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用电子和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专业课程改革之探讨

王文静;蒋长顺;乔忠

关键词:医用电子,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 工学结合, 实践教学
摘要:该文在进行相关院校同类型同层次专业课程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医用电子和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专业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以就业为导向,以电子技术和医疗器械设备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工学结合,机电结合,医修管结合为原则,拟定并实践了该课程的基本框架.实行三段制教学体系,实施全程化、职业化、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现状与进展(综述)

    目的:整理近年来有关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部分文献,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相关文献的内容从亚低温的分类、相关研究、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机制、适应症、禁忌症、实施策略,并发症分别展开阐述.结果: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疗效显著.结论:其治疗时间窗、对血清CRP 水平的影响以及和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仍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舒志强;姜新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工作倦怠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对护士心理和工作倦怠的影响,为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58名护士采用护理工作场所暴力经历调查问卷、护士工作倦怠问卷(MB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调查分析.结果:遭受暴力经历护士组有76(48.1%)人,无暴力经历护士组有82(51.9%)人.两组护士的工作倦怠问卷结果显示,在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个人成就感丧失三个维度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1或<0.05);两组护士应对方式的比较无差异性(P>0.05),但暴力组护士在情绪枯竭、去人格化倾向方面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极其显著正相关(P< 0.01或<0.05);两组护士在工作安全感、满意程度、离职或换工作意向的分布比较中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工作场所暴力可以引起护士工作倦怠,导致工作满意度降低、缺乏安全感、护理人员流失等.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措施,以降低其不良影响.

    作者:徐莲英;唐荣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喉罩全麻在颈动脉狭窄造影及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下行颈动脉狭窄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DSA下颈动脉狭窄患者23例,年龄42~78岁,无明显肺部疾患及喉罩禁忌症患者,异丙酚(Propofol)泵入静脉全麻下插入喉罩完成手术,观察其不同时段的BP(MAP)、SpO2 、HR、ECG(ST-Ⅱ). 结果:各时段的BP(MAP)、SpO2 、HR、ECG(ST-Ⅱ)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喉罩全麻在行颈动脉狭窄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是肯定的.

    作者:荣海峰;孟勇;孙文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三种梅毒测定方法结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TP-ELISA、TP-PA、TRUST、三种梅毒检测方法,选择一种适合住院的手术前和输血前病人梅毒筛查方法.方法: 以TP-ELISA法检测住院患者标本2138例,TP-ELISA阳性者以TP-PA确认,并检测TRUST.结果: 共检出TP-ELISA阳性32例,检出率为1.49% .其中TP-ELISA 阳性、TP-PA 阳性31例,符合率96.8% ;TP-ELISA阳性、 TP-PA阴性1例,TP-ELISA假阳性率为3.2% .31例TP-PA阳性标本中检出TRUST 阳性18例,检出率58.1%(18/31); 其余13例TRUST阴性,未检出率41.9%(13/31) .结论:TP-ELISA是住院病人手术前和输血前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

    作者:徐伟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微波合并保妇康栓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微波合并保妇康栓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宫颈糜烂患者169例,采用微波合并保妇康栓治疗,分别于1~2个月后复查,观察宫颈情况. 结果:92.31 %的患者治愈,100%患者有效.结论:微波合并保妇康栓能有效地治疗宫颈糜烂.

    作者:王来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150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86%选择再次剖宫产术,平均出血量和感染率较阴道分娩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疤痕子宫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提高剖宫产手术技术水平,是降低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并发症的关键 .符合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作者:牛玉敏;朱桃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浅析目前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的转变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不断的革新,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人体解剖学特别是解剖学教学模式的革新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应积极改变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丁小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提高急诊外科临床教学水平的探讨

    为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急诊外科的临床实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急诊外科工作特点,强化教学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临床教学是加强急诊外科临床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作者:谭郁宏;黄赛琼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新形势下医疗护理纠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针对在新形势下医疗护理纠纷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医疗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医疗护理纠纷的对策.

    作者:连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2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2007年6月子宫切除病例52例,其中22例LAVH作为观察组,30例腹式子宫切除术(TAH)作为对照组,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LAVH较TAH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较TAH明显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明显低于TAH组((P<0.05)). 结论:LAVH具有创伤小、肠道干扰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有效的子宫切除方式.

    作者:陈智明;梁茂芸;方小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标准大骨瓣与常规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54例,比较其预后.结果:标准大骨瓣组24例,其中死亡6例(25%),重残/植物生存9例(37.5%)和中残/良好8例(33.3%).常规骨瓣组30例,其中死亡13例(43.3%), 重残/植物生存13例(43.3%),和中残/良好5例(16.7%),两组中残/良好率、病死率相差显著(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比常规骨瓣减压术可使脑组织得到充分减压,有效保护脑功能,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周夏;姜新建;任祖东;李明;戴荣权;吕文革;朱庆宝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82颗隐裂牙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82颗隐裂牙的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对82颗隐裂牙进行综合治疗后的观察分析.结果:82颗隐裂牙治疗成功率为92.7%.结论:综合治疗隐裂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刘蕾;何爱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断指再植术后护理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与改进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33指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包括常规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结果:经过精心手术治疗及术后认真细致的护理,取得近90%的再植成功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断指再植术后给予恰当护理,可提高再植指成活率,并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吴云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颈椎病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减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重点加强术前术中体位和耐受力的训练,肢体功能锻炼,出院后的康复指导.结果:表明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该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余丽萍;方巧年;包丽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缓解药物过敏试验皮内注射疼痛的方法

    目的:寻找缓解药物过敏试验皮内注射局部疼痛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住院病人50例,采用病人自身对照,皮试药液为0.9%氯化钠0.1ml.右前臂用教学课本上所示,前臂掌侧面下1/3段内侧,针头刺入皮肤方向与前臂呈大于90°钝角注射(对照组),左前臂腕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处,注射针头刺入皮肤方向与前臂呈90°直角注射(实验组).观察注射时局部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中疼痛率发生率为60%,实验组为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密切观察皮丘变化,两前臂注射出的皮丘在消退过程中无明显差别.结论:采用腕横纹上三横指正中处,注射针头刺入皮肤方向与前臂呈90°直角进行皮内注射可显著减少疼痛的发生,并且不影响皮试结果判断.

    作者:李旭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安普贴联合贝复济治疗Ⅲ期压疮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安普贴合贝复济治疗III期压疮的疗效.方法:将32例III期压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18例.对照组常规清创消毒后,用红外线照射,外用无菌纱布包扎;观察组按常规清创消毒后,喷贝复济,待干后用安普贴贴于创面上,根据情况换药.两周后对两组病人的压疮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统计量Z值3.912,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普贴联合贝复济治疗III期压疮的疗效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王刚;曹教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膝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手术后康复护理.方法:206例关节镜下前叉韧带重建手术后康复护理作回顾性分析.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疾病知识宣教,术后进行密切观察病情,功能训练和护理,出院指导和随访.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所有病例术前症状消失,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应用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张丽霞;汪亚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利用动物器官补充人体解剖教学的研究

    人体标本来源的缺乏限制了其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利用新鲜动物器官接近人体结构、能真实展示活体形态的特点,将其作为解剖学人体标本的补充,不仅弥补学生观察实物标本的不足,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解剖教学质量.

    作者:张广新;刘永林;周郦楠;张维;张晔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大肠息肉121例高频电切除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1例大肠息肉根据其大小、部位及分型,采用不同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是否复发或癌变.结果:内镜下治疗121例大肠息肉,均全部切除,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安全、创伤小、疗效满意.

    作者:刘东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94例阑尾手术和胃肠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阑尾手术、胃肠道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阑尾手术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94例患者中医院感染8例,感染率为2.72%;感染部位以手术切口感染高,占60%,下呼吸道占20%,胸膜腔和胃肠道各占10 %.结论:患者年龄、手术种类、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合并慢性病等是引起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作者:倪先明;慈昌学;祖先中;赵海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