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檀;张书云
系统思考新时期医务人员的思想特点及相关工作思路.从医学教育、医疗体制、医务人员生存状态等方面,指出新时期我国城市大型公立医院医务人员思想特点,并结合思政工作经验,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提出几点改进医院思政工作的措施.
作者:胡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大量不保留食醋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0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食醋保留灌肠,观察组采用食醋大量不保留灌肠.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排便时间大大缩短,神志转清时间明显缩短,住院天数减少(P<0.01).结论:采用大量不保留食醋灌肠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显著,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日,值得推广.
作者:胡素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以IVF技术为核心和标志的生殖医学是一门相对较新的医学专业.临床学习是培养高素质生殖医学研究生的关键时期.由于生殖医学学科特点及生殖医学研究生就业形式的变化,给生殖医学研究生临床带教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该文以提高生殖医学临床带教质量为切入点,总结实践经验和体会,探讨新时期生殖医学临床带教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及对策.
作者:季静娟;刘雨生;骆丽华;栾红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痔疮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17例手术治疗痔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围手术期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疼痛、尿潴留、便秘和创面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7.9%、53.4%、22.4%和13.8%,而对照组则分别为55.9%、32.2%、5.1%和1.7%,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痔疮患者术后加强针对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作者:杨麦兰;林华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用于控制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患者共240例,按照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实施的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法.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为6.7%,非计划拔管后再置管率为2.5%,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处于各种病情特征下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方法用于非计划拔管的管理中,能够降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傅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天恩福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患者的护理.方法:对31例天恩福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患者,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其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31例患者治疗结束后Ⅲ度及Ⅲ度以上的严重放射反应发生情况:食管黏膜反应1例(3.23%),白细胞下降1例(3.23%).治疗3个月后近期疗效评价:CR 17例(54.84%);PR 12例(38.71%);RR 29例(93.55%).结论:天恩福联合放化疗治疗食管癌对缓解症状、提高生存率在临床有一定的价值.但由于天恩福是临床新药,使用前需对护士加强培训,使用中需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作者:张道俭;周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总结17例立体定向穿刺冲洗术治疗多发性脑脓肿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分析立体定向穿刺冲洗术治疗多发性脑脓肿的护理问题和措施.结果:17例手术均获得成功,其中合并肺部感染5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梗阻性脑积水5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此类手术患者实施细致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及时观察病情变化,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保证手术的效果.
作者:马雯;张书娟;靳玉萍;梁欣灵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工作多局限于对大学四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能力提升,缺乏对学生整个大学期间就业能力培养的深度思考与系统规划,就业管理工作存在着片面性、零碎化和局部化现象,该文讨论了大学期间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系统化培养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
作者:张小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首次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0例术后首次化疗的乳腺癌女性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进行心理状况测评,然后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效果.结果:30例乳腺癌首次化疗的女性患者均有不同水平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下降,两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改善乳腺癌首次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心理,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提高疾病的愈后.
作者:刘伟;徐军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扬州市HIV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7月在扬州市进行专题调查,术前检查和性病门诊等41960例受检人员,所有人员均接受HIV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1960例受检人员经实验室确证为HIV感染有51例,HIV感染率为0.12%.近五年的HIV感染率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HIV感染者中,41~50岁年龄段HIV感染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51例HIV感染者均为性接触感染,同性传播26例,异性传播25例.HIV感染者来源主要包括专题调查(25.49%),术前检测(15.69%),性病门诊(11.76%),羁押人员(9.80%).结论:HIV感染的年龄跨度较大,男多女少,且HIV感染率近年来有一定的上升趋势,应加大艾滋病知识的宣教力度,提高检测能力,同时对重点和高危人群加强监测,有效抑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
作者:孙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探讨高校医院的发展问题.通过分析大学生纳入医保、教职工参加医保后高校医院面临的困境,提出积极主动申请医保定点医院、加强与社会医疗机构的合作、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是高校医院转型与发展的重要路径.
作者:詹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石秀峰;张先棠;张兰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加强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断提高医院整体医疗和服务水平,根据院党委书记、院长汪开保的统一部署,2015年10月20日下午,无为县人民医院在医技楼四楼小会议室召开了临床大外科系统与医技科室交流座谈会,副院长胡炳毅、王荣生及部分科室主任、护士长等46人参加了会议.
作者:院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医学检验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探寻与发展,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合理的体系,但仔细研究不难发现该体系在教育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模式、就业出路等方面依然存在若干问题,尤其是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教育.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中外医学检验教育的模式及发展趋势,该文从政策制定、课程改革、师资优化、丰富教学模式、拓宽就业口径等方面对医学检验教育教学提出了一些对策.
作者:朱文想;焦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肿瘤的MRI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肿块38例,分析其MRI征象.结果:38例软组织肿块包括良性肿块31例,恶性肿块7例.除脂肪瘤、脂肪肉瘤及血肿机化在T1WI、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外,其余肿块T1WI多为等或低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或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良性组一般边界清楚,部分病变具有特征性MRI征象.恶性组体积较大,信号不均匀,其中6例邻近组织受侵.结论:MRI能清楚地显示肿瘤的范围、信号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某些特征性MRI征象对软组织肿块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玉;刘影;吕维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近十年来开展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使广大的城乡居民得到了基本的医疗保障,该文就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保障的差别进行综述和分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城乡医保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张爱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巩固爱婴医院成果,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母乳喂养措施,根据母乳喂养知识全员培训实施方案,11月19日下午,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科教科在远程会诊中心组织开展了母乳喂养知识全员培训.
作者:院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报道输入性恶性疟传染病1例,提高对各种输入性传染病警惕性.通过分析该疾病散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检验病原学诊断方法,建议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疟防知识的宣传,提高劳务出国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疟防水平及疫情监管.
作者:汪芝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构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也是医学发展和改革的需要,具有必要性.其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探索实践,在医学生进入大学之初就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并持续深入推进,这样才能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改善医患关系,推动当代医疗事业改革.
作者:梁修才;张德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常因出现围手术期显性和隐性大量失血而需要输血,这不仅会增加患者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重其经济负担,也会影响患肢术后病情与功能的恢复.近年来,人工合成抗纤溶药氨甲环酸被应用于临床以控制围手术期失血,但其佳治疗方案尚未统一,临床应用后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否提高尚不明确.该文通过回顾与综合近年来相关报道,就其临床应用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使用剂量、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孟涛;尚希福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