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提高急诊外科临床教学水平的探讨

谭郁宏;黄赛琼

关键词:急诊外科, 临床教学
摘要:为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急诊外科的临床实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急诊外科工作特点,强化教学意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临床教学是加强急诊外科临床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目前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的转变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技术的不断的革新,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人体解剖学特别是解剖学教学模式的革新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应积极改变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丁小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喉罩全麻在颈动脉狭窄造影及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下行颈动脉狭窄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DSA下颈动脉狭窄患者23例,年龄42~78岁,无明显肺部疾患及喉罩禁忌症患者,异丙酚(Propofol)泵入静脉全麻下插入喉罩完成手术,观察其不同时段的BP(MAP)、SpO2 、HR、ECG(ST-Ⅱ). 结果:各时段的BP(MAP)、SpO2 、HR、ECG(ST-Ⅱ)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喉罩全麻在行颈动脉狭窄的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是肯定的.

    作者:荣海峰;孟勇;孙文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脑卒中并发抑郁患者6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发生率和发生部位的关系及其发生机制.方法:用Zung自评抑郁表对182例脑卒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33.88% .左半球发生率64.52%远大于右半球发生率35.48%,前半球发生率67.74%远大于后半球发生率32.26%.结论:PSD发生原因复杂多样,而卒中部位只是发生抑郁中的某一种原因.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能够减轻致残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金雨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断指再植术后护理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与改进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33指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包括常规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结果:经过精心手术治疗及术后认真细致的护理,取得近90%的再植成功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断指再植术后给予恰当护理,可提高再植指成活率,并促进功能恢复.

    作者:吴云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两种不同雾化吸入疗法对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儿童哮喘的疗效影响与护理. 方法:将7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39例)予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对照组予以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辅以正确的护理,观察两组雾化吸入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两组在改善SpO2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儿童哮喘的疗效有影响,氧驱雾化更适合于儿童哮喘的治疗.

    作者:黄丽华;金利萍;齐玲;许茂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按压与否的探讨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按压与否与局部出血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冠心病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腹部注射后左侧采用常规棉签按压3~5分钟,右侧注射后局部不按压,观察皮下出血的例数及出血的程度.结果:局部不按压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显著低于按压者(P<0.01).结论: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局部不按压可以有效降低皮下出血率及出血程度.

    作者:郑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颈椎病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1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扩大减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重点加强术前术中体位和耐受力的训练,肢体功能锻炼,出院后的康复指导.结果:表明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该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作者:余丽萍;方巧年;包丽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现状与进展(综述)

    目的:整理近年来有关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部分文献,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相关文献的内容从亚低温的分类、相关研究、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机制、适应症、禁忌症、实施策略,并发症分别展开阐述.结果: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疗效显著.结论:其治疗时间窗、对血清CRP 水平的影响以及和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仍旧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舒志强;姜新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3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急性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报告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致输尿管结石致肾功能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3例输尿管结石梗阻,致肾功能衰竭,均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双J管置入术.结果:13例均解除梗阻,1例进镜失败,行肾造瘘术.肾功能恢复,开放手术取出结石.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肾后性肾功能衰竭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

    作者:陈德钢;彭家武;葛庆生;徐鹏程;徐鸿儒;项举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大肠息肉121例高频电切除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1例大肠息肉根据其大小、部位及分型,采用不同的内镜下治疗方法,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是否复发或癌变.结果:内镜下治疗121例大肠息肉,均全部切除,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安全、创伤小、疗效满意.

    作者:刘东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2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2007年6月子宫切除病例52例,其中22例LAVH作为观察组,30例腹式子宫切除术(TAH)作为对照组,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LAVH较TAH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较TAH明显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病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明显低于TAH组((P<0.05)). 结论:LAVH具有创伤小、肠道干扰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有效的子宫切除方式.

    作者:陈智明;梁茂芸;方小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4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出血易发部位及在鼻内镜下经微波热凝或小范围填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58例,有效3例,无效3例,有效率95.3%.结论: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的关键是找出出血部位.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针对性强,痛苦小,术后反应轻,安全有效.

    作者:刘正先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1例气管切开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气管切开患者的并发症,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我院2007年5月~2008年6月神经外科11例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气管切口护理、套管护理、气道湿化、吸痰、心理护理等措施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1例行气管切开后5天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因病情严重行气管切开后2~6天死亡.余8例呼吸道感染得以控制成功拔管,拔管后平稳,气道通畅.结论:气管切开病人采用上述护理措施得当、有效.

    作者:丁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新形势下医疗护理纠纷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针对在新形势下医疗护理纠纷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医疗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医疗护理纠纷的对策.

    作者:连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动脉性大出血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抢救急性动脉大出血中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37例动脉性大出血患者介入诊治资料.均采用改良式Seldinger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入路,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用明胶海绵栓塞出血靶血管或注射血管收缩剂进行止血. 结果: 37例大出血患者(盆腔大出血2例,肾出血5例,胆道术后大出血1例,上消化道大出血8例,下消化道出血5例,肝癌破裂出血1例,妇科大出血8例,支气管大咯血7例),30例一次性栓塞止血成功,1例两次栓塞止血,1例栓塞止血失败,5例下消化道出血经导管灌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明显. 结论:介入放射学经皮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造影术对动脉性大出血定位诊断明确,经导管栓塞出血靶血管或注射血管收缩剂止血安全、高效,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作者:江谋应;金涛;王金林;徐万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医护配合经验.方法:对33例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中医护配合处理过程进行回顾.重点是熟练的掌握手术步骤,正确的体位摆放和气腹机的使用.结果:33例手术中医护配合顺利.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术中密切观察,特别是正确的体位摆放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陆玉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宫腔镜手术治疗1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在妇科的临床运用.方法: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136例有手术指征的病人进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其中69例行宫腔镜下部分内膜电切或活检术,16例宫腔异物取出,49例子宫肌瘤电切术,2例子宫不全纵膈切除术.结果:136例手术病人术中术后并发症共3例,术后随访6~18个月,48例内膜部分电切,月经减少17例,2例纵膈切除均妊娠, 49例肌瘤切除病人月经恢复正常46例,1例因子宫肉瘤行进腹手术,2例合并子宫腺肌症,16例宫内异物取出病人,1例因子宫疤痕妊娠行进腹手术,其余都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宫腔镜在诊断和治疗宫内疾病中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对于初开展者要掌握指征,提高技巧,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齐玉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利用动物器官补充人体解剖教学的研究

    人体标本来源的缺乏限制了其在人体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利用新鲜动物器官接近人体结构、能真实展示活体形态的特点,将其作为解剖学人体标本的补充,不仅弥补学生观察实物标本的不足,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解剖教学质量.

    作者:张广新;刘永林;周郦楠;张维;张晔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脊柱嗜酸性肉芽肿MRI影像学资料.结果:单发例12例,多发2例(图A.B.C),颈椎3例,胸椎9例,腰椎2例,多发病灶均位于胸椎.病灶表现为病变椎体不同程度压缩变扁,信号异常,可伴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及椎旁软组织肿块,邻近椎间盘信号未见明显异常.结论:MRI对病变范围、软组织改变及周围结构是否受累显示非常清楚,脊柱嗜酸性肉芽肿的MRI影像学检查有一定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诊断.

    作者:王宝春;周晓秋;秦国初;杨献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经子宫动脉介入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灌注加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介入方法治疗2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甲氨喋呤(MTX)75~90mg.再用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术前、术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β-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值及肿块大小变化. 结果:26例中25例成功,成功率达96.16%. 结论:经子宫动脉途径介入灌注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并可预防和控制破裂大出血.

    作者:王金林;江谋应;金涛;徐万里;潘功义;李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