枪及其他干燥设备配置率除三级医院配置率达到约75%之外,其他类型医院的CSSD配置率均波动在15% ~45%. 结论 山东省医院CSSD的清洗相关设备配置率普遍较低,尤其是县区级医院和民营医院对CSSD清洗设备投入严重不足.

    作者:周微;王春霞;王晓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关于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相关卫生标准的建议

    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是评价其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设施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 新颁布的 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和新修订的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2]均已执行近3年了,但在实施的实际工作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合理之处. 现对标准中某些监测方法和评价标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供商榷.

    作者:朱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酸性氧化电位水对氧气湿化瓶消毒的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很多医院采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对医院氧气湿化瓶、麻醉面罩、胃肠减压器、麻醉机螺纹管等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材进行消毒. 但因酸性氧化电位水理化性质不稳定,使用中受诸多因素影响,要确保其消毒效果,消毒过程和消毒后管理十分重要.

    作者:黄硕薇;陈长贤;吕吉安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酸性硫酸钙消毒相关性能研究

    目的 研究酸性硫酸钙消毒相关性能,为消毒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理化性能测试方法,对酸性硫酸钙杀菌效果和使用安全性进行评价,同时与含氯消毒剂作平行比较. 结果 用酸性硫酸钙700倍稀释液和有效氯350 mg/L的含氯消毒剂均作用20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分别为5. 55和6. 21. 用酸性硫酸钙700倍溶液浸泡72 h,对不锈钢无腐蚀,对碳钢、铜和铝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酸性硫酸钙原液密封包装于37℃储存90 d,其杀菌效果不下降. 结论 该酸性硫酸钙700倍稀释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与350 mg/L有效氯相当,性能稳定,但存在金属腐蚀性.

    作者:张利平;白国辉;张晓丽;樊树理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外科洗手用水细菌污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医院手术室外科洗手用水细菌污染超标的原因,进行水质持续质量改进. 方法 采用现场采样和细菌检验方法,对某医院手术室术前洗手用水进行监测,提出改进措施. 结果 该医院手术室术前洗手用水采用储水式热水器供37℃热水,水中细菌超标率达62. 5%. 将储水式热水器水温调至75℃再与冷水混合供应暖水,细菌超标率仍为51. 4%. 经对热水器内胆彻底清洗消毒后,以80℃热水与冷水混合使用,或在夏季直接供应市政自来水,细菌总数均不超标. 结论 医院使用储水式热水器供水容易受到污染,需要定期清洗消毒热水器,或在夏季直接引入市政供水均可避免洗手水污染.

    作者:王大连;史敏杰;马小燕;宋妨华;沈秀;杨海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医护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探索适合医院实际的手卫生促进策略和干预措施,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方法 采用访谈法、暗访法和问卷调查法了解江原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手卫生依从性,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结果 采取一系列手卫生改善策略后,医院硬件实施得到明显改善,诊疗区域感应水龙头和干手纸应用率由35%提高到74%,所有诊疗区域均配置了速干手消毒剂. 医护人员手卫生时机、六步洗手法演示、洗手与卫生手消毒选择原则、搓手时间总的正确率分别由原来的51. 72%、74. 14%、31. 03%和33. 62%提高到86. 00%、91. 00%、65. 00%和93. 00%(χ2 =28. 80、10. 32、24. 89、79. 68, P<0. 01);医师和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分别由干预前的58. 33%和74. 36%提高到66. 67%和83. 14%,总体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 00, P<0. 05). 结论 医护人员手卫生促进策略应与医院实际情况结合,从重点环节入手,更易被医护人员重视并接受,可更为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刘云;陈晓侠;林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SHEL模式在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范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SHEL模式在防范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经过前瞻性调查,依据SHEL模式制定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范措施,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 结果 实施前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为25. 4%,实施后为6. 0%,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实施SHEL模式能有效防范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许瑛;蒋维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风险的作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是机械通气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9 . 00% ~27 . 00%,病死率高达20. 22% ~50. 00% [1,2].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 FMEA)是一种前瞻性的分析方法,在问题发生前制定和采取措施,从而降低系统风险的发生[3],作为美国健康保健鉴定联合委员会( JCAHO)推荐的前瞻性危险项目评估工具[4],在医院管理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者:朱熠;潘颖颖;庄建文;张淑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分布和耐药性研究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致病菌分离鉴定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进行检测与分析. 结果 共诊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197例,分离出嗜麦芽债市假单胞菌197株,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和呼吸内科,构成比分别为57. 4%和13. 7%. 感染标本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临床15种常用抗菌药物中多数产生耐药,仅对米诺环素、复方磺胺和左旋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较敏感. 结论 该医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主要分布于ICU危重病人群,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应以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洪莺;张媛媛;张珍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埃博拉病毒病留观患者医院感染预防与护理管理

    北京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 )于2015 年3月20日至3月21日期间收治了1例埃博拉病毒病留观患者,这对于从未接触过埃博拉病毒病的医院及医务人员就如何实施隔离预防,杜绝医院感染和疫情扩散将面临重大考验.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患者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 虽然尚未证实可通过空气或其他方式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必须采取全方位防护和消毒隔离措施.

    作者:辛哲;赵红梅;周建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氯己定醇脱碘对手术部位皮肤微生态改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讨氯己定醇脱碘对手术部位皮肤微生态的改变情况,寻求一种既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又不影响手术部位皮肤菌群平衡的消毒方法. 方法 将需产科住院行会阴侧切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 实验组手术部位皮肤聚维酮碘原液消毒后,用氯己定醇进行脱碘;对照组常规聚维酮碘原液消毒. 两组分别于消毒前、消毒后30 min、60 min作细菌学检测,观察不同消毒方法对手术部位皮肤细菌数的影响. 结果 消毒后30 min细菌消毒合格率实验组为100%,对照组为80%,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 01);消毒后60 min细菌消毒合格率实验组为90%,对照组为45%,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 01). 两组消毒前后分别进行皮肤细菌分型和菌种鉴定,均为常驻菌和暂住菌,未发现致病菌. 结论 氯己定醇脱碘可提高手术部位皮肤消毒细菌达标率,且不影响手术部位皮肤微生态平衡.

    作者:齐晓彦;沈卫英;吴远桥;王文娟;杨卫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25所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管理现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表方式,对广州市所属区县及社区和乡镇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 结果 共调查广州市所属基层医疗机构25家,设有医院感染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的机构占84. 00%. 基层医疗机构消毒药械和手卫生装置配备基本到位,但有44. 00%的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医疗污水处理设备或有设备而不能正常运行. 25家基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总合格率为83. 94%. 结论 广州市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够规范,感染控制措施及消毒效果监测均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李燕;梁颖茹;贺征;张旭;林云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两种不同消毒方法对湿化瓶消毒效果研究

    目的 通过酸性氧化电位水和84 消毒液应用比较,观察酸性氧化电位水和84 消毒液对湿化瓶的消毒效果、消毒时间及安全性的差异. 方法 随机抽取全院回收的120个湿化瓶,分为实验组A,对照组B和对照组C来比较. 结果 84消毒液浸泡2 min的是有菌生长,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2 min和84消毒液浸泡30 min的是无菌生长,效果相同. 结论 酸性氧化电位水浸泡2 min就可达到84浸泡30 min的消毒标准,具有消毒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丽;黄淑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某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某综合性医院外科病人手术部位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危险因素,为有效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前瞻性和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某医院外科手术病人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 共调查外科手术患者720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14例,感染率为1. 94%. 高龄患者、手术性质、伴有基础病及术中无菌操作等构成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 结论 该医院外科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在可控范围,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干预防控措施.

    作者:罗玉荣;林勤劼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主管:消毒与灭菌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