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形势下医院人事档案工作的思考

邱海云

关键词:医院, 人事档案, 思考
摘要:探讨医院人事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如增加人事档案新内容并加强鉴别工作,简化整理、深化利用,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等.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26件失败金属烤瓷修复体的临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金属烤瓷修复失败原因.方法:对临床6年期间用金属烤瓷方法修复的各种牙齿缺损、缺失、变色、畸形、错位等共720名患者计750件修复体的临床观察.结果:26件修复体失败.结论:冠桩脱落、崩瓷、继发龋及牙龈炎等是金属烤瓷修复失败的因素.

    作者:刘正彤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谈口服药的正确服用

    浅谈用药习惯和方法及食物、烟、酒等对口服用药的影响,倡导科学合理及安全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维护患者健康.

    作者:郑家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盆腔淋巴清扫术手术配合2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配合.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施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靠,但术前、术中、术后要有充分的良好的配合.

    作者:陈红英;郭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局部流行性ECHO6病毒性脑炎118例

    目的:探讨局部流行性病脑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8例埃克6(ECHO6)病毒性脑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8例ECHO6病毒性脑炎临床特点具有区域性、季节性、流行性.结论:脑脊液(CSF)检查是病毒性脑炎的重要依据,但脑电地形图检查(EEG)异常率高达95%,此种无创性检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志云;曹良玉;苗波;宋维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儿急诊抢救590例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儿科常见抢救疾病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急诊抢救处理后收治住院及急诊观察病例590例,分类统计主要病种的抢救数量、性别和年龄等.结果:排序前5位的是高热惊厥、新生儿窒息、过敏、各种中毒、各种创伤;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0~3岁是小儿急诊抢救的高发年龄段.结论:急诊护士了解儿科急诊疾病特点及其规律,对患儿家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能提高患儿的抢救质量,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

    作者:程本银;王业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人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老年肺结核的诊断水平.方法:男102例,女20例,年龄60~89岁,全部患者均摄有胸部平片,其中49人进行了CT检查,13例增强.结果:122例中结核病灶在3个肺野以上的达79例(64.8%).以浸润增殖为主74例(60.7%);以纤维化病灶为主要表现者70例(57.38%).空洞45例(36.89%),结核球12例(9.68%),胸膜病变68例(56.22%),CT发现肺门淋巴结肿大26例,纵隔淋巴结肿大33例,27例有淋巴结钙化.4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痰菌检查证实20例,其余59例经临床表现和治疗随访中证实.结论:老年人肺结核病灶性质在影像学表现以空洞和广泛纤维化为特点,CT检查优于平片.

    作者:汪全治;朱普和;林承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血管病导致残障后康复护理的早期干预

    目的:对脑血管病残障及早进行康复护理,以期达到减轻病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方法:采用床上体位摆放、变换体位、肢体功能锻炼、按摩等,及早对患者进行残障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结果:通过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减轻了病残损害程度,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给患者进行早期正确的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肢体功能恢复,降低残障程度.

    作者:王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谈药理学中的共性与个性

    药理学中多方面存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关系的分析和整理,既有助于药理学的教学,也有助于药理学的学习和复习.

    作者:何志光;黄捍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改良置胃管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置胃管法的效果与常规法进行对照.方法:置胃管前用1%的地卡因药液对准咽部喷2~3喷,2~3分钟后将胃管置入至所需长度.结果:不适程度明显降低,包括:恶心、呕吐、呛咳等现象.结论:改良置胃管法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了成功率,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作者:袁圣慧;高业霞;江家菊;任仕霞;祝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NSCLS)贫血的方法及疗效评价

    贫血是肺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甚至生存时间.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治疗非小细胞型肺癌在放、化疗相关性贫血的有效方法.局部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的患者,HB水平是生存率的独立有效预后因素之一,纠正贫血可以改善预后,但对于生存率的确切影响还不明确.

    作者:刘宁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为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对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实践技能、提高人文素质、强化能力培养、规范考核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张秀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食道癌放疗后狭窄及食管气管瘘食管内支架治疗方法的探讨

    目的:评价食管内支架治疗食管癌放疗后狭窄及食管气管瘘的临床效果及方法探讨.方法:本组8例食管癌放疗后狭窄的患者,其中并发食管气管瘘3例,8枚食管内支架置入均在X线电视监视下进行,术后给予抗生素、止血药及镇静止痛药.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其中一例中段食管气管瘘置入支架后一周支架滑脱进入胃腔被取出,另两例中上段食管气管瘘完全被封闭,其进水呛咳症状消失.5例单纯狭窄伴梗阻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完全消除.但其中一例患者食道下段狭窄长于10cm,使用了长14cm宽2.0cm支架术后反应较大,两个月后仍感觉胸骨后疼痛和撑胀感.结论:食管内支架治疗食道癌放疗后狭窄,选用1.8cm以下支架及中上段食道狭窄的患者更为安全有效.

    作者:杨帮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人性化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人性化教学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提出:通过关心爱护学生,注重为人师表及教书育人,切实联系学科及学生自身实际,因材施教等人性化教学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作者:高国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院集团化发展的环境分析思考

    本文探讨医院集团化发展问题通过运用五力模型分析方法和SWOT分析方法对某医院集团所处的行业环境和内部优劣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出结论:医疗集团只有适时地进行企业定义,根据变化了的市场环境及时调整战略、优化战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张锦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cAMP在hCG调节小鼠间充质细胞K9转醛醇酶活性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cAMP在hCG调节小鼠间充质细胞转醛醇酶(TAL)活性中的作用.方法:K9细胞培养,分别加hCG、cAMP以及hCG和cAMP共同孵化2h,测定TAL活性.结果:hCG和cAMP促使TAL活性升高,hCG组(308±27)nkat/g,cAMP组(317±37)nkat/g,cAMP+hCG组(395±34)nkat/g,均高于同期对照组(267±23)nkat/g,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cAMP与hCG对转醛醇酶活性影响有协同作用,表现为cAMP+hCG组分别与cAMP组和hCG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cAMP能促进hCG对小鼠间充质细胞TAL活性的调节,可能是作为第二信使促进了TAL的磷酸化过程.

    作者:袁俐;蒋昭庆;周海平;陈梅;程志军;沈爱明;德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如何指导病理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方法:在病理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结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实验成绩明显提高.结论: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作者:席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院院报的宣传交流作用

    探讨院报在医院宣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院报的实际作用和办报体会分析,就如何利用院报做好医院的宣传工作进行了探讨.

    作者:胡晓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导乐式陪伴分娩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导乐式陪伴分娩方式对产程及分娩结果的影响,比较传统分娩方式和导乐式分娩的优劣.方法:随机选择有导乐陪伴分娩的产妇和采取传统分娩方式的产妇各150例,观察比较两组在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疼痛和出血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传统分娩方式相比,导乐式陪伴分娩可减少产程时间、减轻产后疼痛和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论:导乐式陪伴分娩能使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更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谈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

    探讨护理专业解剖学的教学改革.调查了护理临床工作中的常用的技术操作,依据调查结果对护理专业解剖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并统计了学生的实习技能考核成绩.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何旭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护理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将64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低流量吸氧组与无创正压通气组,并比较治疗后各项呼吸功能监测指标.结果:无创正压通气组病人的呼吸功能如:呼吸频率、SpO2、PaO2和PaCO2较低流量吸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COPD病人的呼吸功能,并可以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引起的相关并发症.

    作者:秦寒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