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兰
目的:探讨使用多体位投照X线平片对肋骨骨折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3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为这73例患者均进行了多体位投照X线平片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多体位投照X线平片检查,在这73例肋骨骨折患者中共检查出骨折189处,其中54例患者的122处骨折是通过使用正位胸片检出,占骨折总数的64.5%,有14例患者的43处骨折是通过使用斜位胸片检出,占骨折总数的22.8%;有3例患者的14处骨折是使用局部切线片检出,占骨折总数的7.4%。结论:使用多体位投照X线平片检查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诊断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骨折的检出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星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来我中心职业健康体验科进行血常规检查的体检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末梢血组(100例)和静脉血组(100例),采集末梢血组体检者的末梢血作为血液检验样本,采集静脉血组体检者的静脉血作为血液检验样本,为这两组体检者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对比两组体检者的检验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末梢血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静脉血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相比较,WBC、RBC、Hb、Hct、PLT等指标均明显偏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检测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末梢血的实测值及稳定性均低于静脉血。采用静脉采血的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玉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对疑似环枕关节病患者的环枕关节进行近距离投照式X光检查的准确率。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20例疑似环枕关节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投照方法进行X光检查,为试验组患者使用环枕关节近距离投照的方法进行X光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进行放射检查的胶片图像质量和病情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在试验组患者中,有9例患者的胶片图像质量合格,合格率为90%;有8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完全准确,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80%。在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胶片图像质量合格,合格率为50%;有4例患者的检查结果完全准确,检查结果的准确率为40%。两组患者进行X光检查的胶片图像质量和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环枕关节进行近距离投照检查能显著提高环枕关节胶片的图像质量及环枕关节病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樊仁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80例患儿。我们对对照组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对观察组的患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凝血功能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观察组患儿的凝血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维生素K1联合酚磺乙胺治疗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可取得显著的疗效。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戴瑞芝;李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比索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29例),应用比索洛尔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比索洛尔联合稳心颗粒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21%,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好转率为86.21%,对照组患者动态心电图的好转率为72.41%,治疗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比索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佳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及进行全面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4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25例)和乙组(24例),应用胺碘酮对甲组患者进行治疗及常规护理,在应用胺碘酮对乙组患者进行治疗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4%,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17%。乙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甲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乙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提高治疗的有效率,还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菊萍;于向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妇产科手术的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8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对其进行优质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的出血率、裂开率、感染率、脂肪液化率以及甲级愈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的出血率、裂开率、感染率及脂肪液化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促进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60例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在这6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痊愈者有45例,治疗结果为好转者有13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在治疗期间,这60例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效果显著,而且不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谢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究当前消化内科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方法:选择过去两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内科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记录,对其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在所选择的800名患者中有96名出现了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占到了所有患者的12%。结论:通过研究表明,当前在消化内科中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比较多见,医院必须加强对用药的管理。
作者:杨春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9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给其加用益气复脉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6MWD 实验(6min步行试验)的结果、血浆NT-proBNP(B型脑钠肽前体)的水平以及LVEDD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SD (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LVEF (左心室射血分数)的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进行6MWD 实验的结果和血浆NT-proBNP的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6MWD 实验的结果均有明显的提高,他们血清NT-proBNP的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进行6MWD 实验结果提高的幅度和其血清NT-proBNP水平下降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和LVEF情况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DD和LVESD均较治疗前有所缩小,他们的LVEF较治疗前有所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LVEDD和LVESD缩小的幅度和其LVEF提高的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益气复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衰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降低其心肌受损的程度。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彩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抗心衰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心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奕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80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治愈率(65%)、显效率(25%)、有效率(7.5%)和总有效率(97.5%)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患者(10%),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宏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加强地方医疗行政部门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监督与管理,为提高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对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与中药应用的状况进行分析。结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层医疗机构在药事管理与合理应用中药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在某些方面尚不能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结论: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工作人员需要加深对药事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提升药事管理工作的质量,保证中药使用的合理,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作者:方典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各OCSP分型脑梗死患者近期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和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原则,将26012年3月至2014年2月秦皇岛市海港医院收治的2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OCSP分型及是否进行急性期康复介入治疗分为8组,对比观察各组患者在进行相关治疗后近期神经功能的改变情况。结果:在进行康复治疗后,LACI亚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PACI、POCI亚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TACI亚型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近期神经功能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PACI亚型、POCI亚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获得的疗效较优,对TACI亚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效,对LACI亚型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的效果不明显。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平稳后应尽早为其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作者:王永慧;张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1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相关资料。结果:在这13例腹主动脉动脉瘤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真性动脉瘤,有1例患者发生夹层动脉瘤,有1例患者发生假性动脉瘤。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CT、MRA检查得到确诊。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准确地诊断腹主动脉瘤,该项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红;张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为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在预防术后尿潴留方面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残余尿量、导尿率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残余尿量、导尿率、尿潴留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丹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提出构建适合独立学院应用型药学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应用型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旨在加强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并重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综合素质,形成“厚基础、重应用、强素质、宽出口”的人才培养特色。
作者:何立巍;吴启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西瓜霜外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单纯采用西瓜霜外用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西瓜霜外用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5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21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9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改善的患者有13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00%;在观察组5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39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5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改善的患者有5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11.58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西瓜霜外用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文娟;喻慧铭;叶茂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04例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4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2例新生儿。在两组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期间,我们对对照组的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的新生儿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的新生儿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为4.6±0.7d,对照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为2.2±0.6d。观察组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新生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液体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和静脉炎这4种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3.8%、1.9%、1.9%和5.8%。对照组新生儿发生液体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和静脉炎这4种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分别为11.5%、13.5%、9.6%和13.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液体外渗、针头脱出、粘贴伤和静脉炎这4种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延长其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降低其发生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的几率,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用中药热熨法对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3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3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15例患者。在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使用中药热熨法对其进行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VAS的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手术治疗和我们悉心的护理,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药热熨法对进行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地减轻其疼痛的症状,提高其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景秀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