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用16层螺旋CT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徐清珍;郭俊;于佳根

关键词:16层螺旋CT, 曲面重组, 肋骨骨折,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用16层螺旋CT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和X线平片检查,并对比分析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本组50例患者在进行X线肋骨正位和斜位(DR)检查时,有28例患者被诊断发生了肋骨骨折,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被确诊患有肋骨骨折;有12例患者的检查结果正常,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发现有10例患者存在无移位骨折。有1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为“疑似骨折”,此后经16层螺旋CT检查确诊这10例患者患有肋骨骨折,本组患者在进行X线肋骨正位和斜位(DR)检查时被检出的肋骨骨折共有54根,被检出的疑似骨折有16根;在进行16层螺旋CT检查时被检出的肋骨骨折为103根。在为本组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扫描时,我们对疑似骨折的肋骨采用曲面重组进行检测,显示肋骨骨折的几率为100%,此外我们还发现有5例患者发生肺挫裂伤,有11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有1例患者发生锁骨骨折。结论:16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是胸部外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肝功变化情况。结果:在观察组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4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8例,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在对照组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3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有6例,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有6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崔荣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喜炎平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喜炎平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我区各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为其加用喜炎平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喜炎平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学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颈椎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对颈椎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11月期间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3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36例患者,对照组有27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78%。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古燕凤;刘洁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联合使用髓核摘除术和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髓核摘除术和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加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的时间、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的时间、术后ODI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使用髓核摘除术和内固定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梁世勋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不同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不同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2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腹式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为腹腔镜组患者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为阴式组患者使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排气的时间。结果:腹腔镜组和阴式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腹式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和阴式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明显少于腹式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和阴式组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明显早于腹式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和阴式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明显少于腹式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和阴式组患者排气的时间明显早于腹式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这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鹏;杨武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效果,分析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的现状及问题。方法:对我社区中心卫生院近期收治的2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例患者。我们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放养”式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社区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糖尿病控制情况、饮食控制情况以及社区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程度和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识情况。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基本上得到稳定,患者的饮食得到了合理的控制,社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较为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更为全面。对照组患者能够按时服用降糖药物,但护理人员对其病情的掌握不够全面、治疗不够得当、饮食控制较为薄弱,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仍有误区。另外,在我社区中心卫生院存在人员匮乏和管理不善等情况。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社区的护理服务中,存在人才短缺、管理不善等情况,需要社区中心卫生院配齐管理和护理护理人员不断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徐桂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卒中继发血管性痴呆与血脂、血压、血糖水平的关联性

    目的:探析卒中继发血管性痴呆同血脂、血压、血糖水平的关联性。方法:对我院收治并确诊的447名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实施跟踪随访,随访节点为发病后1个月及发病后3个月,统计其血管性痴呆发生的情况及其患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情况。我们一共积累和掌握了4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他们在发病1个月后,有31人在随访时被确诊患有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的病发率为7.31%。他们在发病3个月后,有64人在随访时被确诊患有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的病发率为15.09%。我们将这64名血管性痴呆患者纳入研究组,我们在剩余的360名患者中随机选取64名患者,将其纳入对照组。然后我们对这两组患者血脂、血压、血糖的情况进行核查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48.44%、60.94%、26.56%,对照组患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发生率分别为43.75%、57.81%、23.44%。两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上述3项指标略高于对照组,但经由卡方检验,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性痴呆的致病及发病过程中,血压、血脂或血糖水平的变化与其并无必然的关联性。

    作者:张文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拔罐疗法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拔罐疗法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肺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及化痰止咳治疗,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拔罐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实验组4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38例(占患者总数的95%),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为(1.5±0.7)d,咳嗽症状消退的时间为(3.2±0.5)d,胸痛症状明显减轻的时间为(3.5±1.2)d;在对照组4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18例(占患者总数的45%),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为(2.8±1.8)d,咳嗽症状消退的时间为(5.1±1.2)d,胸痛症状明显减轻的时间为(4.9±1.5)d。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拔罐疗法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方雪;蔡丹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益气滋阴活血法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中医益气滋阴活血法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的患者使用西药格列齐特缓释片进行治疗,为观察组的患者使用中医益气滋阴活血疗法进行治疗,在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4小时尿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34%,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中医益气滋阴活血法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唐海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浅谈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基础。在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明确中药的物质基础及发展方向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使人们对中药的理解突破化学物质基础的传统观念。近年来,随着现代分析、分离技术的逐渐成熟,人们对中药物质基础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新的研究思路及方法也不断涌现。本文现对在新思路引导下建立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模式及方法进行浅要的介绍。

    作者:谷卫华;谷海水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联合应用腹腔镜手术和药物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腹腔镜手术和药物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为41例观察A组患者在术后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为47例观察B组患者在术后使用孕三烯酮进行治疗,为34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使用安慰剂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A组患者和观察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术后妊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A组患者和观察B组中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术后妊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腹腔镜手术和药物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提高其妊娠率,取得确切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应用三联疗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四联疗法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研究组4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溃疡愈合的患者有39例(占患者总数的97.50%);在对照组4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溃疡愈合的患者有34例(占患者总数的92.50%),研究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85.00%,研究组患者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组患者的溃疡复发率及Hp再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合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珍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分析对泌尿外科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对泌尿外科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66例泌尿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精细化的护理。然后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仅为72.7%,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的有2例,并发切口渗液的有1例,并发尿路感染的有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出血的有6例,并发皮下气囊的有2例,并发切口渗液的有3例,并发尿路感染的有3例,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泌尿外科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不但能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能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胡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用子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用子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7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进行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用纱布填塞产妇的子宫腔,并观察其对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在这76例产妇中,只有1例产妇的子宫再次出血,其余产妇均只有少量的阴道出血。对这1例产妇进行对症治疗后,其子宫出血的情况得到有效缓解。结论:用子宫腔纱布填塞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笑菊;纪忠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应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联合治疗组(30例),单纯应用硫酸镁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硫酸镁为联合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D-二聚体水平、24h尿蛋白水平及随机尿蛋白/尿肌酐水平等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低分子量肝素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薛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医整体护理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护理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进行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86例处于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整体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每组各143例患者。中医整体护理组患者接受中医整体护理干预,普通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患者的生活质量、病情变化、肺功能改变以及病情急性发作的情况)。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6-MWT值、SGRQ分值均有所改善,但中医整体护理组患者的6-MWT值高于普通护理组患者(P<0.05),而SGRQ评分低于普通护理组患者(P<0.05)。②中医整体护理组患者的FEV1、FEV1占预计值%以及FEV1/FVC(%)均高于普通护理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两组之间,TCL占预计值%、RV占预计值%则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③中医整体护理组患者的急性发作率及平均急性发作次数均低于普通护理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整体护理更有利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郑晓红;刘镌;罗玉;敬晓蓉;邱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健康档案在老年人慢性病目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健康档案在老年人慢性病目标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社区常驻的5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在建立健康档案期间,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健康干预管理,并定期随访他们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①经过2年多的健康目标管理,在这5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中,有464例患者的血压控制状况良好,其血压控制率达到了92.8%。②这500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100%。③建立健康档案后,这500例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从(2415±241)元/人减少到(1518±140)元/人。结论: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可以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预防、控制老年慢性病的发生及发展,可以显著降低老年慢性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甘道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对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6例妇产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症状的控制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经过我们悉心的护理,观察组患者中手术后疼痛症状为0级者有27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1级者有15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2级者有9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3级者有2例,疼痛症状控制的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患者中手术后疼痛症状为0级者有10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1级者有21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2级者有13例,手术后疼痛症状为3级者有9例,疼痛症状控制的有效率为83.02%。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控制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6.2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77.3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减轻其疼痛的症状,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洪霞;刘俊凤;吕永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2012年我院收治的122例孕妇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1例孕妇,为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孕妇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母乳喂养率和产后大出血情况,评价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孕妇,观察组孕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能提高孕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降低其发生产后大出血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学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在产程的潜伏期和活跃期为产妇实施分娩镇痛对其分娩方式和缩宫素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在产妇产程的潜伏期和活跃期为其实施分娩镇痛对其分娩方式和缩宫素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进行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分为潜伏组(宫口开大﹤3cm)和活跃组(宫口开大﹥3cm),每组各52例产妇,分别在其产程的潜伏期和活跃期为其施行分娩镇痛,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使用缩宫素的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均有所升高,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使用催产素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产妇分娩的潜伏期为其实施分娩镇痛可降低其剖宫产率,增加其使用缩宫素的几率,产科医生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为其选择进行分娩镇痛的时机。

    作者:郭斌;张艳芳;李云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